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高中職學生對校園管教的實施現況問 卷」作為蒐集相關資料的研究工具。其中問卷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 為個人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學校、科別及年級等四項;第二部分校園零 體罰知覺量表,包括對零體罰的覺察、認知、認同程度及實施現況看法等 四項;第三部分為教師管教現況量表,包括教師一般管教現況及正向管教 實施現況看法等兩項。本節就研究工具之內容與修訂過程說明如下:

壹、個人基本資料

一、性別:分成「男」 、「女」兩項。

二、學校:分成「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兩項。

三、科別:分成「普通科」 、「職業類科」兩項。

四、年級:分成「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三項。

貳、校園零體罰知覺量表

以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目前的校園零體罰的知覺為研究內容,分為

「對零體罰的覺察」、「對零體罰的認知」、「對零體罰的認同程度」及

「對零體罰實施現況的看法」等四個層面。

一、量表編製依據及過程:

「校園零體罰知覺量表」的編製是參考教育部(2007)公告之「學校 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鄧淑芳(2008)「國中學生家 長零體罰知覺與對教師管教行為看法之研究」及謝明昌(2008)「高雄縣 國中校園零體罰與正向管教政策實施成效之研究」,重新編寫題目,再與 指導教授討論及篩選潤飾後,形成預試問卷,以做進一步的考驗與分析。

二、量表內容及計分方式:

本量表的作答方式是依受試者就自己實際知覺到的情形,採Likert 五 點量表形式,從「非常符合」、「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

「非常不符合」中勾選一個最適合的選項,選「非常符合」得五分,選「符

合」得四分,選「部分符合」得三分,選「不符合」得兩分,「非常不符 合」則得一分,題目共有 26 題,得分愈高者,表示高中職學生對於零體 罰的知覺程度較高,反之亦然。

參、教師正向管教現況量表

以臺北市高中職學生對目前教師管教現況為研究內容,分為「教師一 般管教現況」與「正向管教實施現況看法」等兩個層面。

一、量表編製依據及過程:

「教師正向管教現況量表」的編製是參考教育部(2007)所公告之「學 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7)

的「正向管教法─接納、友善學習的教室」一書,以及謝明昌(2008)「高 雄縣國中校園零體罰與正向管教政策實施成效之研究」,重新編寫題目,

再與指導教授討論及篩選潤飾後,形成預試問卷,以做進一步的考驗與分 析。

二、量表內容及計分方式:

本量表的作答方式是依受試者就自己實際感受到的情形,採Likert 五 點量表形式,從「非常符合」、「符合」、「部分符合」、「不符合」、

「非常不符合」中勾選一個最適合的選項,選「非常符合」得五分,選「符 合」得四分,選「部分符合」得三分,選「不符合」得兩分,「非常不符 合」則得一分,題目共有 25 題,其中有 3 題採反向編題及反向計分的方 式計算總分,得分愈高者,表示高中職學生對於正向管教的感受較高,反 之亦然。

肆、建構專家效度

為使問卷更具內容效度,特邀請相關學者及現職教師共六位協助審閱 問卷(如附錄一),就問卷之遣詞用字之適當性和研究主題之相關性、適 切性,提供修正的建議,分成:「適合」、「修正後適合」及「不適合」

三項,刪除不適合的題目,以期找出合適的題目。在專家學者鑑定問卷內 容之後,依據專家學者所提供之意見進行彙整,以形成預試問卷,專家修

正意見彙整(如附錄二)。最後與指導教授討論後,編製成預試問卷(如 附錄三)。

表3-3-1 協助問卷內容效度分析之學者、專家名單

代碼 姓名 職別 任職學校

A 孔令明 學務主任 私立大同高中(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管理研究所博士班畢業)

B 吳翠霞 輔導主任 私立大同高中(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畢業)

C 吳麗娟 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D 曾文正 人事主任 私立大同高中(國立海洋大學海洋

法律研究所畢業)

E 張文哲 副教授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F 傅木龍 專門委員兼秘書 教育部訓育委員會

註:專家資料依姓名筆劃排列

伍、預試問卷之編製、施測與分析

一、預試問卷之編製:

經由彙整專家學者之意見,並和指導教授討論的結果,將不適合之題 項刪除並加以潤飾文字後,編製成預試問卷共48題(如附錄三)。本研究 之「高中職學生對校園管教的實施現況預試問卷」包含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個人基本資料」,包含性別、學校、科别及年級,四個變 項。

第二部分「校園零體罰知覺量表」分為四個層面,共計23題。層面一

「對零體罰的覺察」有6題;層面二「對零體罰的認知」有5題;層面三「對 零體罰的認同程度」有6題;層面四「對零體罰實施現況的看法」有6題。

第三部分「教師正向管教現況量表」分為兩個層面,共計25題。層面 一「教師一般管教現況」有7題;層面二「正向管教實施現況看法」有18 題,其中第12、13、17題為反向題。

二、預試施測: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97學年度的臺北市公私立高中學生,由於研究者 所任教的學校為一所包含普通科及職業類科的高中,經與指導教授討論,

決定以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學生進行預試問卷施測,隨機從中挑選6班的 學生,包含普通科及職業類科的一、二、三年級各一班,進行施測。共計 發出預試問卷291份,回收275份,回收率94.5%,扣除21份無效問卷,有 效問卷254份,有效回收率92.36%,如表3-3-2所示。預試問卷施測時間由 民國98年3月9日至20日。

表3-3-2 預式問卷樣本發放及回收情形 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17.0版加以統計分析,

先描述預試樣本的基本資料,再統計量表的各試題反應的常態分配情形,

表3-3-3 樣本學生基本資料次數分配表

變項 內容 人數 百分比

男 156 61.42

女 98 38.58

性別

合計 254 100.00

普通科 135 53.15

職業類科 119 46.85

科別

合計 254 100.00

一年級 84 33.07

二年級 95 37.40

三年級 75 29.53

年級

合計 254 100.00

(二)各試題的常態分配情形:

計算兩個量表各試題的平均數、標準差、偏態與峰度,以了解各試題 的常態分配情形,其中邱皓政(2008)指出偏態的範圍應在±3之間,而峰 度的範圍應在±10之間是為常態分配。經由統計各試題的偏態從

-1.112-.238,而峰度從-.771-1.651,故各試題的反應皆為常態分配,如表 3-3-4所示。

表3-3-4 高中學生對校園管教的實施現況預試問卷逐題現況分析摘要表

預試

預試

3.3834 1.13006 -.514 -.330 13 教師會因學生學習成就不佳而有差

(1)KMO取樣適當性檢定與Barlett球面性考驗:

吳明隆(2007)指出,Kaiser-Meyer-Olkin 取樣適當性檢定(KMO)

與Barlett 球面性考驗這兩項統計量的功能,係在檢定以相關係數矩陣進行

因素分析的適當性。其中,KMO 取樣適當性統計量的值在 0 到 1 之間,

其值愈接近1,表示變項間在進行因素分析抽取共同因素的效果愈好。

Kaiser(1974)提出 KMO 值的決策標準,如表 3-3-5。

表3-3-5 因素分析之KMO 值判斷規準表

KMO 決策標準

.90 以上 極佳的(marvelous)

.80 以上 有價值的(meritorious)

.70 以上 中度的(middling)

.60 以上 不好不壞的(mediocre)

.50 以上 可憐的(miserable)

.50 以下 無法接受的(unacceptable)

資料來源:《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3-10》吳明隆,2007。台北縣:加樺國際。

「校園零體罰知覺量表」的試題經由Kaiser-Meyer-Olkin 的取樣適當 性檢定後,得KMO 統計量值為.889,顯示進行因素分析是有價值的;此 外,若以Barlett 球面性檢定標準來看,所得之近似卡方分配為 3056.455,

在自由度為253 時,已達.000 顯著水準,因此,由兩項檢定統計量,如表 3-3-6 可知,此量表所有試題整體的取樣適當,可說是相當適合進行因素 分析。

表3-3-6 高中學生對零體罰知覺量表之KMO 與Barlett 檢定表

KMO .848 近似卡方分配 3056.455***

自由度 253

Bartlett 球形檢定

顯著性 .000

***

p < .001

(2)主軸因素法(principal axis factors)與轉軸法之最大變異法

(varimax)分析:

為了確定「校園零體罰知覺量表」的建構效度,本研究將所有的試題 先以主軸因素法(principal axis factors)與轉軸法之最大變異法(varimax)

來進行統計分析,產生五個因素,因與零體罰知覺的四個層面不符合,再 以同樣的方法進行統計分析,並設定固定萃取四個成分進行因素分析,並 選取負荷量.30 以上的題目作為正式問卷的題目。

邱皓政(2008)指出,主軸因素法是以變項間的共同變異量為分析對 象,即針對變項間的共同部分進行因素萃取。而解釋變異量是說明因素分 析所抽取的因素能夠解釋全體變數變異量的比例。

另外分析的過程中,可運用特徵值(eigenvalue)作為決定的依據。

特徵值是指每一個共同因素,或稱為潛在因素對於總共同性的貢獻程度,

如果它的值愈大,代表對於共同因素的貢獻也愈大,通常較常使用的評選 方式是以Kaiser 法,也就是保留特徵值大於 1 的,其餘的因素都刪掉

(Kaiser,1974)。

本量表得出四個因素的因素負荷量,經轉軸法之最大變異法得到轉軸 後的因子矩陣,轉軸的目的是在釐清因素與因素間的關係,以確定因素間 最清楚的結構。該矩陣表示構成某一因素的題目內容與比重,經由直交轉 軸後的因素負荷量,而最大變異法是使負荷量的變異數在因素內最大。其 結果發現,經轉軸後四個因素的相對位置不變,但是因素的完整性增加,

可解釋的比重改變,分別為23.639%、10.377%、9.620%及 8.417%,合 計52.053%。

由於所得結果:因第4、5 題跑到因素四;而第 18、19、20、23 題 跑到因素一,因其所屬的因素並不符合原來零體罰知覺的四個層面,為求 研究的精準與確實性,故將這些題目予以刪除;最後留下的四個因素依零 體罰知覺的四個層面,分別命名為「覺察」、「認知」、「認同程度」、

「現況看法」四層面,其中第四個對零體罰知覺的現況看法上,所保留的 題目為對零體罰知覺的負面看法,故給予命名為「擔憂」。如表3-3-7。

在刪除不恰當之題目後,將「校園零體罰知覺量表」的因素分析最後 保留之題項,包括覺察(選取4 題)、認知(選取 5 題)、認同程度(選 取6 題)、擔憂(選取 2 題),共 17 題,但因第四個零體罰知覺的擔憂 層面題目過少,故將第4、5 題的題目(因其因素分析的結果在因素四)

故稍為修改成「實施零體罰後,教師對某些學生的不當行為變得難以處

故稍為修改成「實施零體罰後,教師對某些學生的不當行為變得難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