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華語語音偏誤相關研究

一、 外國人士學習華語之語音偏誤分析

近年來由於外籍配偶逐漸增加,外籍配偶學習中文的問題也日益受到重視,

因而以外籍配偶為研究主題的論文也大幅增加,在語音方面的研究,陳心怡

(2006)以越南外籍配偶為研究對象,基於以語音對比觀點探討漢語學習的著作 僅有少數幾篇,而越南的南越、北越又存在著相當大的方言差異,但研究大多以 北越河內語為對比標準,不符合台灣越籍配偶大部分來自南越之情況為研究動 機,因而以一名母語為南越胡志民市語的外籍配偶為個案,以對比分析進行華越 語音對比,預測可能的難點,再以自編字表進行華語語音測試及偏誤分析,結果 發現:在聲母方面,最多的偏誤為塞擦音和擦音的互混,另外,不圓唇、齒不觸

唇,都是造成發音不到位的原因;在韻母方面,主要偏誤為介音消失弱化、舌位 降低;在聲調方面,去聲讀為陰平為主要偏誤,多發生在以去聲為詞首時。除了 發現偏誤外,進而探討該個案語音偏誤的原因,以期提供越南新住民及語文教學 者更有效率的漢語語音教學方法。

陳氏金鸞(2004)則是鎖定「聲調」為研究範圍,他認為越南學生雖然母語 語音系統中也存在著聲調概念,在學習漢語的開始階段,老師不用費時費力來建 構聲調概念,不過,已有聲調概念基礎也不代表不會有聲調偏誤的現象,因而以 中介語理論出發,進行漢、越兩種語言之聲調對比,以在台灣學習華語的北越學 生18位為研究對象,進行聲調偏誤的分析,並提出教學建議。

在印尼學習者方面,倪偉曼、林明賢(2000)對印尼華裔學生進行語音偏誤 分析,以八十個包含所有聲母與韻母的雙音節詞為材料,在這些雙音節詞中,陰、

陽、上、去四聲調字各三十六個,輕聲字十六個,對10位研究對象進行錄音,分 析其語音偏誤,結果發現最多的語音偏誤是無法辨別ㄗ(z)與ㄓ(zh)、ㄘ(c)

與ㄔ(ch)的差別,而聲調就是將「上聲」誤讀為「陽平」佔了42.17%之多,其 次為「去聲」誤讀為「陰平」佔了8.89%。

此外,莊尚花(2004)也是對印尼學生進行語音偏誤分析,發現印尼學生語 音偏誤的現象大概是一致的,結果與倪偉曼、林明賢(2000)相符。該研究又指 出印尼學生由於母語中沒有ㄓ(zh)、ㄔ(ch)、ㄕ(sh)的音,因而在學習上 有一定的難度,對於四聲聲調的掌握也需要花更多時間來練習。

在日籍學生方面,吳宜霖(2006)藉聽覺測試與語音測試,了解日籍學生對華 語語音的聽辨能力與實際發音情形,對語音進行偏誤分析,推論產生偏誤的原 因。亦有學者對日本留學生進行學習漢語的聲調偏誤調查,劉佳平(2008)依照 四個聲調有十六種組合,每個組合選取兩個雙音節詞,共三十二個雙音節詞,對 六名日本留學生進行研究,歸納雙音節詞的聲調偏誤情形。

在韓國學生方面,宋時黃(2003)研究韓國學生學習華語語音的現象,利用 中介語的理論來進行華韓語音對比研究,設計了具有所有現代華語的聲母與韻母

的百字表,找6位以韓語為母語的華語學習者來錄音,評分的方法則是請華語母 語者聽受試者的發音,進行可懂度的分析,最後利用語音分析機CSL整理出學習 者的聲母、韻母、聲調三個部分的學習難點。金東垠(2005)則針對韓籍學生華 語聲調錯誤進行分析,研究韓籍學生的雙音節與四音節聲調偏誤情形,並提出韓 籍學生掌握華語聲調之建議。

繼日、韓之後,泰國學習中文的人數也日益增多,許多研究者發現泰國學生 的華語發音相當具有顯著性,而對泰籍學生進行語音偏誤分析,蔡整瑩、曹文

(2002)根據蔣嫦娥、李紅印、曾富珍及蔣印蓮等人的研究為基礎,進一步探討 泰國學生華語語音的偏誤。毛麗(2007)更以蔡整瑩、曹文及李紅印等人對泰國 學生漢語聲調的偏誤分析結果為基礎,提出對外漢語教學中聲調教學的六種有效 策略,以供華語教師作為改善泰國學生聲調偏誤之參考。

在華裔學生方面,王燕燕(1997)曾注意到華裔學生學習華語語音的問題,

因為很少有人注意到,因而對菲律賓華裔學生進行語音的調查與分析,使用的發 音材料為一百個雙音節詞,包含所有的聲母與韻母,也涵蓋了四個聲調的各種組 合,以5位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錄音,再對錄音材料進行聽辨分析,統計偏誤 的類型與次數,研究發現菲律賓華裔學生的漢語語音有特殊規律。

綜觀上述的研究,發現大多數華語語音偏誤分析的研究工具,是採用包含所 有聲母與韻母的字表或雙音節詞語,只是詞語的數量多寡不同、詞語難易度不 同;而研究方法則是以錄音的方式,再請專家對錄音資料進行聽辨分析,統計偏 誤出現的情況與次數,進一步推論偏誤產生之原因。透過文獻的探討,研究者發 現這些研究的工具與方法實為可行之方式。

在研究對象方面,則是多以越南、日、韓、泰國、印尼學生為研究對象,鮮 少注意到華裔學生的語音偏誤,正符合王燕燕(1997)所說的:「對華裔學生學 習漢語的特點,我們一直重視得很不夠,之後還有大量的研究等著我們去做。」

然而,很可惜的,透過近年來的文獻探討,研究者發現華裔學生的語音特點,至 今仍有努力不夠之處,因而值得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