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學童樂觀解釋風格現況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國小學童樂觀解釋風格現況分析

本節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國小學童樂觀解釋風格的現況分析,第二部份 則是根據不同的背景變項進行學童樂觀解釋風格之差異比較。

ㄧ、國小學童樂觀解釋風格的現況分析

完成國小學童樂觀解釋風格量表的編製後,本研究進ㄧ步以正式施測的744 位有效樣本,分析國小學童在樂觀解釋風格上的現況。

由於「國小學童樂觀解釋風格量表」為四點量表,每題之最高分為4分,最

低分為1 分,因此每題之中位數為2.5 分。在好事內在性得分愈高,顯示其對正 向事件的解釋傾向個人內在因素,壞事外在性得分愈高,顯示其對負面事件傾向 外在因素之解釋;好事穩定性得分愈高,顯示其對正向事件的解釋傾向穩定因 素,而對壞事暫時性得分愈高,代表其對負向事件傾向解釋為暫時因素;好事普 遍性得分愈高,顯示其對正向事件傾向普遍性因素的解釋,壞事特定性得分愈 高,則代表其負向事件傾向採特定因素的解釋;好事接納及壞事接納性得分愈 高,顯示其對正向及負向事件,皆傾向採接納的解釋風格。

由表4-3-1 可以發現,就解釋風格整體層面而言,每題平均得分為2.83,而 在各分量表的得分,每ㄧ題的平均介於2.25到3.35之間,亦即偏向「有點同意」

與「還算同意」上,此現象顯示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解釋風格向度上,是傾向樂觀 的解釋風格,亦即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樂觀解釋風格大致良好。此研究結果與徐晉 偉(2008)針對苗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余妙芬(2005)針對高雄縣國小高年級 學童、鄭芳怡(2004)針對台北市中、高年級學童及徐佩君(2000)針對台灣地 區高年級學童的研究結果相似。

若就解釋風格的不同層面來看,學童在好事內在及壞事外在的每題平均數分 別為3.14與2.43(<2.5),顯示學童對於正向事件傾向解釋為內在因素,而對壞 事則同樣稍微傾向解釋為內在因素使然;在好事穩定性及壞事暫時層面每題平均 數分別為2.29(<2.5)及3.05,此顯示學童對於正向事件及負向事件皆傾向解釋 為暫時因素;在好事普遍及壞事特定層面每題平均數分別為2.25(<2.5)與2.99,

顯示了學童對於正負向事件的解釋皆傾向為特定因素;最後在好、壞事接納層面 每題平均數分別為3.35及3.19,顯示了學童對於正負向事件皆傾向接納的解釋態 度。整體而言,本研究之國小五、六年級學童在面對正向事件傾向於採內在、暫 時、特定及接納的解釋風格,而面對負向事件時,也同樣傾向採內在、暫時、特 定及接納的解釋風格。

表4-3-1 益的(Peterson & Seligman, 1984)。而對負向事件解釋為暫時、特定的,可使學 童面臨困境及挫折時,能很快的調適回來,並且將沮喪侷限於特定範疇中,但相 對的,對壞事的內在性歸因,可能不利於兒童自尊自信之培養。然而研究指出,

對負向事件的解釋風格對沮喪具較佳預測力,但對正向事件的解釋風格則較無法 預測(Seligman et al., 1979;Seligman et al., 1984)。因此,對壞事採暫時及特定 性歸因,是兒童面對不好事件時的保護因子,使兒童免於憂鬱沮喪的威脅。最後,

以本研究中新增的接納性向度來看,受試學童好、壞事件的接納性得分皆偏高,

此現象呼應了研究者提出華人受傳統儒家文化思想之影響,傾向以豁達知命的觀 點來解釋事件發生的原因,也証實研究者將接納性向度納入樂觀解釋風格之必要 性。另外,此樂天知命的觀點,在幸福感的研究中也曾被提及。施建彬(1994)

編製幸福感問卷時,指出華人特有對生活樂天知命的態度,是影響個人幸福感的 來源之一,而此種兼具內控(操之在己)、外控(得之在天)的思考方式,與西 方哲學相當不同。而Luo(2005)比較中西文化對幸福感定義的差別上,針對儒 家、道家及釋家的觀點提出華人特有的幸福觀,其中也談到「樂天知命」的特性,

認為此種以坦然平靜的心態接受命運安排的自我認知觀點,將能協助個人達到最 終的快樂。而上述兩位學者提及的樂天知命態度,正是本研究所提出的「接納 性」。由此可知,個人能否以接納的態度來看待並解釋生活中的事件,確實會影 響個人的主觀情緒感受及樂觀程度。

二、不同背景變項下對學童的解釋風格差異比較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童解釋風格之分析比較,係以全體受試者在「國小學 童樂觀解釋風格量表」四個分量表為依變項之得分作為依據,採用單因子多變量 變異數分析,來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學童在解釋風格上之差異情形。

(一)不同性別在樂觀解釋風格上的差異比較

本研究依據調查所得,將男女生在解釋風格整體層面及各分層面之平均數、

標準差和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考驗結果,整理如表4-3-2。

由表4-3-2的結果顯示:就整體層面而言,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在解釋風格 上之差異未達顯著水準(F=.050,p=.823),表示國小男生和女生之整體解釋風 格未有顯著差異。亦即,不同性別的學童在個別性、穩定性、普遍性、接納性之 整體層面的解釋風格上並無差異。

表4-3-2 香,2008;吳美玲,2001;徐佩君,2000;Alloy et al., 2001;Peterson & Seligman, 1984;Peterson & Steen, 2009)。研究者以此論點進行推測,本研究結果之所以 獲致國小學童的解釋風格不因性別而有顯著差異,其原因可能在於在早期家長及

現在社會風氣愈來愈強調並重視性別平權之議題,加上父母生育子女數少,因此 不論是男女生大多能獲得同等之重視。且現代父母及老師對學童之成功及挫敗經 驗均能給予正向鼓勵與支持,並秉持開放一致的態度來對待,以致男女學童對自 我表現及行為的解釋,並無明顯差異之存在。

(二)不同年級在樂觀解釋風格上的差異比較

本研究依據調查所得,將不同年級學童在解釋風格整體層面及各分層面之平 均數、標準差和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考驗結果,整理如表4-3-3。

從表4-3-3中可以發現就整體層面而言,不同年級學生在解釋風格量表上之 差異達顯著水準(F=17.73,p =.000),表示不同年級的學生在整 體解釋風格上 有顯著差異。由五六年級組別間的得分平均數差異,即可發現五年級學童的得分 略優於六年級學童,亦即五年級學童相對於六年級學童擁有較樂觀的解釋風格。

為了瞭解不同年級之學童在哪些分量表層面上有差異,因此進一步進行各分 量表的單變項變異數分析。為了讓八個依變項F考驗的總α不超過.05,因此將各 分量表F考驗的統計考驗之α 設定為.00625。

從表4-3-3可以看出,不同年級之國小學童在「好事內在」(F=0.34,p =.562)、

「壞事外在」(F=0.00,p =.949)、「好事穩定」(F=5.65,p =.018)、「壞事 暫時」(F=2.45,p =.118)及「好事普遍」(F=2.93,p =.087)的差異皆未達到.00625 顯著水準,此顯示不同年級之學童在正向事件與負向事件個別性、穩定性、及正 向事件普遍性歸因上並無顯著差異。而不同年級學童在「壞事特定」(F=12.98,

p =.000)、「好事接納」(F=11.51,p =.001)及「壞事接納」(F=20.96,p =.000)

的差異達到.00625顯著水準,顯示不同年級學童在這些分層面之解釋歸因存有差 異。由五六年級組別之間的得分平均數差異結果發現,五年級學童在「壞事特 定」、「好事接納」及「壞事接納」三個分層面之得分皆略優於六年級學童,亦 即五年級學童的負向事件特定性、正向事件及負向事件接納性高於六年級學童,

換言之,五年級學童較會將負向事件歸因於特定因素,並以更接納的態度來看待

4-3-3 的解釋風格。Jaycox、Reivich、Gillham和Seligman(1994)指出,進入青少 年級 五年級

年時期,兒童的解釋風格可能會漸趨負向及悲觀,再者,也有研究發現兒童時期 的失敗及創傷經驗,會影響其樂觀的發展(Bunce, Larsen, & Peterson, 1995;

Scheier & Carver, 1993)。上述研究証實了年齡及受創經驗等因素影響下,會使 得學童變得較不樂觀,但真正原因為何,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三)不同課業表現在樂觀解釋風格上的差異比較

本研究依據調查所得,將課業表現程度不同之學童在解釋風格整體層面及分 量表各分層面之平均數、標準差和多變量變異數分析考驗結果,整理如表4-3-4。

從表 4-3-4 中可以發現就整體層面而言,不同課業表現學生在解釋風格量 表上之差異達顯著水準(F=8.12,p = .000),表示不同課業表現的學生在解釋 風格上有顯著差異。經 Scheff'e 法事後比較發現,課業表現優良及中等者較課 業表現不佳者擁有較樂觀的解釋風格。

為了瞭解不同課業表現之學童在哪些分量表層面上有差異,因此進一步進行 各分量表的單變項變異數分析。為了讓八個依變項F考驗的總α不超過.05,因此 將各分量表F考驗的統計考驗之α 設定為.00625。

從表4-3-4可以看出,不同課業表現之國小學童除在「好事內在」(F=18.58,

p =.000)與「壞事特定」(F=9.17,p =.000)的差異達到.00625顯著水準,其餘

「壞事外在」(F=1.64,p =.194)、「好事穩定」(F=3.66,p =.026)、「壞事 暫時」(F=3.93,p =.020)、「好事普遍」(F=0.90,p =.406)、「好事接納」

(F=3.90,p =.021)及「壞事接納」(F=4.56,p =.011)的差異皆未達到.00625 顯著水準,顯示不同課業表現之學童僅在「好事內在」與「壞事特定」此兩分層 面之解釋歸因存有差異。經事後比較的結果發現,課業表現優良學童的正向事件 內在性高於課業表現中等及不佳者,而課業表現中等者又高於課業表現不佳者,

另在負向事件特定性上,課業表現優良及中等者高於課業表現不佳者。換言之,

課業表現優良及中等者,較會將正向事件歸功於自我內在因素,並視負向事件為

相較於課業表現不佳的學童擁有較樂觀的解釋風格。

本研究學童之課業表現(Wilks’  =.907, p=.000)對其解釋風格有顯著差 異。此結果與王麗香(2008)、吳聰秀(2006)、侯雪香(2007)、張玉玲(2000)

及詹璿芳(2007)研究發現學業表現與正向自我解釋風格呈正相關之結果類似,

及詹璿芳(2007)研究發現學業表現與正向自我解釋風格呈正相關之結果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