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教育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國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教育之相關研究

壹、國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相關研究

國內針對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相關研究層面相當廣泛且對象也非常多元,研 究者蒐集與考查了國內有關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相關研究,經彙整後,相關研究 內容如下:

李卓夫(2000)研究大學生性別刻板印象及其兩性平權態度關係,發現:男 大學生整體之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顯著地高於女大學生,且母親大部分為全職家庭 主婦之大學生,其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均顯著地高於母親全職或兼職之大學生。在 兩性平權態度部分,女大學生整體之兩性平權態度顯著地高於男大學生;母親大 部分為全職家庭主婦之大學生,其兩性平權態度顯著地低於母親在外兼職之大學 生。李慧芬(2007)對於大學學生事務人員性別刻板印象與校園性別平等態度的 研究中也指出大學學生事務人員在性別刻板印象整體及四個分量表以及在校園 性別平等態度整體及五個分量表的表現上均屬於中等程度,而且大學學生事務人 員性別刻板印象與校園性別平等態度間具有強度的典型相關存在。

王慧鈴(2002)探究國小低年級兒童的性別角色認同及其行為表現,指出:

男童的性別角色認同及其行為表現多趨於男性化特質,女童的性別角色認同及其 行為表現則多趨於女性化特質。在男性化特質包括具有攻擊性、優越感、冒險性、

競爭性、口語溝通特性和非口語溝通特性;而女性化特質則包括具有攻擊性、同 理心、親密和需要協助。國小低年級男童有強烈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受制於「男 生必須像個男生」信念的影響,對於同性同儕的約束較之女童明顯。在玩具與遊 戲方面,男童和女童在玩具、遊戲和團體的組合上有明顯的性別差異和區隔,證 明了國小低年級兒童的性別隔離現象顯著。

44

洪淑敏(2003)在對國小低年級學童性別角色觀及性別刻板印象的研究中發 現:1.國小低年級學童對於性別角色的觀點:不認為僅僅屬於單一向度;而觀點 的來由可能是成人的影響或者是生活經驗。2.國小低年級學童的性別角色刻板印 象:性格特質上,男性表現出率性堅強,女性則顯現出依附保守;興趣喜好上,

男女生是各玩各的;成就表現上,男生贏過女生,女生則在後面拼命追趕。3.

父母與孩子性別角色觀點及性別刻板印象的相關方面:父母親形象是教育孩子性 別觀點的最佳教材,而父母親偏頗的態度則會造成孩子對性別產生刻板印象。4.

性別觀點方面,因為服膺成人的規準所以男女觀點相同;但因為在不同的世界成 長所以焦點不同;經過閱讀思考後男女生都同時獲得修正。至於性別刻板印象 上,男孩顯得難以掙脫性別枷鎖,女孩則呈現意圖反撲性別的束縛。

朱蘭慧(2002)對於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與鬆動的研究中發現男性性 別角色刻板印象形成的背景因素有父母的教養、南北的城鄉差距、老師與學校課 程、同儕互動、電視與電影、職業關係等;而影響男性性別角色刻板印象鬆動之 背景因素為電視電影、愛情及家務訓練、家庭成員的行為表現、學校課程與能幹 的女老師、個人特質等,且也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對於男性鬆動性別角色刻板印 象是一個持續的歷程,即使鬆動了某些刻板印象,但還是有其他刻板印象的存在。

蔡雅惠(2002)研究國中小學生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與其職業興趣中發現男 生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高於女生,且隨著年級的增加,學生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 有逐漸降低的趨勢。至於國中小學生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與其職業興趣呈現負相 關。

蔡嘉安(2003)針對台北地區國中二年級學生進行性別角色刻板印象之家庭 社會化因素探討,結果也發現男學生的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較女學生強烈。而家庭 社會化情形在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表現為參與男性家事、中性家事的人數,男學 生大於女學生;知覺父母對自己的學歷期望在國中、高中(職)及碩士、博士者,

45

男學生人數大於女學生;知覺父母對自己的學歷期望在專科或大學者,女學生人 數大於男學生。研究中也發現參與中性及女性家事之國二男學生,其性別角色觀 點較參與男性家事之國二男學生平等;母親教育程度為專科、大學之國二男學 生,其性別角色觀點較母親教育程度為高中(職)之國二男學生平等。

莊詩絃(2006)在對家庭生活中父母影響兒童性別角色發展的探討中也指出 父母親的家務分工呈現明顯性別分化,且女性從事家務工作的時間多於男性。父 母親依性別分派子女家務工作,兒童就複製了父母親的分工。在對子女的成就期 望方面,父母親對男童的成就期望較女童高,在內涵上亦存在傳統的性別差異 : 男童有較高的學歷以獲得好工作,女童有一定的學歷以獲得好的婚姻對象,因父 母親對男、女童分別有傳統性別特質的期待,因而強化兒童的性別刻板行為。同 性別手足間從事性別刻板的活動,且排擠不同性別的手足,因此不同性別手足間 具有性別隔離的現象。在房間的佈置以及玩具、書籍部分,明顯存在著符合傳統 性別印象的男、女差異。

賴月心(2008)對於教師性別刻板印象與師生互動的研究中指出教師會依據 男女學生本身的特質、個性與數學能力表現而有不同的互動行為,包括:班級職 務的派任、口語表達、管教態度與課堂關注凸顯男女性別的不同;但就打掃工作 的分派、座位安排與教師期望則是不分男女性別。而學生則認為在班級職務分 派、口語表達與管教態度可能察覺教師容易有男女性別之分;但就教師對學生的 期望與座位安排則是沒有性別差異現象。

標美蘭(2008)針對台中縣市公立的幼稚園做了教師的性別刻板印象對班級 經營的影響,研究中發現教師在挑選教材稍有注意教材中所隱藏的性別刻板印象 的問題。教師採取隨機教學的方式跟孩子澄清。對男、女生的要求完全符合男、

女生人格特質的刻板印象,教師不曾注意到在教室佈置上的性別刻板的問題,因 為教師認為學習區內擺放的教具並不是形成性別區隔現象的原因,而是使用策略

46

引導、鼓勵孩子去玩不同的學習區。在師生互動中,教師指導女生學習較不須費 心且態度溫和有耐心;指導男生學習時教師須給予較多的指導,態度上會比較嚴 格沒耐心。在懲罰方面教師對男生會較嚴厲,而女生大都採柔性的口頭勸說,教 師與男生互動時間較多,與女生互動時間較少,且教師與男生的互動以負面居多。

王敏如(2000)以兒童詮釋連續劇性別刻板印象去進行閱聽人與電視劇互動 情形的探索中發現兒童的主動性能具體展現在對連續劇性別刻板訊息的詮釋 上,兒童會主動根據本身的先前知識與既有的生活經驗來評估劇中呈現的性別刻 板印象,並進一步根據對真實社會現況的觀察對文本反映出的社會價值觀或意識 型態進行詮釋,而非全然接受連續劇文本所傳遞的性別刻板印象。兒童在個別及 團體收視的不同情境中,對於連續劇中性別刻板訊息的詮釋有部份差異性存在。

兒童在詮釋性別刻板訊息的過程中,會因為「先前知識」、「角色偏好」、 及

「理解程度」而對文本產生不同的意義建構。兒童對於劇中呈現的性別刻板訊 息,普遍具有主動詮釋的能力,兒童會主動根據本身的先前知識與既有的生活經 驗來評估劇中呈現的性別刻板印象,並進一步根據對真實社會現況的觀察對文本 反映出的社會價值觀或意識型態進行詮釋,而非全然接受連續劇文本所傳遞的性 別刻板印象。

蔡珮臻(2008)對兒童閱聽人解讀電視廣告的性別分析中發現五種論述模 式:(1)廣告的敘事結構及銷售手法,取決於商品代言人的性別,而非消費商品 的閱聽人;(2)廣告文本中清楚的刻劃出女性、男性差異的界線,傳遞的是成人 化的兒童形象;(3)廣告內容呈現的男性是主動的、有活力的,而女性是從屬的、

安靜的;(4)廣告的情節都視男性為家庭的中心及重心,女性及小孩是圍繞在男 性身旁;(5)廣告裡的完美家庭形象是人類生命歷程的重要目標之一。而兒童閱 聽人觀看完電視廣告之後,發現兒童閱聽人有以下的觀點出現:(1)接收廣告商 品相關資訊時,兒童閱聽人會一併認同廣告代言人的言行舉止;(2)兒童閱聽人

47

會以性別刻板印象去印證廣告呈現的人、事、物,印證之後又更強化自身的性別 刻板印象;(3)對於以生理性別二分女性氣質以及男性氣質的方式,採取堅定的 認同立場;(4)廣告除了行銷商品之外,廣告也在行銷兒童認同的理想家庭生活 方式;(5)女性可以適度的模仿男性的行為或裝扮,但是男性卻不能模仿女性的 行為或裝扮。

高素儀(2011)對《蘋果日報》進行媒體新聞文本的性別訊息分析中指出新 聞文本內容仍然呈現性別刻板印象。新聞文本對於女性較常呈現偏見與歧視的現 象,例如男女兩性在年齡上的問題,總是被差別化處理、兩性擇偶時社會普遍認 為男性較女性年長、對於女性身體的物化普遍。另外新聞文本並不符合性別平等

高素儀(2011)對《蘋果日報》進行媒體新聞文本的性別訊息分析中指出新 聞文本內容仍然呈現性別刻板印象。新聞文本對於女性較常呈現偏見與歧視的現 象,例如男女兩性在年齡上的問題,總是被差別化處理、兩性擇偶時社會普遍認 為男性較女性年長、對於女性身體的物化普遍。另外新聞文本並不符合性別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