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目的是探討中央日報營運與社會變遷的關係,為達研究目的,

所使用的方法以歷史研究法及文獻分析法為主。

一、歷史研究法

梁啟超(1984a)認為歷史是:「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 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鑑者也」。他並認為歷史要常常 研究,而歷史之所以值得研究,是因為要不斷的賦予新的意義及新的價值,以 供現代人活動的資鑑(梁啟超,1984b)。史學家們認為歷史是史學家與其他事 實之間交互作用的歷程,為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對話,因此呼籲世人要重視歷史 事件的完整性,學習每個時代所具備的意義,而學習的方法並不是從理論來演 繹歷史事件,而是從挖掘史科來弄清真相,完整呈現事實,因為「歷史自己會 說話」(周慶祥,2006)。歷史幫助我們了解當時問題的來源、如何出現、特徵 為何,及經過一段時間後是如何發展的,因此,了解歷史將有助於人們避免重 蹈覆轍(張紹勳,2007)。

綜合上述可知歷史的意義與價值,探究歷史不僅是在描述過往的事實,而 是在重建過去、了解現在、預測未來(Gay,1996;郭先玉,1997;李奉儒,1999;

林淑媚,2006;王文科,2007;王智弘,2008)。Tosh(1991)便認為,我們可 以從歷史中得到兩種指引,一是學到教訓,二是學得進退之道。

歷史研究法是指有系統的蒐集與過去發生之事件有關的資料,並客觀地評 鑑,以考證事件的因果或趨勢,提出準確描述與解釋,進而解釋現況以及預測 未來的一種歷程,也是一個從個別因果關聯上去「重建過去」的工作(易君博,

1977;謝寶媛,1999;李堂立,2003)。而重建是指構成歷史研究的方法上,蘊 含全盤性的觀點,以強調社會、文化、經濟及智力的發展之觀點,來包含並解 釋過去的全貌(Hill and Kerber,1967)。

具體而言,歷史研究法是應用科學的態度與方法,研究過去所發生的事件 或活動的一種方法,特別是對於社會生活的歷史記錄進行仔細分析的方法。歷 史資料的種類包括:口述紀錄、文件、遺物、照片、政府出版品、專書等。

Farhoomand and Drury(1999)認為持續對某一科學學門進行歷史探討,有 助於了解該學門的發展及變化。因此,歷史研究法應用於各領域的例子很多,

如 McKenny(1997)曾經以歷史研究法對美國銀行化危機為轉機的過程做研究,

描述如何利用資訊創新來達到策略與結構的整合,此歷史事件的研究結果帶給 人們很多的啟示,Li(1992)則以中國圖書分類法在 1949-1991 年間之發展為博 士論文研究主題。

歷史研究在教育史方面也有非常大的貢獻,學者利用歷史研究,根據歷史 事件及因果關係,了解現在的教育制度與問題,希望能預測未來的發展(Cook &

LaFleur,1975)。周新富(2007)認為不論是教育改革或是社會改革,透過歷史 研究可了解過去措施的錯誤及其負面的影響,避免重蹈覆轍。

在管理方面,許孟祥等(2007)利用歷史研究法探討 1995 至 2005 年刊登 於主要資訊系統(Information System, IS)領域的期刊的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相關文獻變化之趨勢。

很多社會學學者也會採用歷史研究法,因為從歷史研究中,可以學習前人 如何面對與現今相似的問題,並從中得到教訓以為借鏡。呂思勉(1995)便認 為,治史學第一個要留意的,就是社會學,因為歷史是研究整個社會的變遷的,

任何一種事件若用別種眼光去解釋,只能看到一方面,只有社會學才可看到全 貌,知道社會有何種需求。社會變遷是一種歷史演進過程,范珍輝(1972)認 為,研究社會變遷不能離開歷史,否則無法了解社會為何變遷,故需先探究歷 史,才能知道社會的因果關係,也才有依據來說明事實及推測未來。

本研究欲透過探討 1949 至 2006 年間之社會變遷,整理出中央日報營運的 變遷,故需由歷史的順序加以追溯,因而採用歷史分析法來加以分析、解釋。

研究者將蒐集 1949 至 2013 年間政府或學者出版的書籍、專書、雜誌、剪報、

學術期刊、碩博士論文、研究報告、政府文獻、政策報告、政府出版品、網路 等有關中央日報營運及台灣社會變遷等資料。透過整理、分析鑑定、解釋、歸 納資料,最後形成結論,以此描繪台灣社會變遷及中央日報營運的情況。

本研究蒐集的資料包括:

1.行政院新聞局的出版出鑑。

2.期刊論文:如新聞學研究、新聞鏡周刊、中華傳播學刊等。

3.專書,如解構媒媒環境變遷與報業發展趨勢、競爭時代的報紙……等。

4.各報社內部刊物。

5.碩博士論文:有關於 1949-2013 年間台灣社會及台灣報業、中央日報發展 營運的碩博士論文。

6.雜誌。

二、文獻分析法

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現象和社會生活,多少都會留下不 同形式的記錄,而文獻分析法便適合作此種縱斷面分析。文獻分析法是透過各 種文獻資料進行蒐集和分析,探索歷史發展過程的社會現象產生的規律性,掌 握社會在歷史時期所具有的準則和價值,獲得了解社會現象的歷史因素(葉至 誠,2001)。

文獻分析的來源可分為個人文獻、官方文獻、大眾傳播媒介三大類,個人 文獻是為個人理由所書寫記錄下來的,包括日記、自傳、回憶錄、信件、口述 紀錄等;官方文獻則是由政府機關或商業組織的資料蒐集紀錄,比起個人資料 更具有結構性,包括報告、記錄、統計、計畫、信函等;而大眾傳播媒介主要 為報刊、電影、電視、雜誌等(袁方,2002)。

由第二章的文獻探討得知,台灣自 1949 年來在文化、政治、經濟、教育等 層面的變遷是非常大的,這四個因素相互影響,導致台灣經歷巨大的社會變遷。

許多文獻在探討台灣文化、政治、經濟、教育四個層面的變遷時,常以分階段 的方法來進行,所劃分的階段通常為政府遷台初期、轉型時期、政黨輪替後,

而不管從那個角度研究中央日報文獻,故研究者認為,要分析中央日報各個時 期的營運變遷,必須先了解台灣社會變遷,而最好的方法便是利用文獻分析法,

將相關口述紀錄、照片、法律、政策、統計資料、專書、期刊論文、網路資料、

碩博士論文等資料,加以分析、解讀,並且透過社會變遷理論進行分析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