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六節 研究之信效度

質性研究相對於量化研究,資料來源大多非以數字呈現,無法運用統計考驗 的方式來加以驗證其信、效度,常被質疑有過於主觀、代表性不足之缺陷。因此 為了避免這種缺失,研究者在進行本研究的資料蒐集整理及分析過程中,也儘可 能考慮到信效度的嚴謹程度,以確保本研究結果之品質。

Lincoln和Guba二位學者(1985)認為質性研究的信度是可重複性

(replication),而效度是可靠性(Dependability)、穩定性(stability)、一致性 (consistency)、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與正確性(accuracy);鈕文英(1999) 整理Lincoln和Guba(1985)、Erlandson等人(1993)的研究,認為提升資料「信賴 度」可用「可信性」、「遷移性」(transfera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 與「可驗證性」(confirmability)的技術。

本研究整理以上多位學者之見解,依據以下四項指標來掌握研究的信、效度:

確實性(Credibility)、可靠性(Dependability)、可驗證性(Confirmability)、

以及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等四項指標來加以檢核。茲加以分述如下:

壹、確實性

胡幼惠與姚美華(1996)提出確實性是指質性研究之資料真實的程度,亦 即質性研究者真正觀察到其所欲觀察到資料的程度,有五個技巧有助於提升

資料之真實性:

進行本研究時,研究者除了閱讀相關文獻,充實相關知識外,編擬訪談大綱 時更依據研究目的、參考相關研究,多次將訪談大綱與教授師長討論,藉以避免 主觀的想法影響研究結果的真實性,對於訪談的結果將以原始的內容呈現,且於 訪談逐字稿完成後交由受訪者確認內容無誤。此外,在研究結果的推論上稍嫌代 表性不足,因此研究者將本著「低推論描述」的原則,經常與指導教授及同儕互 相討論,並由研究者本身參與訪談、謄錄逐字稿及蒐集資料等工作,再輔以數位 錄音筆等機械來記錄訪談資料以提昇本研究之內在信度。

参、可驗證性

由於訪談資料為本研究最主要之資料來源,為了確保資料之真實性及完整性,

研究者將於每次訪談謄錄錄音資料為逐字稿後,針對內容不清楚或疏漏之處,即 刻請教受訪者,最後再將訪談逐字稿交由受訪者一一確認,並於訪談回饋函中寫 下相關意見,以確認研究者能充分理解訪談內容之意涵。

肆、可轉換性

所謂的可轉換性是指外在效度,研究者能將被研究者內在的情感、觀點、經 驗很忠實的以資料、文字的方式予以轉換、呈現,而盡量減少扭曲、失真的機率,

增加資料可轉換性的技巧為深度描述,亦即詳實的紀錄現象的脈絡、情境、對話(林 重新,2001)。本研究者將受訪者的經驗與感受,轉換成文本資料,除了在訪談過 程中,詳實的紀錄現象的脈絡、情境、對話,更不斷蒐集、大量閱讀相關文獻,

期能將理論與實際經驗比較和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