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在不同背景變項上的高中學生對零體罰知覺的

第五章 研究討論

第二節 在不同背景變項上的高中學生對零體罰知覺的

本節將針對高中學生在校園零體罰知覺量表上的四個背景變項,即

「性別」、「學校」、「科別」及「年級」中的得分表現差異進行綜合說 明。

壹、高中學生在性別變項上對零體罰知覺的差異表現情形

由上一章的統計結果發現,

不同性別之高中學生對零體罰知覺在整體 層面及覺察、認知、認同程度、擔憂各層面上,皆達顯著差異。即女高中 學生對零體罰知覺的整體面及覺察、認知、認同程度、擔憂各層面上高於 男高中學生。

使本研究的假設1-1不同性別的高中學生,對零體罰知覺在整 體層面及分層面上有顯著差異,獲得支持。

此結果對照張瑞綺(2007)的研究指出臺南市國小高年級的女生在零 體罰知覺上高於男生;以及與張韶蘭(2008)的研究指出在高雄縣國小高

年級學生在不同性別及不同體罰經驗下對體罰類型的知覺有顯著差異,其 結果發現男學生對可接受的管教方式之知覺高於女學生。雖然上述的研究 對象是國小學生,但結果似乎顯示性別變項在零體罰知覺或體罰經驗的知 覺上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至於不同性別在零體罰的知覺經驗上會有所不 同,推測其原因可能在於,不同性別學生對於體罰及管教可能受限於傳統 的刻板印象對不同性別角色的期許有差異所致。以往許多相關研究(謝臥 龍,1997,1998;謝臥龍、駱文慧、吳雅玲,1999;滕德政,2002),

多證實學生性別常是造成師生互動差異的重要因素,因此對男女學生管教 的觀念不同,許多老師會認為男性學生是較為頑皮與好動,有較多的問題 行為,故需要給予較多的要求,採用多變化的獎勵以及較為嚴厲的懲罰方 式。但對於女學生來說,教師則認為適宜給予較為溫和的懲罰方式。因此 可能造成不同性別對體罰或零體罰知覺的主觀認知不同。

依據人本基金會的調查,體罰的原因最主要的兩項是行為違反規定及 學業不符合要求。我們對照陳志銘(2009)的研究指出臺北市高中職在學 學生的偏差行為調查結果,顯示男性不論在輕微、中等、嚴重偏差行為方 面皆明顯高於女性,顯示男性偏差行為較女性多。因此本研究所發現女學 生的擔憂高於男學生似乎就可以解釋,當學校裡男學生的偏差行為多於女 學生時,除了教師的體罰行為可能增加外,女學生也可能覺得教師因現在 規定不能體罰,而對於男學生的不當行為變得較難處理,因而導致班級秩 序不易維持,甚至教師權威也可能因零體罰而受到挑戰。如果再加上當教 師認為嚴管容易造成學生反彈、家長提告,就可能不再積極管教學生。

貳、高中學生在學校變項上對零體罰知覺的差異表現情形

由上一章的統計結果發現,公私立學校之高中學生對零體罰知覺在整 體層面及覺察、認知、認同程度各層面上,未達顯著差異;而

在擔憂的分 層面上達顯著差異。即公立學校的高中學生在零體罰的擔憂上高於私立學 校的學生。

本研究的假設1-2不同學校(公私立別)的高中學生,對零體罰 知覺在整體層面及分層面上有顯著差異,獲得部分支持。

比較陳志銘(2009)的研究指出臺北市高中職在學學生的偏差行為以 公立高職學生的輕微及中等偏差行為明顯高於其他類別之學校;而私立高 中則無論在輕微、中等、嚴重偏差行為方面均明顯低於其他類別之學校。

另外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導師的依附行為是公立高於私立;導師的關心則

是公立高於私立;此外私立高職的學生最能感受到教官的關懷與監督,其 次是公立高職。事實上公私立學校的高中學生偏差行為的多寡與導師及教 官的相對付出關心與輔導管教是相關的。也就是說,當公立高職的學生偏 差行為較多時,導師與教官相對要付出較多時間來關心與輔導,而該校的 一般學生可能會對零體罰的擔憂感受來得強烈,似乎與本研究有相似的結 果。另外,該結果顯示公立學校的導師關心程度及學生對導師的依附都比 私立學校高,與本研究的結果略有不同。

參、高中學生在科別變項上對零體罰知覺的差異表現情形

由上一章的統計結果發現,不同科別之高中學生對零體罰知覺在整體 層面及認知、認同程度及擔憂各層面上,未達顯著差異;而

在覺察的分層 面上達顯著差異。即職業類科的高中學生對零體罰的知覺高於普通科學 生。

使本研究的假設1-3不同科別(普通科及職業類科)的高中學生,對零 體罰知覺在整體層面及分層面上有顯著差異,獲得部分支持。

比較陳志銘(2009)的研究指出臺北市高中職在學學生的偏差行為以 公立高職學生的輕微及中等偏差行為明顯高於其他類別之學校;其次是私 立高職、公立高中,而私立高中則無論在輕微、中等、嚴重偏差行為方面 均明顯低於其他類別之學校。我們也許可以試著推敲當高職的學生偏差行 為多於高中時,有可能使該校學生對於零體罰的覺察程度,高職會高於高 中。

此外在臺灣的升學主義下,以基測成績來分發學校,就已呈現職業類 科與普通科的成績差異,再加上職業類科與普通科的高中課程有所差異,

使得職科與普通科的學生會有對零體罰覺察上的差異原因可能是,職科老 師對於專業技能及檢定課程,會以訓練學生的體能為名,容易安排體能訓 練類的活動,像跑步、伏地挺身、仰臥起坐等,這些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 學生能有好的體力來參與實務訓練課程,但是,如果訓練時間太長,有可 能使得學生反彈或認為老師不是在訓練同學們的體力而是在體罰,因此,

自然而然對於零體罰的覺察程度就可能高於普通科。

肆、高中學生在年級變項上對零體罰知覺的差異表現情形

由上一章的統計結果發現,

不同年級之高中學生對零體罰知覺在整體 層面及覺察、認知各層面上,皆達顯著差異;

而在認同程度及擔憂的層面 上,未達顯著差異。使本研究的假設1-4不同年級的高中學生,對零體罰知 覺在整體層面及分層面上有顯著差異,獲得部分支持。

比較陳志銘(2009)的研究指出臺北市高中職學生的偏差行為年級變 項對中等偏差行為有顯著變異,輕微、嚴重偏差行為則無,以二年級中度 偏差行為明顯多於三年級。由於體罰的原因之一是行為違反規定,於是當 不同年級的偏差行為表現不同時,不同年級的學生對於零體罰的知覺也可 能有差異,因為當學生的偏差行為較多時有可能造成對零體罰上的擔憂。

但陳志銘的研究似乎與本研究的結果,有明顯的不同。或許是兩研究的研 究的方向與主題是不同的,且與陳志銘的研究樣本較少有關,造成推論上 的困難。

回到研究結果的發現二年級的高中生在零體罰的覺察、認知層面及整 體層面皆較一、三年級的知覺為低,可能是不同年級面對的學校的壓力事 件較為不同所致,像一年級剛進學校,很多事情不太瞭解,而導師在此階 段為讓學生能較快適應學校生活,可能會對高一新生有較多的要求與管 教,而三年級的同學要面臨升學的壓力,因此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會相對 提高,甚至會有體罰行為的發生。對照李宗誼(2002)在國中教師體罰學 生成因及處置措施中指出,若學校以「升學主義」掛帥,則考試成績不合 標準者,也是被體罰的最常見原因之一。這又與人本基金會在民國98年的 體罰報告中指出,國中體罰有攀升的情況與升學因素有關(人本基金會,

2009)。因此,研究者認為一、三年級的學生會對零體罰知覺較為敏感,

可能與不同年級的學習目標與要求不同有關連,但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 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