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題引導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學與應用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問題引導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學與應用

本節主要說明問題引導學習教學模式。以下先簡述問題引導學習教學模式、

教學流程步驟,再依本研究範圍,針對國中以上階段各領域教學應用,分析前人 研究的結果。

壹、 問題引導學習教學模式

問題引導學習首先應用於醫學教學,因成效好而被推廣至各學習階段、各學 習領域。為因應不同教學環境而發展出四種不同教學模式,以下摘要自楊坤原、

張賴妙理(2005)所做的整理:

一、 醫學院模式(medical school model)

醫學院常見的教學形式為八至十名學生與一位指導員組成教導小組,以學生 為中心,幾乎沒有正式上課,而是由小組安排會議時間,討論每位成員蒐集到的 資料。由於傳統醫學院或一般大學學生上課人數較多,故醫學院模式較適合書報 討論形式課程,無法適用大部分教學。

二、 流動的促進者模式(floating facilitator model)

醫學院模式重要的角色為每一組皆有一位指導員,但一般教學無法在每個小 組配置一位指導員,扮演引導討論、答覆問題的角色,並確保學生參與。故流動 的促進者模式則由一位教師穿梭於各小組間,負責提問並了解學生探究情形。本 模式因容納各種學習活動於教學過程中,可符合不同學習風格的學生之需求。教 師穿梭各組時,可幫助教師隨時掌握小組如何進行學習與學習內容,或調整各組 間的進度。

三、 同儕導師模式(peer tutor model)

同儕導師可以分擔導師所負之引導和監控小組學習的責任。每位同儕導師可 擔任二至三組之流動的促進者,使用本模式時,需先寫好預備提出的問題和學生 對話的可能腳本,供同儕導師巡視各組時使用,如此才能促進小組參與與反應,

使小組解題變得更為順暢。

四、 大班級教學模式(large class model)

此模式與前面三種模式相較之下,較偏向教師為中心。教師設計好小組活 動,並請同儕導師或教學助理來擔任流動的促進者,引導小組討論和班級經營。

執行大班級教學模式時,教師扮演討論的領導者,要求學生討論教師提出的問 題、安排學生學習議題的順序、成果報告、發問等活動,故教師要善用微講述、

全班討論與小組討論等教學活動,來促進學生批判性思考和溝通表達技巧,並鼓 勵學生接受同學的挑戰。

綜上所述,臺灣目前中小學每班學生人數約三十人上下,分組最適合人數約 四至六人,大致可分五至七組。在僅一位任課教師、無同儕導師的教學情況下,

較適合以流動的促進者模式,故本研究採此教學模式來進行。

貳、 問題引導學習的教學流程

洪榮昭、林展立(2006)建議實施步驟如下:藉由問題引起學生疑惑、學生 著手組織該議題的先備知識、提出任何額外的問題、確定所需知識的範圍、提出 計畫來獲取更多資訊、進行必要的研究、分享總結他們的新知識、發表他們的結 論。

計惠卿、張杏妃(2001)嘗試以 Kemp 的教學模式作為基礎並稍作修正,發 展問題引導學習的教學模式(如圖 2-3-1.),共五階段:

1. 分析階段:進行學習目標、學習者特質,以及問題的分析與選擇。

2. 設計階段:首先教師思考哪一種角色與情境最容易引發學習者的投入,決定學 習者的角色情境;進一步繪出整個課程活動的學習地圖,發展評量工具。

3. 發展階段:決定「問題」呈現的方式,如影片、實際情形介紹、文件的展示…

等;接著確認教與學的方式,實施過程中安排必要的講示活動,如專家的演 說、校外參訪…等;以及發展評量具。

4. 實施階段:此階段教師的角色相當重要,教師是輔助者、顧問與教練,提供學 生進一步思考與討論,或更正學生錯誤訊息。

5. 評鑑階段:分為形成性評鑑與總結性評鑑兩大類。

圖 2-3-1. 問題引導學習的教學模式 資料來源:出自計惠卿、張杏妃(2001,63)

Delisle(1997)設計了一套問題引導學習的教學流程,以下是操作步驟:

一、 設計問題

有效利用問題引導學習的兩個關鍵:問題選擇與生活化(Lambors, 2004),

問題不論是從現有材料或從頭設計,要能適合年齡發展,扎根於學生經驗,以現

表 2-3-1 問題引導學習課程問題檢核表 問題引導學習課程問題檢核表

我是否 是 否

選擇了適當的內容 決定了可用的資源 問題的書面敘述

─是否適合學生的年齡發展?

─是否根據學生的經驗?

─是否以課程為基礎?

─是否適用於不同的教導及學習的策略及方式?

─是否屬弱結構?

選用了一項引起動機的活動?

設計了一項焦點發問?

決定了評鑑策略?

資料來源:出自周天賜譯(2003:30)。

二、 問題引導學習的歷程

問題引導學習的歷程組成下列步驟:與問題連結、建立結構、訪查問題、再 訪查問題、生產成果或表現、評鑑表現及該問題。

(一) 與問題連結

若要使問題引導學習的教學單元有效,應讓學生感受到這問題的重要,教師 選用或設計的問題要與學生日常生活中心關心的事物有所連結,可以初步閱讀或 討論,以具體方式引入主題。

(二) 建立結構

當教師確定學生經驗與該論題有連結後,下一步是創立結構以解決問題,結 構提供架構讓學生建立解決方案。結構是整個問題引導學習過程的關鍵,告訴學 生如何針對情境來思考問題,並努力尋求適當的解答。

教師提醒學生有責任解決該問題,並明確告知學生要記載整個過程的資訊。

首先,在問題訪查表(表 2-3-2)上將每位同學認為可能解決問題的點子記錄下 來,不批評或反對他人點子。接著,就問題將已知的事實寫下來,如果對有些項 目是否是事實看法不一致時,就必須做研究以求更多的了解。第三步,教師可以 引導學生將不確定的議題設定為學習議題,是學生需要進一步思考、定義、研究

的項目。最後一階段是學生發展行動計畫,記載學生擬出如何執行的策略,未來

資料來源:出自周天賜譯(2003:47)。

(三) 訪查問題

教師的目標而有多種方式。學生經由歷程研究問題,使用材料製作成果,教師以 最後學生學習成果發表測量成果。

(六) 評鑑表現及該問題

在此階段,教師鼓勵學生評鑑自己的表現(表 3)、小組的表現(表 2-3-4)、問題的品質等,教師也可用這評鑑來敘寫額外的問題。

表 2-3-3 問題引導學習學生自評表 問題引導學習學生自評表

項目 良好 尚可 加油

我提供了點子 我深入思考問題

我勇於提出自己的意見

在問題解決過程中,我使用了各種資源 我樂於指導我的組員

我會對組員加油打氣

我對我們的小組工作有貢獻 我樂於和組員討論任務

資料來源:出自張瓊文(2010:168)

表 2-3-4 組內互評表 組內互評表

最…的人是 組員 組員 組員 組員 組員 在小組討論時,最積極帶動的是…

在找資料時,最認真投入的是…

在找資料時,最熱心助人的是…

整體而言,貢獻最多的是…

如 果 為 組 員 打 分 數 , 我 會 給 他 們 幾 分?(最高 5 分,最低 1 分)

我覺得○○○值得我學習,因為…

資料來源:出自張瓊文(2010:169)

三、 評鑑問題引導學習

從第一次介紹問題引導學習問題到最後成果的檢查,均可評量學生表現。除 了書面及口頭報告,教師也可以觀察、蒐集學生參與問題引導學習過程的資料,

以確定學生是否發展所需的解決問題技能(如表 2-3-5)。

表 2-3-5 問題引導學習課程問題檢核表 問題引導學習課程問題檢核表

學生及班級參與問題引導學習歷程評鑑表

學生/組別: 日期: 記錄者:

建立氣氛:

學生對設定的情境如何反應?

連結問題:

學生對這問題是否有反應?如何反應?

學生彼此分享個人經驗?

他們是否透過媒體或同儕與該問題連結?

他們是否參與這主題?

建立結構:

學生是否自願擔任記錄?

訪查問題:

他們是否提出解決這問題的點子/假設?

他們是否運用這問題及先前科目的事實/資訊?

他們是否由點子及事實產生學習議題?

他們是否考慮各種資源以設計行動計畫?

再訪問題:

他們所得的資訊是否與該問題連結?

他們是否重新評估所提的點子或假設?

他們是否有再提出其他有關論題?

生產成果或表現:

是否所有學生都參與?

他們是否正確地使用資訊於成果發表?

他們是否盡全力於呈現高品質的成果發表?

評鑑表現及問題:

學生如何評鑑個人及所屬的小組?

資料來源:出自周天賜譯(2003:58)。

至於教師部分,可透過問題引導學習歷程教師表現自評表(表 2-3-6)來評 量自己在問題引導學習實施的效果,如在過程中的引導,增加學生哪些技能?是 否鼓勵學生反省思考?評鑑目的是評量班級表現、改善下一次問題引導學習教學 活動或評定學生成績等。

表 2-3-6 問題引導學習歷程教師表現自評表 問題引導學習歷程教師表現自評表

建立氣氛

我是否選擇適當資源?

我是否為學生示範?

連結問題

我是否使學生對問題產生興趣?

學生有哪些方是連結這問題?是否透過個人經驗、媒體、討論或閱讀文章來 連結?

建立結構

我是否確定學生了解這問題及其歷程?

我是否逐漸從討論歷程中退出?

我是否最後讓學生自行決定討論發展?

訪查問題

我是否讓學生使用自己的資源?

我是否對這問題有足夠的探討?

我是否鼓勵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我是否協助學生做高層次思考?

我是否鼓勵學生反省思考?

我是否鼓勵小組安排適當的工作進度?

我是否使每一位學生成功?

我是否使每一位學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