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壓力相關理論與研究

本節尌壓力的概念、壓力源、壓力的反應、壓力之因應類型、壓力之相關研 究及裘馨氏肌肉萎縮症兒童主要照顧者之壓力因應的相關理論與研究所做之探討,

其敘述如下:

壹、壓力的概念

壓力理論之父 selye 提出壓力是一種反應,是個體對任何加諸於他的需求所產 生的非特定性反應(Selye, 1975),壓力並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人對發生在他周圍 或在他身上的事物之一種回應。當一個人感察到所發生的事情,或別人對他的要 求,是超過他能力所及時,便產生壓力感到苦惱 (李怡慧,2001) 。Lazarus 及 Folkman(1984)在認知評價理論中,則提出壓力是個體在一個安適平衡的狀態下,

突然受到內外在因素的影響所產生的變化,最後促使個體採取某些行為或想法(心 理、思想或認知),以供其自身恢復平衡的狀態,當面臨壓力時,個體會透過主 觀認知(cognitive appraisal)也尌是內在心理活動之初級評價(primary appraisal)和 次級評價(secondary appraisal)過程,於評價之後個體為了滿足內外在需求,會採 取一些技巧或方式來因應壓力。由以上的陳述可知壓力即為一種來自壓力源而導 致壓力反應所產生的交互作用。

貳、壓力源

Selye(1956)曾說對於會引起壓力反應的任何事件均被稱為壓力源,壓力源 可以是生理或情感的。藍采風(2000)指出,壓力來源指的是內在思維、態度及 掙扎,或外在生活需求,由此可見生活中壓力源無所不在。Roberts(1987)認為壓力 源是激發個體適應能力的催化劑,當處於緊張的情境中將可能會導致壓力和疾 病。

張春興(1992)提出三大壓力來源:一.生活瑣事: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且無

法逃避的大小事件,二.心理因素:個人內在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挫折及心理衝 突,三. 生活改變:個人生活秩序的重要改變。Eagel(1960)將其分為生理性、

心理性、社會性及文化性等壓力源,生理性壓力源是指壓力源所影響到的是系統

仍依舊強烈地一再懼怕,如懼高症(acrophobia)、懼水症(aquaphobia)及懼食症

(cibophobia)等。

陳慶洲(2010)將壓力來源分為生理上、短暫及長期性三類:生理上的壓力來源,

参、壓力的影響

個體對壓力的感受依人格特質不同而有程度上的差別,壓力帶來的影響也隨 之或大或小;短期的壓力引起身心層面的不適,長期的壓力將威脅健康、導致疾 病(徐淑娟,2004) 。O’Brien(1993)也對照顧者的壓力作註解,認為照顧者在其 照顧者的角色內所遭受到的問題,將會導致一些改變,其中可能會超過自身或其 資源所能負擔。潘正德(2000)表示疾病和壓力有關,像高血壓、中風、心臟病、潰 瘍、偏頭痛、緊張性頭痛、癌症、過敏症、氣喘、花粉熱、風濕性關節炎、背痛 等疾病,尌是因為壓力的心理作用改變了身體的生理機能所造成的。除了以上提 到的心身症外,李怡慧(2001)將壓力可能產生的疾病整理如下:

一、心身症(psychosomatic disorder):由情緒因素所誘發或加重的身體的疾病,

其身體變化可以是生理變化,也可能有器質性變化發現,而病人往往較少有 明顯的心理或情緒症狀。如:

1. 心臟循環系統: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心絞痛、二尖瓣脫垂、心律不 整等。

2. 呼吸系統:過度換氣症候群、氣喘。

3. 消化系統:消化性潰瘍、敏感性胃腸症候群。

4. 免疫系統:各種型式的過敏反應。

5. 慢性疼痛。

6. 內分泌系統:糖尿病、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二、焦慮症或憂鬱症(anxiety or depression) 。 三、轉化症(conversion disorder) 。

四、慮病症(hypochondriasis) 。 五、佯病及詐病。

基本上,每個人承受壓力的能力不一樣,但是因為壓力造成的影響約有以下

三點原則:一、適度的壓力有助於個人的表現與成長。二、壓力太大、太長久對 個人的健康與表現不利。三、完全沒壓力對個人的表現與成長亦缺乏幫助(姚林生,

2005)。

肆、壓力之因應類型

「因應」(coping)是當個體面對壓力時所採取的行動或認知方法,其目的在 處理或解決壓力源,或是減輕負面的情緒或身體的反應(Lazarus & Folkman, 1984)。

Moss(1992)提出,因應行為可分為:一、功能性因應,即對問題採取行動去學習、

求助,設法面對困難及壓力,並加以解決;二、非功能性因應,即面對工作壓力 有反向的行為,如攻擊無辜、責罵他人、孤立自己或吃東西消除緊張(引自鄭照順,

1999 頁 107)。

關於壓力因應,根據心理與社會學家的研究各提出不同的理論,以下為幾個 較常見的理論:

一、Selye 一般適應症候理論

一般適應症候群是身體為保護自己而對抗有害物質的反應,此一適應歷程分 為以下三個階段:(一)警覺反應期(stage of alarm reaction)是發生於當人 瞭解到威脅的存在,此時一般是透過刺激交感神經系統,分泌荷爾蒙對抗壓力源,

激起身體產生最大的能量準備反應。(二)抗拒期(stage of resistance)人體 將開始適應各種壓力源,而適應的持續時間將視壓力源的嚴重程度以及人們是否 能調適(coping)壓力源而定。(三)耗竭期(stage of exhaustion)如果無法 克服壓力,個人的資源將耗盡,且生理喚起將降低,最後人將因為耗竭而崩潰最 後將導致沮喪,甚至是死亡。如圖2-1(引自陳智瑩,2006):

二、Lazarus 與Folkman 壓力認知評估因應理論

壓力認知評估因應理論,是由Lazarus 與Folkman 所提出,其認為壓力的因 應過程與認知都是評估動態過程,分別敘述如下(引自陳慶盛,2003,頁59):

(一)壓力因應的過程模式可分為五個步驟:

果,初級評估可形成無關的、正向的、壓力的等三種判斷;至於對事可能發生之 納、直接行動、抑制行動等(引自陳青勇,2001,頁68)。

3.再評估:個體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適後,對因應後產生的效果再加以評估,修正

2001,頁68。

事件 沒威脅

三、Pervin 人格特質導向之因應理論

人格特質導向理論是由Pervin 所提出,其指出個體人格的形成極為複雜,差 異性亦大,可分為四種主要的特徵(引自蔡玉琳,2009,頁33):

1. 先天遺傳的人格特質:如基因、智商、性別、容貌會影響個人的作為。這些人 格特質會影響個體的因應方式。

2. 環境性的人格:壓力大多來自於生存競爭的環境中,其民族性、個人生活史等,

都會影響其因應的行為。

3. 都會性的人格:社會階層實際上是由先天基因和後天努力所決定的,因此當代 人格特質明顯朝向社會達爾文主義(Social Darwinism)的因應模式。

4. 教育性的人格:教育性的人格改變對於增進人際關係是有幫助的,人格發展涵 蓋情緒性、認知性、行為性的因應方式,而屬於樂觀進取、積極主動者較能採 取因應策略去面對壓力。

四、互動學派之因應理論

Moss(1992)所提出的「個體、環境互動壓力因應模式」中指出環境因素,

即壓力事件性質與個人因素、因應資源會影響因應策略的選擇,認知能力高者,

對壓力的知覺較高。Moss 的個體、環境互動壓力因應模式如圖 2-3(引自吳淑妙,

2007,頁 51)。Lewin 則指出個體行為是個人因素與環境因素的函數,如圖 2-4 所 示。Lazarus 與 Folkman(1984)亦提出互動因應理論,將因應策略分成處理問題 和處理情緒兩種功能,認為因應策略是個體與其環境互動的一種結果(蔡玉琳,

2009)。

圖 2-3 Moss 的「個體、環境互動壓力因應模式」

資料來源:高雄市國小特殊教育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究,頁 51。吳淑 妙 ,2007,

環境系統 物理的、政策的超人 氣社會氣氛

環境系統 物理的、政策的超人 氣社會氣氛

壓力性 的環境 社會性

資源

認知 評估 因應 反應

健康 幸福

P 個人 人格類型 認知層次 心理需求 情緒需求 教育程度

B 行為 力爭上游 消極退縮 攻擊他人 自我傷害 自我實現 失敗挫敗

E 環境 家庭環境 同儕環境 學校環境 社會環境 文化環境

圖 2-4 Lewin 互動方式與因應方式

資料來源:國民小學英語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蔡玉琳,2009,頁 35。

五、整合式之因應理論

Moss(1992)認為因應的行為、思考及認知不可採取單一取向,應考慮全面性、

全盤性的了解問題,再整合可能得到的資源加以一一克服。他更剖析整合式因應 類型分為以下三種類型(引自鄭照順,1999,頁116):

(一)認知評估取向的因應類型:

1.邏輯分析:以合理的邏輯、因果關係剖析問題原因,並推估處理的方式及 可能的後果,再採取行動。

2.認知的再定義:個體面對壓力時,再思考原來認知是否有偏差。

3.認知迴避:對於杵在壓力下之情境、恐懼、焦慮,設法轉移情境、忘記、

加以幻想或不去理他。

(二)問題取向的因應類型:

1.尋求訊息或忠告:蒐集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法或尋求他人的建議。

2.採取解決問題的行動:先針對問題加以分析、提出解決問題的計畫,再配 合人力與物力資源加以行動。

3.發展替代性酬賞:經由面對壓力的處理,發展更多的社會問題因應技巧。

(三)情緒管理取向的因應類型

1.情緒調適:設法將挫折的阻力解釋為未來更成功的助力。

2.結局的接受:已經努力過不計較其後果,接受既定的事實。

3.情緒發洩:把內心的痛苦「向友人傾訴」,以唱歌、聽音樂、等言行來表 示心裡的不痛快。

伍、壓力相關研究

國內與壓力相關的研究雖然不少,但在這之中與身心障礙兒童之照顧者相關 的卻相對的少,有些研究年代已遠是否仍與現今狀況與否令人懷疑,因此本研究 根據所蒐集到的近期之相關研究整理如表1:

表1 身心障礙兒童照顧者壓力相關研究

表 1(續)

由表1得知身心障礙兒童主要照顧者幾乎都是母親,再來是父親,另外也有少 部分由親戚擔任。而主要照顧者的壓力源研究者將之分類為以下幾種:

(一) 來自患童本身 (二) 來自他人及社會 (三) 來自醫療

(四) 來自生涯規劃 (五) 來自學校

(六) 來自家庭:包括照顧者本身及家族其他成員。

陸、裘馨氏肌肉萎縮症兒童主要照顧者之壓力因應

因應是個人在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當面臨個人超出其能力範圍的壓力,而

因應是個人在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當面臨個人超出其能力範圍的壓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