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基督教會建立樂齡服務之現況與效益

基督教會秉持信仰核心之仁愛精神,在公益需要上看見責任和使命,主動出擊投身 社會公益,在服務過程中分享見證上帝的愛和恩典。在高齡社會來臨前,教會團體已着 手進入伴老顧老護老的社會服務上,多年之後,在衆多基督教會的社區樂齡服務中,不 乏成效卓越貢獻良多的模範,他們大多也依循政府目前實施方式分為二大方向,現況成 效分述如下。

一、 社區照顧服務

以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 (PTC) 和士林靈糧堂為例,參與社區長者的照顧已具備多 年經驗及效能,甚至也成為政府制定政策的諮詢合作對象。PTC 分佈全省的中會丶小會 和士林靈糧堂在臺北市士林區丶內湖區丶基隆市丶和花蓮縣丶桃園市丶新北市向外擴 展服務據點,皆可說明其服務內容社會需求面大過供给面。

基督教會社區樂齡服務發展脈絡:

(一) 看見內部需求:教會會友屬靈生命的成長和牧養,按㑹友的背景丶年齡或屬 性…加以分組,除主日崇拜外,週間以 「小組」為單位聚集在教會的架構之 下,建立分層負責的關懷和養育系統,以促進信徒個人靈命的成熟,信徒間彼 此的分享代禱,以及扶持鼓勵。教會長者逐漸增多之際,按實際狀況建立合宜

66

的活動或照顧,或關懷探訪丶電話問安,教會開始有內部的長者服務雛型。PTC 即是看見會內自身會友已進入高齡化,於 1984 年成立松年事工委員會,1989 年創辦松年大學,因應長者牧養需求。

(二) 推動社區化樂齡事工:教會因愛神愛人的福音使命,以社區的需要為需要,用 內部已有的資源和基礎向外推展長者服務並以此和社區建立關係,當社區居民 願意進入教會,教會與社區聯結,傳福音的管道就暢通了。雖部分活動或餐食 需支付少許費用,但大多參與者或家屬皆感恩教會的付出,願意回饋投入服務,

或因感受到教會弟兄姐妹生命散發出基督信仰的美善而加入教會。

(三) 政府肯定結合政策:教會在公益服務上的努力和付出,普遍獲得認同和肯定。

特別近年長照政策的制定,在做法尚未確定前,政府邀約教會團體參與試辦服 務確定未來政策推動的可行性。以士林靈糧堂為例,1999 年臺北市政府社會 局想推 「士林老人服務中心及附設日間照顧中心」此項新服務,未有民間團 體願意承接,遂向士林靈糧堂洽談希望透過公辦民營方式接下承辦。長照2.0 修法時,臺灣第一間24 小時照顧重度失智老人的 「天母失智症老人團體家屋」

也是由士林靈糧堂承接試辦。目前全台11 家失智症老人團體家屋,有 4 家是 由士林靈糧堂負責經營管理。

(四) 分享經驗,拓點傳承:許多教會感受到樂齡服務不論是在樂齡學習或高齡長者 的照顧上都應儘早規劃,邀請初老照顧老老,連結運用政府資源來加強提升教 會長者事工的質與量,不僅可分擔青壯年的照顧壓力,也可使教會成為高齡社 會中的支持。起步早經驗豐富的教會,不僅分植拓點,服務地點和範圍越做越 廣,也對有意願申辦長者事工的其他教會提供實務操作的協助與指導,希望藉 由經驗分享和傳承,能鼓勵更多教會投入社區樂齡服務。

二、 樂齡學習活動

除了社區照顧,另一項是學習活動,內容多元有趣,兼具知性創意,有静態丶動態 不同風格類型的多樣化課程,涵蓋不同層面:

67

(一) 生理層面:設立健康站或關懷據點,促進健康,藉由團體活動、讚美操、健身 器材、醫學保健講座等,使年長者有走出來的能力,有自我療癒認知,減少疾 病,保持身體健朗,心情愉快。

(二) 心理層面:長者年紀漸長,身體功能會逐漸衰退,然而在心理調適上是可以培 養增強的。走出戶外多接觸群眾及大自然,或與樂觀正向的人相處,都可改善 心境。

(三) 靈性層面:以聖經來探討人生的意義,來暸解人生哲學或生命意義等主題。在 長者身體軟弱心靈無力甚至失去盼望時,藉由靈性與信仰課程應用聖經彼此祝 福,透過禱告有靈性關懷幫助長者重新得力,這也是基督教會在樂齡服務最核 心的價值之一。

(四) 智識層面:課程涵括社會、教育、經濟、科技、醫療、環保、生活等新知,靜 態的內容可增進年長者的知識與腦力,腦部的鍛鍊特别有益於失智的預防,讓 長者調適退休後垂暮之年生活的改變。

(五) 藝術層面:多彩多姿的才藝表達課程,例如:手工藝班、歌唱班、繪畫班、書 法班、攝影班、語文班、樂器班、電腦班、跳舞班等,使長者樂活學習,充實 生活。

(六) 社會人際層面:人際關係對每個人的情緒、生活、工作都有很大的影響。長者 需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也需要建立積極的價值觀。參訪和外出旅遊也是長者 最期待的活動之一。

(七) 世代融合層面:長者的智慧、經驗及信仰價值是留給後代最好的禮物。在推動 關懷年長者的事工,教會也在促進世代的融合、交流與傳承。

PTC 的松年大學創辦 30 年,可謂經驗豐富,教內第一。而士林靈糧堂的長青大學 報名人數甚至達到一學期有上千人註册報名,受歡迎程度可見一斑。

三、 教會樂齡活動成功延續之原因

多所基督教會早年即開始樂齡服務,目前也積極推動經驗分享,不論是關懷據點實

68

務操作或結合政府機構資源推動高齡關懷事工等相關活動之說明會,都引起廣大迴響,

另也有志工培訓或接受政府委托代訓課程,希望培育更多人力資源投入,多聽取主辦教 會分享運作心得,汲取寶貝經驗,可達事半功倍之效。

基督教會推動社區樂齡服務辛苦甘甜各有滋味,但在教會團體「以基督的心為心」

的前提下,仍甘之如飴欣然承接,原因大致如下:

(一) 領導者的眼光:如士林靈糧堂牧者 20 年前看見使命和需要,毅然决然帶領全 教會投入長者事工中,如今已结實累累,成立或輔導20 多個不同社區老人照 顧服務機構,之後又成立家庭照顧者支持中心,延續關懷照顧至服務對象的家 人丶家庭。

(二) 會友的投入與支持:教會團體在信仰上有一致目標,願意領受恩典加倍給出。

(三) 傳遞愛的訊息:教會不只是個聚會點,更渴慕成為社區的好厝邊,愛的行動不 是只在教會裡,更重要的是能夠跨越族群向外擴張,願意「以生命影響生命」。 (四) 結合時代需要,利他共好: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下,因應家庭結構的改變,教會

善加利用自身就是最好的在地組織和資源的優勢,藉由服務過程中的學習和互 動,補足家庭照顧的不足,這是不分信仰族群,未來人人皆有所需的部分。

四、 教會推動樂齡活動優劣勢分析如下:

(一) 優勢:

1. 基督教會和社區發展中心相比,有較完整健全的組織架構。

2. 基督教會如臺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本身有學校丶醫院丶社福機構丶安養中 心丶地方教會…,資源周全互為支援網絡。

3. 教會內部已有服務 : 大多教會已有松年丶長青等長者團契丶或適合長者 的社區學習課程等。

4. 有服務人力來源:教會有婦女丶學生丶社青…等不同年齡層之人力資源。

5. 財務支持: 因聖經之教導,財務上有會友固定的奉獻,雖也可向外募款,

但在傳遞負擔和需要上,仍要和教會聚合交流取得平衡。

69

6. 現成場地 : 教會方便開放使用,週間可多加利用。

7. 有需求:教會内會友或親屬皆有面臨老化或扶老需求。

8. 福音使命 : 愛神愛人之聖經教導 將福音內涵化為具體服務展現出來。

(二) 待改進的問題:

1. 資源分配: 教會經驗分散,都會區和鄉間教會未能有效整合現有資源,特 别是同一宗會,在不同地區的友堂,彼此應多分享扶持支援需要。

2. 人力訓練: 多數教會缺乏社福經驗的志工或無專職人員。志工和社工有不 同身份不同角色,專業度也不同,教會投入社會服務参與公益不能只憑愛 心没有策略,需要在招募丶訓練志工上有長遠規畫使服務可持續發展。

3. 專職人員: 教會缺乏與政府部門合作經驗或管道 (立案窗口),需有專職人 員去多向外觀摩請益。

4. 傳福音與服務之衝突: 若以關懷服務社區長者為主要目的,對傳福音就勿 有不實期待,或過度宗教化。特别有接受政府經費補助者,立場應當中立,

服務者應以自身態度和教會的協助來表明基督深厚寛廣的愛。

5. 資訊透明化: 教會缺乏高齡照顧的相關基本資料統計及高齡事工的類型與 規模分析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高齡照顧發展藍圖,2017)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