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外籍配偶相關文獻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外籍配偶相關文獻探討

一、 跨國婚姻背景

(一). 我國跨國婚姻歷史

外籍配偶家庭是社會變遷中之新型態,一般是指 1980 年代末期開始跨國婚姻來 台的「婚姻移民」, 尤其是來自東南亞國家和中國大陸的女性配偶與台灣男性配偶所 組成的家庭,有人稱為外配及陸配家庭。此種婚姻型態係國內某些弱勢或邊陲地區 男性無法在婚姻市場尋得適當對象,而形成婚姻仲介(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2004), 但此種男方為解決延續後代的壓力,女方希望藉此脫離母國的貧困的「商品化的跨 國婚姻」(夏曉鵑,2000)的背後其實潛在許多問題。台灣的跨國婚姻的成形原因,

根據學者研究主要有臺灣婚姻市場需求、東南亞經濟環境壓力、南向政策及婚姻仲 介等影響(陳庭芸,2002)。而臺灣跨國婚姻發展歷程大至分為啟蒙期、成形期及成熟 期三個階段(王宏仁,2001;夏曉鵑,2002;陳小紅,2005;葉肅科,2006;張翰壁,

2007;江世雄,2010),敘述如下:

1、 啟蒙期

在 1960 至 1970 年代,國際人口移動具有明顯的階級與性別特徵,屬於藍 領的勞動階級以男性為主;當時婚姻仲介將國內女性婚介至國外,同時將東南 亞國家的女子,引進台灣的農漁村之中,以及少數華僑為退伍老兵媒介對像,

此為台灣跨國婚姻的啟蒙期。由於風俗習慣及文化、語言的差異與障礙,加上 當時政府缺乏有效管理,當時外籍配偶容易逃離夫家,一般民眾無法接受,跨 國婚姻現象沒有成為重視的社會現象。

2、 成形期

1980 年後,女性的國際移動人口逐漸增加,原因多為家庭團聚,女性移 民經由依親的管道進入歐美國家;當時隨著政府「南向政策」向東南亞各國發 展,台灣工廠大量至東南亞各地設廠,來自台灣的勞工,與當地人認識結婚,

成為當時與外籍配偶通婚的主要原因。當地台商發現東南亞國家有龐大的婚姻 市場,紛紛投入婚姻仲介行業,東南亞國家女子與台灣男子結婚的現象已然成 形,越來越多處於臺灣婚姻市場邊緣的未婚男性基於傳宗接代考量而迎娶外籍 配偶。

3、 成熟期

1990 年後,越來越多的女性因為不同的理由加入國際移動行列;當時台 灣工廠資金外移與引進外勞政策,造成國內勞工失業與就業困難,本國勞工在 婚姻市場裡的接受度低,衝擊台灣婚姻市場結構,再加上台灣教育普及、女性 教育程度提高及工作能力增加,女性自主意識高,臺灣男性在擇偶上更顯困難,

轉而向邊陲國家尋找結婚對象,加上婚姻仲介推波助瀾,外籍配偶大量進入國 內,形成外籍配偶與「新台灣之子」等社會現象,1994 年以來政府為了適應

此種變遷,對於來臺的外籍配偶採取積極輔導政策。

資料來源:1、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國人對婚姻與生育態度電話調查」2005年。

2、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臺灣地區家庭與生育力調查系列(第5次1980年、

第7次1992年、第8次1998年、第9次2004年)」。

(三). 外籍配偶來台動機與管道

表 2-7 學者研究外籍配偶來台動機一覽表 作者 年代 外籍配偶來台動機

鄭文惠 2005 經濟因素拉力是外籍配偶選擇跨國婚姻之主要誘因 蘇進棻 2006 臺灣男女性別失衡、男多於女,找外籍新娘成家較為

快速,女性重保障、形成婚姻斜坡論,台灣政經發展 是落後地區矚目焦點,婚姻仲介集團的媒合推波助瀾 李建忠 2006 原生家庭經濟不佳、臺灣經濟優勢、同鄉口耳相傳、

家人支持及婚姻仲介推動

姜美如 2007 改善原生家庭經濟、追尋更好的生活、因工作或觀光 認識、成全母親的期待等多元的動機

林怡君 2008 家人與臺灣有關係,姐妹或朋友先嫁來臺灣、同鄉的 人熱心介紹是增加外籍配偶很重要的原因

陳彥瑋 2010 因為經濟因素嫁來台灣,相同點在於越南娘家經濟條 件均不佳,其中有部分差異點如外表的吸引、不喜歡 嫁越南男人、嫁給沒有公婆的外國男人等。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鄭文惠(2005)、蘇進棻(2006)、李建忠(2006)、

姜美如(2007)、林怡君(2008)、陳彥瑋(2010)等。

表 2-7 顯示經濟因素為外籍配偶選擇來台的主要動機,對於外籍配偶而言,原生家庭經 濟困難不穩定,是遠嫁台灣的因素之一(夏曉鵑,2000)。依據越南胡志明市婦女聯合會(The Viet Nam Women’s Union of Hu Chi Minh City)的調查,越南婦女和外籍人士結婚的因素並非 自由戀愛,有 86%都是基於經濟上因素3。推拉理論及新古典經濟學與此現象相符,確實有部 分外籍配偶是為了改善原生國家庭經濟及改善自身環境而接受商品化的婚姻移民管道,在無 感情基礎下進入陌生的國度跟家庭,通常來臺後有相當高的就業意願外出工作以照顧夫家跟 娘家。

內政部(2003)調查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顯示受訪外籍配偶結婚來台以親友介紹比例 最高為 46.5%,其次為婚姻仲介占 35.9%;按性別分,男性以自行認識比例最高為 77.8%,

其次為親友介紹 19.4%,女性以親友介紹比例最高為 48.0%,其次為婚姻仲介 37.8%;按年 齡分,年齡層愈低婚姻仲介比例愈高,年齡層愈高自行認識比例愈高;按教育程度分,教育 程度愈低婚姻仲介比例愈高,教育程度愈高自行認識比例愈高。其中除了婚姻仲介的推波助 瀾,親友的介紹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以移民網絡理論觀點而言,先移動者的經驗對於後移動 者容易產生拉力及降低後移動者的成本,而外籍配偶之台籍配偶身份為榮民、身心障礙者或 低收入戶者佔約 22%。外籍配偶家庭可能多半經濟較為弱勢(江亮演、陳燕禎、黃稚純,2004;

陳小紅,2005)。

3 聯合國刊物報導嫁臺越南新娘淪為無國籍困境,中央社,引自江世雄(2010)

跨國婚姻的現象,在農業縣市特別明顯,主要原因在於年輕族群的離農現象,農村的年 輕階層大多往都會區移動,使得繼承家業的年輕男性無法找到結婚對象,只好透過跨國婚姻 的仲介介紹越南、印尼或菲律賓的婦女作為結婚的對象(江世雄,2010),惟外籍配偶來台後 面臨到可能比原生家庭更艱困的環境,甚至被仲介欺騙來台會有美好的生活卻遭遇到現實的 無情打擊,凡此種種都容易產生家庭衝突與社會問題。

二、 臺灣勞動市場現況

45

2009 年底國內女性人口 1,148 萬人,平均壽命 82.5 歲,較男性 75.9 歲多了 6.6 歲,15 歲以上女性教育程度為國中以下 33.7%、高中(職)31.9%、大專及以上 34.4%,女性就業薪 資 37,576 元為男性 46,613 元的 80.6%,雖兩性薪資因從事工作性質、年資或職位有所不同,

存在若干差距,惟差距幅度已漸趨縮小,顯見本國男女雙方薪資已逐漸拉近,女性薪資 10 年來均見明顯提升6。勞委會統計過去 30 年台灣女性勞動參與率增加 10%,男性的勞動 參與率卻穩定下滑,98 年降到 66.4%,女性將撐起就業市場成為勞動市場的主力7

99 年全年受僱員工人數平均為 664 萬 1 千人,較 98 年增加 19 萬 8 千人或 3.08%。99 年全年每人月平均工時為 181.2 小時,較 98 年增加 4.5 小時,其中正常工時增加 1.9 小時,

加班工時亦增 2.6 小時。99 年全年平均薪資為 44,430 元,較 98 年增加 5.34%,實質平均 薪資亦增 4.34%,為近 17 年最大增幅,其中經常性薪資為 36,271 元,較 98 年增加 1.83

%,實質經常性薪資亦增 0.85%,為近 8 年最大增幅8

100 年 1 月就業人數為 1,062 萬 3 千人,較上月續增 1 萬人或 0.09%。1 月失業人數為 51 萬 7 千人,較上月續減 3 千人,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歇業而失業者減少 3 千人,

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而失業者亦減少 2 千人;失業率為 4.64%,較上月續降 0.03 個 百分點,較上(99)年同月亦降 1.04 個百分點;經調整季節變動因素後之失業率為 4.71%,

較上月續降 0.01 個百分點。1 月勞動力參與率為 58.11%,較上月下降 0.02 個百分點。世 界主要國家(地區)最新失業率如下:美國 9.0%,英國 7.9%,德國 7.9%,加拿大 7.8%,

日本 4.9%,香港 3.8%,韓國 3.6%,新加坡 2.2%(居民失業率 3.1%)。9

(一). 勞動力狀況

本(100)年 1 月勞動力人數為 1,114 萬人,較上月增加 7 千人或 0.06%;如與上

(99)年同月比較,亦增 12 萬 6 千人或 1.14%。1 月勞動力參與率為 58.11%,較上 月下降 0.02 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月則升 0.07 個百分點。按年齡層觀察,15 至 24 歲年 齡者勞動力參與率 28.74%;25 至 44 歲年齡者勞動力參與率 85.02%;45 至 64 歲年齡 者勞動力參與率 60.28%。

4 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100 年 1 月份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

5 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100 年 2 月份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結果。

6 行政院主計處國情統計通報第 39 號及 46 號,99 年 3 月 3 日發布,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網站,

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7蕭富元(2010),「願意生 養得起 150 萬嬰兒的挑戰」,天下雜誌 444 期,2010 年 4 月。

8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100 年 2 月 24 日發布,99 年全年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結果。

9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100 年 2 月 24 日發布,100 年 1 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結果。

(二). 就業狀況

1 月就業人數為 1,062 萬 3 千人,較上月增加 1 萬人或 0.09%;如與上年同月比 較,亦增 23 萬 5 千人或 2.26%。1 月各部門就業人數與上月比較,工業部門與服務 業部門分別增加 1 萬人與 3 千人或 0.27%與 0.05%,農業部門則減少 5 千人或 0.77

%。若與上年同月比較,工業部門與服務業部門分別增加 15 萬 7 千人與 7 萬 7 千人 或 4.25%與 1.25%;農業部門則持平。

(三). 失業狀況

1 月失業人數為 51 萬 7 千人,較上月減少 3 千人,其中因工作場所業務緊縮或 歇業而失業者續減 3 千人,因季節性或臨時性工作結束與對原有工作不滿意而失業者 亦分別減少 2 千人與 1 千人,初次尋職失業者者則增加 1 千人。與上年同月比較,失 業人數計減 10 萬 9 千人。1 月失業率為 4.64%,較上月下降 0.03 個百分點;如與上 年同月比較,亦降 1.04 個百分點。經季節調整後失業率為 4.71%,較上月下降 0.01 個百分點;與上年同月比較,亦降 0.97 個百分點。

1、 按教育程度別觀察

國中及以下程度者失業率 4.21%;高中(職)程度者失業率 4.97%;大專 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 4.60%,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 5.25%。

國中及以下程度者失業率 4.21%;高中(職)程度者失業率 4.97%;大專 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 4.60%,其中大學及以上程度者失業率 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