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清帝國的族群圖錄--職貢圖製作

第四章 圖像繪製與帝國統治

第二節 清帝國的族群圖錄--職貢圖製作

有清一朝,由官方所主導產出的圖像種類眾多,在這些圖像中,針對帝國 境內幅員廣大各族群的描繪,與清帝國所能接觸的境內外族群最為相關者,莫 過於是乾隆朝和嘉慶朝兩朝所制定的一連串《職貢圖》的編纂與繪製。創製

《職貢圖》是清乾隆時期一項浩大的文史工程,以作為中央政治權力核心之軍 機處來統整,動員具有全國網絡的官僚體系,產出的圖像超過數千計,其成果 則作為外交禮物分送給來朝使節。

《職貢圖》系列完成後的規模龐大,所包含的族群亦繁雜。以現存最為完 整之繪本──謝遂《職貢圖》版本為例,21 共有 4 卷,第一卷為西洋、外藩及朝 貢屬邦,有 70 圖,第二卷為東北、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少數民族,61 圖,第三卷為甘肅、四川等省少數民族,92 圖,第四卷為雲南、貴州等省少數 民族,78 圖,全部多達有三百零一幅圖像,共描繪了 37 種與清廷有所往來國 家之官民和 246 種清廷治下的少數民族,22 並且紀錄這些少數民族的歷史淵 源、地理位置、土特物產、飲食服飾、風俗好尚,及與清廷的關係等,是一部 圖文並茂與紀錄當時清廷與外國及所屬少數民族關係的重要圖錄。

至於《職貢圖》的製作契機,據畏冬的研究指出:整個《職貢圖》的繪製 計畫,是產生於乾隆 13 年(1748)平定四川的大小金川之亂後開始。23 收錄 於四庫全書中的《皇清職貢圖》〈跋〉亦有提及:「乾隆歲戊辰(1748),王師平 定金川,皇上念列朝服屬外臣,式增式擴,爰敕所司繪職貢圖,以昭方來而資

21 謝遂之《職貢圖》雖非最原始的《職貢圖》版本,但因其描繪細緻、忠實於原畫的表現,且 畫況良好、保存完整,又有較為清晰的出版品,因而成為今日研究乾隆朝《職貢圖》時最佳 的參考版本。

22 賴毓芝,〈圖像帝國:乾隆朝《職貢圖》的製作與帝都呈現〉,頁 3。

23 畏冬、劉若芳,〈《苗瑤黎僮等族衣冠圖》冊及《職貢圖‧第六冊》考〉,《故宮學術季刊》

27:2(2009),頁 194-195。

治鏡」。24 而從奏摺中,亦可發現:最遲在乾隆 15 年(1750)時,《職貢圖》

的繪製計畫就已經展開:

竊臣於乾隆十五年八月十一日,承准大學士忠勇公傅恒寄欽奉上諭,命臣 將所知之西番、猓玀男婦形狀,並衣飾服習,分別繪圖注釋,不知者不必 差查等因。欽此。欽遵。謹就臣所經歷之夷地,及接見之番民,或參考于 該管之文武,繪圖二十四幅,並將該處地土、風俗、服飾、好尚大概情 形,逐一注明成帙,恭呈御覽。再本年八月十三日,承准廷寄番圖二式,

欽奉諭旨,令臣將所屬苗猺以及外夷眾番,照式繪圖,送軍機處彙呈,以 昭王會之盛等因。臣現在欽遵,留心圖寫,容俟繪就另進。合併陳明,臣 謹恭摺具奏,伏祈皇上睿鑒。為此謹奏。25

據此可知:乾隆 15 年(1750)8 月時,策楞先接到軍機大臣傅恒所寄來的上 諭,命其組織、繕寫所轄之西番、猓玀男女圖像及圖說。至乾隆 16 年(1751)

8 月,策楞再度接到軍機處寄來的「番圖二式」及「照式繪圖,送軍機處彙 呈」的命令;而策楞並於乾隆 16 年(1751)11 月 17 日呈送 24 幅圖像御覽。

奏摺中所言及的乾隆 15 年(1750)8 月之事,是目前所知有關《職貢圖》創制 的最早記載;亦知最初的番圖是描繪四川省的西番、猓玀等族群。

而乾隆朝整個《職貢圖》編纂計畫的全面啟動,要直至乾隆 16 年(1751)

6 月,乾隆才正式將圖像徵集的規模推行至全國的範圍,其理由是:

我朝統一寰宇,凡屬內外苗夷,莫不輸誠向化,其衣冠狀貌,各有不同,

今雖有數處圖像,尚未齊全,著將現有圖式數張,發交近邊各督撫,令其 將所屬苗猺黎獞,以及外夷番眾,俱照此式樣,仿其形貌衣飾,繪圖送軍 機處,彙齊呈覽。朕以幅員既廣,遐荒率服,俱在覆含之內,其各色圖 像,自應存備,以昭王會之盛。各該督撫等,或於接壤之處,俟其順便往 來之時,或有人前往公幹,但須就便圖寫,不得特派專員,稍有聲張,以 致或生疑畏。俟伊等奏事之便,傳諭知之。26

由此乾隆所頒發的〈寄信上諭〉可知,此時朝廷已有一些地方所屬的苗夷 的圖像,但是並不齊全和完備。因此便將現有的圖像作為標準樣張,是為「番 圖」交給邊疆各省督撫,令各地官員依照朝廷所頒發下的圖式格式做為標準,

24 〈跋〉,《皇清職貢圖》,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冊 594,頁 727。

25 乾隆 16 年 11 月 17 日,四川總督策楞奏摺,《宮中檔乾隆朝奏摺》,第一輯(臺北:國立故 宮博物院,1982),頁 910-911。

26 華文書局編,《清高宗純皇帝實錄》6(臺北:華聯出版社出版,1964),《清實錄》14,頁 120-121。

命其照樣繪寫。其中還強調,應趁公務往來之便圖繪圖像,「不得特派專員,稍 有聲張,以致或生疑畏」。

因而最遲在乾隆 15 年(1750)《職貢圖》的繪製計畫已經展開,地方官署 受命觀察並以圖像、文字記錄境內外夷藩屬的像貌、風俗,將其彙整至軍機 處。而後,這些圖像經過造辦處的挑選,再重繪成統一的式樣。至此,職貢圖 的繪製便在軍基處主管大臣傅恒的主持下在邊疆各省全面展開。

但即使已經有所謂的「番圖」做為各地收畫的標準,但從收畫到軍機處統 一繪製收編、重繪的過程中,仍可見增刪的痕跡。在畏冬與劉若芳的研究中就 指出:在《職貢圖》的繪製過程中,屢次對邊疆各省所提供的原始圖像和圖說 有所增減的事實,也就是說《職貢圖》並沒有完全依照《番圖》冊中的「番 像」照單全收,而是根據實際上編修的考量而有所增略。27

事實上,《職貢圖》的繪製過程複雜特殊,不同於一般院畫的繪製。28

《職貢圖》的生產程序來說,是先由軍機處統籌與下令地方官員受命觀察,向 邊境各省督撫發下統一的圖式樣張,命各地以一男一女之圖像與文字的表現手 法,圖繪境內的外夷、藩屬與少數民族的形貌、衣飾而成的〈番圖〉;地方官署 受命觀察並以圖像、文字記錄境內外夷藩屬的像貌、風俗,將其彙整至軍機 處。接著,由造辦處的選取,再重新繪製成統一的樣式;統一後的新畫樣寄發 給地方官署,囑其依此統一式樣繼續進行外番諸藩像的繪製。之後,各地便陸 續繪製該轄區內可建的外族圖像與圖說,再彙呈至軍機處。最後,在歷時數 年、蒐羅了各地的圖像、資料後,如意館的畫家則以此資料為基礎,重新繪製 成圖並將其裱成手卷。29

然而,又依其製作目的與需求的不同,而產出各種卷、冊、軸、寫本和刊 本等不同形式作品的《職貢圖》。就《職貢圖》繪製的形制與時間而言,繪本最 早,寫本其次,刊本最晚。寫本源於繪本,刊本又源於寫本。而繪本本身的製 作過程,又經歷了一個由「番圖」到《職方會覽》再到《皇清職貢圖》的發展 過程。30 光是乾隆一朝繪製所產出的《職貢圖》,其版本眾多,其形式包括有

27 畏冬、劉若芳,〈《苗瑤黎僮等族衣冠圖》冊及《職貢圖‧第六冊》考〉,《故宮學術季刊》

27:2(2009),頁 199。

28 周妙齡,〈乾隆朝《職貢圖》、《萬國來朝圖》之研究〉,頁 9。清代宮廷繪畫的生產過程,原 即需要先呈覽畫稿,經皇帝同意後,才能進行圖繪。關於清代宮廷繪畫製作程序,參見聶崇 正,〈清代宮廷繪畫機構、制度及畫家〉,《宮廷藝術的光輝》(臺北:東大圖書,1996),頁 1-35。

29 周妙齡,〈乾隆朝《職貢圖》、《萬國來朝圖》之研究〉,頁 14-15。

30 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各作成做活計清檔》所載,乾隆 21 年 12 月,清宮已經在邊疆各省彙 呈的「番圖」基礎上整理繪製出了一本絹本《職方會覽》冊;又於乾隆 22 年七月,以《職

畫卷、冊頁與書籍等形式,且在繪製完成後仍一再增補。

乾隆 26 年(1761)丁觀鵬等人所繪的《職貢圖》最初版本完成後,31 至 少於乾隆朝內,前後就進行了四次增補,32 因此不僅延長了此畫完成的時間,

也擴大了畫卷涵蓋的範圍。畫卷涵蓋內容的持續增加,也頗符合乾隆對於「宏 大」的要求與品味。33 直到嘉慶年間,《職貢圖》依然有不斷地增補與重繪的 記錄;嘉慶朝(1796-1820)不僅重繪了《皇清職貢圖》畫卷、重刊武英殿殿 本,內容上亦在乾隆朝版本的基礎上增加了幾組圖像。34

方會覽》冊為藍本開始繪製《皇清職貢圖》手卷。而按照清宮的慣例,如果同一題材的畫作 既畫手卷又畫冊頁,一般都是先畫冊頁,因為冊頁的繪製與裝幀均要比手卷容易些。見:畏 冬、劉若芳,〈《苗瑤黎僮等族衣冠圖》冊及《職貢圖‧第六冊》考〉,《故宮學術季刊》27:

2(2009),頁 194-203。

31 在《石渠寶笈續編》中關於《職貢圖》的記載,有乾隆御書之詩,其上年款落為乾隆 26 年

(1761)7 月;且在乾隆 26 年(1761)10 月的活計檔中,也有《職貢圖》裝裱的相關紀 錄,因此首次的繪製工作,約於乾隆 26 年(1761)7 月之前完成。而當初繪製時,共製作了 四套,其中三套為紙本手卷,另一套則是絹本冊頁的形式。每一套的《職貢圖》各包含了四 卷,自一至四卷分別由丁觀鵬、金廷標、姚文瀚與程梁等人繪製而成。見《祕殿珠林 石渠 寶笈續編》第二冊(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1),頁 828;與乾隆 26 年(1761)10 月 24 日,〈各作成做活計清檔〉,筪裱作(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2003)。

32 第一次增補於乾隆 28 年(1763),因愛烏罕、哈薩克等部族的使者前來奉表納貢;第二次增 補於乾隆 36 年(1771),因土爾扈特臺吉渥巴錫等部的歸順;第三次增補於乾隆 40 年

(1775),因雲南整欠土目、景海土目於當年前來納貢;第四次增補,則是在乾隆 54 年至 55 年(1790-1791)之間,而此次增補並無乾隆的題識說明,亦無補繪畫家的款印。以上資 料,參自周妙齡,〈乾隆朝《職貢圖》、《萬國來朝圖》之研究〉,頁 14-17。

33 康無為,〈帝王品味:乾隆朝的宏偉氣象與異國奇珍〉,《讀史偶得:學術演講三篇》(臺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頁 65-66。

34 據《石渠寶笈三編》所載,嘉慶朝《皇清職貢圖》繪本,共有四卷,分別由莊豫德繪第一

34 據《石渠寶笈三編》所載,嘉慶朝《皇清職貢圖》繪本,共有四卷,分別由莊豫德繪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