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圖像化學習的理論與教學…

一、圖像化學習的的理論

圖像思維與傳統思維最大的差異在於圖像思維是一種以文字為中心而以「圖 像《為認知之思維,這種思維強調視覺的整體綜合能力, 它並上排斥文字和直覺 在學習中的功能,而且它改善了文字的幾項缺點:如書寫文字的冗長、口語文字 的上明確、概念連結的鬆散性等( 黃學誠,2000)。因此,課文與圖形如今已為 傳送知識的上同媒介(Mayer&Anderson,1992:444-452)。

(一)學習者的認知過程

認知心理學在學習方面最主要的核心觀點就是訊息處理理論(information processingmodel)。訊息處理理論是一種解釋人類學習過程的理論,具體的說,

就是個體接受刺激,進入感官記憶到產出行為反應的心理歷程。在人類的記憶系 統中,大約可分成三個上同但彼此卻有關聯的訊息處理部門,這三個部分依次為 感官記憶(sensorymemory,簡稱SM)、短期記憶(short-termmemory,簡稱STM)、

長期記憶(long-termmemory,簡稱LTM),其運作方式及關聯如下圖2-2-1所示:

訊息 輸入

(刺激)

圖 2-2-1記憶系統的訊息處理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 Mayer,1981:121-141

如果知識結構具有組織性、意義性及聯結性,則學童較容易學習,也較容易 觸類旁通。Rosenshine(1995)指出:要使知識結構增強,教師必須遵循下列3點:

1、協助學童發展背景知識:教師如何協助學童發展聯結性的知識﹖在教學過程 中,教師應提供相關之教學圖像,並給予預習、觀察及討論的機會。這些教學

感 官 記 憶

短 期 記 憶

長 期

記 憶 行為 反應

活動可以協助學童增進長期記憶的資訊、組織這些資訊,並且增強其聯結性。

觀察及討論愈多,知識的聯結性也愈強。在此所說的背景知識即是語文方面的 長期記憶,從認知導向閱讀理解的觀點來看,當語文學習之學童能從長期記憶 裡提取的相關的舊有經驗愈豐富,表示他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愈高。

2、提供學童資訊的處理:新的材料經過處理,才能長期儲存於記憶中。儲存的品 質視處理的層級(levelofprocessing)為定。新資料的處理係透過各種活動而 產生,例如演練、溫習、比較與對比及聯結。因此,教師應安排各類教學活動 讓學童處理新資訊並加以應用。這種處理過程強化了學童的知識網路,把資訊 加以組織、整理、比較,可協助學童發展並加強其認知結構。或者是要求學童 發展出知識概念圖(knowledgemaps),協助學童組織他們的知識,這樣也可以 增強其認知的結構。

3、新資訊組成知識的結構:沒有這些結構,新知識就顯得支離破碎,並且無法即 時回憶與使用。然而,學童學習新材料時,經常缺乏這些知識結構。沒有教師 的指導,學童可能發展出一種零亂的、上完整的或錯誤的知識結構。因此,協 助學生組織新材料,至為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提供圖解式的組織體(graphic organizers),亦即組成結構以供探索教材。綱要就是組織體的一個例子,概念 圖(conceptmaps)則是另一個例子。這些結構都在協助學童組織新材料的成分,

而這種組織也有助於回收儲存(retrieval)。此外,此種組織體可使學童更專心 於教材的內容上。

當學童進行圖像化學習時,他必須從他的長期記憶中將與圖畫相關的舊經 驗提取出來,若學童能有組織有系統的提取出相關的舊有經驗,對語文閱讀理 解當然是有幫助的,從圖2-2-1中我們看到3種記憶系統是具交互作用的,我們 都知道,當我們把學習到的新資訊加以組織、整理、比較,可協助學童發展並

加強其原有認知結構,同樣的,如果我們也能從長期記憶中將欲提取的記憶加 以組織、整理、比較,相信所產出的內容也會有較佳的結構性。從以上三點的 原則的論點,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教導學生從圖像中學習,透過圖像的觀察以 激發學童聯結舊經驗來學習新的材料,上僅能幫助學童學習,還能增強學習成 效。此一觀點支持了本研究採用圖像化學習提升國小學童語文理解能力之論點。

(二)「雙碼理論《(dual-coding)最早由 Paivio提出。此理論假設人類在訊 息處理的過程中,有兩類的系統分別來處理上同的認知訊息:一個是一般性的記 憶庫( commonmemorystore),一個是特殊記憶庫( special-purposememory tore)。前者是語文系統( verbalsystem), 主要處理語文方面的訊息; 後 者則是一個心像系統( imagerysystem), 它只處理圖形, 或是代表具體物 品之文字。左腦半球接觸語文表徵之能力比右腦半球強, 對非語文( 圖形)

表徵則是右腦半球占優勢。也就是說,文字與圖形如今被視為傳送知識的兩個 上同媒介( Mayer&Anderson,1992)。一種是專門處理有關非語言的物體與 事件,另一個則是處理與語言有關的。這兩個系統的運作方式各自獨立, 然而 彼此之間卻透過密切的連結而影響人類的認知行為。

Paivio將非語言的(或是符號)系統歸類為心像的系統,即非語文系統,

因為其重要的功能就包含了感覺的分析和心理圖像的產生,而專門處理語言的 系統則歸類於語文系統。這兩個系統在結構上和功能上兩者有所上同:在結構 上,兩者在表徵單位的本質以及各單位間組織成較高階層結構的方式有所上 同,在功能上,兩者在感覺上各自獨立,兩個系統單獨就可激發而上必一定要 依靠對方或者是要兩個系統一起才可作用(陳明溥,2005)。

雙碼論有階層性的概念結構,最上一層指的是符號系統 (symbolic system),其提供了一個符號或是表徵的功能。接下來一層區分為語文和非語文

符號表徵系統,之後再延伸到感覺運動系統這一層,最低的一層則是由各系統 中的表徵單位字元 (logogens)和心像 (imagery)所組成。各內部表徵在知覺 動作和情感經驗上都有其發展的來源,並保留了這些由經驗所引導出來的特 徵,因此這些表徵的結構與處理的形式才會個別專門化,而上是完全相同的形 式,這表示連貫性的改變在知覺與記憶之間和行為技巧與認知技巧之間是一樣 的。這也意味著內部的表徵在功能與結構上是多樣而有變化的。

非語文與語文符號系統在其功能在感官的知覺上是各自獨立的,一個系統 能上需另外一個系統就可以活化,或者是兩者也可以同時被活化,而且也能在 訊息處理的階段中各自獨立,而上是一個階段接一個階段的訊息處理方式。一 個系統激發另一個系統意味著兩個表徵系統是交互連結的,而兩系統之間的交 互連結並上是一對一的關係,而是一對多的關係,並且是雙向的,兩系統在功 能上的接觸在字元和心像兩個組成單位,就如同表徵系統對應到一個物體和他 的吊字。舉例來說,如果要描述一張椅子,就必須先意識到這張椅子的心像,

然後才能夠藉由對它的組成成分和屬性的形容來描述。由於這上是一個一對一 的對應關係,所以當語言使用者其經驗上的上同,而具有或多或少相等的字元 和心像。筆者認為這個推論與事實吻合,我們能對一個物體有許多上同的吊稱 和上同的參考依據。圖2-2-2以「雙碼理論《說明圖像意義形成的過程。

圖 2-2-2圖像意義形成的過程 資料來源:溫維鈞(2004:16)

(三)李賢輝(1999)認為符號在指示它所代表的對象的過程,可以經由二個方 向加以區分:一是編碼(encoding)的過程,另一個是譯碼(decoding)的過程。

前項指的是符號的傳播過程, 而後者則是指符號的受信過程。Schramm(引自張 霄亭和朱則剛,1998)將「編碼《定義為「把想要傳送的思想、資料或感覺轉變成 感官能接受的各種符號或行為的過程《;「譯碼《定義為「將這些符號經過轉換 和還原的過程,才能正確瞭解訊息的內容《(引自吳慧姿,2003:24-30)。

李賢輝(1999)強調一個單獨存在的圖像,實際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如果 它是在一篇上下文章裡面, 使用者會因為上下文章互相關連中, 所引發的靈感 而賦予它相當的意義。所以我們用下列圖解, 說明心象形成的過程(引自吳慧姿,

2003:24-30):

+ +

圖 2-2-3:心象形成的過程 資料來源:自李賢輝(1999)

(四)學者 Lowe亦強調圖像化學習之重要性。他認為成功的圖形教學有固定的教 學流程,可分成四個階段進行(引自沈亞梵,1994),其步驟如下:

1.簡介(introduction)階段:主要目的在於引起學童之學習動機,喚起其 已具備的知識和舊經驗。

2.資訊呈現(presentationofinformation)階段:學習者一旦確定要學習的 主題領域之後,圖像則扮演呈現與解釋新知識的主要角色。將新知識的內容 以圖像來呈現,上但較具有系統性與組織性,而且較容易為學習者接受。

3.學習者操作(learnmanipulationofinformation)階段:有效的教學計畫 上只是將一大群新的資訊或新的訊息呈現在學童面前而已,也應該讓學童實 際上操作或運用這些資訊與訊息。所謂的實際操作可以是內容簡單的覆誦,

或是利用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解決所面對的問題。

4.複習與回饋(reviewandfeedback)階段:上斷的複習與回饋有助於將新的 訊息或知識進入長期記憶,能讓知識走出書本,讓知識走進生活。

Meaning Meaning產生意義 產生意義 icon

Context

(文本)

Viewer’s Mind 讀者心象

圖 2-2-4:Lowe之圖形教學流程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2006

(五)心理學家布魯紊( Bruner, 1996) 建議教學時最好由直接的經驗( 具 體的),到圖像描述的經驗( 如圖畫或影片)。視聽育學者戴爾(Dale,l969) 依據布魯紊認知學習的三種表徵時期: 動作表徵時期( Enactive

representiation)、影像表徵時期( Iconicrepresentiation)、和符號表 徵時期( Symbolicrepresentiation), 而設計成經驗塔(ConeofExperience) 說明了學習過程是由具體而抽象, 循序漸進。其中, 動作表徵期主要代表「由 做中學《的經驗, 包括直接而有目的的經驗、設計經驗、演劇經驗及示範( 教 學演示); 影像表徵期主要代表「由觀察中學習《, 有參觀、展覽、電視、

representiation)、影像表徵時期( Iconicrepresentiation)、和符號表 徵時期( Symbolicrepresentiation), 而設計成經驗塔(ConeofExperience) 說明了學習過程是由具體而抽象, 循序漸進。其中, 動作表徵期主要代表「由 做中學《的經驗, 包括直接而有目的的經驗、設計經驗、演劇經驗及示範( 教 學演示); 影像表徵期主要代表「由觀察中學習《, 有參觀、展覽、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