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地方政治傳統與選區規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其他政黨或無黨籍的選舉表現

由於其他政黨或無黨籍的分類方式在概念上同時包含了小型政黨和獨立 候選人,這使得在解讀其數據資料時的精準性減少;然而,基於本次研究的要 旨在於探究台灣地選舉的政治生態,本文仍將其作為相對於國、民兩黨之外的 其他類型進行討論。雖然在表 5-1 中沒有相關的統計證據得以佐證,選區規模 對於其他政黨或無黨籍的選舉表現的影響力,但仍可就由以下矩陣模型的比較 對不同情境下的選舉表現,觀察國民黨與民進黨之外的其他政治勢力在地方選 舉中的生存情況。其他政黨或無黨籍方面,從下表 5-4 可知,只有當地方政治 傳統屬於國民黨與民進黨地區實力皆弱(情境四)的選區時,其他政黨或無黨 籍有 95%的信心證明,證實選區規模與政黨選舉表現之間具統計上顯著差異(P 值小於 0.05)。有趣的是,對其他政黨或無黨籍來說,只有在國民黨與民進黨 皆不具地方政治的傳統優勢下,選區規模的影響力才較為明顯,在複數選區中 呈現出「選區規模越大對小黨越有利」的政治態樣。

排除掉資料從缺的部分,綜合上述,國民黨方面,選區規模對政黨選舉表 現的影響力明顯會因地方政治傳統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尤其是在複數選區上,

在情境二與情境三中,選區規模對政黨選舉表現分別有著負向和正向的關係。

雖然在解釋民進黨和其他政黨或無黨籍的選舉表現時,選區規模的效力亦會隨 著地方政治情境的不同而有差別,但分析結果仍大抵符合杜瓦傑法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陸章 選區規模的效力

在地方選舉的相關研究中,比起地區背景或候選人特質,選區規模的因素 似乎更具爭議性,但這並不代表其不重要或不具影響力。事實上,至今仍未有 學者能夠將制度因素完全排除於選舉研究之外,在「選區規模越大對小黨越有 利」的理論基礎下,本文之要旨在於觀察選區規模影響力是否會隨著選區特性 的不同而出現差異。依據 Satori(2003)對政黨地區實力與選舉制度之間會相互抑 制的概念,本文認為政黨若處於對在其較具優勢的選區中(政黨地區實力較 強),則選區規模的效力可能會因政黨在地方的傳統優勢而受到抑制,使得選 區規模越大對小黨越有利的情況變得不明顯;相反的,若政黨在選區內處於相 對弱勢,則選區規模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力則可能增加。簡單的說,Satori(2003) 認為選區規模的效果除了獨立解釋之外,亦應上政黨在該地區的長期政治實力 一起分析;唯可惜之處在於,Satori(2003)對於地方政治傳統與選區規模間交互 作用效果的推論僅止於個案觀察與過去研究概念的整合,未有經驗性的統計證 據,故在本次研究中,本章按照政黨類別,分別對選區規模、地方政治傳統以 及政黨組織能力等概念對於政黨間勢力的消長進行分析。

首先,在表 6-1 中,會將選區規模、地區政黨實力和政黨失誤投入多元迴 歸模型,以此釐清個別變數對政黨席次紅利的影響。隨後,為檢驗選區規模愈 高對選舉過程中相對弱勢者愈有利的研究假設,建立選區規模與地方政治傳統 的交互作用項進行分析。於是乎,在表 6-2 中,除了藉由模型之間的比較,檢 驗選區規模對政黨選舉表現的影響力,同時解讀模型中各項解釋變數對政黨選 舉表現的影響之外,也會依據變數間交互作用項的關係,去討論不同地方政治 傳統下選區規模的效力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