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將根據研究發現,以研究者本身的教學經驗以及相關文獻資料,針對 ADHD 的家人、師長們提出建議。最後針對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期盼更 多人能「聽到」ADHD 兒童的心聲,了解 ADHD 學童在學習上所遭遇到的困難 與挫折,認識與接納「注意力缺陷伴隨過動症」兒童,讓這群在學業及人際關 係上倍感壓力與挫折的孩子們能走得更遠更順遂。

壹、 對 ADHD 的家人、師長們的建議

一、 耐心、關懷與聆聽: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生命,有自己的成長故事,研究發現如果每位老師能 夠多付出一些耐心與關懷,願意聆聽孩子的聲音,孩子的故事,在敎授課程之 餘,多把眼光放在孩子身上的優點,別吝於鼓勵的掌聲,讓孩子在充滿愛與關 心的環境下學習,提升其自我概念,更有自信地成長。

二、 善用行為管理策略及給予心理的支持:.

隨著年齡的增加,ADHD 兒童因為課業要求加重,在學業表現上因而退步 更明顯、習得無助感更深,而在學習上顯得更容易放棄、缺乏動機,同時也在 其他生活表現上,產生更多的適應與行為問題。所以應善用行為管理策略及給 予心理的支持,有效地運用賞罰制度來改善 ADHD 兒童的症狀行為,以建立 ADHD 兒童的正向自我概念、給予信心及鼓勵。

四、 提供成功機會的舞台:

若教師能因材施教讓學生適性發展,給予充分的舞台,建立ADHD兒童成功 經驗,使其找到自己的優勢,清楚自己價值,才能給他們機會發展他們的潛力。

五、 正向思考:

「正向思考」是雙向的,家人與師長們要先學習「正向思考」,唯有這樣,

ADHD 兒童才會學習到「正向思考」,才能樂觀、積極看待自己的人生,才能擁 有正向的自我概念,盡力發展自己的潛能,開創美好的未來。

貳、 對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根據本研究過程中之發現與結果,提出後續研究者以下建議: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因受限於研究對象取得不易,只就兩位同是四年級的ADHD兒童進行 研究,因此,建議今後研究能針對不同年級之ADHD兒童進行研究,探討國小 ADHD兒童因年級不同,在「整體自我概念」各階層的表現。

二、 研究方法:

「誤解」來自於不瞭解,若能有更多的生命故事將有助於大家瞭解「注意 力缺陷伴隨過動症」。每個 ADHD 兒童成長歷程差異頗大,家人與師長們所實施 的策略、管教方法也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是,這些歷程都將有助於社會大眾對 於「注意力缺陷伴隨過動症」的瞭解,期待有更多人能瞭解、接納、肯定這群 孩子。

自我省思與收穫

從與指導教授確定了研究主題與研究方法之後,我最擔心的是自己的訪談 技巧不足,無法掌握研究重點蒐集到足夠的資料,影響研究的進行。幸好無論 是小偉、小傑、他們的家人或老師們都能對我所提問的問題,盡情相告,讓我 能順利蒐集到研究資料。

藉由與小傑的家人互動,我和小傑一家人變成朋友,很感謝他們讓我這個 不認識的陌生人參與其生活、走進小傑的生命故事。

經由幾位接受訪問的老師真摯的分享與交流,讓我對於小偉與小傑在學習 過程中,所曾經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辦法,有更深入的瞭解。

撰寫兩位參與者的生命故事的部份是讓我覺得最艱鉅、也是最具挑戰性的 工作。要從一大堆的訪談資料中抽取出可用的資料,然後以脈絡的方式敘說出 來,最後還要給兩位研究參與者各下一個生命主題,這些在在考驗著我的統整 能力與寫作能力。這段時間,有時幾天枯坐在電腦前絞盡腦汁還是無法下手打 字,但有時又突然天外飛來一個想法,文詩泉湧,打到三更半夜,隔天體力不 支還得靠吃 B 群和喝整天的濃茶苦撐到下班回家補眠。幸虧指導教授不斷的從 旁協助與指導,家人的幫忙與打氣,我才能一字一句、一點一滴的將論文堆疊 出雛形而最後終於完成。

研究進行到最後,我從對研究主題的模糊懵懂,一路逐漸清晰明朗,更寶 貴的是獲得許多意外的發現。在研究的過程中,我除了對於質性研究的方法更 為認識,訪談技巧更進步,對於資料整理分析的程序更清楚外,我對 ADHD 兒 童與自我概念有更多的認識與深入的瞭解,我進入了 ADHD 兒童的生命,也看

寫於研究後~

逆風飛翔

作詞:賴鈺婷

不夠聰明 你說你注定失敗很徹底 很努力總是得不到肯定 不夠幸運 你說你注定飛不上天際 就快要失去繼續的力氣

親愛的寶貝 有我陪著你 鼓起勇氣 拋開傷心 因為青春 就該好好闖一闖 要飛翔 要尋找 真理想

不要害怕失敗會受傷 努力啊乘著夢想往前 別說累 總有人在你身旁為你加油啊 逆著風也要飛翔 很辛苦也要堅強

帶著夢想去飛翔 努力啊乘著夢想往前 別怕黑 總有人在你身旁 為你祝福啊

逆著風也要盼望 很受傷也要勇敢飛翔

也許會失望 也許很受傷 跌跌撞撞 失去方向 但是青春就該好好闖一闖 去飛翔 去尋找 真理想

親愛的你別在意 別管一路風和雨 做自己 星光多麼的美麗

安安靜靜我和你 笑看那些不如意 只要你不怕風雨 你看人生多麼的美麗

「老師,如果妳的研究做完了,你還會理我嗎?」小傑突然開口問我。

「咦?為什麼這麼問?」我心裡疑問著。

那天我訪談結束後載著兩位研究參與者去海邊排隊買蔥油餅,又買了飲 料,我們三人開心地坐在海濱公園邊吃東西邊看海。

「我覺得妳對我很好。」我轉頭看了看小傑,給他一個微笑。他的表情幸 福但卻略帶不安,對於小傑這樣的孩子真是讓我心疼。

看著他瘦小的背影,現在的他就跟以前的小偉一樣啊!從小就好動又衝動,

很容易就惹出一堆麻煩,卻又無法克制衝動、無法遵守規範、學習低成就、經 常被責罰、被同學排擠,小小年紀就吃盡苦頭、嘗盡挫敗,每天都要面對大大 小小學習上、人際上的挫折。其實他們同樣也有敏感的心靈,也會意識到自己 與別人不同,也會驚慌、懊惱、自責,更害怕面對挫折與失敗。無法擁有良好 的人際關係,但他們又非常的渴望友誼,內心的孤獨挫折更為加劇,自信心、

自尊心低落,情緒當然更容易反彈、憤怒或攻擊別人。

當初指導教授要我做 ADHD 相關議題的研究時,剛開始時我是拒絕的,因 為小偉一直是我心裡難以承受的痛,我不想挖開傷口細數傷痕。但教授認為既 然要花時間研究,為什麼不研究一個對自己人生最有幫助的呢?「是啊!既然都 要花時間精力去做了,為什麼不研究一個對自己人生最有幫助的呢?」教授的 話說服了我。

「透過生命故事敘說可以讓研究者及參與研究者在互動中發現意義、尋找自 我、療傷止痛,並激盪出更多更豐富的意義。」好吧!若能完成畢業論文又能對 自己對孩子的人生有所幫助,一舉數得,為何還要猶豫?

為了要蒐集小偉小時候的特殊事件,我花了很多時間把自己的日記和記事本 看了一遍又一遍,這段整理的過程真的就是在挖開自己和孩子的傷口、一一細 數著傷痕,是非常令人鼻酸、心痛與不堪的,但我最後終於整理出一些脈絡,

完成小偉三年級以前的生命故事。

這個研究進行到五月的時候我的思緒還是混亂的,這麼雜亂的生命片段,我

更讓小偉對「友誼」重拾信心,交得一群貼心好友,豐富了學校生活,小偉對 於未來的目標也日漸明朗化,積極充實自己,讓我放下了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直到我的研究結束,小傑雖仍未衝出黑暗雲層,但我看見他仍然努力的安排 著暑假的每一天,豐富精彩。

「逆風飛翔的小傑,我懂你的心情與艱辛,會有人在你身旁為你加油的,鼓 起勇氣,逆著風也要飛翔,很辛苦也要堅強,帶著夢想繼續飛翔吧!」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 圖書

王振德(修訂) (2005)。領導技能問卷(LDP)(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

台北市:心理。(F. A. Karnes & J. C. Chauvin , 2000)。

尤卓慧、岑秀成、夏民光、秦安琪、葉劍青、黎玉蓮(2005)。探索敘事治療實 踐。台北:心理出版社。

吳武典(修訂) (2011)。多元智能量表乙式(第二版)(CMIDAS-B)(Chinese Version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Developmental Assessment Scales Form-B) 。台北:心理出 版社。(C. Branton Shearer , 1987)。

易之新(譯)(2000)。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Narrative Therapy)。

台北市:張老師文化。(Jill Freedman, 1996)。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黃素菲(譯) (2006)。敘事取向的生涯諮商(Career Counseling:A Narrative Approach)。台北市:張老師文化。(Larry Cochran, 1997)。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楊坤堂(1999)。注意力不良過動異常:診斷與處遇。台北市:五南。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蔡敦浩、劉育忠、王慧蘭(2010)。敘說探究的第一堂課(二版)。臺北市:鼎茂。

潘淑滿(2005)。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謝志偉、王慧玉(譯)(2010)。混合方法研究導論(Designing and Conducting Mixed Methods Research) (初版)。台北:心理出版社。(J.W. Creswell & V.L. Plano Clark, 2007)。

2. 期刊論文

王乙婷(2004)。ADHD 兒童的注意力特質及其相關研究。特殊教育叢書,9301 輯,1-13。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 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89NKNU0395009)

王政茹(2008)。亞斯伯格青少年自我概念之生命故事敘說(碩士論文)。取自臺灣 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95NTPTC694014)

白博仁(1999)。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自我概念的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

伍秀蓉(2001)。以長期自然觀察法分析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兒童之行為 特性(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系統編號 089KMC00152006)

何粵東(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

吳怡欣(1999)。青少年自我尊重模式之驗證(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 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 087NTNU0328012)

吳竺穎(1997)。家庭因素、父母親教養方式與內外控信念對國小學童自我觀念 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吳竺穎(1997)。家庭因素、父母親教養方式與內外控信念對國小學童自我觀念 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