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在地認同與主體性

第四節 在地化、節慶與認同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原住民委員會、交通部、新聞局。

輔辦單位:交通部觀光局。

主辦單位:臺東縣政府、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原住民電視台。

協辦單位:中國青年救國團台東縣團務指導委員會、燦星旅遊網股份有限公 司、台東縣觀光協會、台東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台東縣休閒旅 遊產業協會、台東縣觀光旅遊解說志工團、財團法人台東縣文化 基金會、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贊助單位: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臺東區營業處、長榮/立榮航空公司、遠 東航空公司、知本老爺大酒店、娜路彎大酒店、知本富野渡假村、

東台大飯店、泓泉大飯店、初鹿原生應用植物園區。

資料來源:依據《1999 台東南島文化節活動成果專輯》、《2001 台東南島文化節 活動成果專輯》、《2002 台東南島文化節活動成果專輯》、《2003 台東 南島文化節活動成果專輯》、《2004 台東南島文化節活動成果專輯》、

《2005 台東南島文化節活動成果專輯》,本研究編制。

第四節 在地化、節慶與認同

一、在地化發展與節慶

如今台灣月月有節慶,處處玩節慶,這些都有著共同的目標與期待。在政府 文化下鄉、社區總體營造、觀光客倍增計畫等政策方向下,人潮在週休二日湧向 各類新興節慶,透過與在地文化產業之結合,繼而帶來可觀的門票收益、觀光產 值。形成今日全台各處新興節慶情形,導因脈絡可循的政府文化政策。1994 年 10 月起,文建會以「社區總體營造」提倡各鄉鎮以振興地方社區的文化產業與 產業文化為目標,1991 年省府推動「富麗農村」、旅遊局配合「一縣市一特色、

一鄉鎮一特產」施政,在省與中央文化政策相交鼓勵下,各縣市、鄉鎮居民在請

專家及文史工作室人員,發掘地方人文與自然景觀資源,結合遊憩與觀光進行當 地特色規劃,希望能一舉結合自然、人文與地方產業的觀光節慶活動。於是我們 有「宜蘭國際童玩節」、「苗栗國際假面藝術節」等的藝術節慶活動,以及「白河 蓮花節」、「新埔柿餅節」、「三星蔥蒜節」等的產業促銷節慶,還有「基隆國際鬼 節嘉年華會」、「府城七夕成年禮」等的創新傳承節慶。當然,還包括結合社區營 造、觀光與地方產業為目標而辦的「澎湖風帆海鱺節」、「東港鮪魚文化觀光季」

等新興節慶,當然還有「台東南島文化節」(見表 5-6)。

表 5-6:台灣的地方新興節慶

活 動 名 稱 舉 辦 時 間 地 點 鹽寮國際沙雕節 國曆 8 月 台北縣貢寮鄉

東北角帆船季 國曆 8 月 東北角海岸 石門國際風箏節 國曆 9 月 台北縣石門鄉 基隆國際鬼節嘉年華會 農曆 7 月 基隆市

台灣燈會 農曆 1 月 台灣各地

台北中華美食展 國曆 8 月 台北世貿中心 台北年貨大街 農曆 12 月 台北市 鶯歌陶瓷藝術季 國曆 10 月 台北縣鶯歌鎮

大溪陀螺節 國曆 10 月 桃園縣大溪鎮 觀音、白河蓮花節 國曆 7 至 8 月 桃園縣、台南縣

北埔膨風節 國曆 6 至 7 月 新竹縣北埔鎮 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 國曆 9 至 10 月 新竹市

新埔柿餅節 國曆 9 至 11 月 新竹縣新埔鎮 苗栗國際假面藝術節 國曆 3 至 4 月 苗栗縣

苗栗桐花祭 國曆 5 月 苗栗縣

三義木雕藝術節 國曆 5 月 苗栗縣 苗栗國際觀光文化節 國曆 2 月 苗栗縣

馬祖文化節 農曆 3 月 台中、彰化、雲林、嘉義 鹿耳門文化季 國曆 1 至 3 月 台南市鹿耳門天后宮 府城七夕國際藝術節 農曆 7 月 台南市

官田菱角節 國曆 10 月 台南縣官田鄉 內門宋江陣嘉年華 農曆 2 月 高雄縣內門鄉 高雄國際化貨櫃藝術節 國曆 11 月至翌年 1 月 高雄中油成功廠 東港黑鮪魚文化觀光季 國曆 5 月至 7 月 屏東縣東港鎮

墾丁風鈴季 國曆 1 至 2 月 屏東恆春半島

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 國曆 7 月至 8 月 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

後,決定日期)

談不上國際視野及吸引國際觀光客。許多節慶活動之主辦單位均將其活動定位在

「國際性」之節慶活動,雖然有邀請國外展演團隊,但其形式多偏重在國際文化 交流,並未針對如何吸引國際觀光客作完善規劃,從實際調查看來也發現節慶活 動遊客人數與主辦單位預估有所落差63,遊客也多以在地區域為主。此外,許多 較不具知名的在地節慶活動,雖然以投注大量行銷費用,但透過調查顯示還是遊 客還以「口耳相傳、親友告知」為主,顯示資訊通路及媒體宣傳面向並不多元或 者資訊傳播管道成效不佳。當然活動吸引力的塑造以及活動節目設計創意不足也 是重要因素。大多節慶活動相互仿效抄襲,活內容設計缺乏創意思考。由於難以 吸引國際藝文團體來台,也顧及市府經費,因此「產生了一批在台灣的外國表演 團體,很多節慶其實是同一批團體到處表演而已」64。今日節慶模仿抄襲盛行,

缺乏新鮮、創意,無法讓去過的人想再去一次。

「綜觀目前台灣新興節慶,九成以上都以招標方式委外籌辦。因為一但活動 由公部門自己做,一定會有創意不足,經費難以預估或不斷膨脹的問題。交給民 間籌辦的彈性大,可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創意」65,然而委外就一定要營利,各 縣市政府節慶活動儼然形成縣市招標,得標團體匆促籌辦,得標團體以營利為掛 帥的節慶結合產業的操作模式,由於廠商得標常變動,委外承包節慶活動雖是常 態以及趨勢,但卻往往缺乏長遠規劃。在台灣城市競爭激烈之下,縣市辦理節慶 活動成了一種政績考量。新興節慶幾乎與縣市長批政績連上等號,不少節慶也在 縣市長換人後走入歷史。而節慶文化要生根在地,就必須結合在地文化與周邊產 業。但許多新興節慶不是與在地文化、產業脫節,就是委外經營團隊摸索在地文 化,其速食式成效可想而知。

另外,台灣新興地方節慶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展示攤販夜市化」,不論任 何節慶活動名稱為何,攤販設計與規劃上時常出現混合交雜的情景,無法辨認出 其特色或主題,與一般夜市小吃沒有任何差異,幾乎充斥著烤香腸、麵線、燒酒 螺,但這卻與節慶文化內涵無法做連結。最終,吃吃喝喝的攤販小吃是主題,節 慶活動內容反而成了背景,沒有真正感受到節慶活動內容的文化涵養。台東《更 生日報》曾於 2005 年活動期間,以「攤位無特色,大型活動敗筆」之標題論述

63 事實上,許多節慶活動透過傳播媒體,強調參加遊客人數已破幾萬人,但實際參與人數並非 如此,此用意在於增加活動曝光率與活動買氣,使遊客誤以活動十分精采值得前往。

64 引自《中國時報》,〈文化大拜拜 節慶失真飆亂象〉,2006/03/06。

65 引自《中國時報》,〈委外營利、無法永續經營〉,2006/03/06。

台東南島文化節:

「南島文化節在主場地,主辦單位設有許多攤位,賣冰淇淋、烤肉,就是沒 有賣南島風情,年底即將舉辦台東釋迦節,你看,賣什麼好呢,賣章魚小丸子可 好,這就是台東每次辦大型活動的標準模式,美其名是民俗趕集,其實是攤販雲 集,什麼都可以賣,但是就是很少賣和當次活動有關的東西,……。我們同意,

辦理活動如果不能花錢吃吃喝喝,吃點不一像的地方小吃,走累了、渴了,不能 喝點涼的,活動一定熱鬧不起來,但是我們似乎忘了,我們活動的主題是什麼,

至少要有一半以上的和當次活動有關的東西,那才像話吧!」

記者藍國揚報導,《更生日報》,94 年 8 月 20 日 再者,眾多節慶活動預算花在媒體行銷比例大多非常高,相對花在策劃節慶 內容上的比例隨之銳減,活動品質必然隨之下降。至今,媒體已成為各地舉辦節 慶中最重要的獲利者之一,而節慶活動也對傳播媒體產生某種程度上的依賴性。

三、在地化與文化展演

文建會推動社區營造之概念,使全台各地方、各部落,保存失而復得的傳統 文化。台東縣境內,每個原住民部落亦在此項政策的推動之下,個個大放異彩。

藉由台東南島文化節,將部落拉近民眾、展現各族群之間的文化藝術。部落文化 間接地在活動中扮演著足以消費的文化商品,透過有效安排呈現異國情調之氣 氛。在地文化於活動中展現得一覽無遺,我們看到也感受到。而我們要思考應對 的是,這樣的文化展演的目的僅僅是在地文化差異的展現與宣示嗎?就此,從推 動在地文化角度而言,活動的主角理當在地文化者所扮演,但事實卻不然。主角 是邀請的國外團體擔任,而主要目的則是替活動增添活力與名利,加上媒體的炒 作使得焦點更集中於國外展演團隊。

再者,國內展演團隊,有登記有案的專業團隊,有閒暇時間練習的團隊,這 些團隊在文建會、外交部、國藝團、教育部、縣市政府或文化局的扶植與補助而 組成,並開始進行展演活動,但並非所以展演團隊都足上舞台展示。活動文化展 演團隊從過去的秉持原味的南島文化,到後來多方考量的雜陳化,逐漸搬出台東 部落社區的展演團隊。事實上,可預見的情形是展演團隊並不特別受到青睞,反 而是國外展演團隊較於出色。一個與地方脫鉤的節慶活動無法深得民心,而一個 無法獲得更多掌聲與支持的節慶活動,更是無法獲得遊客與觀賞者的青睞,因而

無法創造更多的商機。此實與社區營造理念相互衝突。

1.【原住民 B】:如果主辦單位的決策的權利或是設計整個活動的過程,「如果沒 有在地部落很大的參與,我想這個活動就不必去期待他了」。所謂的參與是,去 參與表演但不是參與決策的安排。「布農文教基金會就只是去跳舞而已」。

1.【原住民 B】:如果主辦單位的決策的權利或是設計整個活動的過程,「如果沒 有在地部落很大的參與,我想這個活動就不必去期待他了」。所謂的參與是,去 參與表演但不是參與決策的安排。「布農文教基金會就只是去跳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