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目的

自 1992 年的「地球環境高峰會議」以來,環境保護議題成為各國關注的焦點,國際社會 也展開了追求永續發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實際行動。其中針對人類居住環境的 改善與自然生態之間的共榮共存更是重要的工作。各國也相繼推動有關綠建築與生態城市之政 策與具體做法,以具體實踐永續發展之理念。

近年來的地球溫暖化現象益發嚴重,全球為解決地球溫暖化問題而提出 CO2逸散減量策 略,並進而提出京都議定書作為全球簽定議定書國家共同之環境規範。因此,世界各國正積極 研提工業、交通與建築等各種環境解決對策,建築環境中以永續建築為環境主要解決對策,一 個不僅需面對音、光、熱、氣、水、綠、生態關係之環境協調性。更需對於環境永續生命週期 之生存提出解決對策,如何於建築物生存過程中對環境產生零排放、零污染與能源減量依賴等 均甚為重要。

我國於民國八十五年成立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經建會亦將「綠建築」納入「城 鄉永續發展政策」之執行重點。民國九十一年開始推動之「綠建築推動方案」,更是大力在營 造建物的規範上,有了更明確具體的做法。內政部分別於民國八十四、八十六、九十一及九十 二年九月於建築技術規則增(修)訂「節約能源」條款與綠建築專章,規範建築外殼耗能基準 值,另以台灣亞熱帶氣候的研究為基礎,充分掌握國內建築物的耗能、耗水、排水、環保之特 性,訂定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包括綠化、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CO2減量、廢棄物 減量、污水垃圾改善七大評估指標,並於民國九十二年增加生物多樣性及室內環境指標擴大為 九大評估指標受理申請綠建築標章。而民國九十三年三月公告「建築技術規則建築設計施工篇」

新訂第十七章綠建築專章,亦將相關規定推向法制化階段。

「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的九項指標,就各項指標重要規範與設計策略執行上之特質 依其與地球環境相關性,即氣候、水、土壤、生物、能源、資材特性,可區分為生態、節能、

減廢、健康等四個指標群,其相關關係如表 1 所示;每指標群分別規範建築體可節約能源與節 省資源、增加 CO2固化量之需求。其中,生態指標群包括生物多樣性指標、綠化量指標、基地 保水指標,節能指標群包括日常節能指標,減廢指標群包括 CO2減量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

健康指標包括室內環境指標、水資源指標、污水垃圾改善指標。

表 1- 1:九大指標、指標群與地球環境關係表

二、工作目標

我國由於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都市建築逐漸趨向高密度開發,不當的建築開發及營建產 能若過度成長,將使地球生態環境受到衝擊,而全球氣候變遷與都市氣候惡化、能源資源耗竭 危機、公共衛生品質降低等問題有一定程度之關聯性。為促進人居環境中建築與環境之共生共 利,避免建築生產過程影響環境生態、製造污染、浪費能源資源。因此,敷地生態環境科技將 成為重要之綠建築產業技術,亟需整合居住產業各領域共同研商發展策略,以因應由建築過程 所引發的環境議題,永續經營居住環境以提高生活品質。

永續建築設計主要精神在於能與建築基地與建築體鄰近環境之環境資源與環境能量相融 合,為能充分因應建築與各項環境因子的互動關係,需分別依其與建築規劃設計之配置計畫與 建築型態等等之間建構出不同之永續生態環境空間計畫。

台灣近年積極推動「綠建築推動方案」(2001 年 3 月至 2007 年 12 月),大力在營造建物 的規範上,有了更明確具體的做法。具體做法包括公有新建建築物管制綠建築設計、舊有建築 物協助辦理綠廳舍改善、空調及建築物外殼節能改善計畫、再生建材技術研發及推廣產製、建 立綠建材標章制度、推廣綠建築觀念、綠建築國際接軌、推動綠建築法令分階段全面實施等,

台灣在推動綠建築的決心與具體成果,在國際社會中也深獲肯定。

基於上述綠建築政策基礎,計畫發展永續都市、永續社區之研究與發展計畫,以進一步 作為永續國家政策之接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預計未來六年將積極研擬永續都市、永續社區之 評估系統,希望藉此深化綠建築政策、擴大永續社區之建設,由綠建築逐步邁向生態社區、生 態城市之理念與實踐,作為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後續相關永續政策擬定長期計畫之參考。

本年度計畫之主旨為藉由指標項目與指標內容之案例研究,進行永續生態社區於基地與 建築物物理環境架構之探討。本計畫乃於本年度研提地域環境建構生態社區環境條件之先期研 究。目標包括以下三項:

(一)探討適合台灣自然氣候條件與社區規劃經驗之「生態社區實質環境」具體內容,

藉由永續生態社區案例研究生態社區指標項目、指標內容之分項分析,進行相關文獻與真實經 驗的收集與回顧,並探討我國建構生態社區實質環境指標之設置範疇與相關議題。

(二)回應台灣的綠建築經驗,同時參酌國外相關案例。由社區的實質環境規劃的角度,

建構回應台灣既有各種不同之住居模式之「生態社區實質環境指標」議題架構。

(三)進行永續生態社區物理環境架構之探討,分別提出相關案例經驗中的建築因子與 環境因子等生態之互動關係與應具架構內容,提出初步的「生態社區實質環境」準則模式,做 為後續決策訂定指標之相關研究的參考依據。

三、研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