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領路人的挑戰

第三節 啟動全紀錄

可能是因為有幼保系的學歷背景,比起一般人更知道,每個人都有其獨特性,

因此,挖掘每位參與者的獨特專長,是我這次培訓的重點,說故事已不似早期的 拍板說書,也早已不止於拿起繪本唱作俱佳一冊,多元的說故事活動可以不拘泥 於框架、可以無特定模式、不受書面文字設限……。讓每位說故事者,皆能以他 自身的專長,發揮在說故事活動上,而不是依樣畫葫蘆,我不是要復刻出許多寶 媽咪說故事,而是創造出許許多多不同面向、不同形式、不同技巧的故事媽媽。

敘說者將每堂課程中的影像紀錄以文字書寫方式呈現如下:

一、 舊識新友,相見歡

第一堂課令人忐忑,倒不似十年前講師處女秀的怯生,這十年間所累積的講 台經驗,已經足夠讓我應付這三十位學員,不安的是名單上那五位得來不易的「新 住民學員」,媽媽們陸續簽到進場,初見面的、熟面孔的、老的、少的、一個個 入座,架設投影布幕、連接投影設備、測試音響、攝影器材的每個銜接空檔,皆 不時的回頭或抬頭,與剛進門簽到的學員微笑點頭,一次、兩次、五次、十次……

仍就沒看見新住民婦女,原本忐忑的心這下更是七上八下了。

課程緊湊容不得我拖延分秒,六點三十分準時上課,簡略說明本次培訓活動 立意及目的,感謝場地館長支持,以及排除萬難、拋夫棄子的偉大婦女同胞們(因 現場只有女性),接續的是說故事的第一個要件「發聲」,說故事者最重要的就是 聲音,而聲音要能有表情靠的是共鳴部位,因此,理論性的共鳴教學影片看完,

便要立即練習驗收,按壓腹部、胸部、喉部便能立即明瞭共鳴部位,我認為正確 發聲不難,會說話的人應該都會,只是有沒有覺察出分別而已。

中場休息時間,館長領我到鄰近入門處的桌子前,介紹新住民發展協會陳理 事長與我認識,之前的聯絡事宜皆由館長代為轉達,今天我們還是第一次見面,

打過招呼、表達感謝之意、寒暄幾句後,理事長向我一一介紹新住民婦女團,其 中一位是理市長夫人,有一位是女兒幼稚園同學的繼母,其餘三位也是第一次見 面,令人印象較深刻的是,阿貞以開朗的語氣說:「老蘇,偶在郵局旁擺攤賣水 果,有經過來找我聊天啦!『嘸交關』(台語發音,沒有捧場的意思)『嘸要緊』

(台語發音,沒有關係的意思)」,說完逕自的一陣哈哈大笑。我這才放下心中大 石,也竊笑自己的愚蠢,原來,一直坐在入門處的這桌媽媽們,就是新住民婦女,

我面對面打過招呼,才能從口音差異分別出不同國籍,上課前的微笑點頭是絕看 不出端倪,除了口音不同長相、衣著與本國婦女其實無異,言談間發現桌上多了 幾塊麵包,我向理事長求解:「您還特地準備點心給這幾位媽媽們喔?」理事長 以道地台語說:「阮遮ㄟ媽媽卡歹勢,我驚怹麥趕來上課,沒吃暗頓,巴肚么咯 毋敢貢,提幾塊胖呵怹添巴肚啦!」(意思是:我們這些媽媽比較害羞,我怕她 們趕著來上課,沒時間吃晚餐,肚子餓又不敢講,拿幾塊麵包給她們充飢)館長 接話:「對啊!我們這位陳大哥最好了,很會照顧人。」再次表達感謝陳理事長 的力挺。

婦女團體上課流程,休息時間控管是最重要的,避免流於三姑六婆、七嘴八 舌,簡短的中場休息乃為上策。聲音有了表情才「聲動」,聲音表情也就是將故 事中的情境與角色的情緒,以聲音模式傳達出來,運用技巧在於聲線高低、震度 強弱、音量大小等,角色扮演是最佳模擬考方式,每人分配一個角色,有老、有 少、有男、有女;或驚訝、或害怕、或高興、或憤怒;時而氣若遊絲、時而震耳 欲聾,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盡在音域間流串。練功打底在於天天勤練,第一堂我 不急著給太多功課,以免造成太大壓力,回家功課交代這些媽媽們,將罵小孩的 精力挪至練就聲音表情上,天天練日日磨必能領悟其中奧妙。

我暗自關注的五位新住民婦女們,第一堂課的表現除了座位較偏遠外,其他 課間設計的活動皆能配合,偶而我投以的眼神交流,也沒半點不清楚或是疑惑不 明的訊息,我的解讀是:課程不難理解,只是與團體互動較本國籍婦女少,形成 大團體與小團體狀況。回家前親自上前交代:「下週上課時間別忘了!」並謝謝 全程坐陪的陳理事長,課後收拾器材、設備,整理場地工作時,似乎是因為有了 這五位保障名額的新住民而顯得輕鬆愉快。

二、 功練修行,在於勤

聲音表情練了一天,一上課便來個集體大驗收,雖未能即刻到「味」,但聽 得出是有練過的,要學員為自己鼓掌,並向她們建言:「妳們別再浪費時間罵小 孩了,把精力花在聲音表情練習,因為孩子只會越罵越笨,聲音表情則是越練越

強」,語畢引來哄堂大笑,我見機加重激勵這些媽媽們:「練好聲音表情,連罵人 也會變得優雅」,又是一陣狂笑回饋我。這樣歡樂的上課氣氛才能快樂學習,沒 想到還沒開始說故事,家裡的孩子已經受惠了。

接著第二堂課,說故事者的另兩樣基本功夫,肢體動作與臉部表情,十年前 的基礎培訓課程雖然也有技巧、表情,但當年僅限於拿繪本說故事形式,因此,

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皆以小範圍框架式表現,如今,說故事的形式已非常多元,

所以臉部表情與肢體動作可以誇大延展、跳出框架,只要是安全範圍且不脫序表 演皆能被接受。

基礎課程應該要考慮完全沒有經驗的學員,因此,要讓對表演生疏的學員們 一下子放下形象放開肢體,需要精密的在課程裡穿插小活動。為這些將來可能進 班的故事媽媽,編排一些校園活動訊息是必要的,上網搜尋:九年一貫健身操,

讓學員們一面被迫舞動身體一面體驗孩子在學校跳的健身操,整段跳下來有幾位 跳的氣喘噓噓,有幾位是在暖冬的天氣裡飆出了汗水,剛好利用中場休息緩和一 下喝口水。習慣在每堂課後觀看自己上課影片檢討優缺的我,看到這段也覺得很 壯觀,老的、少的、胖的、瘦的、高的、矮的個自閃過桌椅分散開來,跟著播放 的影片動一動,跟上、沒跟上的都已收錄在影片中,我也在台前跳得有板有眼的,

這段應可列入本次培訓課程的精彩畫面之一。

打開了肢體,細部的五官屬更進階的神經系統,笑臉牽動的臉部神經遠高於 苦瓜臉,而玩遊戲的開心程度遠高於聽老師長篇大論,基於以上兩點,第三堂課,

臉部表情想靈活,玩遊戲是一定要的活動安排。玩遊戲沒有輸贏絕不激烈,分組,

三人成組一對一 PK 第三人當裁判,輪番當一回裁判便結束戰局,比賽規則是將 裁判放置額頭上的洋芋片吃進肚子裡,雙手環抱胸前、純臉部動作、先吃先贏,

敲開比賽鑼響那刻,此起彼落:「唉~唉~」「啊!啊!」「唉呦~唉呦~」「重來!

重來!」當時若有空拍機,課後觀看影片時,就不會只見一顆顆頭頂搖搖晃晃,

空拍角度可以清楚呈現當下我眼見的畫面,不論是佈滿細紋的臉還是吹彈可破的 臉,臉部每一寸肌膚的抽動皆寸寸分明,一陣激烈微動態比賽後,準備的三罐洋 芋片碎的、掉的、吃的也差不多了,每組都有獲勝者,輸贏不是我的重點,那只 是為達目的的手段,進階的眉目傳情 Do Re Mi 才是重頭戲。

有了暖身賽之後,不用我多述贅論,學員已將顏面神經活化至最高境界了,

再分組,面向我成「行」為一組,排頭不動其後的每位組員向後轉,直到接收拍 肩指令方可轉回,整個競賽過程中不可出聲,只能臉部五官外加手寫動作,手寫 是為了記下所有數字,不可被下一位學員看見,紙、筆準備好,遊戲規則清楚明 白後,播放我預先錄製代表一到九的臉部五官分解動作,讓大家跟著影片做練習,

三遍之後便遊戲開始,一聲令下除了排頭之外,全數迴轉座椅,依序發下五張事 先寫好的題目給排頭,喊出「比賽開始」瞬間靜默全場只有擠眉弄眼與愁眉苦臉 或滿臉自信的臉部表情對望著,時間分秒的過,最後一位的答案才是正解。一輪 激戰後,個個都是掌控五官自如的贏家,臉部表情也隨著肌肉活用而柔和許多不 再僵硬,新住民媽媽們也玩的很盡興,因分組關係與其他媽媽互動也較熱絡了。

緊鑼密鼓的課程絕不耗費片刻在練習上,招數傳授完成,練習就靠個人了,

先人早已道出「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下課前依舊激勵媽媽們:「每天照三 餐練,可預防顏面神經失調症」今晚又是在歡樂聲中互道「再見!」

三、 千變萬化,基本功

第四堂課,多元的說故事方式,能跳脫「說」的領域更能滿足聽者的新奇感,

若要從故事源頭算起,回推到 1992 年至今也有二十五個年頭了,這二十五年間 的說故事演化,早已不再只停留於「說」這樣單一的框架裡,我依自身經驗與所 見及網路搜尋等等收集到的資料,彙整出較常見的五種多元說故事方式:口述故 事、道具演出、戲劇故事、你說我演、電腦 PTT,課堂中也針對這五種方式一一 做示範教學。

口述故事:說故事者以繪本或書籍,運用聲音表情、肢體動作將書中情節、

對話原貌呈現出來,另一種是說故事媽媽說著自編的故事,或以自身的故事與孩 子們做討論分享等。親眼目睹遠超過「腦補」真實,教學現場就由助教親自上場

對話原貌呈現出來,另一種是說故事媽媽說著自編的故事,或以自身的故事與孩 子們做討論分享等。親眼目睹遠超過「腦補」真實,教學現場就由助教親自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