• 沒有找到結果。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本章旨在針對問卷調查分析結果加以分析與討論。首先分析填答者整體性意見,以了解所 有填答者對學校自我評鑑相關議題的看法;其次,依據填答者背景變項的不同進行差異性分 析,以了解背景變項是否會影響填答者的填答反應。為了和訪談結果相呼應,在章節分配方 面,完全採用第四章的章節段落安排;進行討論時,也將適時引用簡要的訪談結果進行論述。

在判斷填答者所得平均數意義時,為簡化問卷調查結果,讓其簡單易懂,在判斷時所應用 的規則如下:

1. 3.5 分以上,表示非常符合、總是做到、總是達成、非常嚴重、非常有效、很大阻礙、非 常同意。

2. 2.5 分以上,未滿 3.5 分,表示符合、經常做到、經常達成、嚴重、有效、阻礙、重要、同 意。

3. 1.5 分以上,未滿 2.5 分,表示有些符合、偶爾做到、偶爾達成、不嚴重、不大有效、不阻 礙、有些不重要、不同意。

4. 未滿 1.5 分表示不符合、從未做到、從未達成、非常不嚴重、無效、很不阻礙、不重要、

非常不同意。

第一節 學校自我評鑑的實施

在分析學校自我評鑑實施現況(包括目的、作法、困境與期望)方面,皆先進行全體填答 者整體分析後,再依據填答者背景變項不同,分析各問題所得分數排序情況及進行差異性分 析;最後,表列每一問題的每一選項隨著背景變項的不同所產生差異的情況。

壹、學校自我評鑑實施目的分析

問卷第一題旨在分析學校實施自我評鑑的目的。首先,針對整體填答者的填答反應,分析 四項目的符合程度;其次,分析不同背景填答者對四項目的之看法,及其是否會因背景變項不 同而有所差異。

一、全體填答者意見分析

全體填答者對實施學校自我評鑑目的的看法(詳如表 5.1),得分皆介於 2.5 分以上而未滿 3.5 分,屬於「符合」程度。換言之,目前學校實施自我評鑑的目的同時兼顧自我改善與提供訪

124

125

126

127

128

貳、學校自我評鑑實施方法分析 一、學校自我評鑑的流程

本題(問卷第二題)旨在分析學校自我評鑑各步驟的實際執行程度。首先,針對整體填答者 的填答反應,分析七項步驟的執行程度;其次,分析不同背景填答者對七項步驟的看法,及其 是否會因背景變項不同而有所差異。

(一)全體填答者意見分析

全體填答者對學校自我評鑑流程執行程度的看法(詳如表5.9),得分介於 2.5 分以上,未滿 3.5 分之間,屬於「經常做到」程度,計有六項步驟,依序為:根據處室職責分配指標

(2.86); 蒐集佐證資料(2.85);了解指標(2.79);檢核與判斷優、缺點(2.76);討論改善策 略(2.57)。最後一個步驟「評估改善成效」得分最低,屬於「偶而做到」程度。整體而言,從 平均數來看,填答者對於學校自我評鑑各步驟執行程度的看法,七項步驟中只有「評估改善成 效」未達「經常做到」。然而從評鑑流程的後三個步驟(討論改善策略、實施改善行動與評估改 善成效)是所有步驟中,平均數得分最低的三項,可見當前學校實施自我評鑑是比較輕忽自我 評鑑「改善」步驟的執行。

表 5.9 學校自我評鑑流程執行程度平均數統計表

選項編號 實施流程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1 了解指標 2.79 .64 3

2 根據處室職責分配指標 2.86 .66 1

3 蒐集佐證資料 2.85 .65 2

4 檢核與判斷優、缺點 2.76 .67 4

5 討論改善策略 2.57 .68 5

6 實施改善行動 2.56 .68 6

7 評估改善成效 2.48 .64 7

(二)不同背景填答者意見分析

以下將分析性別、年齡、學歷、職務、學校規模、學校位置等不同背景填答者的意見。首 先,分析填答者對七項步驟所得平均數及排序的變化;其次,分析不同的背景變項是否會影響 填答者的看法。

129

130

131 Scheffe 事後比較發現,校長、主任的平均數較高,組長、教師的平均數較低,而且達到顯著差 異。這凸顯校長與主任對於學校自我評鑑執行程度有較佳的認知。換言之,校長與主任填答者 比組長與教師填答者,更認為學校自我評鑑被更徹底地執行。

132

133

異狀況(如表5.14)發現,服務於不同地區學校填答者,在七項評鑑步驟中,只有「評估改善 成效」達到顯著差異。經由Scheffe 事後比較發現,都市地區學校所得平均數高於鄉鎮地區學 校,而且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這意味在這一步驟上,都市地區學校落實得比鄉鎮地區學校 好。

表 5.14 服務不同地區者對學校自我評鑑流程執行程度看法之差異情形

流程 樣本類別 樣本數 平均數 變異來源 平方和 自由度 均方 F 值 Scheffe

1 了解指標 都市地區 224 2.83 群組之間 2.30 2 1.15 2.72

鄉鎮地區 63 2.80 群組內 149.47 353 .42

偏遠地區 69 2.62 總計 151.77 355

2 根據處室職責分 配指標

都市地區 224 2.90 群組之間 1.42 2 .71 1.60

鄉鎮地區 63 2.88 群組內 157.36 353 .44

偏遠地區 69 2.73 總計 158.79 355

3 蒐集佐證資料 都市地區 224 2.87 群組之間 2.20 2 1.10 2.50

鄉鎮地區 63 2.93 群組內 155.60 353 .44

偏遠地區 69 2.69 總計 157.80 355

4 檢核與判斷優、

缺點

都市地區 224 2.79 群組之間 1.63 2 .81 1.78

鄉鎮地區 63 2.79 群組內 162.70 353 .45

偏遠地區 69 2.62 總計 161.07 355

5 討論改善策略 都市地區 224 2.62 群組之間 2.71 2 1.35 2.93

鄉鎮地區 63 2.49 群組內 162.80 353 .46

偏遠地區 69 2.42 總計 165.51 355

6 實施改善行動 都市地區 224 2.60 群組之間 2.20 2 1.10 2.38

鄉鎮地區 63 2.39 群組內 163.66 353 .46

偏遠地區 69 2.53 總計 165.87 355

7 評估改善成效 都市地區 224 2.54 群組之間 4.42 2 2.21 5.48* (1)﹥(2)

鄉鎮地區 63 2.25 群組內 142.35 353 .40

偏遠地區 69 2.43 總計 146.77 355

*p<.05. **p<.01

(三)背景變項差異程度分析

茲將各個背景變項顯著差異情形,臚列如表 5.15:

表5.15 背景變項差異顯著一覽表

實施流程 性別 年齡 學歷 職務 學校規模 學校地區

1 了解指標 校長>教師

2. 根據處室職責 分配指標

校長>組長、校長>教師

主任>教師、組長>教師

3 蒐集佐證資料 校長>教師

4 檢核與判斷 優、缺點

校長>組長、校長>教師

主任>教師

5 討論改善策略 51 以上>30 以下 51 以上>31~40 51 以上>41~50

大學以下<碩士以上 校長>主任、校長>組長

校長>教師、主任>組長 主任>教師

6 實施改善行動 51 以上>31~40 51 以上>41~50

大學以下<碩士以上 校長>主任、校長>組長

校長>教師、主任>組長 主任>教師

7 評估改善成效 51 以上>31~40 51 以上>41~50

校長>主任、校長>組長

校長>教師、主任>教師

都市>鄉鎮

134

二、學校自我評鑑的參與人員

本題是問卷第八題,目的在分析除了校長與行政人員外,還有哪些人員或團體需要參與學 校自我評鑑。首先,分析填答者對五個不同團體的看法後,再分析各選項平均數的差異是否達 到顯著;其次,分析不同背景填答者的看法及差異性分析。

(一)全體填答者意見分析

全體填答者對學校自我評鑑參與人員重要性的看法(詳如表5.16),得分介於 1.5 分以上,

未滿 2.5 分之間,屬於「有些不重要」程度;得分介於 2.5 分以上,未滿 3.5 分之間,屬於「重 要」程度。從表 5.16 可以看出填答者對於誰最需要參與學校自我評鑑的意見。從填答者所得平 均數來看,教師、家長與學生參與學校自我評鑑是重要的;社區人士與專家學者則是有些不重 要。

表 5.16 學校自我評鑑參與團體重要性平均數統計表

選項編號 團體類型 平均數 標準差 排序

1 學生 2.51 .74 3

2 教師 3.11 .63 1

3 家長 2.67 .70 2

4 社區人士 2.47 .68 4

5 專家學者 2.43 .71 5

(二)不同背景填答者意見分析

首先,從整體面分析不同背景答者,反映在平均數及排序的變化,以了解填答者整體看 法;其次,再進行個背景變項差異性分析,以了解填答者的反應中,有多少成分會受到填答者 背景因素的影響。

表5.17 不同背景填答者對學校自我評鑑參與者看法一覽表

背景變項 重要(2.5<M<3.5) 有些不重要(1.5<M<2.5)

女性 1 教師 2 家長 3 學生 4 社區人士 5 學者專家

男性 1 教師 2 家長 3 學生 4 社區人士 5 學者專家

30 歲以下 1 學生 2 社區人士 3 教師 4 家長 5 學者專家 31-40 歲 1 教師 2 家長 3 學者專家 4 學生 5 社區人士 41-50 歲 1 教師 2 家長 3 學生 4 社區人士 5 學者專家 51 歲以上 1 教師 2 家長 3 社區人士 4 學生 5 學者專家

大學以下 1 教師 2 家長 3 社區人士 4 學者專家 5 學生

碩士以上 1 教師 2 家長 3 學生 4 社區人士 5 學者專家

校長 1 教師 2 家長 3 社區人士 4 學者專家 5 學生 主任 1 教師 2 家長 3 學生 4 社區人士 5 學者專家

組長 1 教師 2 家長 3 學生 4 社區人士 5 學者專家

教師 1 教師 2 學者專家 3 家長 4 社區人士 5 學生

12 班以下 1 教師 2 家長 3 社區人士 4 學生 5 學者專家

13-23 班 1 教師 2 家長 3 學者專家 4 社區人士 5 學生

24-60 班 1 教師 2 學生 3 家長 4 社區人士 5 學者專家 61 班以上 1 教師 2 家長 3 學生 4 社區人士 5 學者專家

都市地區 1 教師 2 家長 3 學生 4 學者專家 5 社區人士

鄉鎮地區 1 教師 2 家長 3 學生 4 學者專家 5 社區人士

偏遠地區 1 教師 2 家長 3 社區人士 4 學生 5 學者專家

135

136

(3)不同學歷填答者意見分析

由表 5.17 可知,不同學歷填答者對對參與者重要性的看法略有不同。大學以下填答者認為 所有團體參與者都是重要的,碩士以上參與者卻認為社區人士與學者專家有些不重要。然而進 一步分析不同學歷填答者對於各參與團體重要性的看法,是否會因學歷的不同而有不同。統計 分析發現,對於各參與團體參與重要性的看法,不會因填答者的學歷不同,而有顯著不同的看 法。

(4)不同職務填答者意見分析

由表5.17 可知,不同職務填答者對於團體參與重要性的看法存有不同。主任認為所有的團 體的參與都重要,教師則認為只要教師團體的參與是重要的。校長認為除了學生以外,其他的 參與團體都是重要的;組長則是認為除了學者專家以外,其他參與團體是重要的。進一步進行 差異性分析發現(詳如表5.19),不同職務填答者對五個參與團體中的學生、教師與家長的重要 性認知,會因職務別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經 Scheffe 事後比較發現,主任填答者與組長填答 者對學生參與重要性的看法,比教師填答者的得分高,而且達到顯著性差異。換言之,主任與 組長填答者比教師教師填答者,更認同學生參與學校自我評鑑的重要性;校長填答者對教師參

由表5.17 可知,不同職務填答者對於團體參與重要性的看法存有不同。主任認為所有的團 體的參與都重要,教師則認為只要教師團體的參與是重要的。校長認為除了學生以外,其他的 參與團體都是重要的;組長則是認為除了學者專家以外,其他參與團體是重要的。進一步進行 差異性分析發現(詳如表5.19),不同職務填答者對五個參與團體中的學生、教師與家長的重要 性認知,會因職務別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經 Scheffe 事後比較發現,主任填答者與組長填答 者對學生參與重要性的看法,比教師填答者的得分高,而且達到顯著性差異。換言之,主任與 組長填答者比教師教師填答者,更認同學生參與學校自我評鑑的重要性;校長填答者對教師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