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乃根據研究結果、文獻探討及研究過程中的省思,提出對國民中學國文 教科書,以及後續研究者的建議。

一、 對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選文的建議

(一)增加「自然科學故事」及「想像性故事」的比重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 PISA,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自 1997 年起籌劃,重 點在評估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十五歲學生,對於未來生活可能面對的問題情境,

準備的程度以及他們習得多少必備的知識和技能。曾志朗(2010)在中央社報導 中曾言:「PISA 是可以作為台灣教育改革的參考,因為閱讀能協助學生在各領

110

域的學習及應用」,而台灣在最新一次測驗(2012)中的世界排名:閱讀第八、

數學第四、科學第十三,可知國中要致力於閱讀的加深與加廣,才能培養學生的 獨立思考能力,且在選文上可著重在科普文章的閱讀。

研究者將八個時期的國文教科書,分別依照四大主類目加總後,生活故事為 168 課、自然科學故事為 17 課、史地故事為 117 課、想像性故事為 55 課,由此 可見比例分配之不平衡,在自然科學故事及想像性故事類目,選錄的課數極少,

但自然科學故事能充實學生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而想像性故事則能 展現人類奮鬥的理想及增加學生的想像力,因此,建議在未來編修時,選材上能 更注意各類目間的均衡性,對於學生在學習上能更廣泛。若學生能具有多面向的 資訊,則能夠彌補自然科學內容的不足,且教科書上的各類故事課文,可刺激學 生思辨能力,進而培養學生成為未來的優質公民。

(二)調整「史地故事」及「想像性故事」中次類目的比重

「史地故事」中次類目出現的次數為「歷史故事」108 次、「地理故事」10 次;而「想像性故事」中次類目出現的次數為「寓言故事」43 次、「民間故事」

11 次、「傳奇神怪故事」1 次、「神話故事」0 次,分布比例懸殊,然而教科書 是文化的產物,傳遞文化的精神,為培養德智體群均衡發展的國民,應取得平衡 點,不應有所偏頗,就閱讀的廣度層面來看,是需要調整的,教科書中的課文角 度愈廣,學生所見視野愈廣博,學生要在教科書內吸收所有資訊並不容易,在教 科書選文中「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皆不同。」萬事萬物非如數字世界般非 正即負,讓多元的角度引領學生看見不同的視野,閱讀廣度就扮演這個角色,因 此建議調整。

111

二、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擴大或改變研究對象的範圍

本研究僅針對國中國文教科書進行研究,縱的方面擴及,可將研究範圍向上 延伸到高中階段的國文教科書,探討各階段的差異性與整體性;橫的方面,亦可 擴充至其他學習領域乃至各類讀物、大眾傳播媒體等,都可加以檢視,納入研究 範圍。

(二)可細分主類目及次類目表

本研究分為四大主類目,各主類目下又分為不同的次類目,然故事體包羅萬 象,可再加以細分不同的類目,諸如歷史故事可再分為歷史事蹟、歷史人物故事;

科學家發明家故事課再分為不同的國籍;寓言故事可分為植物寓言、動物寓言、

人物寓言等等。

(三)可加入不同文類的討論

本研究只針對八個時期國文教科書中的故事類課文進行研究分析,未能觸及 其他類別或文類的課文。故未來研究上,可研究各時期的國文教科書中的詩歌 類、戲劇類或其他文類的課文,進行更廣泛的研究分析,對各時期國文教科書做 更完整而深入的研究與建議,讓國文教科書的內容更完善。

(四)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只運用內容分析法探討國中國文教科書中的故事課文,無法得知學生 對故事課的解讀與詮釋,以及受到故事課文的影響程度,教師又是如何在教育現 場實際運作課程。因此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採觀察、晤談、問卷調查或焦點團體的 方法,蒐集不同觀點的資料,從而豐富研究結果的意義。

112

113

參考文獻

王文科、王志弘(2006)。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石番(1989)。傳播內容分析法

──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

王碧蓮(2004)。國中國文教科書中台灣文學作品之編選及詮釋研究(碩士論

文 )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王瓊珠(2004)。故事結構教學與分享閱讀。台北:心理。

王麗紅(2012)。父親的「背影」與母親的「教誨」—國中國文教科書親職角色 的 性 別 分 析 ( 碩 士 論 文 )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吳鼎(1989)。兒童文學研究。台北:遠流。

呂美蓮(2008)。國中國文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李慕如(1993)。兒童文學綜論。台北:復文。

李麗卿(1989)。國中國文教科書之政治社會化內容分析(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周珮珊(2004)。九年一貫課程國小國語教科書故事類課文之分析研究(碩士論

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周素碧(2010)。國中國文教科書性別意識型態之內容分析-以九十七學年度南

一 、 康 軒 、 翰 林 三 版 本 為 例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周慶華(2002)。故事學。台北:五南。

林文寶(1990)。兒童文學故事體寫作論。台北:文史哲。

林守為(1987)。兒童文學。台北:五南。

林怡秀(2005)。說故事之管理意涵—探索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 林明賢(2012 年 7 月)。試析國中國文六書教學教材─以當前教科書各版本內容

114

為例。有鳳初鳴年刊,8,229-249。

林曜聖。應用故事活化師資培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之方案。

侯佩君(2005)。國中國文教科書「生物多樣性」內容分析之研究(碩士論文)。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南一書局(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一冊)。台南:南一。

南一書局(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二冊)。台南:南一。

南一書局(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三冊)。台南:南一。

南一書局(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五冊)。台南:南一。

南一書局(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六冊)。台南:南一。

南一書局(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四冊)。台南:南一。

洪汛濤(1989)。童話學。台北:富春。

胡真(2008)。論語故事輕鬆讀。台北:美藝學苑社。

徐慧芳(2013)。國中國文教科書篇章結構之研究-以南一版為例(碩士論文)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袁紫嵐(2009)。國中國文教科書中台灣文學作品編選之內容分析研究(碩士論

文 )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國民教育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康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一冊)。台北:康軒。

康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二冊)。台北:康軒。

康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三冊)。台北:康軒。

康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五冊)。台北:康軒。

康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六冊)。台北:康軒。

康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四冊)。台北:康軒。

張清榮(1994)。兒童文學創作論。台北:富春。

張鈺秀(2010)。教科書的生產與實踐

──國中國文教科書原住民文學篇章的族

115

群 意 識 之 探 究 ( 碩 士 論 文 )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教育部(1952)。修訂中學公民國文歷史地理科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68)。國民中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72)。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83)。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8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1995)。國民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

教育部(2012 年 5 月 15 日)。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國民教育社群網。

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許義宗(1981)。兒童文學論。台北:成文。

郭禾(2006)。國中國文教科書中故事體課文之分析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陳正治(1990)。童話寫作研究。台北:五南。

陳昌維(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決策過程之 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春月(2009)。國小國語教科書中人物形象演變之研究-以民國 39 年-97 年 教科書為例(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陳素碧(2010)。國中國文教科書中流行文化之內容分析— 以 90 學年度國編版

97

學 年 度 審 定 版 為 例 ( 碩 士 論 文 )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陳雅慧(2013 年 3 月)。改革趨勢:看見人而非成績。親子天下,43,126-127。

黃元芝(2011)。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實施以來國中國文教科書問題討論編撰之研 究 - 以

PISA

為 分 析 焦 點 ( 碩 士 論 文 )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黃光雄、簡茂發(1994)。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116

黃俊傑(2006)。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黃政傑(2003)。重建教科書的概念與實務。課程與教學季刊,6(1),1-12。

楊孝榮(1981)。傳播研究方法總論。台北:正中。

楊照(2010)。故事效應-創意與創價。台北:九歌。

溫錦隆(2007)。科學故事融入教學對國小學童科學本質與科學創造力之影響的 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經典雜誌(2006)。台灣人文 400 年。台北:經典雜誌。

葉志杰(1998)兩岸「台灣史」研究之比較分析---以五本通史為例。摘要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廖麗卿(1989)。環境教育議題融入九年一貫課程國中國文教科書之研究(碩士

論 文 )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歐用生(2003)。內容分析法。載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頁 29-254)。台北市:師大書苑。

蔡尚志(1989)。兒童故事原理。台北:五南。

蔡 淑 媖 ( 2009 )。 走 進 故 事 大 觀 園 - 談 故 事 的 分 類 。 取 自 部 落 格

http://blog.yam.com/babylily/article/24317162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一冊)。台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二冊)。台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三冊)。台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五冊)。台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六冊)。台南:翰林。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國民中學國文課本(第四冊)。台南:翰林。

蕭碧瑤(2006)。九年一貫課程國民中學國文教科書道德教育內涵之研究(碩士

117

論 文 )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戴秀娟(2010)。九年一貫國中國文教科書之性別意識研究(碩士論文)。取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藍順德(2003)。教科書開放政策的演變與未來發展趨勢。國立編譯館館刊,

31(1)

,3-11。

藍順德(2006)。教科書政策與制度。台北:五南。

龔 月 雲 ( 2007 )。 國 中 國 文 教 科 書 之 修 辭 探 究 ( 碩 士 論 文 )。 取 自

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

Michael,Loebbert . ,(2005)。故事,讓願景鮮活(吳信如譯)。台北:商周。

Berelson,B., (1952).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Bowers, J.W., (1970). Content Analysis, in P. Emment and W. Brooks (eds), Methods of Research in Communication, Boston: Hougton Miffinco Press.

118

119

附錄

附錄一 信效度檢驗問卷

老師您好:

茲為建立本研究之信度,懇祈惠示卓見。

此問卷之目的在於了解,您對於「國中國文教科書中故事內容分析研究」這 篇研究,用故事類目作為評判標準的適切性與看法,以做為本研究之基礎。敬請 老師您針對每一個版本其中一課的課文,將之分析並加以分類,填入附件二中。

此問卷之目的在於了解,您對於「國中國文教科書中故事內容分析研究」這 篇研究,用故事類目作為評判標準的適切性與看法,以做為本研究之基礎。敬請 老師您針對每一個版本其中一課的課文,將之分析並加以分類,填入附件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