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步驟與過程

本節主要說明本研究的程序及時間分配,研究流程如圖 3-2-1。

一、蒐集與探討相關文獻

蒐集相關文獻及書籍後,確定研究題目,並做為編製研究工具的參考。

二、設計研究工具

參考所蒐集的文獻,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設計情境問題與傳統問題,

並向指導教授與現任國小數學教師請益,修正並確認正式問卷能符合研究目 的。預試前,先請五位現職國小老師,進行討論,將不適合學生的語句加以 修改,再經教育大學教授評估後,將預試試卷修正。

三、進行預試

問卷編製完成後,選取台中縣某國小五年級一班進行第一次預試,於民 國九十七年六月初進行。預試為了瞭解題目是否能清楚表達題意,檢查題目 是否出錯,預試時研究者親自監測,並於施測後,分別在受測者中隨機抽取 低、中、高分的學生各兩名進行訪談,目的是在針對題意容易令學生產生誤 解的部份或是用詞不當的題目做適當的修正,以求在正式施測能達到研究目 的。

預試試題編製完成後,再以台中縣某國小三班五年級學生為樣本於九十 七年六月中進行第二次預試,透過「難易度」及「鑑別度」做試題分析。九 十七年六月底時進行第二次預試之再測,目的是利用兩次預試的分數求取其 再測信度。接著再與現職國小老師及教育大學教授討論修正後的試卷,以確 認修改後的試卷能符合編製時的內容架構及研究目的,並能測出學生的解題 表現。

本研究以臺中縣、彰化縣以及南投縣國小九所國小,共十四個班級合計 356 位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測驗及問卷實施的程序如下:「傳統問題」施測時間為 2008 年 9 月間;由於「情境問題」與「傳統問題」兩試題題目解法和計算方式均類似,

為了避免學童在「傳統問題」的解題經驗影響「情境問題」的解題結果,兩 次測驗時間間隔至少兩週,又因 10 月份有部份學校已安排定期評量,故施 測時間稍微延後,為 97 年 10 月至 11 月間,並在實施完「有情境的數學文 字題」測驗後,立即進行第三份問卷「學生解有情境的數學文字題態度問卷」

的調查;並利用時間實施第四份問卷「閱讀評量工具」的測驗。

考慮研究者的時間、人力及行政支援之限制,無法親自至該班進行施 測,委由該班任課教師進行施測;施測時,研究者在每份試題袋的封面皆貼 有一張注意事項作為提醒施測老師之用,首先是請老師在施測時,勿對學生 做任何題意上的說明,且因兩週後欲進行解法類似之「情境問題」的施測,

故也請老師於施測後,勿對學生做檢討,也故意忽略學生的討論或提問;其 次,請老師進行施測時,儘量讓每位學生都能有充裕的時間答題,在施測結 束後,請老師勿批閱,直接將所有問卷放入袋中,若該班有特殊生,也請老 師在該生的試卷上做記號。

五、資料整理與統計分析

資料蒐集回來後,採用統計方法以 Excel 軟體和 SPSS 套裝軟體進行各 項資料之統計分析。

六、撰寫研究報告

利用上述資料分析的結果,撰寫研究報告。

制定測驗工具

正式測驗工具產生 專家鑑定分析

選取預試樣本

進行預試

分析修正測驗工具 準備工作、文獻探討

規劃研究方向主題

評量工具編制

選取研究對象

實施傳統數學文字題 實施閱讀測驗工具

實施情境文字題及態度問卷測驗工具

資料分析

撰寫研究報告

圖 3-2-1 研究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