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影響解題之相關因素探討

有獨立思考並進行有創造性活動的能力。1989 年美國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NCTM])在「學校數學課程與評量標準」

中就提到解題是數學學習的重點,我國在八十二年版的課程標準及九年一貫 課程綱要中也強調解題的重要性。本節就影響解題表現之因素:閱讀理解、

性別及城鄉差距進行探討。

一、閱讀理解

數學應用問題的解題教學在數學教育中一直是重要的焦點,因為在應用 題的解題歷程中,涉及計算能力、數學概念與語文理解等知識,在遇到文字 題時,須先了解問題的陳述,回憶或激發出相關問題的知識結構,並嘗試建 構出能表徵此問題的模式,再根據此表徵推論出結果,屬綜合能力的培養(唐 淑華,1995;陳成恭、陳嘉甄、吳南真、蔡隸關,2002)。若學生對解文字 題感到困難,其原因可能是不清楚題意、忽略對題目的理解或因為從語文式 的數學變成形式數學的過程中涉及許多的轉換(黃敏晃,1986;翁嘉英,

1988;謝毅興、1991;鄭昭明、1993)。

Gagne, 和 Yekovich(引自盧秀琴,2004)將閱讀理解分為字面文義的 理解,指閱讀時能了解字彙的意思,並能理解字彙串成文句的意義;推理理 解,指更深入了解文章中的內涵意義,非侷限字面意義的理解;理解的監控,

指閱讀者本身在閱讀當中自身監控是否能理解閱讀的內容,若發現不清楚 時,該如何補救。

Gunning 將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分為五個階段,分別為階段一是閱讀萌 芽期為零歲至5 歲,此階段會快速發展聽覺語言能力為閱讀打下基礎;階段 二是開始閱讀期為幼稚園至國小一年級,因解碼識字的能力尚未自動化,兒 童將認知資源多用在識字上,一個字一個字的認、唸,使得閱讀速度非常緩 慢;階段三是閱讀能力獨立、進步期為國小二至三年級,此階段閱讀的流暢 性、速度、文章意義的理解能力都大大提昇;階段四是由閱讀中學習為國小 四至六年級,此階段課程中出現的訊息及概念越來越複雜,因此兒童需要認

識更多生字的意義、理解課程內容,並在認知系統中建構、組織概念;階段 五是抽象閱讀為國中以上,在此階段,青少年不再依賴背誦、記億的方式吸 收知識,而開始由閱讀的內容中理解事務的組織原則,方可建構不同層面的 的假設,考慮不同的觀點,以及仔細思考各種合理的解釋、理由或替代方案。

國小四到六年級的學生處於第四階段,故學生必須學習、了解更多的內容,

且國小學童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引自錡寶香,

1999)。

閱讀部份的教學不只是加強國語能力,更是各科學習的基礎;閱讀能力 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吸收,亦關係著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藍慧 君,1991)。數學文字題的解題能力與閱讀理解策略的關係是不容忽視,大 多數的研究均發現閱讀理解策略與數學學業成就有顯著的正相關;曹宗萍

(1988)以國小六年級兒童為對象進行研究,探討高屏地區國小兒童四則問 題的解題表現與其相關因素的影響,發現語文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越好的學 生,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越好;林美惠(1997)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為對象進 行研究,探討表徵型式與國小二年級學生加、減法解題之相關情形,發現語 文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越好的學生,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也會越好;黃俊仁

(2003)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研究,其研究之ㄧ為探討閱讀與數學 解題的相關情形,發現語文能力及閱讀理解能力越好的學生,數學文字題解 題表現越佳;而唐淑華(1995)以 74 位自願參與實驗的國中一年級學生為 對象,進行研究發現語文理解能力與數學文字題的解題表現有顯著相關;另 外在吳國銘(1994)以 187 位國小五年級數學能力低落之兒童為樣本,將樣 本分為動態評量組及控制組,其研究中發現,五年級學生語文理解及乘除運 算能力不足是文字題解題困難的最主要因素。另外,Badian 在 1983 年的研 究中指出美國中小學學生中約有6.4%有數學障礙,4.9%有閱讀障礙,而有 閱讀障礙的學生中有 56%的學生有數學程度低落的現象,有數學障礙的學 生中有43%的學生有閱讀低落的情形(引自秦麗花,2003)。

正相關,但在陳美芳(引自陳世杰,2005)對數學學習障礙學生的研究中發 現,數學閱讀與國語成績並無相關,其認為語文理解之於學科閱讀的重要性 是有其限制的,學科的先備知識可能更重要;故本研究嘗試以中部地區的六 年級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國小六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與數學文 字題解題表現是否相關。

二、性別

在傳統文化教育下,男女生所接受的社會化歷程有相當大的差異,一般 人總有「男生數學成就比女生優異」的刻板印象,亦有科學家利用腦容量上 的差異亦主張女性的智力比男性低劣,但已有研究指出在高度性別平等的國 家,男女生間的數學成績差距已消失,至於閱讀成績仍然有其差距(王道還 譯,2005)。Guiso 以 2003 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國際學生評估方案中,四十國 27 萬 6 千位 15 歲學生參與相同的數學及閱讀測驗成績為樣本,以國家與國家間 比較,並以不同的社會性別平等指標分析,發現女生的數學成績的提升與女 性的社會地位有關,所以在性別平等的地區,男女的數學能力是相當的(教 育部,2008a)。

某些研究結果對於性別與數學文字題的解題表現是否有顯著相關,存在 著不同的結論(陳世杰,2005)。Marshall 在 1981 年以 36,000 名六年級男、

女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測試問題解決能力的標準試題中反應之差異,發 現男生正確回答故事問題的能力較女生為佳,而女生的計算能力比男生優 秀;而Low 和 Over(1983)對數學文字題訊息的研究中,發現女生比男生 更容易受到無關訊息的影響;另外,在陳怡君(1994)的研究中發現數學科 學業成就的高低受性別影響,除在數學科學業成就高分組中,女生在數學解 題方式的興趣高於男生外,其餘均是男生高於女生;在這些學者的研究中都 發現性別與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有顯著的相關存在。

此外,針對此議題亦有研究指出不同的結果,曹宗萍(1988)以國小六

年級學生為樣本進行研究,探討高屏地區國小兒童四則問題的解題表現與其 相關因素的影響,發現性別與數學成就無顯著相關;陳湘琪(1999)研究國 小六年級學生時,發現在數學解題表現方面,不同性別的學生在「數學算則 理解表現」、「數學解題歷程表現」、「數學解題整體表現」三個變項上,亦均 無顯著差異;而在黃俊仁(2003)以國小五年級學生為對象進行研究,其研 究之ㄧ為探討性別與數學解題的差異情形,發現國小五年級學生男、女學生 在解文字題能力表現上無顯著差異。

性別與數學文字題解題表現之關係似乎尚未有結論,因此,本研究嘗試 以中部地區的六年級國小學生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國小學生的數學文字 題解題表現是否因性別的不同而有差異。

三、城鄉差距

長期以來,城市地區與鄉下地區的教育資源落差一直存在,城市地區所 享有的資源較鄉下地區來得豐富。而在教學資源不均的情形下,城市地區的 學校往往可藉著高資源的優勢來吸引部分鄉下地區的學生前往就讀,亦間接 造成鄉下地區學生人數不足的情形;且鄉下地區教師流動率高,師資缺乏,

再者因為鄉下地區的文化刺激較不足,家長亦較不知如何教育孩子,故而造 成學生學習成就低落(吳清山、高家斌,2005)。

城鄉落差對於學生的學習有影響,而對於都市與鄉村的劃分,我國目前 尚缺乏一套完整的城鄉分類系統,唯一的法令規範為區域計畫法實施細則第 十三條第 4 款,將鄉村區界定為:「為調和、改善農村居住與生產環境及配 合政府興建住宅社區政策之需要,會同有關機關劃定者(內政部營建署全國 法規資料庫,2001)。」此外,內政部地政司對於「鄉村」的解釋為:「如現 有聚落達 200 人以上地區,得斟酌地方情形及需要,就現有建地邊緣為範 圍,劃為鄉村,或配合政府農地興建住宅社區政策規劃劃定鄉村(內政部地 政司全球資訊網,2009)。」而行政院主計處在地區分類中提出「都市性聚

規查詢網站,2009)。」

各研究學者亦利用不同的城鄉分類進行相關研究:尤淑純和蔡玉瑟

(1998)對台中教育大學輔導區四縣市做分類,將台中市、彰化縣歸類為城 市學校,台中縣、南投縣歸類為鄉下學校進行研究,在城鄉學校中各抽取 36 人為樣本進行學業成就測驗,城市地區學生學業測驗平均數為 73.28,鄉 下地區學生學業測驗平均數為 43.61,其結果顯示城市地區學生的學業表現 較鄉下地區的學生來得好;而黃俊仁(2003)依教育發展高低型態及台灣教 育資源分配情形作城鄉分類,在類屬城市地區的學校中抽取112 人及鄉下地 區的學校中抽取116 人為樣本進行學業成就測驗,城市地區學生學業測驗平 均數為46.36,鄉下地區學生學業測驗平均數為 29.51,其結果亦顯示城市地 區學生的學業表現較鄉下地區的學生來得好,這說明都市化程度的差異確實 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然而巫有鎰(1999)的研究結果顯示東師附小學生

(1998)對台中教育大學輔導區四縣市做分類,將台中市、彰化縣歸類為城 市學校,台中縣、南投縣歸類為鄉下學校進行研究,在城鄉學校中各抽取 36 人為樣本進行學業成就測驗,城市地區學生學業測驗平均數為 73.28,鄉 下地區學生學業測驗平均數為 43.61,其結果顯示城市地區學生的學業表現 較鄉下地區的學生來得好;而黃俊仁(2003)依教育發展高低型態及台灣教 育資源分配情形作城鄉分類,在類屬城市地區的學校中抽取112 人及鄉下地 區的學校中抽取116 人為樣本進行學業成就測驗,城市地區學生學業測驗平 均數為46.36,鄉下地區學生學業測驗平均數為 29.51,其結果亦顯示城市地 區學生的學業表現較鄉下地區的學生來得好,這說明都市化程度的差異確實 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然而巫有鎰(1999)的研究結果顯示東師附小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