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內外數位學習之發展與應用情形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內外數位學習之發展與應用情形

一、數位學習的定義

「數位學習」(e-Learning、digital learning)強調以電子媒體來進行教學內容 的傳遞,以及雙向互動教學的行為,營造出數位化學習環境。

由於網路科技普及,數位學習廣泛運用網路來作為教學傳遞的主要技術與環 境。因此部分人認為 e-Learning 亦指網路學習(web learning)、線上學習(on-line learning)或遠距教學(distance learning)。

但依據 Urdan & Weggen(2000)將各名詞範疇由大至小排列,由圖 2-1-1 呈現。

圖 2-1-1 Urdan & Weggen 對數位學習相關名詞範疇之排列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排序顯現出「遠距教學」的涵蓋之範疇最廣,除了應用傳統函授、電話、電 視、錄音(影)帶、廣播等,亦包括使用網路或數位工具等遠距學習方式與傳播技 術(引自陳明聰,民 91)。

美國遠距教學協會對「遠距教學」之定義為:利用各種居間的資訊和教導,

包括所有技術與其它遠距學習方式,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方式(程馥慧,民 93)。

遠距教學(distance learning) 數位學習(e-Learning) 線上學習(on-line learning) 電腦學習(computer learning)

10

而參考國科會在民國 91 年「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徵求計畫對「數位 學習」的定義:「數位學習是以數位工具透過有線/無線網路取得數位教材,進行 線上或離線之學習活動。」此呼應出「數位學習」之範疇,較線上學習與電腦學 習之範疇更為廣泛,主要涵蓋線上與非線上學習、電腦本位與非電腦本位之學習 (陳明聰,民 91)。

由此可知,遠距教學與數位學習之間仍有差異,數位學習是遠距教學下的一 環,主要透過各類電子媒體傳播的途徑,學習與使用知識的活動,不侷限於線上 或電腦本位之學習,亦可於網路下載相關教材後,離線利用各種媒體工具進行學 習,甚或可使用電腦以外之數位設備(如 PDA、MP3 Player、電子書包等)來作為 學習之工具。

數位學習內容的傳播方式可進一步分為同步、非同步、同步與非同步混合式 教學三種(程馥慧,民 93):

(一)同步教學:是指老師與學生同時透過傳播通訊等技術,結合網路與數位工 具,在同一時間進行教學活動,並且雙方可以即時互動討論。

(二)非同步教學:是指教師可在任何時間透過傳播通訊等技術,結合網路與數 位工具,將授課教材上傳至教學管理系統,而學生亦可在任何時間按個人 學習進度,連結此系統之授課教材進行學習。透過網路連結教學管理系 統,師生之間更可進行非即時之課程討論、線上測驗等教學活動。

(三)同步與非同步混合式教學:是指合併使用同步教學與非同步教學兩種教學 模式。例如老師可以同步教學進行授課,並將授課之內容製成視訊教材,

放置於教學管理系統,供學生依個人學習進度,下載複習或討論。

從相關文獻可以看出,由於網路普及,遠距教學、數位學習、線上學習等名 詞常被混淆使用,真正多是指以網路方式進行教學活動之遠距教學。此歸因於數

11

位學習教學活動中不論是學習內容之製作傳遞、教材管理、學習經驗的分享交流 等,皆是借助於網際網路無遠弗屆的特性。

二、數位學習的特色

數位學習的特質有下列幾點(陳明聰,民 91):

(一)學習內容以多媒體呈現:數位學習之教材內容可運用多媒體來呈現,打破 過去傳統教材只能以文字呈現的限制,更可以聲音、動畫、圖片等多媒體 呈現方式,加強學生學習動機與興趣。

(二)視覺化的概念學習:以視覺化的傳達方式設計教學內容,除了能吸引學生 之注意力,亦可幫助理解較為抽象之概念。

(三)高互動性、促進學生參與學習:針對學生的學習立即進行討論或測驗,使 學生能更順利融入課程,透過人與人之間的即時回饋與互動,增進參與感。

(四)提供學生學習資訊與資源:藉由網路各種資源管道,提供學生課堂相關的 參考資源或補充教材,使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完善。

(五)分散性管理、促進合作學習:分散各地與不同背景之學習者,可一同進行 學習,透過經驗分享與討論,提昇合作學習之成效。

(六)提供即時的學習內容與資訊:數位學習之教材管理較傳統學習之教材管理 更為方便,可立即更新修正學習內容與資訊、統一教材版本,維持教材之 新穎性與一致性。

參考 Hans Rose 的觀點,數位學習有六大願景(引自陳昭珍,民 92):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student-centered) (二)互動及動態的學習(interactive and dynamic)

(三)在實際的問題上採群體方式解決(group work on real life problems) (四)多元學習路徑(multiple learning routes)

12

(五)強調知能的學習(emphasis on competencies) (六)支援終身學習(support lifelong learning)

從數位學習的特色與願景可以看出,數位學習期能促使學習者主動參與融入 課程,透過合作互動的學習方式共同成長;在教材多元化的呈現方式下,學習者 可依照個人的學習取向選擇合適的學習路徑。而提供即時的教學內容與豐富的參 考資源則能激發學習者不斷地擴充新知、深化所學。

然而在實際推動時,則會碰到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像是數位內容不易相互 整合溝通、學習成效不易公平評估;需由共通標準格式如 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ULF(Universal Learning Format)才能協助改善。

而誤以為數位學習是便宜的學習管道、給予過高評價、忽略自我學習之缺點、重 視資訊技術並忽略其他重要面向,如使用者的需求等,均是在強調數位學習優勢 背後更需關注的盲點,也是參與規劃數位學習者應審慎評估之處(徐怡華,民 93)。

綜合上述,本研究所稱之「數位學習」係指教學者與學習者透過電腦連至網 路,以數位學習系統為教學平台,輔以運用多元化之教材媒體與各種學習資源,

進行同步、非同步、或混合式教學,強調即時互動與合作學習的教學成效。

三、國內外數位學習之發展與應用情形

知識即經濟的時代業已來臨,近年來世界各國為跟上資訊科技的潮流與提昇 國家的知識競爭力,積極推動國家資訊基礎建設,執行各項數位學習相關計畫。

因此數位學習逐漸成為國家發展計畫中的重要項目,更是未來教育發展的新趨 勢。然而由於人力師資的不足,電腦軟硬體、網路頻寬等問題,世界各國大多仍 以高等教育為發展重心。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商情中心(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與 IBM 公司於 2004 年 1 月底發表「2003 年全球數位學習準備度排名報告」(The 2003 e-Learning Readiness Rankings),此份報告評估 60 個國家於「職場、學校、

13

政府、社會等層面之數位學習生產、應用與擴展的整體能力」,此即「數位學習 準備度」。

「數位學習準備度」之評估指標,是由網路連結(Connectivity)、學習能力 (Capability)、數位內容(Content)與文化(Culture)四項指標組成。「網路連結」表示 國家網際網路基礎建設環境品質與推動範圍,其中數位學習在整體社會的普及程 將內容整理呈現於表 2-1-1(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and IBM Corporation, 2003)。

14 在 2000 年發展的 SCORM(Shara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學習標準即可作為參考。

7.教材內容模組化 在一致的學習標準下,教材內容可以模組化方式呈

資料來源:(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and IBM Corporation, 2003)、研究者整理

由數位學習發展之十項原則來看,不論是在規劃與執行階段,應依據使用數

15

極提供企業或學校支援,推動合作計畫,並訂出發展規範,以確保數位學習課程 容易轉移分享與擴充、資訊均能被公平取用,進而提昇全體公民的教育機會與工 作水平。

根據「2003 年全球數位學習準備度排名報告」,可提供世界各國了解自身在 職場、學校、政府、社會四個層面上,發展數位學習的優勢與困境,改善較弱的 項目,並作為後續發展之參考。然實際推動情形亦可由文獻進一步深入了解,以 下將依據相關文獻,針對國內外數位學習之發展與應用背景情形進行探討。

(一)國內

我國政府推動數位學習不遺餘力,行政院於民國 89 年提出「知識經濟發展 方案」,目的為推廣資訊通訊科技與網路發展應用、消弭知識差距、建構網際網 路應用之基礎建設,使國民能夠共用知識經濟成果;並在民國 90 年由行政院「國 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Nation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Initiative Committee,簡稱 NICI 小組)規劃完成 NICI(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方案)計畫,將數 位學習納入「網路社會化」的一環。民國 91 年行政院國科會更通過「數位學習 國家型科技計畫」,希望藉由政府政策的實施,推動全民數位學習,縮減數位落 差,以提昇知識經濟時代國家整體競爭力(賴苑玲,民 94)。

之後,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擬訂的「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將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納入到「數位台灣計畫」中「e 化生活」的第一項 重點計畫,以提昇國家在知識經濟時代整體競爭力、帶動數位學習相關產業發 展、推動新一波學術研究等三大思考主軸訂定具體目標(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 會,民 94)。

「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指出,此計畫的目標是創造一個有利環 境,整合上、中、下游的研發資源,使得政府、產業界、學術界三方面密切合作,

最終能實現社會、產業、和研究三個面向的願景。期能透過計畫的實行,使我國

16

由「學習型社會」(Learning Society),轉為「優質數位化社會」(e-Society),進而 成為全球「學習科技」研究領先的國家之一,並加大與亞太地區其他國家研究水 準的距離(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網站)。

另一方面,資策會亦配合國家發展政策,成立「數位學習技術中心」以全力 推動數位學習產業,並結合資策會各部門的研發能力,擴大對數位學習產業的服 務(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數位學習技術中心網站)。

數位學習在國際上已被認為是網際網路極為重要之應用,並能為國家人才培 育與教育訓練相關產業帶來創新與轉變。為因應加入 WTO 後(世界貿易組織,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 WTO),國內教育市場受外國數位學習可能產生 之影響及衝擊,教育部在民國 91 年成立 e-Learning 策略小組進行「我國加入 WTO 對高等教育數位學習之影響評估及整體因應策略計畫」,擬定我國高等教育數位 學習政策發展之應變措施,以提昇國內大專校院數位學習品質,拓展國際市場。

此外,教育部更在民國 91 年 8 月「提昇大學國際競爭力計畫」中補助大專校院

此外,教育部更在民國 91 年 8 月「提昇大學國際競爭力計畫」中補助大專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