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異地而處,轉換心境

第五章 沉澱與省思

第二節 異地而處,轉換心境

各縣市政府積極成立關於新移民的教育推廣中心、家庭服務中心、學習中心 等等,無非是為新住民辦理各項成長課程,希望新住民婦女能及早適應台灣生活,

這樣的趨勢也顯示了台灣人民對新住民的善意,然而,從適應到認同需要時間與 情感的轉換,除了教化層面的課程之外,心靈層面的撫慰與支持應是長遠的良方。

這些新住民婦女與我有著相似的人生經驗:遠嫁他鄉、舉目無親,或許遠嫁的距 離與她們相較我只是比鄰,但在從一位少女轉變為婦女歷程的心境上卻是相仿的。

我從一個家庭主婦到故事媽媽培訓講師的契機是「說故事」,而「說故事」的魅

力在文獻中也多有提及,舉凡:說故事讓人成長、令人幸福、生活變得充實又燦 爛、散播歡笑、散播愛、最大的快樂等等,而故事媽媽團體使每天被柴米油鹽醬 醋茶包圍的家庭主婦,走出生活的小圈子,除此之外,當家庭主婦透過故事媽媽 團體走入人群時,在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之外,更能突破原本孤單辛苦的主 婦生涯,建立起如姐妹般的支援系統。並藉由自我成長後的社會回饋活動,成就 周邊人的自我成長,透過他人的自我成長,反思自我的不足而再次的自我成長,

這樣的正向迴路甜美的果實,我想是可通用於飄洋過海來台的家庭主婦們。

一、 聽她們說故事

「人本主義」尊重「人」自身的獨特性,包括人的尊嚴和價值。因此,人本 論(humanistic theories)在人格的探討上強調的是個人的獨特性、意識經驗及成 長潛能的整合。最著名的兩位人本論心理學家是羅傑士(Carl Rogers)和馬斯洛

(Abraham Maslow)他們相信行為的動機來自個人的獨特傾向,這些傾向即是 天生的,也是學來的,將使得個體朝著自我實現的目標以正面方向發展及演變(游 恆山,1997)。在撰寫「領路人的挑戰」(第四章)同時,似乎分析出我自己的人 格特質,除了先天的「腦子想就動手做」的遺傳基因外,還有後天的不足、學習、

不足、學習的正循環,而「勇往直前」的性格,讓我確認了個人的行事作風—迎 向挑戰。

新住民故事媽媽培訓實踐,這不穩健的第一步雖未成功站穩,但經由這半步 顛釐清了未來的可能方向。從語言發展到文字歷程,是累積數百年的前人智慧,

而文字尚未成形前,「語言」也扮演著稱職的傳遞任務不是嗎?若文字對新住民 婦女來說:是眼前無法跨越的屏障,那麼回到語言的範疇,或許是新住民故事媽 媽培訓可行之路。讓新住民故事媽媽用她們的語言來說我們的故事,這不也是「說 故事」,故事繪本上的中文字,只要有人將其翻譯成越文,如此一來,新住民故 事媽媽便可拿著中文字的故事繪本,說著越南語言的繪本故事,孩子們則是聽著 越南語看著中文字,試想,如同看著原音的迪士尼動畫影片,搭配中文字幕一般,

也許,我們能為新住民故事媽媽與故事繪本翻出創新的一頁。

二、 說她們的故事

故事媽媽除了說繪本故事,也從自己的生命經驗與生活事件出發,從中引導 孩子去思考與想像,開啟多元智慧,也從說故事中傳遞良善價值與生活教育(許 杏如,2005)。她們用這樣的生活智慧去教養孩子,不僅傳遞了愛與感動,更累 積了親子之間更多「愛的存款」,同時也藉由說故事的橋樑為孩子種下閱讀的種 子,並與孩子們的互動將更密切,家庭氣氛更和諧(孫鳳吟,2004;盧彥芬,2004)。 說故事的多元性讓說故事能跳脫框架,故事媽媽可以說自己生命中的故事,以故 事傳遞生活經驗中的智慧。讓新住民故事媽媽用我們的語言說出她們的故事,這 不也是「說故事」,新住民媽媽因為來自於外國,國外對多數孩子來說:是新奇 的、是陌生的,新住民媽媽與台灣媽媽的生活經歷也是截然不同的,透過新住民 故事媽媽傳遞不同風土民情,或許是孩子們國際觀的啟蒙。

不論是:新住民故事媽媽用我們的語言說出她們的故事,亦或新住民故事媽 媽用她們的語言說著我們的故事,都是「說故事」,孩子以國際觀點來聽新住民 故事媽媽的生命故事,而新住民故事媽媽以外國視野來詮釋台灣的故事,看似錯 綜複雜的交疊,或許交織出的是越南與台灣的新境界,我期許這樣的預見,更期 待再一次遇見:讓我輪迴的起點。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文玲(2003 年 11 月 16 日)。左手讀書,有首位奶瓶:故事媽媽全台總動員。

中國時報,8 版。

內政部(2003)。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故事媽媽研究小組編著。(1999 年 11 月)。穿一件故事的 彩衣。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

王文姬(2005)。女性志工意識覺醒與增能:以土城國小故事媽媽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麗玲(2006)。一位家庭主婦參與故事媽媽團體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請叫我---讓新移民女性說自己徵文活動(2002)。台灣公益資訊中心網頁。

取自 http://www.npo.org.tw/PhilNews/Layout.asp?NEWSID=5111

吳美菁(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慎慎(1989)。台北市婦女團體成員參與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錦棋(2008)。是媒人?還是掮客?:由東南亞跨國婚姻探討媒合業之角色與 問題(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呂美枝(2005)。多元文化課程實踐與教師文化經驗的敍說分析。教育研究月刊,

130,56-66。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灣地 區東南亞新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李世英(2006)。故事團體成員家庭互動轉化學習之研究~以新竹市科學城社區 大學故事媽媽志工培訓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市。

李宜紋(2005)。讀出智慧,書活心靈。人生雜誌,260,11。

李盈慧、王宏仁(2008)。東南亞概論:台灣的視角。台北:五南。

何淑慧、姜蘭虹(1989)。從婦女社會參與看女性角色。社區發展季刊,46,64-73。

宜蘭縣政府全球資訊服務網縣府新聞(2008 年 9 月 8 日)。宜蘭縣政府全球資訊 服務網網頁。取自

http://www2.e-land.gov.tw/ct.asp?xItem=28657&ctNode=640&mp=4

林吟美(2011)。我要過「好日子」:越南新娘來臺後的現代性追求(未出版之碩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6/g721/care/care_1.html

邱琡雯(2008)。國際理解教育與女性移民的社會參與:從日常生活的歧視經驗 出發。教育與社會研究,16,63-103。

邱麗娟(2011)。故事媽媽的生命故事敘說(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花蓮縣。

屏東縣各鄉鎮市新移民人口數(104 年 12 月)屏東縣政府民政處網頁。取自 https://www.pthg.gov.tw/plancab/cp.aspx?n=EA01A381F204F203

胡幼慧主編(200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巨流,臺北。

柯瓊芳、張翰璧(2007)。越南、印尼與台灣社會價值觀的比較研究。台灣東南 亞學刊,4(1),91-112。

翁開誠(民 91)。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 究,16,23-69。

唐麗芳(2003)。雲林故事人。載於台中市台中故事協會(主編),全國故事志工 團體交流研討會暨全國優良故事志工表揚大會會員手冊(110 頁)。台中市:

台中市台中故事協會。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

臺灣社會學季刊,39,45-92。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臺北市:唐山。

孫鳳吟(2004)。故事媽媽的社會支持之探究─以高雄縣中崙社區快樂故事劇團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桃園新移民學習中心簡介(2009 年 11 月 10 日)。桃園新移民學習中心網頁。取 自 http://163.30.118.12/xoops2018/modules/tinyd0/

「不要叫我外籍新娘!」記者會─為什麼說我是「外籍新娘」呢?我都已經是老 娘了,還叫我「外籍新娘」!?(2010 年 2 月 2 日)。婦女新知基金會網頁。

取自 http://www.awakening.org.tw/chhtml/topics_dtl.asp?id=98&qtagword 張碧雲(2004)。生命交織的「結」與「解」:擔任輔導志工對女性生命經驗的意

義與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張碧如(2005)。家庭主婦參與團體之心路歷程-以花蓮故事媽媽為例。臺北市 立教育大學學報,36(2),113-140。

103 學年新移民子女就讀國中小概況(2015 年 4 月)。教育部統計處網頁。取自 http://depart.moe.edu.tw/ED4500/

許育光(2000)。敘說研究的初步探討:從故事性思考和互為主體的觀點出發。

輔導季刊,36(4),17-26。

許杏如(2005)。故事媽媽的生活經驗-以「雲林故事人」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郭芝穎(2012)。對新住民課程的思索與掙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花蓮縣。

陳秀嫦(2010)。淡水國小故事媽媽服務學習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美琳(2008)。故事媽媽的認同與實踐--花蓮故事媽媽與我的故事(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陳庭芸(2001)。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之比較(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珮甄(2003)。國民小學說故事義工團體之研究—以花蓮故事媽媽團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陳雪雲(2001)。自我認識與婦女學習。社會教育學刊,30,47-80。

陳惠英(2003)。家庭主婦參與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高雄市家庭教育志工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陳鴻銘(2003)。故事媽媽不只是故事媽媽。載於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主編),愛 在閱讀裡:故事志工閱讀推廣手冊(66-71 頁)。台北市: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 學基金會。

陳金英(2001)。中年婦女與自我成長—以讀書會婦女的經驗為例。生活應用科 技學刊,3(2),105-136。

游恆山(1997)。心理學導論。台北:五南。

彭桂香(2000)。說故事人與說故事活動研究—以東師實小故事媽媽團長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

彭桂香(2000)。說故事人與說故事活動研究—以東師實小故事媽媽團長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