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活動構成與意象構築

第五節 異文化之意象構築

整個活動係透過物質文化、文化展演、部落體驗以及知識探索四大活動要素 所構成,活動中皆嘗試構築過去南島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時空背景。從活動的廣 告文宣中,我們不斷看到原住民圖騰、文物的圖片的運用,這些人與物圖片的展 現是台灣社會中存在獨特性。此種獨特性除了有足夠吸引力創造高附加價值之外

(如:觀光、文化產業),透過廣告文宣的傳播以及描繪,亦是形塑接受訊息者 對一地和活動本身的認識與想像,實為影響活動成效之另一種重要因素。

一、文字、圖像的傳播與描繪

這些文字、圖像的描繪主要來自於主辦單位對於該活動之定位與願景規劃,

以 2003 年活動海報為例(見圖 4-8),海報中所展現出的是以原住民圖騰、蘭嶼 的拼板舟、魯凱族的百步蛇以及熱帶雨林的棕櫚樹,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或想像 到的是,在活動舉辦地點-台東,將展現諸如此類的原住民圖騰的雕刻、手工藝 品,以及台灣南島民族乘坐拼板舟於熱帶雨林的情境中穿梭著。另者,以 2005 年活動海報為例(見圖 4-9),有別於 2003 年,原住民的五官臉孔實實在在地具 現於海報上。海報中的原住民分別穿戴著各族特有的服裝衣飾,各族之間呈現明 顯區分之間的差異性、極具可辨識性,展現出在地文化多元的一面。海報中隱約 可察覺到相近的族群圖像出現於海報上,而這些則是所謂的南島語族的一份子。

將台灣原住民與外國族群融為一體,藉此傳達著四海一家親的未來圖像,更有甚 者,看出主辦單位試圖向世界宣告,台灣、台東為南島文化的原鄉。此外,台東 南島文化節活動名稱,於 2004 年之後增添上「福爾摩沙藝術節」的字樣,係是 文建會著眼文化基礎性的提昇工作48。節慶化的藝術表演活動,還是要抓緊當地 的文化,透過活動讓別人認識你。活動的品質形象就代表當地的性格、形象,也 是一種地方的圖像。活動辦得越精緻細膩,越能凝聚地方的認同與驕傲。當然,

將南島文化和福爾摩沙結合,一方面呼應了文化展演中非南島民族文化的部分,

另一方面恐怕亦是另一種政治效益的考量。

48 參閱 福爾摩沙藝術節網站:http://formosa-festival.cca.gov.tw/chinese.asp。

圖 4-8:2003 台東南島文化節活動海報 資料來源:2003 台東南島文化節活動成果專輯

圖 4-9:2005 台東南島文化節活動海報 資料來源:2005 台東南島文化節活動成果專輯

暑假是花東地區旅遊的旺季,旅遊業者更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僅推銷原住民文 化之旅。有效結合在地資源將讓整個旅遊行程更為豐富精采可期,尤其是花東地 區的旅遊資源極為豐富,旅遊業者豈能棄捨這個機會。主辦單位配合旅遊業者推 出多種旅遊行程,除了原住民部落體驗外,更是將格局放大至整個大台東地區,

將台東的觀光旅遊資源匯集一身,以南島文化節為軸心點,帶領遊走三仙台、知 本溫泉泡湯、池上-米之鄉田園景緻、特殊的地理景觀、史前遺跡考古現場考察、

雙島之旅、鹿野飛行傘體驗。圖 4-10 是擷取至活動廣告上的之部分圖像,該圖 片與圖 4-9 有所差別。圖 4-9 主要是以原住民意象所構成,而圖 4-10 卻是以台東 的自然與人文地理景觀組成。該圖像述說著台東的天然美景與在地文化特色是個 絕佳的旅遊天堂,而非只有原住民文化特色。

圖 4-10:2005 台東南島文化節活動宣傳海報

資料來源:2005 台東南島文化節網站 http://tour.taitung.gov.tw/festivity 廣告文宣的傳播效力在圖像的運用外,亦可透過文字形塑觀看者對於活動的 意象構成。去年(2005)台東縣政府與燦星旅遊網合作,推出主題套裝旅遊行程,

廣告文宣中出現一段嘗試吸引遊客參與的文字,如下:

排灣族刺球、布農族射鹿耳、魯凱族盪鞦韆、

阿美族撒漁網、卑南族成年禮、雅美族驅鬼…

今夏特殊新玩法!

體驗原住民生活智慧 領略台東的知性內涵 想聆聽布農族八部合音嗎?

想體驗魯凱族紋手文化嗎?

想觀賞阿美族浮木藝術嗎?

想學習排灣族射獵技能嗎?

想成為卑南族傳統勇士嗎?

上述文字描繪活動內容似乎只有在這裡才能有不同新鮮的花樣,等待的是前 所未有、有別於都市叢林的文化饗宴,體驗南島風情不必到國外,直接到台東就 對了。在多元族群共融的地方台東,你可體驗各族群的特殊技藝,天賴之音、雕 刻藝術、體驗原始生活,而這終將在台東、在這個活動中逐一實現。上述者,皆 是南島文化節裡一一建構而成,讓遊客參與者,感受到所謂的異國情調、異文化 的薰陶,透過文字的描繪與揣摩給人無限的遐想與想像的空間。

二、活動構築南島意象與成效

活動主要內容係由物質文化、文化展演、部落體驗、及知識探索等四大要素 構成,上述內容已於第三章詳細描述分析過,不再論述。本小節主要目的在於藉 由活動執行與舉辦之流程架構上,將活動內容呈現與活動訴求對象進行串聯,進 而在詮釋訴求對象所接受的訊息與感官認知以及之間的差異,並配合訪談者內容 相互比對分析。

(一)物質文化

南島文化節除了代表台東原住民多元文化的特質外,彰顯在地人文與自然特 色亦是活動行銷重點。石板烤肉、阿粨、小米酒、炸山蘇是原住民佳餚的象徵,

釋迦、金針花、洛神花、高山茶是台東具代表性的特產。「南島采風街」,一個集 中各地美食、原住民小吃、手工藝品展售的小街,看著膚色黝黑的賣家、老闆,

吆喝著你購買他的商品。小米製作而成的阿粨,底下平舖著荷葉;原住民傳統圖

騰、符號之類的圖像,紛紛出現在手工藝品之上,帽子、背心、手鍊,隨著人手 一(手)機的現象不斷,更設計手機袋與手機裝飾,跟隨時代潮流邁進。

1. 【外地遊客 A】:吃的方面很莫名其妙,沒有特色,跟很多活動類似一樣,頂 多有石版烤肉之類的。此外,原住民攤位賣的服飾還有印度民族風的感覺,很 奇怪。小飾品也不是很特別,真的原住民還有假的原住民東西混在一起賣的情 形產生,其他地方也可以買的到,東西也都沒有標價,又不好意思問,由於是 觀光活動可能會是觀光價怕很貴,東西可能是工廠批發的,同質性商品很多,

賣的也多是一些非原住民的東西,只有少部分是真的原住民手工製作,原住民 自己也很可愛的承認說這些不是原住民的。小吃手工藝品也是如此,原住民味 道感覺比較多,南島味道感覺的不多。

2. 【原住民 A】:這個我是不會去看啦,不過對於原住民部落來講,算是不無小 補啦,有這個活動在經濟上多少有賺一些。這些東西有自己手工的,有跟工廠 批發的也有,都混雜一起賣的。這些的特殊性跟主流社會是很很少接觸的,多 少會引起他們的好奇及想像。

3. 【原住民 B】:原住民的手工藝品我並不是非常的了解,但是手工藝品會創 新,我們原住民也會去買,像帽子、手鍊的有很多不一樣的圖案、顏色,可以 知道其他族的東西,而且不只我們原住民,漢人也會去買。

透過文本資料與訪談內容相互比對,活動所欲傳達出台東在地特色、原住民 以及南島民族的空間環境,以行銷在地文化為目的。但訪談者指出物質文化活 動,「無特色,味道混雜」,也並非真品,這就是原住民文化商業化的結果。物質 文化活動對原住民而言,是一種經濟上的補助與生活津貼,但這讓漢人、觀光客 在自身不同經驗中對此感到新奇、獨特,而原漢或是原住民之間進而產生文化交 流。然而,縱使知道這是一項南島文化的節慶活動,但原住民味道、感覺更甚過 於南島。換言之,台東南島文化節美食品嚐是相當雜亂、不具特色,展售攤位夜 市化的景象不斷。一個需要思考的是,所謂的應景何在,主題為何?南島與原住 民美食存在與否,所營造出的原住民、南島、台東意象又是什麼?

(二)文化展演

原住民歌曲舞蹈已成為東部觀光必定參加的活動事項,原本散落於部落內載歌 載舞、具備儀式宗教符號的肢體語言,逐漸轉型革新、舞台化,在許多觀光景點 觀賞到原住民能歌善舞的一面。這些原本散落於部落內、難能可貴的景象,在台 東南島文化節之中完整呈現。定時定點的表演活動,滿足你一次對南島民族歌曲 舞蹈的憧憬與想像。夏威夷艷麗的草群舞,搭配慵懶步調的音樂,讓你陶醉,彷

彿置身於海洋島嶼的沙灘上,聆聽這南島民族的歌聲。台灣原住民熱情、和善以 及能歌善舞的技能完全呈現於文化展演之中。

1. 【在地遊客 A】:觀賞表演之後並沒有深入了解什麼是南島文化,特別是看到 有韓國、日本表演團隊更使我產生錯覺。而夏威夷表演讓我印象深刻,改變我 過去對夏威夷表演的印象,而其他表演沒有特別的印象,關於表演的內容其實 沒有多大的了解,這方面主持人雖然有做簡短的介紹,但是還是不太清楚。而 國內的表演跟國外的感覺起來,好像弱了點。

2. 【原住民 A】:這個活動就是要表達出南島族群的特色,也有不同國家的原住 民的互動。比較特殊的因該就是那個裝扮很特別的(忘了是哪個國家的),就 是那個只能在 discovery 看到的。在我來講,哇!親身看到這個跟我們差異性 非常強烈的,而且很特別。我自己本身很好奇其他南島民族,最淺層的是身體

2. 【原住民 A】:這個活動就是要表達出南島族群的特色,也有不同國家的原住 民的互動。比較特殊的因該就是那個裝扮很特別的(忘了是哪個國家的),就 是那個只能在 discovery 看到的。在我來講,哇!親身看到這個跟我們差異性 非常強烈的,而且很特別。我自己本身很好奇其他南島民族,最淺層的是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