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政黨輪替後(2000-2006)中央日報的營運與社會變遷的關係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政黨輪替後(2000-2006)中央日報的營運與社會變遷的關係

一、政黨輪替後中央日報的營運

(一)發行

自報禁解除後,取消政府單位需訂閱中央日報的要求,使得發行量大幅下 跌後,中央日報的發行量大量流失,而同為黨營的中華日報由於所分配的村里 鄰長報區域以大台南地區為主,在當地仍具有地區的優勢,故流失情況並不嚴 重。而省營的台灣新生報因是省營報紙,省政府仍每年編列二萬份報紙的預算 補助,只有中央日報遭受最嚴峻的衝擊。

1999 年 4 月國民黨派中華日報董事長詹天性兼任中央日報社長,2001 年 2 月由邵玉銘接任董事長兼社長,但中央日報的營運仍未有起色,此時有人希望 中央日報與中華日報合併,2003 年 1 月中華日報董事長詹天性再度兼任中央日 報董事長,而中央日報與中華日報則維持各自發行,但中華日報的醫藥、保健、

體育及影劇版則輸出給中央。在發行策略方面雖曾針對黨員直銷報份,但仍以 零售為主。

黃東烈(2002)在其研究台灣民主化對中央日報影響一文中曾做出統計(統 計期間:2001 年 6 月),有關當時中央日報發行現況及讀者群分析,筆者整理如 表 3:

表 3 中央日報發行現況及讀者群分析(2001 年 6 月統計) 104,999

105,000

告業績。

另外,中央日報製作一系列的廣告,包括平面與廣播,並委外拍攝「中央 日報是一股清流」廣告CF播出,編印中央日報簡介與廣告手冊,大力介紹中 央日報的廣告,期間也積極進行中央日報的光碟版製作,再向圖書館及研究單 位促銷,而為尋求不同的發展空間則與民間企業合辦公益活動、與旅行社合作 舉辦旅遊業務,種種積極作為為中央日報的廣告帶來一筆不小的收入。

(三)編採

政黨輪替後,國民黨成為反對黨,身為國民黨機關報的中央日報在角色定 位上也由執政黨的喉舌成為在野黨的文宣報,因此,言論尺度放寬不少;而在 社論標題及內容均可看出其報導力求平衡、專業、客觀,不再是闡揚執政者的 政策角色,在當時的環境下,忠實地扮演著在野黨應有的監督執政黨功能。

在版面的安排上,2001 年 6 月中央日報依讀者類型需求為導向,規劃娛樂、

體育、健康、生活、科技、文化、教育及消費等版面,並增加全民英文周刊、

留學之路等版面,以中央日報第二落之全部篇幅改名為「文教報」,訴求對象以 教師、國民黨黨員為主,希望能深入校園並強化文教新聞,以滿足各類型讀者 的需要。

二、政黨輪替後的社會環境

(一)文化方面

政黨輪替後,社會面臨朝野不信任、藍綠統獨的政治分裂,人們除了希望 有好的生活品質之外,還希望能走入國際社會,因此政府舉辦許多國際性的活 動,期待在全球化的趨勢中創立獨特的風格,走向國際化。受全球化的影響,

台灣地區人民的價值觀、生活方式及態度也隨之改變,在飲食、穿著、娛樂各 方面深受西方流行潮流影響或取代。

此外,知識的快速累積與科技的發展迅速也造成生活型態的改變,如國人

願意花大量的時間在視聽活動及網路上、閱讀習慣改變、休閒時間增加等。而 生活在科技的社會裡需要學習很多知識,才能適應並生存,但隨著見多識廣及 生活習慣的改變,原有的社會秩序、規範及價值受到威脅及扭胃,且容易發生 衝突,也讓生活中充滿不確定、不穩定,引發許多社會問題。

在道德方面,隨著社會發展,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所建立尊重傳統價值如 師道、孝道之社會逐漸式微,現今重視個人化、自由化、平等。在婚姻及家庭 結構方面,結婚比率持續下降、結婚年齡延後,使少子化問題更嚴重,而老年 人口比例在 2006 年已突破 10%的關卡(林子源,2009),使台灣老年化社會的 問題更明顯。

(二)政治方面

2000 年總統大選後,曾經一黨獨大、統治台灣長達 50 年的國民黨下台,民 進黨政府上台,台灣首次面臨總統與立法院多數黨分屬不同黨派的狀況,政局 進入朝野對峙的局面,也開啟了政治亂象,朝野缺乏互信、不斷惡鬥。政黨輪 替不僅對台灣政治社會造成衝擊,後續的人事衝擊也遠超過各方預期。

但政黨輪替也有好處,因一黨長期執政,容易引發黨政不分、文官不中立 的問題,隨著政黨的輪替,新上台的政府需提升政府的效能,力求專業及效率,

有助於文官健全體制,為民眾謀福祉。

2004 年的總統選舉,陳水扁、呂秀蓮代表的民進黨再度擊敗代表國民黨的 連戰、宋楚瑜連任成功,執政的重擔再度交給民進黨。

(三)經濟方面

過去在國民黨統治之下,社會上很多重要的經濟勢力都是透過人脈和金脈 的結合,形成黨政商利益集團主導台灣的經濟發展;2000 年政黨輪替後,原先 的經濟勢力瞬間手足無措,加上產業及資金的外移、投資停滯、國際經濟不景 氣,引發嚴重的經濟問題。而因民進黨強調本土化,故許多本土性格較明顯的 產業紛紛轉向民進黨靠攏。由於台灣是五十年來首度政黨輪替,人心隨著起伏,

加上國際政經環境劇變,使得新政府一路走來險象環生,至許多原先在國民黨 執政時黨政商運作機制壓抑未爆的問題一一浮現。

2001 年 8 月政府成立「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簡稱經發會),提出以「積 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原由李登輝總統 1996 年 9 月提出的「戒急用忍」政策。

2002 年 1 月兩岸正式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提供兩岸經貿發展的穩 定環境,取消某些對大陸貨品進口的管制,此外,大陸因為加入WTO後出口 貿易擴張,有利於台灣貨品對大陸出口,而開放金融的措施也增加大陸對台商 的磁吸效應,加上大陸廣大的腹地、原物料、人力等成本相對低廉,企業前進 大陸已是必然的趨勢。

(四)教育方面

隨著民進黨的執政,教育也有極大的改變,開始注意本土化、多元化,高 等教育也因社會的需求快速成長,研究所已逐漸取代大學部;另外,由於通訊 的發達及網路的盛行,學習的管道增多,過去學校教育是學習的主要管道,但 現在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除了學校外,也必需透過不斷的進修、充實自我,

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近年,因生活條件改善,教育水準提高,知識經濟逐漸取代勞力生產型態,

而由於資訊發達,人們的求知慾也大增,課本上的知識已不能滿足人們的求知 慾,除了傳統從課本、報章雜誌等管道獲取知識外,旅遊也被視為增長知識的 重要管道,從旅遊中獲得的知識與啟發,更有益於自我成長、開拓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