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生教育復原力模式之討論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四節 國中生教育復原力模式之討論

第四節 國中生教育復原力模式之討論

本研究的目的在結合危機因子、保護因子與教育復原力的模式,建構國中生 教育復原力模式,並驗證該理論模式與國中生觀察資料的適配度,以及探討模式 中各個變項間的關係。

一、國中生教育復原力模式

危機因子的因應不良,影響正常適應,產生不良後果。保護因子能補償、挑 戰或保護來促進正常適應發展。本研究假定學生所知覺到的學校逆境經驗會影響 到教育復原力的表現,在歷程中透過保護因子來影響教育復原力的表現。而在復 原力理論中對於保護因子的論點眾多,強調個人特質、環境特質或結果特質,但 卻少論及如何以整合觀點探討,而對於教育復原力方面則聚焦在學業復原力,不 僅較少從整體教育面來關注,也少觸及保護因子的因果關係。所以本研究結合認 知發展歷程,將保護因子歸類成認知、情感和行為執行三類,對逆境的知覺會同 時促發認知判斷、情感傾向和行為意向,而情感傾向促發認知對訊息的理解管理 和意義性的判斷,並對抉擇加以行動,而行動意願能否執行,涉及監控管理是否 有效而定。所以依據情感理論將情感因素分成正向情感和負向情感,正向或負向 情感會影響驅或避的認知及行為,而自我統合的認知在於判斷刺激訊息的可預測 的、可理解性,有否資源處理刺激事件的要求,並視為有意義、有價值投入的程 度。並進一步自我監控去管控目標、計畫和執行行動。因此將變項分成情感因素 的正向情感和負向情感,自我監控和自我統合等四個變項,自我統合的觀察變項 分成理解管理和意義性。而教育復原力的觀察變項依據個人復原力特質、人際關 連、喜歡學校、參與班級和解決問題分成五個觀察變項。所以從教育復原力理論 觀點,保護因子促進教育復原力表現,而保護因子的認知、情感和行為息息相關,

促成教育復原力的表現。

114   

經由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本研究的教育復原力模式在基本、整體與內 在適配度的考驗上有可被接受的適配度,大致上顯示研究所建構的理論模式可用 來解釋實際觀察的資料。

在整體適配度來說,雖然理論模式符合多數指標,有可被合理接受的絕對適 配度和不錯的相對適配度顯示,但在精簡適配度上未達標準,仍有修正的空間。

另在內在結構適配度方面,自我統合的組合信度 .57 雖接近評鑑標準 .60,自我 統合.40 ,未達潛在變異的平均變異抽取量.50 標準,表示觀察指標在測量上有 修正空間。

二、學校逆境與潛在變項的關係

本研究發現學校逆境對正向情感、負向情感、自我監控、自我統合和教育復 原力的直接效果與全體效果的標準化效果值都達顯著。在直接效果方面,對負向 情感的直接效果值最高,依序是自我統合、正向情感和自我監控,教育復原力最 小。但對教育復原力的直接效果與全體效果來看,則以自我監控的效果值最高,

依序為學校逆境、正向情感、負向情感,最小的是自我統合。

研究結果顯示,學校逆境對潛在中介變項正向情感、負向情感、自我監控和 自我統合的直接效果中,以負向情感的直接效果值最大,依序為自我統合、正向 情感和自我監控。此結果顯示學校逆境對正向情感、負向情感、自我統合和自我 監控會產生關連。當逆境經驗越多,容易使負向情感越強烈,正向情感越低落,

且處在負向情感時,自我統合認知判斷的低落,自我監控容易減低功能。因逆境 是負向事件,通常引發負向情感,Fredrickson(1998)認為負向情緒會使個體呈 現自我保護的狀態,限制了個體思考與行動能力,而正向情感則擴展思考與行動 能力。此外情緒訊息處理理論說明情緒提供有關環境的訊息,並影響認知歷程和 行為 (George & Zhou , 2007)。因此學校逆境對負向情感的直接效果值最高。

另學校逆境對教育復原力的直接效果值最小0.08,顯示學校逆境對教育復原

115   

力的直接影響效果極微小,表示應有其他因素影響,這也說明遭遇逆境時,不必 然會有不良適應後果,而是有否其他保護因子的作用而定(Werner, 1995)。所 以在輔導實務中,讓高危機學生學習覺察如何去面對逆境,尋求資源、方法來解 決問題,才能有效協助正常適應學校生活。

三、正向情感、負向情感、自我統合與自我監控的關係

研究結果顯示,負向情感與正向情感都對自我統合有直接效果,而負向情感 的直接效果比正向情感效果大,顯示負向情感比正向情感更能促進自我統合的運 作,越是負向消極時,越能激發學生去自我統合思考逆境事件對自己的意義和資 源,負向情感對自我統合的直接效果高於學校逆境和正向情感,顯示負向情感可 以激發思考負向事件的意義、資源,因自我統合的認知在於判斷刺激訊息的可預 測的、可理解性,有否資源處理刺激事件的要求,並視刺激為有意義、有價值投 入,而產生新的思維行動,有利於適應新情境。有研究認為,在一定的條件底下,

負向情感反而有助於問題的解決。因為負向情感,反而導致變得更有批判性和鑑 別力。因此,負向情感比起正向情感反而會使個體變得更追求新奇性和有用性。

負向情感也能作為一個訊息,這個訊息是告訴個體可能有問題需要去改進,這會 使人們試著去改變現狀。所以情緒輸入模式認為在具有高度清楚知覺自己的感覺 的背景脈絡之下,當個體知覺到辨識(recognition)和酬賞(reward)時,負向情 感能夠提昇個體的表現(George & Zhou , 2007)。所以遭遇逆境時,雖會引發個 體自我統合思考負向事件的意義,但同時激發的負向情感對自我統合的影響比學 校逆境和正向情感更大。

另外自我統合對自我監控因有達到顯著的的直接效果,雖然效果值僅 0.14,

但也具有意義存在。自我統合強調面臨內在或外在壓力源時,會因不同程度的自 我統合和一般性抵抗資源的作用,使個體能抉擇朝向負向或正向健康前進

(Antonovsky, 1992)。所以取決於個體如何因應由壓力源產生的緊張,當個體覺

116   

得壓力刺激是有條理且可解釋的,個體在行為上能覺察到有達到刺激所要求的資 源可以運用,並在動機上將事件視為是一種挑戰、有價值的投資及願意競業的投 入承諾時,就會朝向正向健康前進。因此就影響到自我監控,對自己的目標、計 畫和行動加以監控有效執行。也才能產生良好的適應行為,形成積極正向的教育 復原結果。所以研究結果得知,正向情感固然會擴展思考與行動能力,提升認知 彈性和提升認知處理的效能(邱發忠、陳學志和徐芝君,2007),但負向情感在 知覺自己的感覺下,能覺察到辨識和酬賞時,負向情感能夠提昇個體的表現。所 以在輔導實務中,指導學生對負向情感管理有積極的意義存在。

四、學校逆境與教育復原力的間接與全體效果關係

本研究發現學校逆境、正向情感、負向情感和自我統合對教育復原力的間接 效果值達顯著水準,以學校逆境對教育復原力的間接效果值最大,其次為自我統 合、負向情感和正向情感,三者的間接效果值甚小 (0.07、0.03、0.01),但因 都達到顯著水準,仍具有意義存在。學校逆境對教育復原力的間接效果,透過正 向情感、負向情感、自我監控和自我統合的間接效果值 0.27,但學校逆境對教育 復原力的直接效果值僅 0.08,但對教育復原力的全體效果值為 0.35,顯示由間 接效果的正向情感、負向情感、自我統合和自我監控四個因素發揮較大效果,由 此結果顯示,在對教育復原力的影響以正向情感、負向情感、自我統合和自我監 控四個因素較為重要,這四個因子就是保護因子,因保護因子發揮補償、挑戰或 保護的作用來促進教育復原力發展 (Garmezy, Masten ., & Tellegen, 1984)。因 此從輔導實務來看,協助危機學生建立更多的保護因子有助於促進教育復原力發 展。

而對學校逆境而言,則以焦慮分心 (R2 = .756) 和自我效能(R2 = .672)

最具解釋力,關懷接納 (R2 = .49),因此要提升學生的教育復原力功能,宜在 學校輔導上加強指導克服焦慮,學習專心,培養自信,學習問題解決,增進關係

117   

連結的技巧,則有助於抗拒學校逆境。

負向情感和正向情感對教育復原力的間接效果都是透過自我統合形成,間接 效果值微小的原因,可能是負向情感和正向情感對自我統合的直接效果值小

(0.34、0.14),另一方面主要是自我統合對教育復原力的直接效果僅 0.08所致。

此外自我統合透過自我監控對教育復原力的間接效果值 0.07,因達顯著水準,固 具有意義存在。雖然模式對自我統合的解釋變異量達 68% (1-4= 1- .32= .68), 可能原因在於自我統合組合信度 .57,未達 .60 標準,自我統合 .40,未達潛在 變項的平均變異抽取量.50 標準,表示觀察指標在測量上須再修正。原量表有三 因素,修訂後的量表只有理解管理和意義性兩因素,是否國中生在此量表的理解 觀點不同,留待後續探討。

從全體效果來看,理論模式對教育復原力的解釋變異量 45%,顯示還有其他 因素也會影響。而在樂學敬業、一般自尊、關連理解、人際支持和面對問題五個

從全體效果來看,理論模式對教育復原力的解釋變異量 45%,顯示還有其他 因素也會影響。而在樂學敬業、一般自尊、關連理解、人際支持和面對問題五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