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的各種結果以及研究者在進行時的發現,提出下列建議。

一、 教育上的建議

本研究擷取錨式情境學習的特點,將所欲測量的概念,以一個貼近生活 情境的故事呈現,讓解題者認為自己是主角或是幫助主角解決問題,其原本 的模式是藉由電腦操作教學及解題,是一個很有趣的教學方式,其評量方式 採用多元化與形成性動態評量取代一元化的紙筆測驗,有助於學生學習。本 研究有情境的數學文字題其內容是符合情境教學的精神,但以紙筆施測方式 當作評量方式,並不太符合錨式情境的精神;由研究結果亦可發現,此種形 式的試題因解題干擾較多,較無法真正測出學生的程度,尤其,此類試題的

情境要特別注意是真否的符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教師在出題時要格外注意。

二、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未來可應用於不同年級、不同縣市及學科領域

本研究僅以臺中縣、彰化縣以及南投縣國小九所國小,共十四個班 級合計 356 位六年級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未來的研究擬可以不同年 級、不同縣市、不同學科領域進行研究,亦可採用縱貫研究、或比較不 同年級間的差異。

(二) 研究設計可兼採質的研究

本研究只採用自編的「傳統數學文字題」與「有情境的數學文字題」

兩份試題進行評量而產生的資料來分析學童的思考模式,是無法確實印 證學童的觀點,未來的研究可加入訪談的方式,來幫助瞭解學童解題錯 誤模式。

(三) 研究設計可加入教學法的因素

本研究只採用學生紙筆測驗的分數表現來進行研究,層面上會較狹 隘,若研究環境許可,能加入教學法的因素結果應會更豐富,即採用錨 式情境的特點進行教學與傳統教學,學生表現是否有差異,是值得嘗試 的研究題材。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春展(1996)。情境學習理論及其在國小教育的應用。國教學報,8,53-71。

王文琦(2001)。國小四年級自然科網路教材之設計與發展。淡江大學科技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瑞慶(2002)。著名數學解題歷程理論之比較分析。屏師科學教育,16,

39-48。

王道還譯(2005)。男腦女腦真不同(Larry Cahill 原著)。科學人電子雜 誌,40。http://sa.ylib.com/read/readshow.asp?FDocNo=685&CL=4。

尤淑純、蔡玉瑟(1998)。城鄉兒童學習成就及其相關因素之比較研究。台 中師院學報,12,55-102。

古明峰(1994)。應用問題的解題理論與教學。竹縣文教,8,91-98。

古明峰(1998a)。加減法應用題語文知識對問題難度之影響暨動態評量在 應用問題之學習與遷移歷程上研究。新竹師院學報,11,391-420。

古明峰(1998b)。數學應用題的解題認知歷程之探討。教育研究資訊,6

(3),63-77。

行政院主計處法規查詢網站(2009)。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2009 年 4 月 24 日從 http://law.dgbas.gov.tw 取得。

朱則剛(1994)。建構主權知識論與情境認知對教育科技的意義。視聽教育,

35(4),1-15。

李宗祐(2008 年 12 月 11 日)。台灣國中小數理超會考卻超不愛。中國時 報,第 A6 版。

內政部地政司全球資訊網(2009)。地政名詞。第 14 頁。2009 年 4 月 24 日從

http://www.land.moi.gov.tw/chhtml/landnamequery.asp?pagenum=14&cid=

&%20-%2068k%20-取得。

內政部營建署全國法規資料庫(2001)。全國法規資料庫。2009 年 4 月 24 日從 http://law.moj.gov.tw/Scripts/Query4B.asp?FullDoc=所有條文

&Lcode=D0070031 取得。

吳國銘(1994)。國小學童在動態評量中數學解題學習歷程與遷移效益之探 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清山、高家斌(2005)。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資料 與研究,63。53-66。

巫有鎰(1999)。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 比較。教育研究集刊,43,213-242。

林碧珍(1991)。國小兒童對於乘除法應用問題之認知結構。國立新竹師範 學院學報,5,221-288。

林清山(1995)。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美惠(1997)。表徵型式與國小二年級學生加、減法解題之相關研究。國 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宜臻、林沂昇(2007)。數學教育改革之檢討、成效評估與未來展望。載 於陳清溪(主編),十年教改的回顧與展望(241-273 頁)。台北縣:國 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邱貴發、鍾邦友(1993)。情境學習理論與電腦輔助學習軟體設計。台灣教 育,510,23-29。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侯鳳秋(1998)。適性CAI 中個人化文意範例對國小學生解題數學文字題 之影響。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華葳(1999)。閱讀理解困難篩選測驗—國民小學四、五、六年級。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施明儀(2008)。看英國人如何敎出孩子的競爭力。台灣:奧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達剛(1992)。雄中、雄女學生數學解題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唐淑華(1995)。語文理解能力對解答數學應用題能力之實驗研究。師範學 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281-315。

涂金堂(1996)。數學解題之研究取向。教師之友,37(3),38-44。

涂金堂(1999)。閱讀理解的推論歷程之研究。教育研究,7,129-141。

涂金堂(2002)。國小學生數學文字題知識結構之評量。教育與心理研究,

25,369-399。

秦麗花(2003)。數學文本閱讀理解模式之建立及其驗證之研究:以角度單 元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翁嘉英(1988)。國小兒童解數學應用問題的認知歷程。國立台灣大學心理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新逸(1993)。錨式情境教學教材設計、發展與應用之研究(I)。國科 會科教處結案報告(NSC82-0111-S-032-001)。

徐新逸(1995a)。如何借重電腦科技來提升問題解決的能力—談「錨式情 境」教學法之理論基礎與實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雙月刊,20,25-30。

徐新逸(1995b)。「錨式情境教學法」敎材設計、發展與應用。視聽教育 雙月刊,37(1),14-24。

徐新逸(1996)。情境學習在數學教育上的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雙月刊,

29,13-22。

徐新逸(1998)。情境學習對教學革新之回應。研習資訊,15(1),16-24。

徐新逸(1999)。情境教學中教師歷程之俗民誌研究。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36,420-435。

徐新逸和、辜華興(1999)。書本VS.光碟:情境學習環境中媒體對學習之 影響。視聽教育雙月刊,40(6),1-17。

陳忠立(1991)。小學數學科文字題的解題探討。師友,285,36-38。

陳怡君(1994)。臺北區公立高中學生學習策略、學業興趣及性向與英、數 兩科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立倫(1999)。兒童解答數學文字題的認知歷程。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湘琪(1999)。國小六年級學生數學自我調整學習與解題表現之關係。國 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成恭、陳嘉甄、吳南真、蔡隸關(2002)。以電腦輔助教學協助閱讀困難 兒童數學解題之實驗研究。教育部 91 年度行動研究成果報告。台北縣 立清水國民小學。98 年 5 月 22 日於

http://140.117.11.91/Education_periodical/move/paper/91_3.doc 取得 陳世杰(2005)。國小學童閱讀理解策略與數學文字題閱讀理解、數學文字

題解題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國泰(1997)。錨式情境教學法的理論架構與應用。資料教育文摘,40,

146-159。

陳益興,王先念(200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規劃歷程研析。教育研 究月刊,158,5-14。

陳映竹(2008 年 12 月 26 日)。兩性數學成就大不同。中廣新聞網。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26/n2376239.htm

曹宗萍(1988)。高屏地區國小兒童四則問題的解題過程表現及其相關因素 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53-90。

曹銘宗(1994 年 1 月 3 日)。台灣學生數學好嗎?聯合報,第 6 版。

許家驊(1994)。國小二年級學生改變型數學文字題錯誤偵測表現之研究。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美華(2003)。從認知論的觀點來看乘法文字題之解題歷程。屏師科學教 育,17,35-44。

許修豪(2004)。國小教師對於數學課程演變之觀點分析~以四位教師為例。

許添明(2006)。教育優先區對提升弱勢族群教育的實際成效批判。現代教 育論壇(十五)。2009 年 5 月 22 日於

http://192.192.169.230/edu_paper/data_image/g0000305/0n15/20061100/p0 000433.pdf 取得。

張景媛(1994)。數學文字題錯誤概念分析及學生建構數學概念的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育心理學報,27,175-200。

張明輝(1999)。新世紀的教育改革與挑戰。今日教育,64,86-97。

張芳全(2008年11月3日)。學校規模大小VS.學生數學表現。國語日報,第 13版。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b)。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九十七年度。2009 年 5 月 22 日於 http://cyeb.cy.edu.tw/c/Attachment/92_precedence.pdf 取得。

教育部(2005)。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九十三年度實施情形訪視結果 報告。2009 年 5 月 22 日於

http://www.edu.tw/files/bulletin/B0056/EPA-93.doc 取得。

教育部(2008a)。研究指出男女生數學能力一樣好。教育部電子報,314 期。http://epaper.edu.tw/e9617_epaper/windows.aspx?windows_sn=1537 教育部(2008b)。教育部推動教育優先區計畫九十七年度。2009 年 5 月 22

日於 http://general.tpc.edu.tw/12/h1-2.htm 取得。

測驗卷評比網站(2006)。臺中縣測驗卷評比競賽。2009 年 6 月 25 日於 http://163.17.34.4/asp/data/取得。

黃敏晃(1986)。如何解數學題?數學解題策略簡介。科學月刊,18,515-522。

黃敏晃譯(1988)。數學解題的教學:近25年來的回顧。數學傳播,11(4),

26-43。(原著:Jeremy Kilpatrick ,1985)。

黃敏晃(1991)。淺談數學解題。教與學,23,2-15。

黃秀瑄、林瑞欽譯(1991)。認知心理學(John B. Best 原著,Cognitive

Psychology)。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家鳴(1997)。生活情境中的數學與學校的數學學習。基礎教育學報,7

(1),161-167。

黃家鳴(1998)。數學文字題及課業的處境應該有多真實?數學教育,7,

44-54。

黃明瑩(2000)。探討幾何問題中得情境及相關變因對解題影響之研究。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黃幸美(2001)。生活數學之教學理念與實務。教育研究月刊,91,63-73。

黃俊仁(2003)。國小五年級學童對有情境的數學文字題解題相關因素之研 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詹士宜(2003)。情境式數學教學面面觀。國教之友,54(1),3-10。

詹士宜(2003)。情境式數學教學面面觀。國教之友,54(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