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外生態定義與標章

第三章 國內外生態社區經驗分析

第一節 國外生態定義與標章

生態社區(Eco-Community)這名詞,最早於 1976 年從北歐四國與荷蘭開始使用,而生 態村(Eco-Village)的使用則於 1990 年為德國(Margrit Kennedy)與丹麥(S. Tennessee)對 應舊有聚落與建築之生態化生活所發展出的系統,永續社區(Sustainable Community)部分,

則與永續都市(Sustainable Urbanism)之課題共同討論,綜合國際上對於「生態社區」、「永 續社區」之不同觀點,彙整所謂生態社區之定義如下:

1. 美國

稱謂:生態社區(Eco-Community)

事實上美國政府並未有一貫對於生態社區之定義與執行,多數落於州政府層級,因此此 部分之定義略顯雜亂不清。但主要定義可為農場村莊的社區型態,例如 Bob Farm、Center of Regeneration 等,透過農業與農莊生活形態,達成生態社區意涵。

(1)有機農業生產

(2)農莊型態之居住房舍與行為

(3)生態水循環系統

(4)再生能源之應用

(5)自然建材之使用

(6)農莊生活

2. 挪威、瑞典、芬蘭

稱謂:都市生態學(Urban Ecology)、生態社區(Eco-Community)

北歐國家對於生態社區之定義,主要從環境生態學觀點出發,對應整體社區之輸入對輸 出部分,以對地球環境衝擊最低為目標,並提倡社區內部完整循環體系,以及建築居住生活 儉樸節約。

三國皆由政府主導計畫執行,實行項目包含以下七項:

(1)地區居住環境示範(新系統試驗)

(2)生態循環系統

3資料來源: 2004 《永續生態社區發展計畫—台南高鐵沙崙站特定區規劃設計準則及實施機制之研究》

58

(3)資源循環利用與再生能源儲電

(4)室內環境調控與社區併用系統

(5)包含生態學校建設在內考量

(6)農業與藥草園

(7)降低交通依賴度(自行車系統)

3. 德國、丹麥

稱謂:生態村落/永續社區(Eco-Village /Sustainable Community)

在德國與丹麥,有兩種截然不同之模式對應,一為生態村聯盟,另一為現代的永續社區 再造。生態村部分其主要定義為自給自足且共享共榮的生活形態聚落,另外對應永續社區部 Eco-Village 之實行項目:

(1)Social 部分:眾人決策模式、健康之心靈生活、整合照顧系統

(2)Ecological:綠色生活循環模式、再生能源、生態建築、有分,部分設定模式與 北歐雷同,另外有部分新社區案例所採用之設定概念為應用高科技設備達成都市永續循環之 目標有機生態循環。

(3)Cultural-Spiritual:人文、歷史與宗教、自然作息、社群鼓勵等 4. 加拿大

稱謂:生態社區(Eco-Community)

各項生活基盤設施之整合,包括:文化、環境、社區、經濟及實質設施(Cultural Infrastructure,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Community Infrastructure,Economic Infrastructure and Physical Infrastructure)

5. 日本

稱謂:環境共生社區

為順應環境條件,融合生活於環境中的社區與住宅,其社區居住行為為安全照護模式,

達成與地球環境共存共生之目標。

(1)建築安全(住宅品質確保法)

(2)親和環境

(3)生態環境創造與確保

(4)能源與資源循環

(5)地區人文與生活再造

(6)社區共同資源與分享

二、生態社區指標之研訂

世界各國對於生態建築與社區環境之評估,起始於對於綠色相關產品、空間作品與技術 研發之ㄧ般評估、介紹與展示,進而透過與環境生態相關之建築環境熱、音、光、氣流等電 腦模擬工具之開發與試操作,最後再藉由以「永續」為環境目標,進行建築與環境之綜合量 化評估。1990 年代起,各國即提出各種評估指標,分述如下:

(一)、英國 BREEAM 評估體系

英國建築研究所於 1990 年推出以辦公類建築物為主之建築環境評估方法(BREEAM),

2000 年再針對住宅類建築物提出生態家園(Ecohomes)的評估體系,將能源、交通、污染、材 料、水、生態與土地利用以及健康等 7 個方面進行評估。其內容主要包括 CO2的年釋放量、

建築外牆結構熱性能改進、採用節能型室外照明系統、住宅接近公共交通之敷地規劃、住宅 內辦公空間與服務設施的提供、採用低污染鍋爐、採用木材永續能源、再生廢棄物儲放方式、

年節水量、建築基地生態價值影響改變程度、建築物自然採光、建築物隔音處理、提供私密 半室外空間等二十餘項。依其總分予以通過、好、很好、優秀等四種等級之評估證書。

(二)、美國 LEED 評估體系

美國綠色建築委員會於 1993 年開始擬定,1998 年第一版推出建築物生命週期中之綠色 生態表現為主之建築環境評估方法(LEED),2000 年 8 月公布第二版的「綠色建築評估體系」, 以〞整體建築〞進行建築物生命週期環境性能評估。其內容主要包括永續的基地選址、節約 用水、能源與大氣環境、材料與資源、室內環境品質、創新與設計過程等六大項。依其滿足 每一項之前提條件後予以定性分析給分與定量計算給分。

(三)、加拿大 GBTool 評估體系

加拿大於 1998 年發起一項 20 餘國參加之國際合作行動計畫,其內容為通過以「綠色建 築評估工具」(GBTool)之開發應用研究,作為各國各地區綠色生態建築評估之國際平台,進 而推動國際間之綠色生態建築發展。該評估方式提出基本評估內容與統一評估架構,而各國 則提出具體評估項目、評估基準、權重係數等項目。此一兼具研究性與複雜性之建築環境評 估工具為一以 EXCEL 為基礎之綠色生態建築評估工具。其內容主要包括建築物對資源之消 耗、環境負荷、室內環境品質、性能維護、生命週期的經濟性評估、使用前管理、社區交通 等七大項。依其滿足每一項之評估指標項目後,再確定評估基準後再予以評估給分。

(四)、澳洲 NABERS 評估體系

澳洲將既有之 ABGRS、澳洲綠色住宅等評估系統整合而成,其允許在不影響基本架構之 情形下,允許在項目中增加與調整子項目,並可將子項目提升至星級標準,依其滿足每一項 之前提條件後予以定性分析給分與定量計算給分。

4資料來源: 2004 《永續生態社區發展計畫—台南高鐵沙崙站特定區規劃設計準則及實施機制之研究》

60

(六)、CASBEE 建築環境綜合環境性能評估體系

在日本 CASBEE(新建)建築環境綜合環境性能評估體系中,分別定義環境負荷為

L(Load),建築環境品質與性能為 Q(Quality)將兩者區分開分別定義,以此概念為基礎提出 了簡明評價指標---建築物環境效率 BEE=Q/L。當分子建築環境品質與性能越大且分母的環境

在日本 CASBEE 建築環境綜合環境性能評估體系中,對其他項目:CASBEE 既有、CASBEE 改建、CASBEE 短期、CASBEE 戶建、CASBEEHI(用於熱島效應緩和對策)等評價工具之分類,

同時也正在進行 CASBEE 街區/地域評價工具的研究發展。而在街區建造評價中,主要以地區 性外部空間做為討論,針對街區間建築外部之連續性域整體作為考量。其中包含建築內外要 素整體系統延續及整合做評估。同樣以 BEE 的分子 Q 跟 L 兩大類,Q 為分母 L 為分子,評估 內容如表 3-3 所示。

62

築技術導則」,2006 年 3 月推出「綠色建築評估標準」乃基於生命周期看待節地、節能、節

64

室內聲環境 解決城市住宅中普遍室內聲環境差之問題。

用水規劃 結合城市總體水資源和水環境規劃,合理規劃住區水環境,提 高用水的安全健康水平,有效利用水資源,改善住區水環境 給水排水系統 保證足夠的水量及水壓之供應,自身健康之飲水消防和其他生

活用水,及時將住區內之與水及污水排放到指定場所。

污水處理與在生利用 保護住區周圍水環境,實現污水資源化與無害化,改善住區生 態環境。

雨水利用 收集與水用在一定範圍內補充住區用水,完善住區屋頂和地表 徑流規劃,避免與水淹漬,沖刷地表,壞環境。

綠化景觀用水 保障住區綠化景觀用水量及水質,提高利用率。

住區水 環境

節水設施與器具 鼓勵開發應用新型設施,執行節水措施,使用節水器具和設施 達到節約用水目的。

使用綠色建材 減少建築材料在齊全生命週期對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對環 境的污染不危及人的健康

就地取材 減少材料運輸及其對環境之影響,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資源在利用 延長建築材料和建築部分的使用壽命,實現材料的可重複使 用、可循環使用、可再生使用,減少固體廢棄物的產生,從而 減少對自然資源和能源的消耗,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住宅室內裝潢 防止住宅室內裝修對已有建築構建或設備的破壞、拆除而造成 浪費、產生建築垃圾以及降低結構安全性。

材料與 資源

垃圾處理 實行垃圾分類,推行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

資料來源:中國生態住區技術評估手冊 P3-45

該評估標準體系由必備條件審核、規劃設計階段評分標準和驗收與運行管理階段三部分 構成。必備條件審查旨在對參評項目是否符合中國國家法規,標準及規範要求,以及是否符 合生態住區基本要求並進行審核,不符合必備條件中任何異條就不得參加生態住區評估。

(八)、香港 HKEAM 評估體系

香港 HKEAM 乃依英國 BREEAM 評估系統修正而得,乃針對新建住宅進行之生態建築評估 標準,由影響全球環境與資源使用、影響當地環境與影響室內環境等三部份進行評估。其主 要評估內容包括以下等 14 項內容:

交通及行人通路、整體熱氣流交換值、靈活性設計與適用性、單一設備、高效使用能源 之建築設備與裝備、公共區域照明、室外照明、建築材料、可循環利用材料的使用、破壞臭 氧層的物質、耐久木材之使用、用於臨時作業之木材、委任與授權、設備

綜合本研究所選用之四項國外相關指標進行比較,分別以英國美國及鄰近的中國及日本 做為我國指標基礎研究背景分析如表 3-4 各國生態社區指標對照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