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校自我評鑑的批判與相關研究

監測行 動與評

第五節 學校自我評鑑的批判與相關研究

二、決定或政策設定:包括評鑑報告的明確性、評鑑建議與閱聽者需求的相關性、評鑑長官的 政治傾向與組織內的競爭、來自評鑑以外的不同資訊。

三、評鑑者能力:包括評鑑者先前評鑑的訓練與教育、評鑑者先前的評鑑經驗、評鑑者的聲 望。

四、利害關係人的參與:包括利害關係人的動機、職位、態度與經驗、對評鑑的承諾與收穫、

可參與的事項,如評鑑的設計、執行、解釋與後續活動。

第五節 學校自我評鑑的批判與相關研究

本節首先整理一些學者對於學校自我評鑑的批判,從另一個視角認識學校自我評鑑。接續 分別探討國內、國外以「學校自我評鑑」為主題之學位論文、專案研究成果,希冀以之為本研 究設計與實施之參考,並歸納此等相關研究的重點,指出對本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主題、研 究結果等方面的啟示。

壹、對學校自我評鑑的批判

雖然不少學者主張學校自我評鑑可以促成學校改善,然而也有學者認為它桎梏於市場意識 形態與對應的監管架構(Stromquist, 2002),亦有學者聲稱學校自我評鑑是「偽造證據以證明技 術專家控制的政策是有效的」(Wrigley, 2007,p199)。茲歸納學者對學校自我評鑑的批評如 下:

一、學校自我評鑑讓學校成為管理主義的馴兔

Ball(2003)認為學校自我評鑑是一種管理主義、監管評鑑主義(surveillance

evaluationism)、表演(performativity)。這是一種技術、文化和管理的形式,用來判斷、比較,

以及作為激勵、控制、磨損和改變學校的手段。在這種制度下,學校莫不「上命是從」、「家長 為先」。因此,學校自我評鑑被歸類為是「要求生產適當市場信號的監視系統,既為消費者的利 益,也是一種讓人敬而遠之的國家控制形式」(Ball, 2003)。Bauman(1996)遂譴責學校自我評 鑑是「對人工作而不是與人合作」(working on people instead of working with people)(p.22)。

Weiler(1993)則呼籲學校自我評鑑的決策者要尋找務實的解決辦法,並與教師及學校達成共 識,讓教師與學校能在「現代性反思」(reflective modernity)中獲得更多的公眾信任與尊重,

進而促成公民社會的成熟。

二、學校自我評鑑從未讓學校自我管理

49

從表面看來,學校自我評鑑彰顯學校自我管理的特徵,但在深層結構裡,「國家撤退」

(retreat of state)從未發生,只是轉換成「遠距離操縱」(steering at a distance)(Popkewitz &

Brennan, 1998)。自我評鑑的實施,通常會配合一些管理策略,例如表面的分權、棍子與紅蘿 蔔,使自我評鑑始終被學校感覺像是「有人在那兒監視我」(p.154)(Perryman, 2006)。此種陰 影下,使得學校無法真正落實自主管理,即使在學校本位管理已提倡多年的今日,依舊如此。

此外,學校自我評鑑也被批評很少考慮學校的脈絡(Brighouse & Woods, 1999),比如 Harris

(2000)就批評學校自我評鑑並未隨著學校不同的社會經濟環境,而採取不同的作法。同樣一 套制度施行於整個縣市,奢談「自主」管理。

三、學校自我評鑑塑造學校造假惡習

初看「學校自我評鑑」一詞,會讓人認為這是一個「由下而上」的評鑑取向,學校教師與 行政團隊是一個能夠檢討自身工作的反省實踐者。然而,就如Crowie, Taylor & Croxford

(2007)所言,事實上,這些自我評鑑系統所採用的是上級規定的指標,而不是學校自選的目 標,因此是由上而下的系統。這種系統創造「表演」(performativity)的文化,這是一種監管的 技術、文化與模式,利用評判、比較展示,做為控制和改變的手段。至於個別主體或組織的表 現則可以作為生產力、產出或品質展示的測量根據(Ball, 2001)。結果學校為了獲得好名聲或經 費補助,評鑑指標就成了鼓勵學校捏造「假表現」的幫兇,以博取他人的好評,而不是作為學 校改善所需要的真實評鑑。

四、學校自我評鑑讓教師去專業化

Ball(2003)主張學校自我評鑑製造大批難懂的圖表、指標、比較和競爭,教師的靈魂因 而充滿內在的衝突,包括對自我價值、工作價值、努力優先性的質疑,以及產生自我懷疑感和 焦慮。這種衝突、懷疑與焦慮,讓教師對其專業失去信心,也喪失追求的渴望。另外,學校在 自我評鑑得了低於標準的分數,就會被歸類於績效不佳學校。這種羞辱和責難的評語給不同的 闡釋團體提供建構其論述合法性的依據,例如大眾與家長對學校與教師的各種批評(Rea &

Weiner, 1998)。換言之,學校自我評鑑鼓勵大眾或非專業者在網路社會中操縱專業教師該做什 麼和何時做(Castells, 2001)。這個反過來又成為去專業化的根源,造成教師所能獲得的尊崇感 與安全感愈來愈少(Carlyle & Woods, 2002)。

五、學校自我評鑑讓學校成為權力下的告白動物

學校自我評鑑聲稱運用政府強而有力的權力,以共同的行動實現其意志,甚至打擊在過程 中表達抗拒的教師(Gerth & Mills, 1991)。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具有影響力,可以要求學校上

50

傳他們在學校自我評鑑報告上所要求的績效證據,並派員給以複審。對於複審結果不佳者,要 求其承認錯誤,並撰寫改善計畫,以進行追蹤。這種學校本來不會做的告白行動在上級的威權 下不得不做了。這種從學校被迫接受教育行政部門的影響,將轉變成學校自動對學校本身的影 響,接受向教育行政部門告白的要求,這就可以證明教育體系的「圓形監獄」(panopticon)

(Faucault, 1979)塑造的是多麼成功。結果,學校在恐懼與孤立的氣氛下,屈服於教育行政部 門的權力(Arrowsmith, 2001)。更甚者,透過網路,學校資訊攤開在大眾之前,教師與學校再 度被迫成為「告白的動物」(劉北成、楊遠嬰譯, 1992),且是對大眾告白了。Perryman(2006)

就使用「全景敞視表演」(panoptic performativity)描寫監督學校的警戒之眼(vigilant eye)如 何在學校運作上發揮強大的監督功能,讓人可以輕易理解這種告白對學校形成的壓力有多大。

六、學校自我評鑑忽略學校裡信任、尊重、情感與道德的價值

如前所述,學校自我評鑑桎梏於市場意識形態與對應的監管架構,因而常忽視信任、尊重、情 感與道德的價值。 Sergiovanni(2000)曾提出抗衡學校自我評鑑管理控制殖民化的三個要素。

第一、系統世界的行政觀點重視效能與效率的重要性,不過Habermas 的生活世界觀點則更關心 信任與尊重的建立。在推行改革時,不應只強調前者,而忽視後者。第二、學校應該是一個感 情的社群。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教師與教師的關係和教師與行政人員的關係應該表現出情感、

集體主義、特殊主義、歸屬、擴散、實質性和無私的愛。第三、道德權威才是教師專業主義的 真正驅動力量。因此,學校雖然實施自我評鑑,亦應重視學校情感的維繫,也應該盡可能如 Sergiovanni(1995)所主張,從情感與信念上激發教師的動機,而非外控的力量。

上述有關學者的批評雖對推動學校自我評鑑構成不輕的打擊,不過卻也提供另類觀點,讓 學校自我評鑑的價值可以被更公平的檢視。對本研究而言,這些批評具有三點貢獻:第一、促 成研究者了解教師對「專業」、「成功」與「學習社群」的另一種定義,而不是完全支持行政系 統所主張的定義。教師談到專業可能會想到自主,行政系統談到專業可能是更強調責任;教師 談到成功可能會強調「過程」的價值,行政系統講說成功可能是更重視最後的績效;至於學習 社群,教師可能會認為它是當局創造的另一個行政單位(缺乏感情凝聚),行政系統可能認為它 是一個專屬於教師的專業組織;第二、有助於研究者深思學校自我評鑑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與 在專業與控制之間要如何維持平衡。或許「最大的專業,最小的控制」是較佳的作法;最後,

可以讓研究者重新思考學校自我評鑑可以保持多少「自我」的成分。同樣是名為學校自我評鑑 的方案,在不同的脈絡下實施,可能造成不一樣的實施成效。換言之,最佳的自我評鑑方案設 計應該是能夠保持最大的彈性,以因地制宜。

51

貳、 國內外學校自我評鑑的相關研究 一、國內相關研究

根據國家圖書館博碩士論文統計,至 105 年 10 月已有 58 篇博碩士論文以或自我評鑑為題 進行研究,其中有 48 篇以學校為研究對象,又以大學為最多(如表 2.6)。另從表 2.7 可知自 1994 年第一篇有關自我評鑑論文問世後,至 2002-2006 期間論文發表篇數達到高峰,隨後就逐 漸退去熱潮。

表 2.7 各級教育階段學校自我評鑑研究篇數統計

研究對象 幼兒園 小學 國中 高中職 大學 其他

發表篇數 2 13 3 13 18 10

表 2.8 學校自我評鑑研究發表時間統計

發表時間 1992-1996 1997-2001 2002-2006 2007-2011 2012-2016

發表篇數 3 4 25 16 7

分析上述博碩士論文可以發現:目前有關自我評鑑的學位論文幾乎都是碩士層級的論文

(博士論文僅有一篇)。再把 13 篇以國小為對象的碩士論文加以分析,可以發現在研究主題 上,以教師自我評鑑及校務自我評鑑篇數最多,各為 5 篇,評鑑指標 3 篇居次;在研究方法 上,有八篇論文是採用問卷調查研究,三篇論文是採用個案研究,另有二篇論文是以調查法為 主,晤談法為輔;在研究範圍上,以台北市為對象者占大多數。茲簡述以校務自我評鑑為主題 之論文的重要內容如後:

許籐繼(1994)在其論文《台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之研究》中,以問卷調查法調查台北 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結果發現:(一)學校自我評鑑是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辦學績效的重要途 徑;(二)學校自我空間影響學校自我評鑑落實的程度;(三)學校自我評鑑各校普遍實施,然 整體而言缺乏主動性與主體性;(四)學校自我評鑑的實施對辦學績效雖有幫助,然無特別彰顯

許籐繼(1994)在其論文《台北市國民小學自我評鑑之研究》中,以問卷調查法調查台北 市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結果發現:(一)學校自我評鑑是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辦學績效的重要途 徑;(二)學校自我空間影響學校自我評鑑落實的程度;(三)學校自我評鑑各校普遍實施,然 整體而言缺乏主動性與主體性;(四)學校自我評鑑的實施對辦學績效雖有幫助,然無特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