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臺灣原住民知識的形成

第三節 圖像臺灣的建立

有清一朝,由官方所主導產出的圖像種類眾多,光是針對帝國境內領土的 繪製,就有無數次不易數清的紀錄;像是,在康熙、雍正兩朝,不僅有歷時多 年且動員中外人員,實地測量而編繪成的《皇輿全覽圖》與《雍正十排圖》等 全國性疆域的地圖;且自乾隆 13 年(1748)起,又再度進行實測地圖的工作,

編制最為完善的《乾隆十三排圖》(或稱《乾隆內府輿圖》)。72 當然,地圖的 繪製與軍事行動往往是同步進行的,因為這是文武群臣討論戰略決策所不可或 缺的資料。與地圖繪製一道進行的工作,還有方志的編撰,其內容包含地圖、

圖畫、疆域、山川、物產及地方人物傳記的蒐羅。這些著作皆有助於傳播清帝 國領土擴張的訊息,好證明國家的統一,並在形式上加速了邊疆各地與帝國境 內的整合。

此外,乾隆年間還製作了不少大型的圖譜類作品,像是各地來華朝貢與上 呈之珍奇異獸之紀實性質的圖繪。除了為人所熟知的《皇清職貢圖》外,還有 具有鳥類百科性質的《鳥譜》、描繪各種動物之《獸譜》、記載盛京土產植物的

《嘉產薦馨》,73 以及一列宣揚戰功的清宮得勝圖銅版畫等。74

地圖描繪帝國疆域,使人們得以觀看、使用,藉此掌握帝國的地理與邊 界,而職貢圖與各式族群風俗畫則描繪與記載了清帝國境內的各族群與習俗。

考察這些圖繪的製作過程,可發現帝國在強調一手觀察以及動員中央和地方體 系參與資料收集等規模上,皆堪稱創舉。而考察這些圖繪的製作過程,可發現 其在強調一手觀察以及動員中央和地方體系參與資料收集等規模上,皆堪稱創 舉。75

上述所說的圖譜類作品,都是由中央主導,而動員地方體系參與之情狀 者;然,也有地方官就其所轄地區內的少數族群而主動圖繪者。現存清代地方 官描繪其所統轄區族群圖像,有不少是雲南、貴州與海南等地區的族群圖冊。

72 鄒愛蓮,〈關於清宮輿圖〉,收於朱誠如、王天有主編,《明清論叢》第 2 輯(北京:紫禁城 出版社,2001),頁 531-538。

73 以上圖像資料,轉引自以下賴毓芝的研究:賴毓芝,〈圖像、知識與帝國:清宮的食火雞圖 繪〉,《故宮學術季刊》29:2(2011),頁 1-75;〈圖像帝國:乾隆朝《職貢圖》的製作與帝 都呈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5 期(2012.03),頁 1-76;〈清宮對歐洲自然史 圖像的再製;以乾隆朝《獸譜》為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0 期(2013.06),

頁 1-75 等文。

74 關於清宮得勝圖銅版畫的相關介紹,詳見盧雪燕,〈鏤銅鑄勝─院藏清宮得勝圖銅版畫〉,《故 宮文物月刊》293 期(2007.08),頁 40-51。

75 關於清宮得勝圖銅版畫的相關介紹,詳見盧雪燕,〈鏤銅鑄勝─院藏清宮得勝圖銅版畫〉,《故 宮文物月刊》293 期(2007.08),頁 40-51。

這些圖冊有的是受《皇清職貢圖》影響而產生,有的則與《皇清職貢圖》關聯 不大;這些圖冊有的生成年代遠早於《皇清職貢圖》,有的則稍晚,在內容與體 例上亦與《皇清職貢圖》所不同。但皆有圖有說,利用圖像將這些被描繪的族 群形象與特色顯明地顯現出來;而圖說則扮演著敘述與補充的功能。

貴州的族群圖冊,是現存最多種類與版本的地區,通稱為「百苗圖」或

「苗蠻圖」。而眾多的苗蠻圖之源,可上溯至嘉慶初年陳浩的《八十二種苗蠻并 說》,並由此而衍生《百蠻圖》、《百苗圖》、《苗民圖》、《苗族風俗圖》、《黔省苗 族風土圖志》等等。76

雲南地區產生的圖冊,統稱為「滇夷圖」。然而,雲南地區的「夷圖」歷史 源遠流長,遠在清代之前,即有類似「滇夷圖」的傳統。至今傳世最早的是唐 昭宗光化 2 年(899)的《南詔圖傳》,畫卷中描繪有彝族、白族及其他少數民 族,亦有圖說。而明初又有《雲南諸夷圖》。有學者指出,此二本圖冊對清代的 滇夷圖繪製,應產生重大影響。77 在清代最早且影響最大的「滇夷圖」是《伯 麟圖說》;雖《伯麟圖說》現已不存,但現存許多的「滇夷圖」,如《滇省夷人 圖說》、《滇夷圖說》與《滇省民族圖說》等,皆被研究者視為與《伯麟圖說》

有密切關聯。78

海南島的黎族,在清代亦有以圖像記錄與留存的圖冊存在。目前所知的

「瓊黎圖」有五種,分別是《瓊州海黎圖》、《瓊州黎族風俗圖說》、《瓊黎一覽 圖》、《黎人風俗圖說》與《瓊黎風俗圖》。據學者考察,前兩版本同屬一個系 列,均有輿圖,繪製年代在清康熙、雍正年間;而後三個版本則同出一源,繪 製時間在乾隆後期。79

由以上的爬梳,可知清帝國因其疆域廣大與統治上的需求,相當注重各邊 疆民族的紀錄與書寫,也留下許多資料,像是各地方的方志,與文人的遊記或 是描繪各邊區民族的風俗圖。臺灣既已劃入版圖,自然亦須服膺於皇朝澤被之 下。再者,基於臺灣統治上的政治需求,清帝國必須對臺灣的地理形勢與人群 分布,有清楚的掌握。

76 祁慶福、史暉等著,《清代少數民族圖冊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頁 20-21。

77 祁慶福、史暉等著,《清代少數民族圖冊研究》,頁 36-37。

78 見祁慶富、李德龍、史暉,〈國內外收藏滇夷圖冊概說〉,《思想戰線》2008 年第 4 期第 34 卷,頁 21-30。

79 有關瓊黎圖的研究,可參考戴成萍,〈清代瓊黎圖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博 論,2011)一文。

職是之故,在清帝國領有臺灣的二百一十餘年中,曾經因為各種目的和需

外土地清釐和重劃番界的契機,對於番地空間的掌握與番情的理解,也因此成 為清帝國的重要課題,像是乾隆 25 年(1760)的「清乾隆 25 年臺灣番界圖」

與乾隆 49 年(1784)繪製而成的「臺灣番界紫線圖」,皆肇因於此歷史背景下 所產生。

至於,清代臺灣原住民的圖像繪製,有諸多版本的存在,且皆被歸屬於風 俗畫的範疇中。89 而筆者目前所能掌握者,除了較為人所知的《諸羅縣志》

〈番俗圖〉、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的《六十七兩采風圖卷》(以下簡稱臺圖本), 以及中研院史語所館藏的《番社采風圖》(以下簡稱中研本)外,其餘尚有四幅 的巡視圖,和收錄於聞宥編著的《古銅鼓圖錄》中的〈舂米圖〉,還有由清人徐 澍所繪,現收藏於國立臺灣博物館的《臺灣番社圖》(以下簡稱徐澍本),典藏 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東寧陳氏番俗圖》(以下簡稱東寧本),藏於北京大學圖 書館的《臺灣番社風俗》(以下簡稱北大本),美國國會圖書館所典藏的《臺灣 番社風俗》(以下簡稱美國本),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臺灣內山番地風俗 圖》(以下簡稱內山本),中國國家博物館典藏之《臺灣番俗圖》(以下簡稱國博 本),與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晚清臺灣番俗圖》(以下簡稱晚清本),90 以 及國立臺灣博物館所典藏的《平埔族風俗圖》等多幅風俗畫。

除此之外,由不同的宮廷畫家於不同時間陸續增補、修訂,而造成版本各 異的《職貢圖》,及其在各式清代臺灣地圖中出現的番人風俗插畫,像是典藏於 國立臺灣博物館的《臺灣古地圖》、鹿皮畫等圖幅,也可被廣泛地視為與清代臺 灣原住民圖像相關的畫作。

89 風俗畫的定義眾說紛紜,按中國研究者畏冬的說法是「風俗畫是造形藝術樣式之一。人物畫 的一種。以其描寫對象──人類的社會風俗活動而得名」。畏冬,〈中國古代風俗畫概論

(上)〉,《故宮博物院院刊》(1991 年 3 期),頁 25。

90 該圖冊,原由總理衙門轉呈此圖冊時,將之稱為「番社各圖」;而北京故宮在典藏時,稱之 為《臺灣風俗圖》;後陳宗仁於編纂此圖冊出版時,因考量到此圖繪繪製於晚清,且主要涉 及臺灣原住民風俗,故稱之為《晚清臺灣番俗圖》。見陳宗仁編纂,《晚清臺灣番俗圖》(臺 北:中研院臺史所,2013),頁 38。

下表是上述各種有關清代臺灣原住民圖像的版本之生成年代、圖幅與其畫 作形式,以及典藏機構之簡表。91

表 2-3-1 清代臺灣原住民相關的風俗圖

題名 年代 圖幅 形式 典藏機構

番俗圖 1715 10 單頁刻版 《諸羅縣志》

林氏巡視圖 1734 1 卷軸 國立臺灣博物館 巡視臺陽圖 雍正年間 1 卷軸 中國國家博物館 單氏巡視圖 1737 1 卷軸 天津博物館 中研本 1744-1747 17 單頁冊書 中研院史語所 臺圖本 1744-1747 12 單頁冊書 國立臺灣圖書館 職貢圖 1751-1778 卷、冊等多形式 故宮等機構 東寧本 1770 32 單頁冊書 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大本 1770 25 單頁冊書 北京大學圖書館 美國本 1770 12 單頁冊書 美國國會圖書館 內山本 1780 36 單頁冊書 北京故宮博物院 國博本 1840 12 單頁冊書 中國國家博物館 徐澍本 1820 4 卷軸;四幅一帖 國立臺灣博物館 晚清本 1875 36 單頁冊書 北京故宮博物院 平埔族風俗圖 日治初期 1 卷軸 國立臺灣博物館 舂米圖 1952 1 單頁冊書 《古銅鼓圖錄》

資料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等網頁,與 中研院史語所、臺灣圖書館相關出版品;以及陳宗仁,《晚清臺灣番俗圖》(臺北 市:中研院臺史所,2013);邱琳婷,〈清季台灣原住民的形象〉,《圖象台灣:多 元文化視野下的台灣》(臺北市:藝術家,2001),頁 22-23;CNTV 電視台於 2012 年 4 月 20 日播出之「國寶檔案」節目連結:

http://baidu.cntv.cn/schedule/SCHE1325668210204843&videoId=e1cc81a008ee438fa5 455448ab9ae732&clickId=VIDE1335340228155597。(查閱時間:2013.11.14)

製表說明:年代資料,參考杜正勝,《番社采風圖題解──以臺灣歷史初期平埔族 之社會文化為中心》,頁 1-11;與杜正勝,〈平埔族群風俗圖像資料考〉,《中研院 史語所集刊》70:2(1996.06),頁 309-361。

91 於表 2-3-1 清代臺灣原住民相關的風俗圖表中,筆者略去《臺灣古地圖》和鹿皮畫。因考量 到《臺灣古地圖》和鹿皮畫其本質是地圖,再加上其只有加上簡單的原住民風俗插畫而已,

對於整體臺灣原住民的形象,故於此暫不列入筆者的表列範圍內。

此外,臺灣的物產如植物、動物,除了上貢於清宮,以供皇室貴族、文武 官員享用外,也常於描述臺灣番人的風俗畫內呈現。畫作中最常見的物產有西

此外,臺灣的物產如植物、動物,除了上貢於清宮,以供皇室貴族、文武 官員享用外,也常於描述臺灣番人的風俗畫內呈現。畫作中最常見的物產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