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健會教學理念的再審視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四健會教學理念的再審視

在進入研究問題前,研究者認為應讓目前四健會實際的執行狀況與文獻中的理想 狀況對話,才能更完整瞭解四健會實際是如何與環境教育有所關連,而不單單只從願 景來看四健會,因此研究者在設計訪談大綱時,及設計問題來瞭解基層執行人員對於 四健會教育理念的理解,在當中發現理想與現實是有些微落差,因此分為以下三段來 呈現。

一、四健會教育目的之願景與現實

四健會的青少年發展教育正如同許多人對其描述所言,是具有多元化目標、全方 位學習(倪葆真,2008;葉麗瓊,1998;顏淑玲,2001),而四健會之宗旨「培養會員 成為優秀的國民,以期成為終身學習者、成功生活者及環境與農業關懷者」,非常類似 國民教育法所講「以養成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健全國民為宗旨」(國民 教育法,2011),因此四健會預期影響的範圍是廣大且全面的。但是和正規教育不同之

處,四健會重視的是生活技能的學習與應用,透過實際經驗來學習,讓學習成果可以 持續終身。不過實際在基層執行四健會時,在基層執行人員實際執行四健會教育活動 時,是否懷有一樣的教育願景呢?透過本研究訪談大綱第一部分四健會教育現況的問 題設計,研究者從逐字稿中整理出以下三點基層執行人員對於四健會存在目的之見 解,分別為扎根在地與深耕土地、動態學習與傳遞新思維、學習環境的營造。

(一)扎根在地與深耕土地

由於四健會在農業推廣體系之下,因此在推廣四健教育時,基層執行人員會 從農業推廣的角度與在地的需求來思考,而且重視在地的產業。當然農業是最受 重視的產業,而其背後的深意是讓會員暸解家鄉,進而關心家鄉,最後能留在家 鄉,為家鄉付出,也就是扎根在地(認識、認同、留在家鄉)與深耕土地(為家 鄉付出)。受訪者 A1、E1 表示:

我覺得畢竟四健會他還是附屬在農會體系之下,他肯定是會跟當地 農業產業會有相當大的關聯,而且特別是在地性與深耕會比較強,

(A1_01_20150129)

其實我是覺得四健會他的那個教育的精神,就是認識他所成長的這 個土地。……然後進而珍惜呀!(E1+2_01_20150204)

但是隨著時代變遷與都市發展,農業並不是每個地區的主要產業,因此除了 重視農業生產之外,讓會員認識農業整個產業鏈的價值與其他主要產業也都是四 健會教育所重視的。「雖然現在農業非常重要,但是我們現在是很重視商業、工業 發展,或者是等等等,所以孩子的功課壓力越來越重,不像我們五六十年代,剛 進入的時候(有很多的選擇),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要有所修正,除了是培育一個 優秀的農業生產者,但是一個農業的消費者也很重要,我們剛有提到我們是要作 一個農業與環境的關懷者」(B1_01_20150130),因此從關心在地產業到學習農產 消費端常識都是在達成四健會的宗旨。

至於為什麼是地方產業呢?地方產業其實就鄉鎮的根基,因為地方產業的興 起與發展,這個地區才會有人聚集,鄉鎮才會蓬勃起來。透過四健會的教育哲

學,要讓會員透過身心手腦都投入學習,明白生養自己土地上的人事物。而明白 這些事務後,又回到最初所講的農業推廣,有些基層執行人員是站在農業推廣的 角度來思考四健會的教育目的,認識在地、推廣在地事務就是四健會的教育目 的,就如同受訪者 A2 所言:

我覺得我們很落實的在做「做中學」這三個字,怎麼說,不管包括 是結合我們的地方產業啦!結合我們美學部分,我們是真得用很落 實的、很扎根的部份去做,所以你要問我說教育的目的在哪裡?我 就是說、我們首重就是一定要推廣地方的產業,因為你沒有地方 產…所謂的四健我們就要推產業!……應該這麼說啦、既然農業的 地方,這邊的小朋友就一定靠農業長大,那我們先、比別人早一步 讓在地的子弟去了解當地的特色,先瞭解到當地的特色,然後他們 可以更快的、更深的去了解地方特色,對農業的推廣來講一定是有 好處的呀!(A1+2_02_20150212)

因為臺灣四健會體系就是在農業推廣體系下,而且是在農民組織底下的一項 業務,而非全然獨立的運作的機構,近年來也沒有直接與教育相關政府部門有明 確制定合作關係,大部分四健會還是依據農業推廣的思維在進行,雖然臺灣四健 會對於青少年正向發展、全人發展已經有很多論述,但是基層執行人員對於四健 會育帶給青少年的終極關懷與四健會培養優秀國民之願景像似有些許差距,這就 要來反思什麼是農業推廣呢?四健會對於農業推廣的定位是什麼?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四健會就是臺灣現代農業推廣的起始,在農復會協助 下,奠定現代農業推廣三大主軸:四健、家政、農事,推廣對象分別為:農村青 少年、農村婦女、成年農民,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是農業推廣的對象,此三個組成 一個農業推廣三角,缺一不可(蔣夢麟,1960;李金龍,2005;顏淑玲,2005)。

而農業推廣是指甚麼呢?狹義來說就是教育農民,協助技術改良,提升農業產 量,傳遞農業政策與技術,但廣義而言,農業推廣是人才的培育與訓練,其範圍 涵蓋和農村家庭生活有關一切事務,狹義的農業推廣強調增產,不過是推廣教育 的方法之一,農業推廣的最終目的是要在物質面上,改善農家生活、改進食衣住 行;在精神面上,養成自助自動的民主習慣,培養科學農民、農村領袖與優秀公

民(蔣夢麟,1960)。

那麼現階段所談的青少年發展是否有和農業推廣衝突呢?其實在蔣夢麟

(1960)即點出農業生產是培養人力資源的手段之一,當然在他所提出的時空背 景是以農村社會為主,但是放在今日二十一世紀來思考,並沒有特別的衝突,因 為每位基層執行人員,認為在四健會能帶給會員的最終關懷是「扎根在地與「深 耕土地」,也就是透過認識在地農業與其他產業的過程,培養願意留在當地與關心 在地的人才,從使至今,四健會的教育目的都是在培育人才,從認識在地開始,

培養願意為在地付出的人才。從受訪者 B1 對自身工作的描述即可深刻感受到農業 是源自於土地,而青少年是在土地上成長茁壯,所以認識農業是為了讓會員成長 的方法之一。

我們希望從小,開始扎根,然後從小就認識農會,認識四健會,認 識農業,到長大,然後這樣子,一步一步來。……其實我覺得四健 工作,我在這裡是有一種使命,‥‥我要把什麼東西帶給四健會 員,這是我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把農業深耕給四健會員。

(B1_01_20150130)

除了從農業來看四健會教育最終目的之外,亦有基層執行人員從自身經驗與 在地特質出發,亦認為四健會扎根在地與深耕土地是重要的,雖然當地的農業產 業並不發達,但是土地是人們生長的環境,因此從認識到關心土地,是四健會教 育所要帶給會員的,不管切入的角度為何,可以是農業,也可以是社區議題、生 態環境或是生活文化。受訪者 D2 在執行四健會業務之初,不斷摸索其方向,最後 他從自身的經驗看到會員的需求:

那就是要說我們這邊小朋友剛開始接,因為我也不是本地人,我也 是後面來這邊才慢慢了解這邊,我發現小朋友他們比較對自己生長 的環境都不太會去關心、不會幹嘛!啊什麼都不知道,就從這樣慢 慢帶,就在研習的過程中說,你想到什麼你就發表出來,不管是對 還是錯,至少說你總是有關心到某一些東西我們不曉得。……因為 我、我們農會這個部分就是農業資源比少、缺乏一點,所以說我的 方向就會比較偏重社區關懷跟環境,生態環境這兩部分。那剛開始

也是這樣一直摸索摸索到後在自己找一個路走這樣子,就想說我既 然沒有那些東西,跟外面的比又比不過,那自己想辦法說在找社區 還有什麼資源還有什麼可以運用的,就這樣慢慢在找。

(D2_01_20150203)

而所謂的「扎根在地與深耕土地」,其實不是四健會特有的,而是一個流傳很 久的觀念-飲水思源,沒有人能脫離土地而生,我們要瞭解土地上的一切,包含 其孕育出來的文化,這個重要性就是一為這些都是根本的訊息,且漸漸被遺忘,

四健會就是要將這些都找回來,讓會員能夠有身為在地人的驕傲:

因為我覺得其實個人…覺得飲水思源的觀念很重要,我們生長在這 邊,喝著這塊土地的水,那我們不能不知道這片土地有什麼,包含 在地的文化。(B4_02_20150216)

因為這很重要,因為人家說甚麼東西的話,你會很自傲去講到,你 的地方有甚麼東西,值得你去宣導的,值得你去很以自信的講出 來,這是身為地方人的那種驕傲。‥‥小孩子即使他們都是可以 是、知識是可以慢慢灌輸進去的東西,因為他們都在成長,接受訊 息都很大,而且一些最根本的那種訊息,也許都已經被遺忘了,現 在慢慢把他抓回來這樣。(C2_01_20150202)

所以在基層執行人員眼中,四健會就是一個具有傳承在地生產、生活、生態的地 方,其目的就是要讓會員能夠「扎根在地與深耕土地」,成為在地的人力資源。

(二) 動態學習與傳遞新思維

時代變遷下,許多地區的農業正在沒落或面臨轉型,因此認為認識這個鄉鎮 所擁有的傳統農業,已經不足夠,更要廣納不斷發生的新產業與農業的轉型,因

時代變遷下,許多地區的農業正在沒落或面臨轉型,因此認為認識這個鄉鎮 所擁有的傳統農業,已經不足夠,更要廣納不斷發生的新產業與農業的轉型,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