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起心動念

2002 年初秋,某日,薄薄的一張 A4 紙「擔任班親媽媽意願調查表」,簡單 的勾選「有意願」欄位後簽名夾進聯絡簿繳回,迴向與我的竟是「邁向講台的邀 請函」,因此,人生歷程在此轉彎;轉向無限可能的道路;轉開未曾啟蒙的潛能,

這樣的「緣份」將我推向故事媽媽培訓的講台,而孩子的笑聲引我嘗試培訓新住 民故事媽媽。這是由一位故事媽媽培訓講師來敘說—加入新住民婦女的故事媽媽 培訓實踐歷程。

第一節 起心動念

一、 故事媽媽的誕生

台灣婦女慣性地把家庭、孩子擺在首要任務,遠嫁屏東縣的我也不例外,婚 後因身處異鄉、舉目無親,過了幾年全職的家庭主婦生活,孩子陸續就學後,家 庭主婦也隨之空出了非常多的閒暇時間,銳減和孩子的相互依賴,一時之間還真 有點無法適應。國小新學期開始,校方問卷通知單:各班導師於每周固定一天,

晨間八點至八點三十分需開教學會議,為顧慮學生安全,是否有家長能在此時段 進班協助擔當「班親媽媽」,空出了非常多閒暇時間的我,當然勾選「願意」欄 位。

進班幾次的陪伴觀察下發現,要孩子乖乖地坐著 30 分鐘好似不如想像中的 容易,在幾周的相處熟識之後更是控制不住,閒聊的閒聊、玩耍的玩耍、你丟我 撿的、你跑我追的……各式各樣的行為舉動皆有,這周要比上周誇張,可真是周 周精彩啊!我這才見識到,來自各種家庭背景及各種獨特氣質的孩子們,表現出 來的言行舉止皆有所差異,也才比較出:不跨出門的「家庭主婦」與一進班級的

「班親媽媽」就有 15 倍的孩子人數落差(家中有 2 個孩子班級有 30 個學生),

一時之間湧上被孩子「無視」的無力感,自尊心不弱的我,不快想想辦法玩玩他 們怎麼可以呢!

我的原生家庭,爸爸是「腦袋想就動手做」的萬能師;媽媽是客廳即工廠政 策下的代工手作師,在「兩師」的調教下我自然也是雙手靈巧之人士。自掏腰包 的選購幾樣,適合低年級學生動手做的材料,經過幾次的新奇與期待,孩子自然 的就和我拉近距離也建立了感情,孩子漸漸地坐得住,並且會聽我這個「不是老 師」身份人士的話了,但每周一次的手作,孩子也會出現疲態,這時又該是我動 腦想新招的時刻。

小時候的家庭經濟並不富裕,工字頭的雙親也不重視學業,在拼經濟的雙薪 家庭下成長的孩子,能獲得父母給的親子時間是少之又少,更何況幾乎文盲的雙 親,根本不可能有「床邊故事」這件事,因此,床邊故事一直是我個人非常嚮往 的親子互動,從胎教開始就會對腹中的孩子「說故事」,這樣的經驗讓我想到可 以對這群孩子們說說看。「腦袋想就動手做」的遺傳基因,我便從家裡現有的繪 本開始講起,沒想到這樣的靈機一動在幾次的「說故事」後,我這位「班親媽媽」

竟然成了各班爭相邀約的—爆紅「寶媽咪」故事媽媽,也萬萬沒想到這樣的發想 會成為我日後的志業。

如今我也是位多年的故事媽媽,對我而言「說故事」充滿著一種無法可擋的 魅力,最初只是在家「說故事」,隨著孩子成長進入班級為全班同學「說故事」, 說著說著也到圖書館為全鄉孩子「說故事」,如此說著……不知何時對「說故事」

行為深深著迷了,也因這份迷戀 2006 年義務的幫屏東縣九如國民小學培訓了第 一批故事志工媽媽。在此之後陸續參加各協會辦理的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親子共 讀研習、閱讀志工研習、全國家長團體聯盟愛你一輩子守護團志工培訓,也因而 獲選社團法人屏東縣家長協會理事一職。家長協會於 2015 年辦理故事媽媽培訓 活動,我有幸擔任活動負責人一職,對於「說故事」持續升溫的我,同年也加入 屏東縣故事學會—貓頭鷹故事屋,在這個以「說故事」為主軸的學會裡,看見了 不同於自己的說故事方式,參與幾次故事學會辦理的活動後,讓我更進一步瞭解 故事媽媽團體與組織,不再是單打獨鬥,可以是群策群力,這樣的瞭解也讓我發 現:全台有許多故事媽媽正默默的在自己的社區、學校,說著自己或別人的故事,

也因對故事團體的探究才發覺,在眾多故事團體中新住民婦女投入故事媽媽志工 是如此罕見。

二、 故事媽媽在台灣的發展

(一)故事媽媽的源頭

故事媽媽團體的「故事源頭」,始自 1992 年,陳來紅女士在社區發起「袋鼠 媽媽讀書會」,並以「左手讀書、右手餵奶瓶」為口號(丁文玲,2003),大力鼓 吹媽媽們重拾學習的機會和樂趣,並且在 1995 年年底,為樹林地區爭取到故事 媽媽培訓的第一筆經費,從此展開第一批故事媽媽的培訓活動(陳鴻銘,2003)。

故事媽媽的訓練活動,從 1996 年文建會贊助樹林地區完成「故事媽媽第一期培 訓計畫」後至今,已經邁入第二十一個年頭,期間政府也陸續推行各項與閱讀相 關政策,讓原本已蓄勢待發的故事媽團體更加蓬勃發展,全台各地陸續展開組織、

訓練當地的故事媽媽、培養師資及帶領人,故事媽媽團體也因而遍地開花。這群 有心推動說故事的媽媽們如同「雲林故事人」唐麗芳(2003)所言:「……就像 一群快樂的農夫,本著只問耕耘的拓荒精神,從事『希望文化營造工程』,共同 打造自己的一片天和腳下的這塊沃土」(p.110)。台灣的故事媽媽團體大多是由 民間興起辦理的一種具有服務性質的團體,通常會結合婦女讀書會,參與的對象 多數為家庭主婦和職業婦女。主要活動包括研讀兒童繪本、讀本、小說或媽媽們 感興趣的讀物外,也會不定期辦理說故事技巧培訓及說故事經驗分享交流,也有 故事媽媽團體發展出以戲劇表演方式「說故事」,最重要的就是深入社區中的小 學、幼稚園或偏遠地區當義工—為小朋友們說故事。

(二)故事媽媽的成員

兒童文學工作者鄭榮珍於 1997 年 10 月 16 日的中國時報提到:「一個會說故 事,會念故事的大人,可以激起孩子對閱讀無比熱情。」小學校園裡,除了老師說 故事,也有大量志工走進校園,進入班級說故事,即使有極少數的爸爸參與,但他 們仍被統稱為「故事媽媽」。然而這些被統稱「故事媽媽」角色裡未曾出現新住民 女性,直到 2009 年 10 月桃園地區辦理的「新移民故事媽媽培訓工作坊」才有了 新的一頁,這是桃園縣第一次以新住民為對象,培養她們成為具有多元文化交流 功能的「說故事媽媽」,這樣的訊息令人不經聯想身處的南台灣。根據屏東縣民 政課於 2015 年 12 月統計屏東縣外籍配偶人數總計 19,772 人,其中參與故事媽媽 志工的人數微乎其微。2003 年成立之屏東縣故事學會以及有多次辦理故事媽媽培 訓計畫經驗的社團法人屏東縣家長協會,皆未曾針對新住民辦理故事媽媽培訓活

動,甚至長年以新住民女性議題為主要業務的社團法人屏東縣好好婦女權益發展 協會,也未啟動此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