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相關研究領域的分佈

第二章 國內生態社區推動經驗

第二節 相關研究領域的分佈

在國科會永續社區之建構整合型計畫中,從各地區的不同面去實質討論研究永續社區在 基層面的實質調查,建構出永續社區生態面,生活面,生產面,體制面的四個面向。如果從 永續社區的三個面向(生態/生活/生產),去了解甚麼是生態社區,將可明白生態社區乃永 續社區之基礎階段。故此,我們可以初步將「永續社區」定義為──係指社區民眾或組織、

與其利害相關者,藉由完善的資源與環境管理、合理的諮商決策流程及良好的溝通及運作等 方式,使社區具有下列特質:

(一)自然生態:生物多樣性。

(二)人文生態:文化多樣性。

(三)生態生產/消費:從生產與消費的環節,降低對環境的破壞與影響以及能源消耗。

(四)生態建物:節能、節水、綠化、美化、無害、健康、方便、實用的小康型之生態 建成環境,重視廢棄物的循環再生、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五)生態交通:發展以人為核心之環境影響低的、高效益的生態型交通網絡、交通工 具與交通方式。

(六)生態旅遊:建構社區經濟附加價值,並兼顧自然環境生態塑造社區特色。

而面對人為的各項資源利用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許多規劃者致力於將生態保護、永續 發展觀念納入規劃理念之中,因而產生了「生態國家」(Eco-nation)、「生態城市」(Eco-city)、

「生態社區」(Eco-community)、「生態村莊」(Eco-village)、「綠色城市」等一連串的規劃 理念;此理念即是源於人類無法脫離自然生態的基礎(在人造生態圈「ecosphere」夢想尚未 成功之前,這樣的依賴恐怕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一如上述對於住宅的理想。根據此項理 念,「永續社區規劃」的目標是為了設計出滿足居民需求又不破壞生態環境的「綠色社區」, 根據生態規劃理念中,展現於社區之設計上則是要尊重自然,促使社區的健康與永續發展性,

同時因應台灣地區環境特性與人文社經發展之特質,因此在建構台灣地區適用之「永續社區」

應可發展目標如下(修改自李永展,2003):

(一)建立安全、健康、有地方特色的社區。

(二)建立環境與發展中容受力之基本理念。

(三)透過民眾參與,落實社區自治。

(四)社區資源(包括實質環境資源、文化資產及經濟資源等)永續利用。

(五)社區多樣性(包括生物多樣性、文化多樣性)永續發展。

(六)「減量 Reduce、再使用 Reuse、回收 Recycle、再生 Regenerate」之 4R 政策落實。

(七)「綠色消費」及「綠色交通」之實現。

表 2- 4:永續社區指標問卷一覽表

二、生態人口政策調節與總量控制 1、人口政策法令依據

(一)、 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

依「中華民國人口政策綱領」條文中所列,第肆項有關人口分布及遷移之規定分述如下:

十九、加強規劃及建設生活圈,以促進區域之均衡發展。

二十、建立社會服務設施體系及便捷運輸網路與通信系統,以提高各生活圈居民生活品 質 。

廿二、配合產業活動與人口成長,訂定適當的移民政策。

(二)、加強推行人口政策方案

依「加強推行人口政策方案」條文中所列,第三項有關均衡人口分布之規定分述如下:

三、對於人口過度集中之都會區應適當調節其發展,新設之大專院校、政府機構、大型 醫療設施及工商金融機構等,應予適當分散 。

四、都會區以外之地方生活圈,應加強其公共設施之建設,改善其生活與生活環境, 以 提高其發展條件,減緩人口外流。

七、積極推動新市鎮、新社區開發,促進區域均衡發展,改善都市生活環境品質。

2、人口政策調節與追蹤對生態衝擊

地區性之人口貧民化、高齡化及移民問題。將對於居住環境品質之維持有著莫大的關鍵 性的影響。為此應分別著重於人口與生態足跡之消長作一系列量化分析,以供社區長年規劃 之重要參考標準。探討方向可針對貧民化、高齡化與移民問題的衝擊以及人口與生態足跡的 消長等兩大方向探討:

(一)、貧窮化、高齡化的衝擊 1、貧窮化衝擊

整體而言台灣的貧窮強度的趨勢是上升 的,貧窮強度大致以 1992 年為分界低於 0.20,1992 年以後貧窮強度越高,代表窮人 越窮。(資料來源:貧窮的測量 王德睦、何華 欽 呂朝賢)

2、高齡化衝擊

根據徐淵靜君與陳孟慧君對於高齡化社 會交通問題研究中指出,未來 25 年我國高齡

人口將達到 15%以上,成為高齡化國家。因此所對應的公共設施需求急需提早準備與調整。

尤其對於高齡化趨勢壓力更直接反映居住環境對於舒適安全性的品質要求。

(二)、人口與生態足跡的消長對生態衝擊

在探討永續發展的趨勢中,以容受力觀點進行生態足跡的討論,將容易產生永遠超負荷 的現象,但在人口持續成長過程中,可確認的是,物種的消失速度較以往百萬年前更快,多 數可歸咎於人類活動的擴張、破壞環境與干擾物種棲地所以我們所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正逐 漸惡化。

建設綠色矽島是政府總體建設的重點,其中,保護環境攸關國人生活福祉,更是建設的 基礎。而生態足跡分析有助於國人了解生態環境資源的使用成本,並可促進落實建設。因此,

政府應加速建立全國性及區域性生態足跡的資料庫,透過調查、資料運用及評估,一方面持 續監測土地資源是否超限利用,另一方面亦可隨時因應,調整經濟活動,加速生態建設,以 促進台灣的永續發展。

(三)、人口政策與生態社區物理環境指標之關係

經檢視人口政策於世界各國如:日本環境共生住宅計畫、日本 CASBEE 指標、英國 BREEAM ECOHOME 指標、美國 LEED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指標、中國生態社區技術評估等有關 物理環境指標所列之評估項目,無直接列入之明確指標項目,建議於我國之生態社區物理環 境指標中無需列入有關人口之定性或定量評估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