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圖書館空間改造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及公共圖書館是否要遵行國家標準卻未有明確的規範,為增加其效能實應清楚說 明參照方式。

綜上六方面文獻內容可以發現隨著時代的演進,圖書館的使用需求已隨讀者 需求的轉變有所不同,圖書館建築及內部空間在長久使用之下,各類型空間的大 小及配置方式也應適時有所調整,故若於最初規劃時即保有彈性,則有利後續的 運用調配;而妥善運用燈光、家具設備、指標,改善動線,皆是圖書館在營造良 好閱讀氛圍的利器。

另本研究在彙整相關文獻時,發現可供公共圖書館規劃設計時參循的標準除 上述國家標準「公共圖書館建築標準」外,許多研究者及專家學者皆提及民國 91 年訂定的「公共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該基準內容針對館舍設備的部分列 舉六項內容可作為公共圖書館輔導及評鑑之依據,然該基準已於民國 105 年廢止

(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2016),後續雖於同年制定了可供各類型圖書館參照的

「圖書館設立及營運標準」,針對館舍設備的內容規範精簡為四項,包含應考量 未來長期發展、滿足典藏、服務及行政工作需求、參考公共圖書館建築設備之國 家標準等,但國家標準自民國 84 年訂定後,其內容規範是否尚符合現今時代所 需,亦值得加以探討。

第二節 圖書館空間改造

本節內容針對圖書館空間改造相關內容進行說明,包含圖書館空間改造的因 素、圖書館空間改造的方式、圖書館空間改造的情形及建築規範書等四項。

一、 圖書館空間改造的因素

阮甘納桑的圖書館學五律中的最後一律為「圖書館是成長的有機體(Library is a growing organism)」,此定律指出在大環境的瞬息萬變下,圖書館需不斷追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發展與茁壯,因此,可視為是「發展導向(Development Oriented)」的定律。而 將此定律應用在圖書館建築上,則可以強調「美學」及「建築永續發展」作為建 築要素,除讓圖書館建築之美感要素有其永續歷史價值,在建築物本身的生命週 期中,有價值的建築物透過更新、再利用內部空間配置,為其創造第二春續以發 展(趙文心,2001)。

多數圖書館不斷面臨須尋找更多的空間,以利典藏資料、提供讀者服務與技 術服務,而經費問題常是圖書館決定採行重新調配原有空間而不是整建館舍的首 要考量因素。因此,圖書館在面對重新規劃現有空間的利用時,必須先考量「為 何」(Why)與「如何」(How),將這兩方面統整後可涵蓋一切的基礎問題及所 需的資訊,並作為執行決策的重要依據,為實際的改造行動奠定良好根基。包含 清點目前的空間,說明使用情況並調出原始施工文獻,促使現有空間有效率的使 用,並可考量到空間的需求及其他可行之途徑;再者,針對全館各個不同區域,

從事正式或非正式的使用研究(use study),例如:閱覽席次是否充分使用。而 官方發表的人口統計,其數字的變化亦可作為參考。例如:如果兒童數比例連續 數年明顯下降,則在重新分配空間時,可暫時減少兒童室的空間數量需求。此外,

透過社區調查了解他們對圖書館的看法及使用設備的理由,皆可作為圖書館在衡 量空間需求及改善服務時的參考(Davis, 1987;林慶弧,1990)。

在評估現有圖書館空間不足以提供往後新增業務使用之比例在 20%至 25%

之間時,重新配置會是一種解決方式,其重要的基礎在於基本服務區的再安置。

例如:撤除不必要的走廊與通道、打掉不必要的隔間、加強或減少某些功能及啟 用新設備等;另一個要素則是重新裝潢。如此不僅能為目前空間狹小的作業區及 服務區暫時提供適當的空間,還能騰出足夠的空間,將先前某些無法容納的作業 安置進來(Hemphill, 1987;蔡佳蓉,1990)。

陳格理(2010b)曾指出館舍改善的目的在於提升或改善圖書館硬體方面的 服務性,其結果可直接影響讀者的使用性,包含來館意願、次數、停留時間、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用方式、使用成效等,更間接影響圖書館管理及發展。

張燕琴(2004)認為圖書館在評估空間及營運改善的積極理由,包含可改變 既定形象、結合社區資源、營造閱讀氛圍、尋找工作成就以及館員的使命感。而 曾淑賢(2010)進一步分析公共圖書館進行館舍整修、改善的原因,可分為以下 五方面:

(一) 建築結構:如拉皮、美化外觀、外牆磁磚修補、結構補強、漏水處理、

地板改善、天花板改善、服務臺改善、廁所改善等;

(二) 節能減碳、綠建築:如 T5 燈具、自動感應裝置、省水裝置、太陽能 設施、環保建材等;

(三) 無障礙設施:如斜坡道、樓梯扶手、廁所、電梯、公共安全等;

(四) 機電及安全管制:如空調、消防安全、門禁系統、錄影監視系統等;

(五) 標示系統:如館外之尋路指標、館銜、館舍內之各區位標示、服務說 明、書架標示、側封板、架標等。

陳曉理(1994)指出當圖書館面臨館藏量增加、服務項目增設、空間設備改 善等原因而有空間不足的情況時,選擇另蓋建一座新館雖然是最徹底的方式,但 要找到適宜的地點及獲得充裕的經費皆大不易,故可改擇整修(重新佈置)、變 更使用、增建或利用組合式建築等四種方式代之。其中整修是指在館舍外在建築 結構不變之下,著重內部的重新設計,包含調整空間配置、改善現有設備、重新 粉刷等項。

因此,圖書館空間改造與新建的出發點,是為了提供使用者更舒適的空間設 施,而其理想目標,除了要營造一個實用機能與空間美學兼具的閱讀場所外,也 要創造圖書館空間的明亮與舒適感,以提升讀者的閱讀效率。故在空間設計規劃 前應先評估圖書館的服務及使用者的需求與喜好,在經費、人力資源、環境現況 等條件下,搭配適當的建築技術及材料,並與建築師、設計師充分溝通協調,以 做出妥善的整體規劃,以達空間改造的目標(郭維華,20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從相關文獻可以瞭解圖書館進行空間改造的因素包含館藏資源的增加、服務 項目的增設及設備的改善等項,但空間不足仍為主要的關鍵。尤其在總使用空間 不易增加,但內部典藏的館藏資源持續增加的情形下,將內部空間重新調整加以 改造就是最佳的方式。除調整原先空間配置間的使用範圍以提升服務效益外,因 應消防、公共安全等法規的規範,改善相關設備及增加無障礙設施的設計,亦是 圖書館進行空間改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 圖書館空間改造的方式

當建築物結構體仍堪用,惟內部設備或空間用途機能無法配合時代的發展需 求,呈現不便利用與管理的狀況時,則面臨需重新調整內部空間用途的情形,例 如採購家具設備、圖書設備、電腦資訊設備等,此現象亦可稱為圖書館功能的寧 靜轉型(黃世孟,2013)。

宋建成(2003)則認為公共圖書館在營造高品質閱讀氛圍的需求下所進行的

「空間改善」,除可再造閒置空間,也需就建築物的基地房屋、區位、安全、區 域資源整合、效益、後續維護、費用等條件,去評估如何改善,而非僅以新(興)

建、擴建或改建進行改造。

而國家標準「公共圖書館建築設備」提及圖書館可在經費、成本、適用性、

時間、館舍位置等因素下,利用既有資源加以改建整修,其途徑包含以下三種(經 濟部標準檢驗局,1995):

(一) 整建:適用空間不足在 20%至 25%之間的圖書館,將現有空間加以 重新配置,以增加相關服務用設備,提升服務效率。惟僅適用於短期 發展,在研擬改善長期空間需求解決方案前可運用之。

(二) 擴建:就現有建築結構加以擴充延展,為取得額外空間最經濟之方法;

視同新館建築,除亦須研擬擴建計畫書,規劃時並應注意與原有建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物之外觀、內部設計相配合以達協調;得與整建同時進行,並於擴建 時對原建築物進行必要之整修,如增設新入口、重新配置空間等。

(三) 改建:將原提供其他功能之建築物變更用途以作為圖書館,此舉以爭 取時效並節省籌建新館之費用為其效益。惟若改建之費用高於建造新 館費用的 25%,或改建後無法滿足未來 20 年的空間需求,或是硬體 設備之適用性、地點便利性、改建所需時間等項並無較改建前有顯著 效益,則應再行評估是否仍須進行改建。

因此,部分圖書館建築外觀可能有形式刻板、龜裂漏水或磁磚脫落等情形,

或是內部隔間為固定式難以彈性調整,無法符合現代化的服務需求,對銀髮族、

青少年或兒童等族群是個不友善的空間,但受限法規所定使用年限、改建條件、

經費不足的情況仍須繼續使用,故透過整修及空間改善計畫,可賦予老舊圖書館 建築新的生命。故近年來,國內外公共圖書館為提供優質閱讀環境,除建造全新 的圖書館外,亦透過遷建、改建或整修等方式進行改造。其中整修的作法包含外 牆拉皮、內部空間調整、重新裝潢、解決結構、機電或漏水問題等(曾淑賢,2010)。

從相關文獻可以瞭解圖書館進行空間改造的方式包含新建、整建、擴建、改 建四大類,其中新建雖最能解決如空間不足的方式,但因尋址及經費皆較不易,

故以其他三類為多。擴建可謂小規模的新建,改建則是將原為其他功能的建築物 變更用途作為圖書館代之,兩者雖較新建節省成本,仍須妥善評估其效益年限。

而整建為目前較常見的方式,尤在前述方式不易進行且局部、階段性調整的條件

而整建為目前較常見的方式,尤在前述方式不易進行且局部、階段性調整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