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活動構成與意象構築

第三節 部落體驗

南島文化節第三個活動要素「部落體驗」,透過親身參與、實地探訪,藉由 輕鬆、遊戲式的安排設計,由該地部落族人引領之下,進而了解台灣原住民的族 群文化多元性、特殊性。基本上,每年活動皆舉辦部落體驗之相關活動,1999 年至 2003 年是以南島生活體驗營之方式呈現,於活動主場地附近規劃體驗場 所,就地展現各族文化體驗活動項目。而 2004 年至 2005 年之活動則深入台東境 內各地原住民社區部落,有別於先前者較於刻意營造、集中展現的模式,後者是 完全自然而然地將原住民生活的一切事物呈現給遊客、觀賞者。該活動係由縣政 府與在地業者、學(協)會合作共同辦理,在過去社區總體營造暨有成果下,匯 整社區固有資源發展觀光旅遊事業。

2004 年台東南島文化節首次辦理原住民部落、社區體驗之活動,主辦單位 為迎接南島文化節大型活動,委託台東縣永續發展協會辦理解說員訓練,推動部 落永續發展的生態文化,帶動部落產業的發展,及逐步開發本縣永續經營的觀光 事業。他們認為,「生態旅遊,是一種自然體驗、學習認識當地原住民文化並與 地方社區一起互動參與分享的觀光模式」43

一、南島生活體驗營與文化想像

1999 年至 2003 年的台東南島文化節,並無規劃設計部落體驗的活動,而採 文化生活體驗營的方式進行,販售南島生活文化體驗護照44。這項活動結合了各 項民間資源,包括社區協會(如:台東縣原住民觀光產業發展協會)、文史工作 者、飯店、餐飲業者等等,共同舉辦南島生活體驗營。台灣原住民族群之多,台 東即擁有七大族群,其各族因地理位置、生活習慣不同,因此在語言、文化、習 俗、舞蹈、傳統、服飾、信仰、生活器皿、及社會組織等等存在明顯的差異性,

因而孕育出豐富的人文資產、傳統習俗慶典以及獨特的美食文化。生活文化體驗 此活動,即是「希望藉由遊客的親身體驗以及互動方式,提高一般民眾接受南島 印象及接受度」45。以 2001 年為例,活動內容包含六族的語言、宗教祭典、歌曲 舞蹈、服飾美食以及生活技能等體驗項目(見表 4-4),這些都不用深入探訪部落,

於南島文化節之中皆可完整一次體驗,連平日在蘭嶼才可看到的拼板舟、頭髮 舞、也在活動中可親自參與體驗。

表 4-4 南島生活體驗營活動內容,細分為六個族群體驗活動,阿美、布農、

卑南、魯凱、排灣、雅美(達悟)等,透過這類設計活動使遊客達到歡樂、親身 參與的另種經驗,更是對另種文化的認識。各族活動內容不外乎在簡單語言學 習,有關生活日常問候語、歌謠教唱等。長久以來,原住民能歌善舞的印象存在 世人心中,這類的活動大多是各族的慶典、祭典儀式,稍加修改編撰在轉移至遊 客面前,在此親身參與絕對是重要參與的一環。手牽手、肩並肩,大夥在鈴鐺聲、

吆喝聲之下熱鬧歡唱不已,這樣的情景是各族祭典歌舞體驗的共通點。民以食為 天,不同地理環境條件造就另種飲食文化。飲食部分主要營造過去原住民飲食獨

43 引自《2004 台東南島文化節活動成果專輯》,頁 67。

44 體驗護照每本工本費 200 元,通過所設計之體驗者可加蓋族群戳章,並且可獲體驗證書以及 換取活動紀念 T 恤。

45 引自《2001 台東南島文化節活動成果專輯》,頁 78。

特風格,使用原始器具、罕見食材,搭配獨特的烹煮方式,讓遊客對此感到鮮奇、

二、部落體驗營與時空壓縮

部落體驗營開辦於 2004 年南島文化節,有別於先前的設計規劃,部落體驗 營是系統式的規劃體驗旅程,深入探索原住民生活區域,了解原住民一切的生活 事物。除了原住民知識的探索外,部落體驗營更進一部充滿著對參與者期待了解 台東自然景觀的渴望。2004 年台東南島文化節,主辦單位委託台東縣永續發展 協會辦理解說員訓練,規劃五項體驗原住民部落之旅遊行程,透過表 4-5 部落體 驗的活動說明中,台東原住民的歌舞(盪鞦韆、八部合音)、美食(小米酒、野 菜)、生活技藝(漁獵、狩獵、射箭)等是部落體驗所遊玩之重點。可想而知,

這些體驗活動內容不外乎營造一個南島族的生活方式與時空背景,這樣時空壓縮 的場景就發生在原住民部落社區之中,如常見的歌曲舞蹈都是在特定宗教祭典儀 式之中所歌頌的,在觀光節慶活動的設計安排下逐一浮現檯面。

「Nga Ay Ho 海洋」塑造阿美族是親近海洋的民族,「生活在依山畔海,豐 富的東海岸地質景觀,淳樸熱情是難以抗拒的魅力,跟著耆老啜飲小米酒一同親 近海洋、體驗漁獵文化」。「Sa Bau 鞦韆傳情」將豐收的喜悅傳遞給每一位朋友,

「在頭目的祈福帶領之下,進入達魯瑪克部落,接受東魯凱族的鞦韆文化洗禮,

不分你我」。「Ma LiMa Li 野溪」讚揚排灣族精湛的手工藝品技術,「為您紋上貴 族的圖騰,對排灣族文化的認同、奉上祖靈的祝福。使用過自然風味的排灣族健 康餐飲後,邀你體驗清澈溪流的沁涼…」。「伊娜法塢 puyuma」引領您體驗台東 平原上的卑南生活文化,「探索史前文化及近代族群文化的變遷,一起編織花環,

手拉手圍著圈圈,一起歌舞,一起拜訪卑南族部落」,成為體驗卑南文化的最佳 寫照。「Mi Hu Mi Sang 高山」,讓我們一探高山生活文化,體會布農居住生活的 環境,「沿著卑南大溪的壯麗山水而上,有中央山脈守護之稱的布農族,在高山 上的合音可以傳遍山谷,布農族的孩子赤腳打敗日本世界冠軍的少棒隊」。

整體而言,一群人前往原住民部落社區的異族觀光社會行為,係經由主辦單 位時空壓縮設計之下,強調「自然」、「原始」、「傳統」、「真實」的情境時空,進 而透過介紹、互動、跳舞等,除了傳達活動歡樂愉悅的氣氛,更近一步建構原住 民「意象」、塑造「文化認同感」,這不僅是漢族與原住民族之間的交流互動,更 是原住民族之間的學習與認同。

表 4-5:2004 年台東南島文化節原住民部落體驗營-活動說明

伊娜法塢 puyuma

(卑南族)

如此類,在觀光事業蓬勃之下,部落體驗即是如此的操作模式,無法脫離這樣的

09:30-11:00 新興部落-甘比工作芳(欣賞排灣族美麗的手工技藝) puyuma

(卑南族)

圖 4-5:魯凱族部落體驗-頭目祈福驅邪儀式

資料來源:台東南島文化節網站,http://tour.taitung.gov.tw/festivity。

圖 4-6:魯凱族部落體驗-傳統鞦韆體驗

資料來源:台東南島文化節網站,http://tour.taitung.gov.tw/festivity。

三、營造異文化情調與族群交流

不論是南島生活體驗營或部落體驗營,文字上或內容上所展現強調的「傳 統、自然、真實、原始」,已成為形塑原住民文化基本的標記。社區總體營造讓 原住民社區部落得以重建、認識、維護自我文化,如南王部落、都蘭部落、利稻 部落等,這些部落社區隨著觀光事業發展蓬勃,來自西部社會廣大的市場需求與 商業利潤誘因之下,原住民社區部落瞬間成為遊客觀光的新景點,這些「傳統、

自然、真實、原始」的概念已成為保證觀光得以繼續存在、社區部落永續發展的 關鍵條件。

這些概念係代表著一個異文化詞彙的象徵,所要傳達的便是在這個象徵範圍 內,一切的人事物都是異國情調的,而在台灣所謂的異國情調,即是與主流(漢 人)社會相異的原住民(社會)。然而,原住民部落文化體驗,事實上都強調著 與主流社會相對性的價值存在,發展與落後、文明與原始、都會與叢林。雖然此 類活動與其他觀光活動的演出,在本質上、操作模式上不變或相同,在某些程度 上也說明了原住民社會與主流社會的互動關係。

台東南島文化節讓台東原住民社區部落突顯、浮出舞台上,透過部落體驗讓 社會大眾更能接受南島民族、原住民。政府藉由節慶活動讓社會大眾有接觸其他 族群文化的機會,但如此的策略方針是在上主導、居下執行,此種由上而下國家 體制運作模式所產生的,原住民社區部落是處於自發性地,基於維護自身文化發 自內心推動此類的觀光活動。或者是在今日的社會條件下,原住民本身反被要求 維持傳統,唯保有傳統才有再生的契機,而主流社會者則無需保有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