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健會與環境教育的連結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四健會與環境教育的連結

十九世紀以來,工業革命到綠色革命,工業化農業大幅改變了人類土地利 用的模式,同時也讓世界人口快速增加。十九世紀初期,世界人口約十億人,

到二十世紀初期,增加一倍,達到二十億人,但西元 1950 年以後,人口增加速 率加劇,因為世界性的戰爭落幕、醫療保健技術與糧食增產技術提升,人口增 加一倍所需的時間,僅需要前期的三分之一,在 2011 年十月份世界人口突破七 十億,據聯合國估計世界人口在 2050 年將突破九十億大關。龐大的人口壓力,

意味著可觀的糧食需求,糧食安全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課題(DESA, 2013)。

在 1996 年 11 月 13 日至 17 日,來自全球,超過 170 個國家、地區與相關 組織之代表,一同參與位於義大利羅馬的聯合國糧農組織本部所舉辦的世界糧 食高峰會議(World Food Summit)。會議旨在重申共同對抗飢餓的全球承諾,

會中所發表之《世界糧食安全羅馬宣言》,宣示世界應繼續為達成保障糧食的安 全和掃除飢餓而努力,希望透過政治承諾,實現人人享有糧食安全,目標是在 2015 年之前將營養不足的人數減少到當時人數的一半。為了實踐此目標,會議 訂定行動計會,期望以跨區域合作方式,解決各種糧食安全問題,各種跨國組 織與會議也開始重視此問題,並且紛紛提出解決辦法(FAO, 1996)。

世界有超過八億人口無法獲得滿足生理基本所需的足夠食物,貧窮問題是 糧食安全與飢荒問題的主要因素,而全球的貧窮人口有三分之四住在低度開發 的農村地區。截至 1998 年統計,在低度開發地區有 97%的兒童未就學,約為 1 億 1 千 3 百萬孩童,同年全世界有 8 億 8 千萬不識字人口,這意味著貧窮、教 育與糧食安全是相互關連,而且農村地區與未受教育的孩童抑是營養不足的高 危險群(Gasperini, 2000)。

消滅貧窮有助於增加糧食取得性,教育則是改變貧窮的重要途徑,因此在 聯合國 2000 千禧年高峰會中提出的《千年發展目標》第一項目標即是「消滅極

度貧窮與飢餓」,同年,聯合國糧農組織永續發展部門專員 Lavinia Gasperini 在 第五屆歐洲農業高等教育研討會發表〈從農業教育到為農村發展及糧食安全之 教育:教育全民和全民糧食 From agricultural education to education for rural development and food security: All for education and food for all〉一文,文中強調 農業教育需要改革,從專業學術到全民教育,為糧食安全而教育,用教育改變 農村發展。

在 1990-2000 年間,許多國際型會議都將教育視為達到永續發展的方法,

包括在聯合國地球高峰會(又稱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所制定出《21 世紀議 程》也認為教育是達到世界永續發展的實施略之一。Sitarz(1993)認為要實踐

《21 世紀議程》,其中農業與農村發展需要依靠農業推廣服務的提升,同時青 年的角色也很重要,需要透過創新的教學方法來增加解決環境問題的實用技 能。環境教育是要培養具有永續觀點與行動力的環境公民,而四健會是培養青 少年成為關心環境與農業的優秀國民之教育團體,兩者之間透過共同關心農業 議題而結合,將為環境教育帶入新頁。

隨著世界人口增加與全球貿易自由化,糧食分配不均與區域性糧食不安全 成為世界性問題,其中農村地區是貧窮與飢餓發生的主要地區。世界各大文明 之興衰和農業發展密不可分,農業是人類生活之基礎,臺灣在二戰後也是依靠 農業經濟支援工業與社會發展,在民國四十年代,有鑒於農村人力需求,引進 農業推廣工作-四健會,致力於青少年培育,透過培養身心手腦的各項能力,

以及參與作業組的學習,讓參與四健會的青少年透過科學方法增加農業生產,

以民主的方式進行作業分工,使四健會推廣教育擔負農村社會的改造運動(蔣 夢麟,1957)。

1999 年,臺灣發生 921 大地震,南投縣鹿谷鄉嚴重受創,國立臺灣大學四 健會在第一時間便組織服務隊進入災區,協助成人照料學童生活與輔導課業,

讓成人可以安心投入重建工作,同時為使服務能夠在地扎根,在農委會的輔導 下訓練鹿谷鄉當地四健會員,成立「鹿谷鄉四健青年鄉村服務隊」,期望鹿谷青 年能以自身力量長期協助地方發展。鹿谷四健會在在後重建工作中,發揮凝聚 家鄉意識的功能,四健會能永續協助在地發展的重要原因。

吳德森(2003)表示臺灣四健會組織是具有在地農村主體性,自主且有反 思能力,能與環境對話,並擬定發展目標與策略。目前臺灣的農村發展,多由 上而下,以物質建設為主,較不符合農村需求。真正的農村發展需要由居民共 同參與規劃,符合在地需求,融入產業與文化。鹿谷四健會在臺大四健會的協 助下成為一個自發性的農村重建組織,面對 2001 年桃芝與納莉颱風的侵襲,鹿 谷四健會結合當地資源、人力、產業成功帶領農村度過難關,為農村發展寫下 新頁,此經驗與過程也被詳實記錄,提供其他農村社區與相關單位參考。從鹿 谷四健會的例子,可以看見四健會透過教育青年,帶動整個農村社區的動員,

使農村社區朝向永續發展的目標邁進。

隨著糧食危機的警訊,臺灣也越來重視糧食安全的議題,臺大四健會在 2010 年開始展開綠色飲食系列課程與營隊,目標是要讓參與的大專生能對飲食 安全、農業議題有所瞭解於行動,並將這些知識吸收轉化,利用營隊活動的方 式帶給國小學童認識,糧食安全即是重點項目之一。在 2013 與 2014 年連續兩 年,由中華民國四健協會帶領,動員全臺十多個單位,以臺大四健會綠色飲食 營隊為雛型所發展的食育小學堂營隊,從培育種子教師,到為國小三至六年級 學童設計涵蓋健康飲食、在地消費、當季食材、糧食安全和水資源等議題的營 隊活動,影響人次將近千人(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2014)。

中華民國四健會協會也承接多年農委會水田生態相關體驗活動計畫,每年 培訓大專生、教師與義指為種子講師,協會工作人員與種子講師組成團隊,舉 辦各種水田生態教育推廣活動,將水田生態保護知識和水利設施的應用現況融

入活動中,透過多樣的體驗學習活動,帶入校園與社區,並與各個年齡層分 享,讓參與者有機會透過水稻田更接近大自然,體驗農業生產活動和環境生態 的重要,觸發參與者重視與關切自然生態(鄭友誠,2013)。四健會員更認識在 地飲食與稻米文化,從生活面去談糧食安全,讓關懷農業的種子扎根在未來的 希望,四健會精神將帶領農村朝向永續發展。

國際個大環境會議除了尋求合作與商討解決環境問題之外,更要重視教育 的重要性,而農業佔地球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UNCED, 1992/2004),農業議 題不僅是地方事務,更是全球關注的焦點,需要各界的協助來讓未來農業能永 續發展,農村能復興,並且改善糧食安全的問題。四健會以農業為基礎帶入教 育,注重農業環境與飲食教育,從飲食切入教育,讓教育更生活化,並且結合 當地農業資源從鄉土教學切入教育,培養愛護鄉土也尊重環境的觀念,透過四 健會的協助達到永續農業與農村,就如同環境教育之目的,培養具有永續觀念 並付諸行動之公民,因此永續農業可以說是串連起四健會與環境教育共同之願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