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國小數學課程分析

波特指出在國際競爭中,高級而專業化的人力資源較豐富的天然資源更 為重要(引自張明輝,1999);聯合國敎科文組織於 2000 年也提到:「教育 是一項基本人權,也是參與 21 世紀迅速全球化的社會與經濟必不可少的手 段」(引自陳益興、王先念,2007)。教育一直被視為創造國家經濟成長、傳 遞政治、文化的有效工具,因此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時代,全世界各國都不斷 地在進行教育改革,各國政府對教育投資均不遺餘力(施明儀,2008;顏宏 成,2003)。

雖然我國教育普及,國民知識水準普遍提高,但是多年來教育的發展也 出現了許多問題,成為影響我國教育品質提升的阻礙因素,因此,教育是我 國現階段配合國家發展的主要改革重點,有關教育的內容、重點和方法都必 須加以改變。我國近幾次的數學課程改革的時程分別為六十四年版的國民小 學課程標準、八十二年版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2001 年頒布的九年一貫暫 行綱要及現行的九年一貫正式綱要。六十四年版的國民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使 用期間由1976 年至 2000 年,共使用 24 年,為目前使用最久的課程標準,

現今多數家長和學校教師均接受此課程標準之教育;在此課程標準下,全國 都使用國立編譯館經過大規模的實驗後編製的課本(部編本),此階段的教

科書內容特色在於有系統地安排課程進度,並且強調教具的操作;此外,並 要求教師逐年進行研習課程,以熟悉課程內容;但其缺點在教材太多、教學 時間不夠、部分教材太難(許修豪,2004)。

為了改善六十四年版課程標準的缺點,教育部於 1993 年頒布國民小學 數學課程標準,使用期間由民國1996 至 2004 年,共使用 9 年,以符合學生 認知的解題方式來呈現數學概念,強調學生主動地從自己的經驗中建構與理 解數學概念的重要性,並開放民間版本的教科書;提倡以數學語言溝通、討 論、講道理和批判事物的精神,特別強調引導學生認識數學在生活中的功 用,以提高學習的興趣,並培養主動學習的態度及欣賞數學的能力。由於八 十二年版教科書的教材結構及教學方法和六十四年版有極大的差異,特別是 希望教師能夠容許學生的不同解法(一題多解),但在部份教師的錯誤解讀 下,演變成教師要求每一題皆要學生利用多種方法解決,導致學生與家長無 法接受(林宜臻、林沂昇,2007;教育部,1993;許修豪,2004)。

在九十年頒布的九年一貫暫行綱要,自九十學年度一年級全面實施,九 十一學年度一、二、四、七年級同步實施;其特色是強調學生的認知階段,

將九年國民教育區分為四個階段:階段一為一至三年級,階段二為四、五年 級,階段三為六、七年級,階段四為八、九年級,其中將六、七年及劃分為 同一階段,是為突顯國中小課程銜接的重要性,而打破國中小學制的框架,

並強調「連結」的能力;數學課程的發展以生活為重心,配合各階段學生的 身心發展歷程,提供適合的學習方式,課程規劃則期望「80%的學生能夠學 會」;至於教科書部份是一大變革,九年一貫暫行綱要只提供課程綱要,而 未提供部編版教材,開放民間版本的教科書;而因頒布到實施時間很匆促,

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一些問題,如:因「強調 80%的學生能學會」的理念,

課程設計較簡單,而導致學生的計算能力較不足,以及教材內容之進度與舊 課程及其他國家的數學課程較落後、上課時數較八十二年版減少等,因而重 新審視做了修訂,即現今所實施的九年一貫正式綱要。

正式綱要於 2003 年頒布,九十四學年度從國小一年級及國中一年級逐 年實施,正式綱要與暫行綱要相同之處是均強調數學能力與估算能力的培 養,使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和其它領域的問題;在幾何部分,則較強調數 量上的計算推理,也較強調比例尺;統計與機率的教學仍以概念性的介紹為 主,在國小階段仍以資料的整理、統計圖形的認識與資料的報讀為主;而連 結指標則未做任何更動。

相較於暫行綱要,正式綱要在課程深度及能力指標上做了調整,至於上 課時數則於「彈性學習節數」酌予安排數學補強教學活動,每學期大約 15 節;而暫行綱要只以階段來劃分能力指標,正式綱要將每一條能力指標再細 分為各年級的分年細目,並且正式綱要的課程內容比暫行綱要的還要來得 多,根據教育部公佈的資料顯示,在國小階段學習暫行綱要課程的學生與學 習正式綱要課程的學生相比,一共少學13 條能力指標,以及 18 條分年細目,

這 18 條分年細目是依據能力指標細分出來的教學重點;所以接受暫行綱要 的學生必須接受銜接課程,才能順利與國中課程銜接。在觀念初建立時,會 給予較充裕的時間紮實發展,課程的安排會有較多的時間處理學生較有困難 的題材,如:因數、倍數及分數等的學習(教育部,1993;2003a;許修豪,

2004)。

課程的改革,強調的是要重視每位學生的學習,這不僅是九年一貫的基 本理念,也是國家教育政策既有的理念;課程理念需以生活為中心,國民教 育階段的課程設計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養現代國民所需 的基本能力,如:主動探索與研究,即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及觀察力,並積極 運用所學的知能於生活中。課程的編制與教學方法上都強調應以學生為學習 的主體,學校教育應提供學生做有意義及有效率學習的機會,並且鼓勵學生 願意「主動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能學好重要的核心數學題材,因為 這些重要的數學概念和精熟的演算能力,是九年一貫所強調「帶著走」的能 力(教育部,2003a)。

觀察課程改革的過程可發現在八十二年版的課程標準中開始情調情境 的重要,一直到目前所實施的九年一貫正式綱要,都是強調重視學生的生活 經驗、教材與課程接近生活化,本研究本著相同的精神,依此理念編制試題 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