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婦女成長與社群參與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婦女成長與社群參與

一、 女性的自我學習與期許

馮燕(1992)指出:不同年齡、不同教育程度的婦女,其生活經驗及關切的 問題不一樣,以致於學習需求和期待必然有所不同,因此依據生命週期各階段婦 女的需求,配合各種教育程度的特性,可規劃出適合婦女的課程。蘇秀玉(1988)

的研究指出:成年婦女的學習需求也受到個體發展任務所影響,例如因為不同的 年齡階段,而產生不同的學習需要;黃幸玉(1995)在訪談參與非正規成人教育 的家庭主婦及辦理此教育活動的領導人之後,發現家庭主婦參與動機是複雜而多 元的歷程與轉換,且婦女的學習是配合家庭生命週期,例如:孩子上小學之後,

有空閒的時間參加;陳金英(2001)以一個讀書會婦女的經驗所做的研究發現:

中年婦女追求自我成長和自我期望的關係,會隨著生命發展任務與社會情境交互 作用與自我的認知而趨向成全自我的完整。其結果顯示,中年婦女追求自我的成 長和自我期望的歷程為:

一、進入婚姻之前,對自我的期望:

(一)以婚姻為前提,以家庭為依歸;(二)想過自由的生活;(三)以個人興趣 為要,不斷學習。

二、經婚姻之後,對自我的期望:

(一)因理想與現實出現落差而失望,只好選擇調適與改變;(二)家庭與事業 的牽制而失去自我;(三)傳統權責的內化使自己甘於執行傳統婦女的家庭角色。

三、步入中年之後,對自我的期望:

(一)透過社會性社團的接觸,感受到自我能力的發揮;(二)自我意識隨著社 會服務而擴大;(三)重視生命意義與生存價值;(四)重視自我關懷。

綜合以上所述,婦女在不同年齡與階段,可能因不同的生活需求與變化而產 生不同的想法與學習需求。另外,何淑慧、姜蘭虹(1989)參考婦女參與社區活

動學習的研究也指出:婦女對社會參與活動內容的選取,不僅受個人背景、生活 環境、個人價值觀與社會意識型態等因素的影響,同時隨著生命週期的變化,而 有不同的選擇。從以上的文獻發現:婦女可能因為個人背景不同(如教育、環境、

價值觀等)、生活經驗的變化及生命發展任務不同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的教育或 學習需求。

二、 柴、米、油、鹽以外的心靈食糧

許多婦女整天圍繞著柴米油鹽醬醋茶等一日三餐的生活瑣事,日漸狹隘的視 野逐漸封閉的心靈,唯有走出慣性的日常才能遇見生命的亮點找回自我的價值,

陳雪雲(2001)探討女性的認識觀後發現,女性比較重視個人、特殊和第一手的 經驗,而且女性也傾向於透過人我的關係,來獲取經驗和界定自我的概念。

Flannery(引自吳慎慎,1989)則認為女性不僅偏好和他人一起學習,同時也喜 好與他人建立某種學習關係,在學習的過程中,女性強調的是相互支持和關懷。

因此,能提供同理心、經驗連結、對話、自我和認同的學習團體、讀書會、支持 性團體與家庭式團體,對婦女的學習有所幫助。邱麗娟(2011)將婦女志工參與 故事媽媽工作所得成長與收穫歸納為以下三類:

(一)對個人內在的影響 1、開展自我、展現潛力

在傳統社會中,女性並不被鼓勵上台發展自我。對於上台說話,許多故事媽 媽媽需要花一些心理建設來克服(陳美琳,2008)。她們對自己缺乏自信,因此 對於第一次說故事經驗或在團體發言時感到很挫折,但仍努力嘗試各種方法讓自 己習慣上台和說話,然後才逐漸開始能在台上坦然自在的說話。說故事可以從孩 子的身上得到回饋,這對很久沒成就感的家庭主婦來說是很大鼓舞。外界的肯定 對媽媽來說,是婦女增能的一個重要基礎(張碧如,2005)。

由上述可知,某些故事義工原先只是單純的家庭主婦,個性有一些害羞膽怯,

但接受過故事培訓課程後,在從說故事的服務過程中獲得正向改變(孫鳳吟,

2004)。她們從中建立自信,也看見自己的潛能(許杏如,2005;黃佳琪,2008;

盧彥芬,2004)。婦女參與故事媽媽團體其實不僅是學習講故事的技巧、生活更 充實,也讓自己尋找到一個新的生命,也較能從事內在自我思考。故事媽媽團體

的成長故事,傳達了許多家庭主婦成長及蛻變的過程。只要給予機會,家庭主婦 便可發揮潛能(張碧如,2005)。

《穿一件故事的彩衣─故事媽媽的服務經驗》(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故事 媽媽研究小組編著,1999)這本書中,幾位新店的故事媽媽分享:「故事帶動了,

令人驚訝的成長與蛻變」(頁 86)、「那種幸福、整顆心滿滿的,只有故事媽媽感 覺得到」(頁 87)、「生活變得充實又燦爛,散播歡笑、散播愛,是最大的快樂」

(頁 87)等,她們在生命歷程中的轉變,令人感到驚訝與好奇。故事媽媽能藉 由團體的課程協助自己成長,有的成員因此找到可以發展個別興趣專長的繼續延 伸,不但了解自己,還能接納他人,進而提昇面對生活及挫折容忍能力。在故事 媽媽的團體裡,每個人都會脫去獨自在家的形象外衣,找回封錮內心深處的自己。

在暫時逃離沒有業績可言的工作壓力時,她們又驚異自己還擁有其他能力(林偉 信,2005)。

2、走入人群、人際拓展

王文姬(2005)的研究指出婦女透過在學校參與「故事媽媽」的志工服務,

彼此的情感在相互的交融中,更加的凝聚在一起。尤其在團體中同儕相互學習,

能使成員分享他人歷程,發現自己原來不孤單與辛苦(李世英,2006)。說故事 者不但由陪伴孩子拓展自己,也由同儕互動建立姊妹情誼。重要的是,長期的相 聚能培養一群彼此共享喜怒哀樂和分享教養孩子經驗的好友。在團體中結交朋友,

以及與朋友一起成長、努力,便成為一個重要的支持系統。除了一起說故事,彼 此談心或支持外,媽媽們還在患難的過程中,建立起所謂的革命情感(張碧如,

2005),故事志工遇到很多事情會找大家商量,生活不再孤立無援。透過學習和 其他故事媽媽之間的人際互動,更能瞭解並掌握自己的人生(陳美琳,2008)。

由此可知,女性是相當重視「關係」的發展與維繫,可見婦女們這種令人興奮、

使人陶醉的這種相互支持的情感經驗或許就是來自於女性的姊妹情誼。多數女性 主義者皆認為這種情誼的集體性有助於女性以共享共有的集體行動方式來轉移 社會資源,並建立起女人相互幫助扶持的資源網絡(孫鳳吟,2004)。藉由參與 團體與社會接觸、連結,並建立自己的支持與資源系統,對故事媽媽來說是別具 意義的。

3、開闊視野、終身學習

故事團體實務運作,對婦女而言是以實用和拓增視野的功能為主(李世英,

2006)。因應終身學習時代的來臨,現代女性多有不斷進步與自主學習的意願。

終身學習講求的是持續不斷的學習,透過團體組織的學習彼此分享與討論,藉由 共同學習培養一套新的思維模式(曾淑枝,2003a、2003b)。說故事歷程對婦女 個人的影響,來自於參加研習不斷學習說故事,在持續精進中說故事,讓自己獲 得許多新的資訊說故事,也在與團體人際互動的歷練說故事,開拓了視野與心胸 說故事。故事媽媽團體是藉由良好的系統教學設計能引發成人學員在婚後再次學 習,達成引發興趣、分享經驗、增進知能及身心協調。

婦女從學習中獲得成長與智慧以加強自己的服務能力,再從服務中發現自己 的不足重回書中學習。她們獲得成長機會,也擔任提供成長機會的主人,自行在 社區創辦媽媽讀書會、親子讀書會或兒童讀書會等(蔡淑媖,2004)。兩者相輔 相成。

(二)對家庭關係的影響

婦女志工走出家庭學習的那一刻,家庭成為最牽絆的地方,有可能成為助力,

亦可能是一個影響女性學習的關鍵阻力(陳美琳,2008)。孫鳳吟(2004)提到 故事媽媽參與志願服務常遭遇某些家庭的阻力,例如子女照顧、先生父權心態和 家務分工等問題。故事媽媽在擔任母親的角色會遇到許多困難與挫折,此時除了 尋求家人的支持與實質幫忙外,團員的鼓勵與相互扶持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

女性參與志工的動機大多很單純,這與母職經驗有密切關聯(王麗玲,2006)。

故事媽媽說故事,一開始的期望多從教養孩子出發,希望用故事陪伴自己孩子的 成長。一旦從家庭走出去,說故事給別的小孩聽,其中蘊含那份來自與孩子的互 動過程中單純的快樂,成為故事媽媽最大收穫。故事媽媽除了說繪本故事,也從 自己的生命經驗與生活事件出發,從中引導孩子去思考與想像,開啟多元智慧,

也從說故事中傳遞良善價值與生活教育(許杏如,2005)。她們用這樣的生活智 慧去教養孩子,不僅傳遞了愛與感動,更累積了親子之間更多「愛的存款」,同 時也藉由說故事的橋樑為孩子種下閱讀的種子,並與孩子們的互動將更密切,家 庭氣氛更和諧(孫鳳吟,2004;盧彥芬,2004)。

陳惠英(2003)在研究家庭主婦參與志工服務學習對生命的啟示中提到,家 庭主婦領悟出影響家人改變的契機是先改變自己,因為改變自己才是觸動他人改

變的關鍵。故事媽媽因為參加故事戲劇改變自己,除了能讓自我不斷的學習成長 外,並將所學帶回家中與孩子和家人共享,營造名符其實的學習型家庭;另外也 帶來家中的福氣(孫鳳吟,2004)。參加故事媽媽成長團體後,媽媽們一方面釋 放自己沉積的抑鬱,一方面學習教養孩子的技巧。雙方面的獲益一旦回歸到家庭

變的關鍵。故事媽媽因為參加故事戲劇改變自己,除了能讓自我不斷的學習成長 外,並將所學帶回家中與孩子和家人共享,營造名符其實的學習型家庭;另外也 帶來家中的福氣(孫鳳吟,2004)。參加故事媽媽成長團體後,媽媽們一方面釋 放自己沉積的抑鬱,一方面學習教養孩子的技巧。雙方面的獲益一旦回歸到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