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捌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在台灣民主化的歷程中,地方層級的政治參與是非國民黨勢力在威權統治 時期非常重要的場域,而被使用在地方選舉的 SNTV 便直接影響執政的國民黨 陣營與非國民黨勢力之間的競爭,其學術價值並不亞於全國性選舉。然而,或 者因為學界向來注重中央選舉勝於地方選舉;亦或者是受到立委選制改革的出 現,如同難得的準實驗的研究設計使其吸引更多學界的關注,仍舊沿用 SNTV 制度的地方議會選舉,受到更少的注意。在方法取向上,過去學者對 SNTV 選 制在地方選舉上政治效應的理解也多援引立委選舉的研究成果,引申政黨競爭 或是民眾的選舉參與等研究結論,來分析地方層級的政黨競爭與選民參與,當 實務與理論不符時則以地區派系實力等地區政治文化等作為解釋,然而此類推 論大多侷限於理論或概念層次的討論,鮮少有研究具備直接的量化證據。再加 上,援引 SNTV 制度下的立委選舉研究的過程中,伴隨著全國性選舉條件與地 方性選舉條件相同的前提假設,其所得出的推論也存在風險。

在第肆章中,本文利用得票率作為衡量政黨在全臺灣各行政區中政治實力 的標準,並從中得知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大黨皆有其政治實力深厚或薄弱的地 區,在不同行政區中,或有國民黨與民進黨地區勢力皆強;或有國民黨的區實 力強於民進黨;或有民進黨政治實力強於國民黨;或有國民黨與民進黨地區實 力皆弱者。此研究發現證實地方層級所具有的政治生態與全國性的政治生態並 非一致,在此情況下勢必無法參考全國性的研究發現,直接對地方性的政黨競 爭加以推論。換句話說,本文若欲在 SNTV 選制下討論杜瓦傑法則的適用性,

應當將各行政區不同的傳統勢力納入研究之中。藉由 Sartori 的觀點,本文導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地方政傳統的因素,建立政黨體系與選舉制度的交叉表30,對強調制度因素的 杜瓦傑法則進行補充,從地方特色的部分為切入點,盡可能地解釋理論與實務 之間的落差。

除了地區政治生態差異之外,政黨組織能力相對於選區規模的制度因素影 響力的問題也值得考量(王中天 2008;徐永明與陳鴻章 2002)。本文同時發 現,王中天(2008)用以衡量組織能力的失誤率與選區規模呈現一定程度的正向 關係,這也與杜瓦傑傳統概念中:政黨對組織協調的困難度將隨著選區規模增 加而遞增的論點相契合。據此,本文為釐清選區規模與組織能力之間的關係,

亦在第肆章中提出相關分析結果:在單一選區的政黨組織能力表現上,國民黨 的表現優於民進黨;在複數選區的表現上,不論國民黨還是民進黨,失誤率皆 著隨選區規模增加,而呈現漸增的態樣。而且,倘若依據 2018 年直轄市議員

/縣市議員區域選舉的結果,國民黨的表現似乎更勝於民進黨,究其原因可能 在於國民黨長期培植地方派系的歷史背景,使其在各地區擁有深厚的政黨實 力。這樣的結果也與中央層級的立委選舉結果有所差異,可能是因為選制改革 或學習效應(徐永明與陳鴻章 2002),在中央選舉中民進黨的選舉表現似乎 並不遜於國民黨。例如:在 2016 年的立委選舉中,民進黨獲得大於過半的席 次比例,然而在 2018 年的地方選舉中,國民黨的表現又勝於民進黨。據此,

本文亦提出另種觀點:地方傳統勢力與中央之間存在若干差異,這可能使得杜 瓦傑法則的影響力變得參差不齊。

即便第肆章中的研究數據顯示全國性的政黨勢力無法完全套用於地方選 舉,但這並不表示政黨的影響力不重要。在第伍章中,如果僅針對選區規模和 政黨選舉表現來看,其卡方檢定的分析結果,國民黨與民進黨兩者之間無太大 差別,不論是兩者在 95%的信心水準下,選區規模對兩黨在地方選舉的表現皆

30 詳見本文表 2-1 ,本文第 15 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變至複數選區而減少。這可能代表,在地方政治傳統與選區規模存在交互作用 的前提下,若能將「規模越大對小黨越有利」論點中定義小黨的標準,放寬為 在地方上政治傳統較弱勢的政黨,則本次的研究結果仍大抵符合杜瓦傑法則。

對民進黨來說,比起國民黨,其似乎較不容易受到地方政治傳統的影響,

在 95%的信心水準下,選區規模、國民黨失誤與否以及民進黨失誤與否等變 數,對民進黨的席次紅利具統計上顯著影響力(P 值皆小於 0.05)。整體來說,

相較於單一選區,民進黨在複數選區中的席次紅利較高。另外,在複數選區方 方面,從模型內中選區與大選區係數的大小來看,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

民進黨的席次紅利有隨著選區規模增加而略為提高的趨勢。再者,民進黨與國 民黨兩黨席次紅利皆會受到政黨組織能力的影響,皆會因自身政黨組織策略的 失誤而損失席次紅利,反之亦然。至於,其他政黨或無黨籍的席次紅利除了民 進黨組織能力之外,亦受到地方政治傳統及其與選區規模交互作用項的影響。

整體而言,相較於情境四,其他政黨或無黨籍在情境二時的席次紅利較高,這 代表比起國、民兩黨地區實力皆弱的地區,其他政黨或無黨籍在國民黨地區實 力較弱且民進黨地區實力較強的選區終能獲得更多的席次紅利;另外,值得注 意的是在情境二中,小黨在中選區的席次紅利較其在單一選區時低,這可能與 其他政黨或無黨籍在部分地區擁有強大的派系實力相關,在第肆章時就可以發 現部分地區的其他政黨或無黨籍擁有與國民黨和民進黨匹敵,甚至超越它們的 地區實力。

承襲 Sartori 傳統勢力矩陣的概念,本文認為選區規模、地區實力等變數對 選舉結果的影響力,可能存在互相影響的關係的關係。整體來說,在一般情況 下,國民黨比起民進黨,更容易受到政黨地區實力所影響;民進黨的競爭優勢 除了組織能力外,相較於國民黨,更容易受到選區規模的影響。雖然本文可能 無法對該論點提出直接證據,但亦可從上述結果提出間接的證據,在國民黨地 區實力影響力較強的情況下,選區規模對選舉結果的影響力則可能被相對地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義推派候選人。政黨標籤對立委參選人來說,最顯而易見的功能便是加強其在 民眾的記憶與印象,使民眾能夠快速掌握候選人資訊,與之相較,在地方選舉 中參選人與民眾的距離,往往比中央參選人更為親近,故其仰仗政黨標籤的需 求自然降低。第柒章的研究結果足以佐證,民進黨較傾向選擇脫黨參選,而國 民黨則傾向與友好的地方勢力協調,有時甚至選擇不提名候選人。

在此次研究中,本文嘗試從杜瓦傑法則和我國過去與中央選舉相關的文獻 探討地方上的政治生態和政黨之間相互競爭的關係,並將選區規模、地方政治 傳統和政黨組織能力等可能影響選舉結果的變數,建立通則性的推論,得出:

「地方政治實力較弱者在選區規模較大的選區中較具選舉優勢,但選區內最大 黨仍舊保有優勢」的結論;另則,雖然近年來國民黨在中央選戰中的表現,明 顯不如過去優異,甚至出現國民黨政治勢力逐漸沒落的說法,但是從本研究中 全臺灣各行政區地方政治傳統的分布態樣來看,排除掉部分與之親近的獨立候 選人或地方派系,國民黨仍在絕大多數的行政區處於優勢地位。職是之故,在 地方選舉中政黨競爭的意義不同於中央,本文的研究貢獻在於,除了補充、修 正與擴充杜瓦解法則的類推適用性之外,也希望能予以未來有意投身地方選舉 的政治行動者若干啟示,供其擬定競選策略時參考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