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報禁時期(1949-1987)中央日報的營運與社會變遷的關係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報禁時期(1949-1987)中央日報的營運與社會變遷的關係

本節將探討中央日報於報禁時期的營運情形,並由文化、政治、經濟、教 育四方面來論述報禁時期的台灣社會變遷,再分析報禁時期中央日報營運與社 會變遷的關係。

一、報禁時期中央日報的營運

以下依報禁時期中央日報發行、廣告及編採三方面分別探討:

(一)發行

中央日報於 1928 年 2 月 1 日創刊於上海,經多次遷址,而於 1949 年 3 月 12 日在台北繼續發刊,號次銜接南京版,日出兩大張。遷台發刊之初曾遇幾項 困難:一是無屋,二是機器不夠,三是無錢,可見在台籌創之艱辛。馬星野主 持中央日報的經過曾向同仁說:「我們能發行到二千份就不至於餓死在台灣了。」

但三年之後當馬星野辭去社長一職時,中央日報不僅擁有一座大樓、一座工廠 和一百多棟員工宿舍,銷售數更有日銷五萬份。中央日報在台北出版,給予台 灣報業極大的衝擊,當時台灣報紙發行範圍局限於地方,中央日報則為全國性 大報,各報在中央日報的激盪下,紛紛轉變為全國性發行型態。

馬星野(1988)回憶中央日報遷台之經過時表示,同仁不怕吃苦,不為時 局震動盪所動搖、拿極低的報酬,為中央日報努力,之前在南京建造成「忠樓、

「儉舍」,遷到台北後,在中正西路蓋「忠樓」,以開封的宿舍為「儉舍」,以漢 口街的房子為「勤樓」,撫順街蓋的機器工廠為「辛廠」,說明了中央日報的傳 統精神。他們的特色是忠、勤、儉樸、辛勞、果敢,這些都是中央日報傳統的 工作精神,也是這些精神,使中央日報遷台後不到半年便成為台灣銷數最大、

內容最豐富、讀者最歡迎的報紙,這都是同仁們的精神克服了物質、奮鬥犧牲 的結果。

中央日報推廣發行除了本島外,也擴展至海外,於 1950 年 6 月 1 日發行香 港航空版,同年 10 月 1 日發行紐約航空版。之後因政府節約外匯而以台北航空 版寄送。1956 年 11 月 12 日因考量國內版內容與海外讀者需求,故精編一大張 對海外發行,是為「中央日報國際航空版」。

1951 年 6 月 10 行政院發佈命令限制報社的登記。其中第七條規定:「台灣 省全省報紙、雜誌已達飽和點,為節約用紙起見,今後新申請登記的報紙雜誌 通訊社,應從嚴限制登記」,此便是「限證政策」。而 1952 年 11 月 29 日公佈的

《出版法施行細則》中說明:「戰時各政府及直轄市政府為計畫供應出版品所需 之紙張及其他印刷原料,應基於節約原則及中央政府之命令調節轄區內之新聞 紙、雜誌之數量」(陳國祥、祝萍,1987),此為限張的依據。而在 1970 年內政 部發函規定報社必需在核准登記的發行所在地印刷發行,此便是所謂的限印。

在這報禁時期,台灣報業維持在 31 家報社的規模,為免於自由經濟的市場 競爭,公營、黨營報業在發行上受到保障,主要是政府編列預算補助基層民意 代表訂閱報紙,但只能訂閱中央日報、中華日報、台灣新生報、台灣新聞報、

青年日報這五家報紙,中央日報因至少分得三萬份左右;除了政府補助外,各 級單位也由國民黨文工會發函強制規定訂閱中央日報(郭良文、陶芳芳,2000)。

毛鳳樓(1988)指出,1955 年前後,由於政府對報紙的種種限制,使得台 灣報紙在發行市場上競爭劇烈,當時有中央日報、新生、聯合、徵信、公論、

中華等六家,各自不惜成本爭取報份,討好讀者,如先送報後收費、八折優待、

先送幾天免費試閱再請訂閱、給報販分銷機構批銷報紙折扣優待等,或派人挨 家挨戶推銷、強迫訂閱等方法皆有。中央日報當時銷售數字居於各報之上,訂 戶成了其它爭奪的對象,業務推動日益困難,雖然如此,仍遵循正規發展原則,

非不得已,堅守不打折扣、不強迫也不送免費報以誘讀者訂報。如此做法,日 久難免受到影響,只好另創奇謀:如縮短運報時間,曾有自購直升機運報的構 法,如每日清晨七時前將報紙運往台中、嘉義、台南、高雄等地,空投或降落 再轉送其它各地,做到南、中、北同時發報的理想,但經深入會商研究並請空 軍有關人員指導後,可惜無法實現,關鍵原因在飛機的安全保養有困難,因飛 機不如汽車普遍,如果自購飛機,則必需自備飛機,日後保養設備費用勢必龐 大。

1960 年起,報業競爭日趨劇烈,身為黨營媒體的中央日報既不能降低報 格,更不能只求表面數字的炫耀,因此,在發行策略中尋求穩健的道路以應付 艱困的環境,開拓前途,其發行策略採取了以下的方式:第一,充實內容向黃 色新聞與黑色新聞挑戰,此舉贏得了許多關切社會安全與維護社會道德人士的 共鳴,隨著家庭訂戶增加,發行數字日增。第二,培養分銷單位的力量,凡是 中央日報的分銷機構,加減報份自由,鼓舞他們的工作情緒,指導他們正常合 理的推廣方法,使每一個成員都成為業務推廣員,不須用職業推銷員強迫推銷 的方式,以免給人不良的觀感,也不需以減價號召,影響利潤。第三,以服務 工作推廣社會關係,間接增加發行量,如舉辦各種社會性的報務、出版「升學 與進修」、辦理多種獎學金、代收各種捐款、舉辦文化康樂旅遊、體育活動、免 費定期供應全省中等及職校「文化走廊」時事圖片等。另外,在工作的直接服 務是要求送報生遞送報紙與收費一定要做到「早」「保」「準」「好」,早是 提早送達時間,保是保證報紙紙送到信箱或其它安全地方,不致被雨打濕或被 狗咬破,準是每日準時決不漏送,好是待人接物謙和有禮。四,加強業務宣導,

幫助讀者如何選擇有益的報紙,刺激其從報紙追求新聞與知識的慾望。

空版」改版增張業務。「國際航空版」是專為世界各地的讀者編印的一份報紙,

1956 年發刊,每日發行一大張,以中央日報國內版內容為主,用聖經紙印製,

每天交航郵發至世界各地,素為海外僑胞及學人、留學生的精神糧食。此次改 版增張的動機可分三方面:第一是國內外情勢變遷,引起各地華僑社會的變動,

讀者對中央日報的要求也與以往不同,以往將國內版濃縮成一大張的內容已不 能滿足海外讀者的要求。第二是出國的留學生一年比一年多,對國內報章內容 的要求,無論質、量,都比以往提高。第三是中共在海外的統戰活動積極,中 共「人民日報」也於 1985 年擴大發行「海外版」,中央日報負起對中共反統戰 的重任,「國際版」在質量方面都需加強。擬訂改版增張計畫後,分三方面進 行,在改版方面,從現有的一大張,進行版面及內容的全新規畫,成立「國際 版編輯部」,負責國際版的採訪及編輯,要將國際版辦成一份專為海外讀者而 辦的報紙;在增張方面,以改版後的內容為基礎再擴大設計,另增加一大張篇 幅為每日出版兩大張;在報紙傳送方面則是以人造衛星全版傳送的方式,將在 台北編輯完成的報紙電傳到美國,因國際版的讀者訂戶在美國地區占七成以上

(參見圖 6),故選擇在美國印刷及發行以節省郵資、擴大時效。

圖 6 中央日報國外版發行數 資料來源:中央日報。1967 年 2 月 1 日第 5 版

除了增張、改版及以人造衛星傳送紙版在美國印刷及發行外,當年 11 月初 也舉辦「試報」的活動,最初是請人試閱,聽取其批評建議以積極改進;後來 試閱範圍逐漸擴大,從世界各地的讀者中抽選四百位,每天以航空快郵把試做 的「樣報」寄給抽中的讀者試閱,並發一封專函,函中說明「從今天起,您將 同時收到兩份本報國際版的報紙,一份是正在發行中的『國際航空版』,一份 是我們朝著改革目標試編的『樣報』;這份『樣報』如果能獲得讀者的肯定,

在短期內,我們就將以這份新面貌的『國際版』取代現有的『國際航空版』,

正式向海外發行。隨函附上一份『讀者意見讀查表』,請您撥冗閱讀『樣報』

之後填寫投郵,您的意見將是我們不斷求取進步的指針。」此舉獲得海外讀者 的熱烈反應,絕大多數讀者對樣報表示滿意,也有讀者提供意見及建議。經過 一個多月的試報,中央日報於 1986 年 1 月 1 日正式改版,將原來的「國際航空 版」改為新版的「國際版」。此外,在國際版的發行上有一項大突破便是在洛杉 磯、舊金山、紐約三個大都市的華人聚集區設立零售站,販售最新出版的中央 日報國際版。這次的改版增張計畫是國際版創刊發行三十多年來最大的革新變 動,全案頗獲各方好評,算是相當成功的(黃天才,1988)。

進入 1980 年代,中央日報的發行量遠不及聯合報及中國時報,營運逐漸呈 現虧損狀態。

(二)廣告

廣告是報紙的重要收入之一,中央日報在台發刊的第一年的廣告版面除了 政府及公營事業公告外,幾乎無其它類廣告,第一年的廣告收入只有新台幣 48 萬餘元([中國國民黨] 黨營文化事業專輯編纂委員會編,1973)。第二年起廣告 收入逐年增加,除可挹注發行開支外,還能創造盈餘。當年中央日報的廣告,

一如它的言論新聞注重品質,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廣告拒絕刊登:

一、內容違背國策或足以影響國家治安者。二 、涉嫌譭謗的非經修正,拒 絕刊登。三、涉及欺騙讀者的,一概不登。四、有害善良風俗的廣告,一概不 登,其屬於醫藥衛生範圍內的,非有衛生主管官署核准,而且文字不雅的,中 央日報也不刊載。

如此嚴格地控制廣告的品質,每月因拒登而造成的損失平均為總收入的 7%,但中央日報的廣告信譽因此大為提高,也因此雖然定價略高、佣金最少、

如此嚴格地控制廣告的品質,每月因拒登而造成的損失平均為總收入的 7%,但中央日報的廣告信譽因此大為提高,也因此雖然定價略高、佣金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