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國外各界對新聞從業人員的創傷壓力所實施的做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界線,在工作與個人情感間找出一個平衡點,若超過此限,則將手邊的工作停 下;(2)傳統習俗與信仰,例如護身符或廟宇參拜,甚至主管會給記者裝有現 金的紅包,以求好運氣;(3)運用自己的情緒,將自己所感受的情緒適度地反 應在採訪方式上,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具同理心的記者;(4)心存感激,在面對 如此多令人傷心的故事後,對人性的光輝面更加地心存感激。

由此可見,國內的研究結果的確指出數種社會支持的內容,例如情緒支持

(向人傾訴);以及社會支持的來源,例如組織支持(報社協助)與宗教支持

(護身符或廟宇參拜)。但一方面,過去文獻並未對台灣記者所需的社會支持 做一系統性的呈現,另一方面則因為以上結果缺漏了某些重要的社會支持面 向,例如物質支持、資訊支持以及同儕支持,因此提出研究問題二:

RQ2:台灣新聞從業人員面對創傷壓力時如何調適?是否需要社會支 持,包括哪些?最適用或最重要的是哪一類?與國外相比是否有所不 同?

接下來,研究者想要了解,現今國外各界對於新聞從業人員的創傷壓力反 應,是否提供了相對應的支持方式,包括哪些支持面向?

第三節、國外各界對新聞從業人員的創傷壓力所實施的做 法

至今,已有國外新聞組織、NPO 與國際訓練組織開始思考新聞從業人員創 傷壓力的議題,並有若干新聞組織提出了記者支持模式的運作方式。Bennetts

(2008)為了解各單位實施社會支持的狀況,致信至各大媒體組織與國際訓練 組織,詢問其運作情形,Frank 與 Perigoe(2009)則討論 NPO 所進行的相關做 法。以下將整理Bennetts(2008)與 Frank、 Perigoe(2009)蒐集的資訊,以 了解現今國外各界對新聞人員創傷壓力的應對情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現今關注新聞從業人員創傷的單位

主要包括非政府組織(NPO)、國際訓練組織以及各媒體組織。NPO 包括

「無極限新聞報導(Newscoverage Unlimited)」5,是創辦人Robert M. Frank 在 目睹報導Swissair 空難對記者所造成的影響後,即成立一個提供新聞記者相互 支持的非營利組織。另一個是近年成立的「記者教育基金會之加拿大協會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Journalists Educational Foundation) 」,其應允重新修 訂、補足新聞人員的相互支持訓練。

關注新聞與創傷的國際訓練組織主要有四個。對此概念影響極深的首推「達 德新聞與創傷中心(The Dart Centre for Journalism and Trauma)」,其為全球性的 組織,由記者、新聞教育者與健康專家共同合作,致力於增進創傷與悲劇的媒 體報導,並關注這類報導對記者所造成的影響。已在第一章中介紹過此組織。

其次,英國廣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 BBC)在一位被派遣 至克羅埃西亞的BBC 記者死亡後,亦成立了國際的訓練組織,自 1995 年開始,

即對進入武裝地區以及重大天然災難採訪的員工提供惡劣環境訓練。其主要目 的是讓記者能對自己可能面對的事情先有一些體驗。

而澳洲廣播組織(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 EBU)則從 1999 年開始成 立國際訓練組織,2003 年後進行安全訓練,特別強調為記者量身訂做的課程。

最後,國際新聞安全組織(The International News Safety Institute, INSI)為了回 應記者的安全議題,在2003 年開始了由國際各單位提供資金、記者能夠免費參 加的訓練課程。課程內容亦根據不同地區的需求做調整。至2007 年,已超過 800 位記者接受訓練。

對新聞從業人員創傷經驗有所回應的新聞組織則包括英國的BBC、《衛報》

(The Guardian);歐洲的 EBU;澳洲的澳洲廣播公司(Australian Broadcasting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Corporation);以及法國的國際通訊社路透社(Reuters)。其實施方式與情況將 在以下討論。

二、國外新聞組織之實施情況與形式

(一)、追蹤員工的情緒變化

過去,新聞組織對於員工的情緒反應沒有太多關注,幸而在創傷概念愈受 重視的情況下,新聞組織已做出一些改進。例如,BBC 的 TRiM 組織關心並鼓 勵記者在工作後,以及自己的精神狀況變差前,了解自己的情況並尋求幫助,而 不是給與他們強制性的「精神性任務報告」(psychological debriefings)。

經歷創傷事件後的三天,TRiM 的專門人員會與被影響的員工談話,以整 體的對話內容來觀察員工的情況。若員工超過28 天仍感覺到情緒上的困難,則 會鼓勵他們去與專業人員詳談。

英國《衛報》雖並沒有針對PTSD 的正式訓練,但員工從困難的工作回到 新聞室後,會受到額外的照顧與關注,並向達德中心等類似組織來做諮詢。

(二)、以研討會形式提供新聞從業人員進修機會

包括BBC、EBU、Newscoverage Unlimited,對新聞從業人員提供的資源 都是以研討會形式呈現。一方面傳遞創傷的相關資訊並與同業分享經驗,另一 方面提供機會讓新聞記者能先「預習」面對創傷事件採訪時,可能面臨的各種 困難。

研討會時間從三天到一週不等,大多包括室內課程講授與經驗分享,以及 室外實地經驗練習;接受訓練對象包括記者、攝影記者與學生記者,主要仍以 執業中的新聞從業人員為主。以BBC 所開設的研討會為例,清楚說明了創傷研 討會的內容與目的為何。約一周的課程中將讓記者了解在不同採訪情境下可能 面對的危險,讓記者思考如何在顧及個人生命安全的情況下,仍能完成採訪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務。並安排戶外實地練習,讓記者能以實際應用在課堂上所學的資訊(詳細研 討會內容見附錄D)。

在創傷資訊這部分,BBC 的研討會以一天的時間對記者創傷以及 PTSD 做 簡短介紹,提供關於記者創傷的資訊,包括徵狀以及應對策略等。EBU 的研討 會則以非正式的討論方式,來和參與記者談論PTSD。

而路透社在體認到新聞從業人員面臨的危險愈來愈多後,於1990 年中期,

即定期送記者去接受危險環境課程的訓練。從1997 年至今,已有超過 1800 位 員工接受訓練,未受過訓練的員工則不會被派去報導危險的新聞。

(三)、培訓資深新聞從業人員成為支持力量的種子

除了開設研討會外,包括「記者教育基金會之加拿大協會」、達德新聞與創 傷中心與INSI 皆認為,為了使新聞從業人員能夠在組織中自然地接觸社會支 持,培訓資深的新聞從業人員成為組織中的支持種子是重要的。期望能藉由每 位參與者的小小力量來改變新聞室的文化。

資深從業人員的訓練方式也大多以研討會形式進行,以達德中心的

「Ochberg Fellowship」為例,其在世界各地舉辦新聞記者的訓練研討會,讓與 會者能夠接觸「創傷科學」、「治療方式」與「新聞意義」等議題,並將所學帶 回新聞室。至2007 年已有來自美、歐、澳的 60 位人員受過訓練。在某些案例 中,這些員工真的改變了整個新聞室的文化。在重大事件發生時,這些人員也 是提供同事支持的人。

而「記者教育基金會之加拿大協會」則將受過訓練的新聞人派遣至各地,

四處旅行至需要創傷課程的新聞組織中來進行教學。而INSI 則強調資深記者可 用在地語言來教導資淺的新聞從業人員,使得在地的訓練員成為一種永續資源。

(四)、組織內的推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當在研討會中學習到的技巧與概念無法在日常工作中落實時,再多的研討 會教學也是枉然。曾經接受過EBU 訓練的員工即抱怨,他們的主管對這樣的訓 練並無認知,對於受過訓練員工所欲實行的改變無法產生共鳴。

EBU 為了補足其內部的安全訓練課程,即在各新聞室中進行兩天的安全巡 迴宣導。巡迴宣導可在整個組織中建立起一致程度的安全意識,並確定那些曾 受訓練的員工在回到新聞室後,仍能得到正確的支持。

BBC 也為了讓整體新聞室對新聞與創傷有基本的認識,舉辦短期、但大型 的訓練課程。首先於2003 年時,試辦了一個組織內的小型創傷訓練,對情緒創 傷有基礎的介紹。2005 年開辦正式的訓練課程,針對主管、編輯與上司,舉辦 為期一天的情緒創傷基本介紹,討論議題包括創傷是什麼、創傷和新聞界有何 關係、關於經驗的討論與角色扮演。至2007 年已有 170 位 BBC 員工接受訓練。

法國路透社的情況是,在過去數十年其對PTSD 的議題用個案的方式來處 理。但近8 年,已採用更加正式的組織訓練,包括給主管的創傷訓練課程(運 用網站與小手冊)。對報導情緒創傷故事的記者,路透社有一個精巧的全球支持 系統,可以讓組織內的員工尋得創傷諮詢服務。而路透社也在建置一個關於創 傷與壓力的數位學習網站,其現今與未來的目標則是提升公司員工對創傷議題 的意識,並減少此議題過去所承受的偏見。

(五)、新聞室文化與情緒支持

法國路透社與英國《衛報》點出的重要議題是:新聞室中的文化氛圍改進 與情緒性支持。路透社對記者的安全意識很高,其所認可的一個文化是:「沒有 一則新聞值得賠上記者的性命(No story is worth a journalist’s life.)」。而《衛報》

的總編輯Chris Elliot 則認為,只有讓員工自行感覺到創傷對個人的重要性與同 儕支持的功效,他們才能自發地參與相關活動。只是請相關專家來講解應該如 何做,就像是請外行人來告知資深記者應該如何採訪一樣,得不到實際功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路透社亦進行一個預防性的計畫─CiC,其提供 24 小時的員工支持。因 為此計畫認為,記者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有可能會感覺孤單。然而,只要有人 可以談談工作上、情緒上的負擔,即可以是一個大幫助。《衛報》每年亦召集一 次國外特派員,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經驗,並互相學習,其認為記者互相給予 自信、鼓勵與支持是很重要的事,是一種長久存在的支持力量。

而路透社亦進行一個預防性的計畫─CiC,其提供 24 小時的員工支持。因 為此計畫認為,記者因為工作的特殊性,有可能會感覺孤單。然而,只要有人 可以談談工作上、情緒上的負擔,即可以是一個大幫助。《衛報》每年亦召集一 次國外特派員,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經驗,並互相學習,其認為記者互相給予 自信、鼓勵與支持是很重要的事,是一種長久存在的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