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本研究的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第二節條列敘 述本研究的研究目的,第三節為本研究的名詞釋義,第四節為本研究的範圍與 限制。

第一節 問題背景與研究動機

在融合教育的思潮下,有越來越多特殊兒童安置於普通班級中,與一般兒 童在相同的環境下共同學習。目前注意力缺陷伴隨過動症(Attention-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以下簡稱 ADHD)學生在特殊教育中是歸類於嚴重情緒 障礙的類別中,在台灣的盛行率約為 7-12%,症狀會持續到成年期,對個人、家 庭及社會造成重大衝擊(劉昱志、劉士愷、商志雍、林健禾、杜長齡、高淑芬,

2006),但我們國內的教育系統中並沒有特別針對 ADHD 學生所設立之特殊班 級,ADHD 學生普遍被安置在普通班級中(楊坤堂,1999;蔡明富,2003)。

研究者由於有二十多年的國小教學經驗,在教學過程中,班上不免會有一 些較不容易專注或是有「過動」傾向的孩子。這些孩子大部分有些典型症狀,

例如不守秩序、常離開座位、調皮搗蛋,如果老師處理不當,可能就會引發他 的焦慮、憤怒或是攻擊。在學校中,ADHD 兒童受到注意力缺陷、過動、衝動 等特質影響,會在學習與生活適應上衍生出許多困擾與問題行為。

因為 ADHD 兒童注意力及專心程度較一般學生差,所以常出現學業低成就 的情況(周正修、陳錫洲、陳永煌、羅慶徽,2007);因為他們在遵守行為規範 及維持固定表現上有所困難,使得他們在人際互動上常不受同儕歡迎,往往成 為班上的特殊份子。這些長期在學業上的失敗與人際互動的挫折經驗,易使這 些學生產生自我放棄,形成低自尊的現象,隨著年齡的增長,甚至會衍生更多 問題行為。所以對班上有 ADHD 兒童的普通班教師來說,無疑是教學上的一大 挑戰。

研究者相信,老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不僅對學 生如此,對家長也是如此。老師對於學生的影響,貫穿了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

尤其是對於 ADHD 兒童,如果能夠在一個對 ADHD 的症狀相當了解、包容性高,

且願意多付出時間幫忙 ADHD 兒童的老師下學習,這對 ADHD 兒童在學習與成 長的路上,一定會有很大的幫助,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一。

研究者本身就有一個從小就相當活潑、對世界充滿好奇心、老是動個不停 的兒子。因為天生大腦神經的缺陷,兒子無法克制衝動,不守秩序、惹惱老師、

經常被責罰、被同學稱為「害群之馬」、被班上同學排擠、成績課業嚴重落後。

小小年紀的孩子每天卻要面對大大小小學習上、人際上的挫折,看在研究者眼 裡真是心疼。身為媽媽是一個辛苦的工作,身為一個特殊兒童的媽媽,更是一 項艱鉅的任務。希望藉由此研究能讓大家更了解 ADHD 兒童在學習上所遭遇到 的困難,能在他們的學習及成長路上多關心、體諒與協助他們,此為本研究的 研究動機之二。

自我概念是個體在與社會環境互動後,對自己的行為、能力、身體或態度 等的看法,個體由此知覺、認識及評價環境,決定其反應的方式(林家屏,2002)。 自我概念是影響人類行為的重要心理變項,也是人格的內在核心,它支配著個 體的各種行為表現(徐振堃,2001)。國小兒童的自我概念與其社會行為有顯著 正相關(羅佳芬,2002),李坤崇(1990)以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發現小學生自我概念與學習適應有顯著相關,自我概念愈佳,其學習適應能力 也愈佳。正向的自我概念能使孩子富有創造力、具有學習的動機、能夠堅持並 達成目標、樂與他人合作、有責任感、能以正面的方式處理「失望」的情緒、

能了解周遭他人的獨特價值(吳怡欣,1999)。

與負面消極的態度,使其生活適應更加困難,所以了解 ADHD 兒童的自我概念 是很重要的。

林盈萱(2011) 在其國小 ADHD 兒童自我概念之探究中使用文獻分析法,整 理國內外相關文獻發現國外研究曾透過各種如:年齡、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等 不同背景變項介入探討 ADHD 兒童自我概念,也曾比較過 ADHD 兒童與一般兒 童自我概念的差異情形,也透過教師評量與兒童自我評量的方式,比較其對自 我的認知;也有關於 ADHD 兒童自我概念教學介入的研究,可得知國外學者對 於 ADHD 兒童自我概念的關心與重視。但國內對於 ADHD 兒童自我概念的研 究,不論是整體性的調查或者教學上的實驗介入,相較於國外皆顯得不足與成 效不彰。

在搜尋文獻的過程中,研究者發現自我概念相關研究的設計多以問卷量表 或結構式訪談為研究工具,研究結果則以統計後的數字呈現研究對象的自我概 念;研究者疑問,心理歷程能夠簡化成數字嗎?數字能將個體自我概念的多樣 化完整展現出來嗎?後來研究者陸續看到一些有關自閉症者的傳記,也在期刊 上找到自閉症者、亞斯柏格症者及其家屬發表的相關文章,他們藉著陳述生命 故事的方式,透過分享他們的想法、成長歷程與經驗,來探討他們的生活、教 育、職業等議題。

他們的這些自我陳述,讓正身陷疑惑中的我找到一條可行的路,點醒我可 以採多元的態度,採用質性訪談研究的方法來探求事實的真相,從「參與者觀 點」更深入了解 ADHD 兒童;藉由了解 ADHD 兒童生命故事的方式,了解他們 如何進行思考、如何去建構自己的世界,並從他們的想法中去理解他們的行為,

透過他們的眼睛來看 ADHD 的世界,此為本研究的研究動機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