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美感教育的實踐

本節分成三個部份探討實踐美感教育於課程相關議題。第一部份從各學者及 其相關著作探討美感教育的教學目標;第二部分探究各國實施美感教育的現況;

第三部份從各相關美感教學之學術研究探討美感教育於課程的實踐方式。

壹、美感教育的教學目標

「教育宗旨」(Educational Goals)是一個國家教育最高旨趣之原則,由國 會議員立法明定於憲法之中,作為推展國家教育活動的依據;「教育目的」

(Bildungsziel)是指導教育發展的方向或理想,教育實務及設施遵照這種方向或 指標發展,才不至於造成人力、物力及時間上的浪費(高廣孚,1995)。教育目 的如同各級學校教師的行動羅盤,能指引教師在茫茫學海中尋見航行的方向。事 實上,教育目的的確定,不僅有助於教育活動的推行,同時更能促進教育理論的 發展。教育目的與教育宗旨不同,教育目的是引導教育發展的指標,「教育宗旨」

則是國家法定的教育目的,與一般私人所定的教育目的不同。其次,教育目的也 不同於教育目標,教育目的比較抽象,「教育目標」則較具體。

在美感教育的目的上, Schiller希望通過美感教育培養人類高尚的情操,改 善國家政治紛亂的狀況;在美感教育的目標上,Schiller認為藝術品的欣賞並不 是最終的目的,美感心境的培養才是最重要的內容,Schiller美感教育發展的方 向,對於人類教育的內涵影響非常深遠(引自高燕、李金偉,2010)。在美育目 標的觀點上,李俊湖(2009)同於Schiller,他認為美感教育目的並非要培養藝 術家,而是期待能發展人們具美的理想、創造力與態度,使人們在欣賞事物時能 有足夠的美感判斷力,使之成為生活中能運用的能力。除了生活能運用的能力外,

Ruiz(2004)更指出美感教育的目的包括獲得社會競爭力,諸如使人們學會相互寬

容、合作、衝突解決等的美善人格,提昇全民的美感素養。然而自古以來有關美 感教育的教學目標爭論不休,究竟美感教育的目標是什麼?以下就梁福鎮(2001)、

黃義良(2000)根據各學者對美感教學的目標理論進行詳細探討,包含教育學者 Dewey(1859-1952)、Otto(1927-1999)、Hans-Gunther Richter(1933-)、Hans Giffhorn(1937-)及Hartmut von Hentig(1925-)的論述,茲詳細說明其內涵如下:

一、Dewey的美感教育學目標理論

教育兼哲學家 Dewey 被認為是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主張

「做中學」的教育理念,並提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口號。Wartenberg 在《論藝術的本質--名家精選》中指出 Dewey 在《藝術即經驗》的著作談到,藝 術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形式是有連續性而非斷裂的,而美感與藝術為相輔相成兩面 向的關係,因此沒有一件藝術品無涉及美感,但「美」不會突發性的闖入心靈內 在,必須從持續、完善,且具美感品質的過程中鍛鍊出來(張淑君、劉藍玉、吳 霈恩譯,2004)。Dewey 的美學基礎來自他自然主義的形上學,他認為自然是唯 一的實在,所有關乎心靈、物質、精神及感官等事物,都包含在自然當中,因此 欲建立美感,需從一般生活的經驗出發,而非把藝術領域音樂、美術等課程當作 美感教育的全部。若欲發展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也非強調使學生精通藝術,而著 重藉由在藝術創作、欣賞及表現的過程中,喚起學生的想像與創造力,使新舊經 驗獲得有意義的調整。Dewey 美感教育理念所要達到之目標著眼於全人教育的發 展,啟示藝術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創意、覺察及表現等能力,亦要在經驗過程中 兼顧人際溝通合作、正確道德觀與美善人格的養成。

二、Otto美感教學目標理論

教育學家Otto(1927-1999)是美感教學理論著名的人物,1927年出生於柏林,

1956年獲得漢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應聘柏林教育高等學校,擔任藝術教育與教 學理論教授。Otto在1974出版的《美感教育教學理論》一書中,提及美感教學的 目標理論,其美感教學目標理論包含認知、情意與實用技能領域,Otto認為在撰 寫教學計劃時應包含這三個領域的目標。在認知領域部分,應著重溝通技術、和 平轉換情境、覺察個人與團體差異的知識等;在情意領域部分,應著重學習態度、

學習的動機、與同儕團結合作能力等項目為主;在實用領域部分,應以培養技能、

詮釋分析、覺察情境、自我反省與意識形態批判等能力為主。

Otto在《美感教育教學理論》一書中列舉出赫森、東德和北萊茵三個地區教 育法令的規定,說明美感教育教學目標的內涵。其中三個地區都指出藝術教學的 重要性,並認為藝術教學應發展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和需求,鼓勵學生參與藝文相 關展演活動。另外,亦強調藝術教學應採用實際活動和理論觀察的方式,經由感 官知覺的教育導入,可在經驗美感的領域中,達到培養學生批判與建構的能力。

三、Richter美感教學目標理論

教育學家Hans-Gunther Richter(1933-)的美感教育理論深受Schiller美感教育 思想、Hegel美學理論、Freud精神分析理論和美感教育學家Bauch的觀點影響。

Richter 1976年在其著作《美感教育教學目標》一書中,提出其美感教學的目標 理論,其目標包括技術知識、形式結構、內容聯結、自我認同和社會自律,最後 期望達到Schiller以美感教育培養健全人格、改善國家政治並建立美感王國的理 想。

Richter主張美感教學目標有三個層次,包含認知、情意與技能領域。在認知 領域,Richter反對教育家Bloom和Krathwohl所建立認知領域的教學目標,因為美 感教學目標的順序和內容與一般教育在認知領域有很大差異,Richter所提出認知 領域的教學目標如下:知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分析包括:要素的分析、

關係的分析)與判斷;在情意領域,美感教學目標的順序和內容與一般教育在情 意領域並無太大差異,因此Richter接受Krathwohl的觀點,將情意領域的教學目 標規定如下:接受、反應、價值、價值順序、價值決定;在技能領域,Richter 參考Bloom、Krathwohl、Piaget等人的見解,提出下列技能領域的教學目標:模 仿、操作、精確化、行動劃分、自然化。由於美感教學比較少涉及技能領域的教 學目標,所以Richter提出一套美感教育的教學目標模式,來取代傳統美感教學目 標的表達方式。

根據Richter的美感教學目標模式,主要包括內容與行為層面。在內容方面,

涵蓋藝術形式、文本內容、空間組織、顏色組織、組成關係、內容、環境和意義;

在行為方面,包括知覺、知識、理解、應用、分析、接受、反應、價值、價值順 序和技能行為方式。

Richter美感教學目標的優點在於比較能配合學校藝術教學的需要,並且可以 和一般教育目標結合,作為訂定藝術教學目標的參考。但是,梁福鎮(2001)指 出其將美感教學目標框架在藝術教育層面的論點,容易造成美感教育目標被窄化 的問題,使得美感教育淪為藝術教學,畢竟美感教育不只是藝術教學,美感教學 目標的訂定應該以美感教育的概念為基礎,配合國家文化的傳統,社會潮流的趨 勢,學校資源的特色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階段,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才能擬定 適當的美感教學目標。

四、Giffhorn美感教學目標理論

教育學家 Giffhorn(Hans Giffhorn1937-)是美感教育學領域著名的學者,目前 應聘德國Hildesheim 大學視聽媒體研究所,擔任藝術教育學講座教授。Giffhorn 的美感教學理論深受Kant 美學思想、Schiller 美感教育理論、Hegel 美學思想、

Max 美學理論和 Adorno 美學理論的影響。其在 1970 年所撰《美感領域教育新 目標》一文中,提到期望透過藝術教育學習完成下列五項美感教育的教學目標:

第一,養成美感判斷力,進而能分辨生活中人事物各種現象;第二, 能認識並 分辨美感現象中理性與感性的資訊,正確評價各種現象,免於被情緒掌控的判斷;

第三,培養創造力,能有效實施、行動與創造新的事物;第四,培養挫折與忍受 力,能承受計劃中許多不確定與多變性的能力,並願意為克服困難有所犧牲;第 五,能藉由藝術擴展並美化生活,創造符合自己美感需求的環境,並認識自己的 需求和滿足的可能性。

綜合前述,Giffhorn的美感教育目標觀點,與Richter的理論相同,將美感教 育侷限在藝術教育的範疇,著重透過藝術教育提昇學生之美感辨別、判斷、及創 造的能力。

五、Hentig美感教學目標理論

教育家 Hartmut von Hentig(1925-)出生於波仁,1974 年應聘德國 Bielefeld 大學實驗學校校長,目前已退休。Hentig 的美感教育理論深受 Plato 美感教育思 想、Rousseau 教育思想、Schiller 美感教育理論和 Adorno 美學理論的影響。在其 1985 年著作的《歡樂、起發、解放》一書中,提出美感教學目標理論,主張美 感教育的學習目標應包括下列幾項:視覺-聽覺溝通的能力;資訊獲得的能力;

實現目標能力;批判的能力;創造力的培養。Hentig 認為藝術教育是一種反對目

前學校智育為主的力量,人類教育的基礎屬於藝術教育,藝術教育對學校提供一 種有效的保護作用,對抗理性化和機械化的學習機制所帶來的威脅。

綜合以上,美感教育教學目標的決定應該根據下列幾個原則:(1)時代潮流 的演變:美感教育教學目標應該隨著時代背景的演變,在內容上適當的調整,才 能滿足當時生活經驗的需要;(2)國家文化的特質:每個國家文化都有其特質,

美感教育教學目標的訂定應該參考各國文化的特性,才能保存、傳遞和創造自己 國家的文化;(3)社會行業的需求: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美感教學應該針對當前 社會行業的需求,培育各種優秀的藝術人才,才能滿足社會各種不同職業的需求;

美感教育教學目標的訂定應該參考各國文化的特性,才能保存、傳遞和創造自己 國家的文化;(3)社會行業的需求:隨著新世紀的到來,美感教學應該針對當前 社會行業的需求,培育各種優秀的藝術人才,才能滿足社會各種不同職業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