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國文教科書中故事課文轉變趨勢之分析討論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國中國文教科書中故事課文轉變趨勢之分析討論

分析與討論

本節旨在探討,自 1952 年、1962 年、1968 年、1972 年、1985 年、1994 年、2000 年、2013 年課程標準及課程綱要,在這八個時期之國中國文教科書,

所呈現之故事課文演變趨勢。

100

一、 不同時期的國中國文教科書中故事課文之轉變趨勢

以下探討 1952 年、1962 年、1968 年、1972 年、1985 年、1994 年、2000 年、2013 年八個時期之國中國文教科書,故事課文量化與質性資料之轉變情形,

分述如下:

(一) 量化分析

研究者統計自 1952 年、1962 年、1968 年、1972 年、1985 年、1994 年、

2000 年、2013 年八個時期之國中國文教科書,其課文為故事課文所占百分比,

統計如表 4-7、圖 3-1 所示。

表 4-7

不同時期國中國文教科書故事課文之轉變趨勢 主類目

時期

生活故事 自然科學故事 史地故事 想像性故事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次數 百分比

(B) (C) (D) (E)

1952 年國文教科書 15 11.9% 1 0.8% 21 16.7% 13 10.3%

1962 年國文教科書 17 14.2% 1 0.8% 27 22.5% 4 3.3%

1968 年國文教科書 12 10.0% 2 1.7% 22 18.3% 8 6.7%

1972 年國文教科書 23 19.5% 5 4.2% 16 13.6% 10 8.5%

1985 年國文教科書 23 19.5% 6 5.1% 12 10.2% 6 5.1%

1994 年國文教科書 29 33.7% 0 0.0% 8 9.3% 5 5.8%

2000 年國文教科書 24 37.5% 0 0.0% 4 6.3% 5 7.8%

2013 年國文教科書 25 35.7% 2 2.9% 7 10.0% 4 5.7%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A):表當時期六冊國文教科書的課數總和。

101

(B):表生活故事課數占總課數(A)之百分比。

(C):表自然科學故事課數占總課數(A)之百分比。

(D):表史地故事課數占總課數(A)之百分比。

(E):表想像性故事課數占總課數(A)之百分比。

圖 4-1 不同時期國中國文教科書故事課文之轉變趨勢

由表 4-6、圖 4-1 分析可得知自 1952 年至 2013 年間,故事課文在教科書中 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尤其在 1985 年至 1994 年間,從 39.8%提升到 48.8%,總共 提升了 9 個百分點,可見故事課文的重要程度已提升。此外由圖 4-1 分析可得知,

生活故事呈現增加的趨勢,尤其在 1985 年至 1994 年間,從 19.5%提升到 33.7

%,總共提升了 14.2 個百分點,增加幅度之大由此可知,相較之下,史地故事 則呈現緩減的趨勢,1962 年所占的百分比為 22.5%,2000 年為比例最少的時期,

僅有 6.3 個百分點,其餘自然科學故事及想像性故事變動幅度較小,由上述可知,

後期國中國文教科書課文選錄,越到後期故事課文越重視生活故事一類,歷史人

102

物之歌頌故事選錄課數減少。

(二) 質性分析

茲綜合第四章第二節八個時期國文教科書質性分析結果,歸納這八個時期教 科書中故事課文的轉變情形。

1. 生活故事的轉變

整體而言,國中國文教科書的故事課文,在戰後遷台之後,課程的開局充滿 歷史的氛圍,早期生活故事著重在表現出人民奮勇博鬥及壯烈犧牲,其文章內容 元素大抵以「愛國思想」、「反共抗俄」為依歸,作者本身或從他人經驗得知的 故事,篇幅大都是擁戴為國犧牲的革命烈士;到後期加入較多「家人相處」、「日 常生活感悟」的生活故事選文,及其變遷,呈現生活故事與時俱進的趨勢。此部 分與陳春月針對國小國語教科書中人物形象演變之研究結果有相近之處,其研究 結果顯示 41 年至 61 年版教科書出現革命義士、共產黨、反共義事的角色,灌輸 仇匪恨匪的思想教育,但 92 年版社區居民角色隨社區總體營造概念而生(陳春 月,2009)。

2. 自然科學故事的轉變

自然科學故事在國中國文教科書裡,出現的課數較少,所占比例為四項主類 目中最低的,早期台灣由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生活方式出現重大轉變,中華 文化復興運動時期,主要工作在發揚倫理、民主和科學,因此為訓練人才,自然 科學故事藉由科學家、發明家的故事,告誡青年要有奮鬥精神,以因應當時的環 境背景。後期因應教育部推行的海洋教育政策,此類故事開始具有海洋文化的色 彩。國文教科書中選錄自然科學故事,期能訓練人才及告誡青年要有奮鬥精神,

這部分可以從溫錦隆的研究得到印證,在溫錦隆-科學故事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童 科學本質與科學創造利之影響的研究中顯示,實施科學故事融入自然科教學可提

103

升學童對科學本質觀的認識,並且能提升學童之科學創造力(溫錦隆,2007)。

3. 史地故事的轉變

史地故事一類,整體而言,國中國文教科書所選錄的課文,歷史故事的課數 遠大於地理故事,早期歷史故事,有極大篇幅在介紹捨命救國、犧牲小我的事蹟,

其目的在形塑緬懷大陸情懷,以及展現愛國思想;到後期介紹的歷史人物故事,

已隨時代演變,改而談及公平正義、嶔崎磊落的人物故事,視野更加廣泛,甚至 描繪拓展到外國人物的故事。在反共文學這方面,《台灣人文 400 年》一書亦有 記載,在戰爭與貧窮的陰影籠罩下,軍車呼嘯而過,沿路可見反攻標語,報刊中 充滿控訴中共暴政的戰鬥文藝,在 1949 年孫凌率先喊出了反共文學的口號,至 1955 年,蔣中正總統提出戰鬥文藝作為定調,反共文學,就此成為後人對這個 時期的文化印象(經典雜誌,2006)。因此在國中國文教科書早期故事,才選錄 了諸多緬懷大陸情懷,以及展現愛國思想的篇章。

4. 想像性故事的轉變

整體而言,國中國文教科書裡的想像性故事,前期皆是傳達教忠教孝的觀念,

其內涵就是捨己為人的典範,可見民族文化及養成忠勇愛國的特性;後期則加入 不同種類的寓言故事,伴隨著經濟的起飛,本土文化日漸興起,外國思想湧入台 灣,台灣的文化趨向多元,傳達義理延伸至不同的層面,像是轉而培養優良人格 品德。時代演變,伴隨觀念的轉換,《台灣人文 400 年》一書中敘述從 1987 年 到 2006 年,短短二十年間,台灣已由工業時期,更進一步確立其消費社會的形 貌,過程中,我們由權威過渡到民主,由貧窮轉為富裕,由文化上的貧乏轉為豐 富多元的發展(經典雜誌,2006)。意識形態的轉換,可知想像性故事的轉變其 來有自。

104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