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茲根據上述結論與發現,提出以下幾項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

學校、教師、學生及未來研究的參考: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積極推動校園正向管教,辦理研習培訓種子教師:

雖然不同學校規模在教師、行政人力編制上有所不同,但對於教師及 行政人員專業能力的培養卻不容忽視,因此建議教育行政機關應積極培訓 縣市級、校級的種子教師,讓每校擁有各自校級的輔導種子教師,來推動 輔導機制,使校園裡每個教師都具備有基礎輔導的專業能力,以落實三級 輔導制度。

(二)持續關注學生受教權益,以彰顯學生人權之保障:

本研究結果發現:有八成以上的高中學生已察覺校園零體罰及校園體 罰事件已減少,同時感受到教師會避免對學生體罰。甚至有九成四的高中 學生認同零體罰是有助於維護學生基本人權。因此,零體罰政策上路兩年 多來,學生不僅察覺教師體罰的行為已逐漸在校園中消聲匿跡,而學生人 權也受到了保障,但是並非從此不再有體罰事件。因此教育行政機關宜持 續關注學生受教權益,以彰顯學生人權之保障。

二、對學校的建議:

(一)落實校園的輔導工作:

本研究結果發現,有六成八的學生認為老師會採取連坐法處罰全體同 學或有六成左右的學生反應教師會對學習成就不佳的學生出現歧視或差 別待遇的行為,另外五成二的學生反應教師會以言語侮辱或其他體罰方式 處罰學生,因此校園行政應積極推動輔導工作,協助第一線教師有效輔導 特殊問題的學生,建立完整的認輔制度、輔導記錄,藉由正面管教、鼓勵,

取代以往懲戒、負面的管理,並利用專業團隊服務協助,申請心理諮商師 入校提供教師、行政人員輔導策略的學習,讓行政協助教學與輔導,積極 營造友善校園,並結合不同資源作為第一線導師最有力的後盾,避免教師 一時情緒失控而傷害到學生身心靈的發展。

(二)辦理輔導研習,強化教師正向管教知能:

本研究結果發現,有六成四的學生認為校園零體罰使班級秩序變得較 難維持;且有八成一的學生認為高中學生覺得零體罰對某些學生的不當行 為變得難以處理。是故如果教師的正向管教知能不足而就可能無法有效維 持班級秩序與輔導管教學生。因此,建議學校透過舉辦輔導知能研習、相 關進修課程及表揚優良教師,增進校內教師的正向管教知能,甚至讓校內 有良好輔導經驗的老師帶領與指導新進的教師,透過經驗分享與實務演練 來增進正向管教知能。

(三)設計活動課程,提昇學生的人權素養:

本研究結果發現,雖然校園已實施零體罰,然而仍有五成八以上的高 中學生對零體罰的實施有擔憂,也許是受到過去體罰經驗的影響,認為體 罰可以制止某些學生的不良行為,因而擔心校園零體罰後,會造成教師對 有些學生的行為無法管教,或者校園可能產生霸凌事件。因此,學校應重 視學生人權素養的養成,規畫相關活動課程,並落實情意教育,使師生之 間相互尊重,從根本做起才能化解師生間及學生間的對立,進而達到導正 學生不良行為的教育效果。

(四)宣導法治觀念,讓學生明白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本研究結果發現,已經有八成四的學生已經知道校園禁止體罰,但仍 有少數學生還不清楚零體罰規定,如果加上過去曾被體罰的經驗,可能會 認為老師體罰是理所當然的。是故「零體罰」立法通過後,政府透過強制 性的法規保護學生的人身安全。而學校也有責任透過課程或集會公布宣導

「校園禁止體罰教育政策」,讓學生了解自身的權利和義務,避免重蹈以 往「教室是教師的王國」陋習,建立校園裡人人平等的文化。

(五)尋求親師共識,訂定合理可行的輔導辦法:

本研究結果發現,有八成五的學生反應當其犯錯時教師會電話聯繫或 通知家長到校,其實親師溝通的目的是要解決學生的問題,而非向家長打 小報告,好的親師溝通是有助於學生問題行為的改善。所以,親師間應建 立起正向的輔導方法,用鼓勵取代責罰,共同訂定合理的輔導辦法,讓學

生在家、在校都有一個健全成長的友善環境。

(六)確實執行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

本研究結果發現,有五成二的學生反應教師仍會對學生以言語侮辱或 施加肢體暴力,甚至任何形式的體罰,因此,建議公立學校應該加強對教 師的宣導與監督,遇到教師體罰學生的情形時,應嚴格執行公立高級中等 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對於違法處罰學生,造成學生身心傷害,情 節重大的教師給予記過處份。

(七)對於有體罰學生的教師,優先列入研習名單:

本研究結果發現,有五成二的學生反應教師仍會對學生以言語侮辱或 施加肢體暴力,甚至任何形式的體罰,因此,學校一方面不能鄉愿而漠視 應給予教師記過處份之外,另一方面也應該列管這些教師並優先使其參與 正向管教的相關研習,改變過去的負面管教習慣,能夠學習好的輔導知能 及技巧,未來方能帶好每一個學生。

三、對教師的建議:

(一)教師必須持續進修,加強輔導知能:

本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反應有教師仍是負面管教學生,是故提昇教師 的個人輔導知能就變得重要,如果持續對學生負面管教不僅無法受到學生 的肯定和尊重,也可能造成師生的對立與緊張關係。尤其連坐處罰學生是 最不公平也最難服眾的一種管教方式,教師應該有所自覺並力求改善。故 教師應多利用相關研習機會、大專院校諮商專線及各縣市青少年諮商中心 等,尋求外在協助,並同時加強個人輔導專業知能,期能在實際教學中也 能擔任學生輔導的第一線人員,有效擔任起三級預防的第一線捍衛者,再 依據學生狀況逐步向上提報,而非遇到有問題的學生就直接送往其他單位 處理,失去導師最瞭解學生,利於輔導學生的優勢;此外,在輔導學生的 過程當中,教師的情緒管理也十分重要,未來優質的教師不只要有IQ 更 要有EQ。

(二)用積極輔導的心態面對學生問題行為:

教師的管教方式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感受,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教師 的岐視、差別待遇、言語侮辱,對學生來說是最無法接受的,事實上,面 對學生的問題行為或學習知覺不佳時,大部分教師都是出自於欲導正偏差 行為、觀念,而衝動負面管教學生的行為,然而用意是對的方法卻錯了。

因此,教師對於學生應以冷靜、積極、正向的知覺來看待,放大學生的優 點,找出學生的長處,積極的去面對有需求的學生,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 去理解自己的錯誤,而不是犯錯就等同失去學習的機會,而長期使用體罰 方式來處理學生的行為問題,有可能會讓學生對自我貼上「壞學生」的標 籤,甚至對體罰「免疫」,喪失自我改進的意願,不可不慎。此外,教師 必須針對學生的個別需求給予輔導和協助,例如,以性別的不同來說,男 生和女生成長背景裡,受到對性別角色教養觀念的不同,人格養成自然也 不相同,通常女生對於環境和情緒的知覺都比較高也比較敏感,教師在輔 導的過程裡,談話內容和輔導技巧也必須適度調整,輔導效果才能事半功 倍。

(三)增進師生之間的對話和溝通,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同背景的學生對於體罰感受也有所差異,影響之 一是教師帶給學生負面的經驗與示範,因此教師管教的方式,如能增加溝 通與對話,減少體罰使用的機會,避免讓學生有負面的體罰經驗,才是協 助學生自我成長、健全人格的方式。

四、對家長的建議:

(一)破除體罰迷思,增進正向管教知能以迎接禁止體罰的時代:

禁止體罰政策的落實,家長是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根據相關文獻及 研究的探討:家長對零體罰的認知更是關鍵。若家長無法破除體罰迷思,

仍停留在「我們不都是這樣被打大的,小孩是不打不成器」的觀念裡,禁 止體罰政策到最後必定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而不了了之。為了不 讓這樣的情況發生,家長個人應先調整觀念,充實相關知能,做政策背後 強而有利的靠山,才能真正落實臺灣成為第109個立法禁止體罰的國家。

(二)主動聯繫教師,溝通彼此管教理念以建立親師生三贏的局面:

本研究結果發現,教師會採取電話聯繫等方式來與家長溝通各種學生 問題。因此在實施禁止體罰之後,親師合作更顯重要,家長如能主動出擊,

先行聯繫教師溝通管教理念,將可以創造出親師生三贏的局面。

(三)保障子女權益,了解禁止體罰相關法規以維護子女人權:

家長身為子女的監護人,以維護子女的權益是責無旁貸。因此,家長 除了平日應積極與教師溝通,進行意見上的交流,並應強化自身對禁止體 罰教育政策的了解及對相關法律規範的認知,同時要能夠主動要求學校不

得體罰學生,必要時可要求簽署學校不得體罰學生的聲明書,且要明瞭當 子女的基本人權、受教權、學習權等受到侵害時,可使用的申訴程序和可 能的救濟管道,才能確保子女的權益受到保障。

得體罰學生,必要時可要求簽署學校不得體罰學生的聲明書,且要明瞭當 子女的基本人權、受教權、學習權等受到侵害時,可使用的申訴程序和可 能的救濟管道,才能確保子女的權益受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