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音樂教師實踐美感教育於音樂課堂之情形結果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國中音樂教師實踐美感教育於音樂課堂之情形結果分析

大題為相對應之題目,共計25 題,前者是為瞭解音樂教師是否贊同題項所描述 美感教育於音樂課堂的教學理念與策略;後者則是為瞭解音樂教師實際施行美感 教育教學理念與策略之程度。其資料結果分析與討論如下:

一、國中音樂教師對美感教育於音樂課的教學理念與策略

此部分探究音樂教師對美感教育於音樂課堂之教學理念與策略的認同情形,

內容採李克特式五點量表計分。此部分整體分析平均數為 4.11,高於 4,傾向同 意值,顯示國中音樂教師對研究者彙整之「美感教育於音樂課的教學理念與策略」

大致表示贊同,各題平均分數介於3.70 到 4.44 之間。

平均數得分前三高之題項,同時此題項的達同意以上百分比皆高於九成五,

分別為「音樂課教學能透過音樂鑑賞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與感受力」

(M=4.44)、「音樂教師能運用多元評量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美感學習效益 之評估」(M=4.41)與「美感教育於音樂課,教師應瞭解不同藝術類型的形式 及內涵」(M=4.34)。

平均數最低之四個題項,同時此題項的達同意以上百分比皆低於七成,分別 為「美感教育於音樂課應著重臺灣各民族音樂美學的內涵與文化特性」(M=3.76)、

「音樂教師每學期應強調臺灣多元民族的音樂美學內涵與文化特性的課程內容」

(M=3.71)、「音樂課教學能著重具個人特色審美的創作,多於直接模仿他人」

(M=3.70)與「音樂教師每學期會設計有關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認同的課程內 容」(M=3.70)。其他題項,按平均分數高低依序排列,然平均數相同者,再 依達同意以上百分比高低排列之,如表4-2-1。

表4-2-1 音樂教師對美感教育於音樂課堂之教學理念與策略

達同意百分比九成五以上的題項(題項 1~3),其平均數亦位列前三名。首

讓學生經歷美並感知美,符合Jones(1974)所述,美感教育提供的美感經驗中,

欣賞是最主要的活動部分,亦符應陳郁秀(2000)所述,音樂欣賞教學之實施將 使學生透過聆聽過程,豐富其專注性與思考經驗,引發其對美感的覺知,並建立 深度欣賞美之能力;其次,平均數第二高之題項顯示, 94.9%音樂教師認為運用 多元的方式來實施評量,能從不同面向瞭解學生在美感學習上的成效,其評量方 式包括著重過程學習的檔案評量、動態評量與教師課堂觀察記錄等;最後,平均 數第三高題項顯示,96.2%教師們皆認同若欲實施美感教育於音樂課,音樂教師 專業知能部分應在理解不同多元藝術類型的形式及內涵方面有更多增能,符應美 國著名音樂教育學者Reimer(1989)強調,要培養學生開放、敏銳的美感經驗,認 識多元文化音樂是相當具重要性的。

美感教育教學內容相關部分(題項 4、13),93.1%的音樂教師同意於美感教 學,應運用學生喜愛的音樂及感興趣的內容,此概念符合Dewey 主張,美育應 配合學生所熟悉的經驗來進行教學,方能引起學生之共鳴,亦同於蘇雅慧(2009)

所指美感實施內涵中「知覺的面向」,學生要對美本身有興趣,要在當下所經驗 的美得到滿足,方能有學習動力。除選用學生熟悉之內容能引發共鳴外,85.4%

教師亦同意教學內容應從食、衣、住、行等方面切入,使藝術、美感教育跟生活 能有更多的聯結,此概念符應教育部(2010)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中倡導之「藝 文新生活教育」,強調藝術與美感教育之推動應與家庭、生活教育相連接。

音樂鑑賞教學相關部分(題項 1、7、9、11),95%教師贊同以「音樂鑑賞」

教學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美感的教學理念與策略,且約九成教師認同音樂教師在賞 析過程應讓學生瞭解作品的內容意義(包含作品歌詞、所具文化之美學意義、作 曲家創作背景等),啟發學生思考樂曲情感意義、生命價值與對多元文化的觀察

力,此觀點符應學者所述,「音樂鑑賞」能賦予學生對美感之追求,引導其對美 的認知,並建立深度鑑賞之能力,引發情感之共鳴,其強烈的感染力對學習者心 理與情緒具有抒發效用,在進行鑑賞活動同時,引導學生瞭解作品的內容意義,

可使他們更深刻經驗美,擴展邏輯智能以外之想像與創造空間(陳木金,1997;

陳郁秀,2000)。

創作學習相關部分(題項 10、24),88.6%教師同意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 創作,或藉由讓學生聽音樂、繪畫、說故事等自由發揮方式,讓學生產生對美的 創造能力,但對於是否課堂皆能著重個人審美創作多於直接模仿,僅67.1%的教 師表示贊同,顯示教師們認同引導學生創作能激發其美的創意,但基於國中生程 度,教學無法完全著重於創作。此觀點符應陳木金(1996)所指,美感教育重在 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力與感受力,然後進而讓學生產生自己創造美的能力。此外,

課堂情境營造方面,就師生主客體而言(題項5),達 93%的教師認同美感教育 於課堂應讓學生有足夠的主體性,不能僅以教師講述為主,要有讓學生開放自我 的空間,發表個人對音樂作品或相關展演活動的覺察與情感,使學生對音樂藝術 有自我的體察,此部分同於Smith (1968)所言,要評斷學生是否被培育成為具感 性、美感之人,可從學生對作品的書寫心得與口頭回應去驗證。就環境而言(題 項18),79.1%教師認為音樂教室美的佈置與課堂氣氛的營造對美感教育的培養 是重要的。

多元文化、世界音樂教材相關部分(題項 6、14、17),92.4%教師同意音樂 課若要具美感,教材必須涵蓋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的美學概念,82.2%教師則認 同在教學設計上要囊括古典、流行、各不同時代、社會藝術的美。然而,在臺灣 各民族、傳統文化教材相關部分(題項22、23、25),教師們的立場較為兩極化,

低於七成的教師贊同課程內容強調臺灣本土、傳統文化等音樂能提昇學生美感能 力。

最後,教師課前預備部分(題項 15),82.9%的教師認為欲實踐美感教育的 教學理念與策略,音樂教師除了在知能上應瞭解不同藝術類型外,更應具備在課 前能深入研究教材是否具備美感的能力。此觀點符應王麗琪(2004)所強調,音 樂教師應更多思考音樂藝術之美感價值面,並學習理解音樂美感培育之重要性。

二、國中音樂教師實際施行美感教育教學理念與策略之程度

此部分與前段「國中音樂教師對美感教育於音樂課的教學理念與策略」為相 對應題目,目的為探究音樂教師對美感教育於音樂課堂之教學理念與策略實際教 學施行的程度,共計25題,由於為明確瞭解教師實施與否之取向,因此內容以四 點量表計分,1分代表未能實施、2分代表少數能實施、3分代表有時能實施、4 分代表總能實施。此部分整體平均數為3.04,高於3,傾向有時能實施,顯示國 中音樂教師對應前述美感教育於音樂課的教學理念與策略呈現「有時能實施」的 情形,各題平均分數介於2.36到3.61之間。

平均數最高分項目為「每學年音樂課都能與視覺、表演藝術課程結合的活動,

使學生在聽覺、視覺及動覺感官有所發展」(M=3.61),但就表 4-2-2 達同意百 分比的數據來看,平均數前五名的題項中,僅本題是唯一同意百分比未達九成以 上之項目,平均數第二至第五高題項,贊同度皆達九成以上,分別為「音樂課教 學能透過音樂鑑賞等活動培養學生對美的欣賞與感受力」(M=3.48)、「音樂 教師能運用學生所喜愛的音樂及感興趣的內容來進行美感教學」(M=3.38)、

「音樂教師能運用多元評量功,能從不同角度進行美感學習效益之評估」

(M=3.38)與「音樂教師能透過音樂作品的歌詞或作曲家創作背景,啟發學生

思考樂曲情感意義與其對生命的價值等特色」(M=3.36)。

平均數最低之五個題項,達同意以上百分比皆低於七成,分別為「音樂課教 學能著重具個人特色審美的創作,多於直接模仿他人」(M=2.68)、「美感教 育於音樂課應著重臺灣各民族音樂美學的內涵與文化特性」(M=2.66)、「音 樂教師每學期會設計有關提升學生對傳統文化認同的課程內容」(M=2.58)與

「音樂教師每學期應強調臺灣多元民族的音樂美學內涵與文化特性的課程內容」

(M=2.57),平均分數最低題項,亦是此部分唯一達同意百分比數據低於五成 者,為「音樂教師能要求學生定期於課堂外參與各式風格之藝文活動,以增進學 生生活的豐富性與美感體驗」(M=2.36)。其他題項,按平均分數高低依序排 列,然平均數相同者,再依達同意以上百分比高低排列之,如表4-2-2。

表4-2-2 音樂教師實施美感教育於音樂課堂之教學理念與策略的程度

13. 音樂鑑賞活動,不僅要讓學生瞭解作品之內容意義,

數據顯示,平均數最高的題項(題項1),就人數百分比來看,有44.6%的 教師勾選「少數能實施」或「未能實施」,顯示音樂教師們對於每學年是否都能 舉辦與視覺、表演藝術課相聯結的活動,反應較為兩極化。

音樂鑑賞相關部分(題項2、5、13),九成以上的教師表示,在教學實際現 場都能以「音樂鑑賞」活動來培養學生美感能力,且亦在鑑賞活動中會以作品歌 詞、作曲家創作背景或歌曲所具文化和美學意義等啟發學生思考樂曲的情感意義,

但在讓學生分析作品背後的文化特質,提升其對多元文化觀察力部分,僅78.5%

教師表示能實施,二成多教師表示無法在音樂鑑賞時,讓學生自行深入分析作品 後的文化特質。對此,教師們表示,難以實施的原因包括學生習慣單純地聆聽多

教師表示能實施,二成多教師表示無法在音樂鑑賞時,讓學生自行深入分析作品 後的文化特質。對此,教師們表示,難以實施的原因包括學生習慣單純地聆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