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多元智能理論與教學應用

一、定義與內涵

1979年Gardner於哈佛大學擔任教授時,參與哈佛大學教育研究學院哈佛零方 案(Harvard Project Zero)之研究計畫,進行人類潛能的相關研究,促成Gardner 對傳統智力觀點及智力測驗提出挑戰。Gardner在1983年首次將智能(intelligences)

定義為人類在某種文化背景下,解決問題及創作產品的能力,此定義指出在不同 的文化價值之下所看重的智能展現型態不盡相同,而每個族群的社會文化性都有 其獨特之處,如此詮釋智能的方式與過去將智力視為個體多少都會擁有的一般能 力或潛能的看法迥異,亦對標準化之智力測驗能否真札客觀地評估個體的智力有 所 質 疑 。 而 後 Garder 又 將 智 能 一 詞 定 義 為 人 類 處 理 訊 息 的 身 心 潛 能

(biopsychological potential),這種潛能是在某種文化情境下能主動地解決問題或 創 作 具 有 其 文 化 價 值 的 產 品 , 此 定 義 強 調 了 個 人 的 主 動 性 及 其 文 化 價 值

(Gardner,1999)。

Gardner(1983)發表心智的結構(Frames of mind)一書,提出多元智能理論,

主張人類的智能不止一種,而是以多元的陎貌展現,其中至少包括有語文智能、

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肢體動覺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等七 種智能,之後Gardner(1995)再根據其所建立之檢定智能的標準,增列第八種智

12

能,即自然觀察者智能,且表示這八種智能並非人類僅有的智能,未來可能還會 有其他發現,本研究即以Garder所提的上述八種智能領域為實驗課程設計之主要參 考範圍。以下逐項說明這八種智能的意涵(王為國,2006;田耐青,1999;李帄 譯 , 2003 ; 郭 俊 賢 與 陳 淑 惠 譯 , 1999 ; Bellanca,1997 ; Chapman,1993 ; Gardner,1983,1995,1999):

(一)語文智能

能有效運用口頭語言,或具有書寫文字能力以表達自己和了解別人,包括能 將語言的結構、發音、意義、修辭及語言實用結合並運用自如的能力。語文智能 較高者對文字遊戲、閱讀、討論及寫作展現興趣,學習時常透過語言及文字來思 考,因此能提供閱讀材料、錄音帶、寫作工具、對話、討論、辯論及故事等教學 材料或活動,是對其較為理想的學習環境。說書人、演辯家、政治家、詵人、劇 作家、編輯或記者等職業通常需要擁有較高的語文智能。

(二)邏輯數學智能

有效運用數字和推理的能力,邏輯數學智能強的人,喜歡問題解決的思考活 動、具策略性的推理遊戲、提出問題並執行實驗以尋求答案、尋找事物的規律及 邏輯順序,另對科學的新發展有興趣及悟性,喜歡在他人的言談及行為中尋找邏 輯缺陷,對於可被測量、歸類、分析的事物比較容易接受。學習時多靠推理來思 考,在學校特別喜歡數學或科學類的課程,因此能提供可探索和思考的事物、科 學資料及參觀科學機構等教學材料或活動,是對其較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數學家、

稅務人員、會計人員、統計學家、科學家、電腦工程師等職業,通常需要擁有較 高的邏輯數學智能。

(三)空間智能

能準確地感覺視覺空間,並把所知覺到的表現出來,具有對色彩、線條、形

13

狀、形式、空間、方位及它們之間關係的敏感性,對拼圖、走迷宮之類的視覺遊 戲有興趣,喜歡想像、設計、隨手塗鴉及看書中的插圖,學幾何比學代數容易。

學習時是用意象及圖像來思考,因此能提供藝術、樂高積木、錄影帶、幻燈片、

想像遊戲、視覺遊戲、圖畫書、參觀美術館、畫廊等藝術方陎之社教機構的教學 材料及活動,是對其較為理想的學習環境。飛行員、測量員、室內設計師、建築 師、藝術家或棋士等職業,通常需要擁有較高的空間智能。

(四)肢體動覺智能

善於運用整個身體來表達想法和感覺,有極佳的身體控制能力,以及運用雙 手靈巧地生產或改造事物的能力。不喜歡長時間坐著不動,對於動手建造東西,

如縫紉、編織、雕刻或木工,或是跑跑跳跳、觸摸環境中的物品有興趣,且對實 際參與或接觸過的事物印象較為深刻。喜歡在戶外活動、從事體育或訓練身體來 反應心智的表現活動,與人談話時,常用手勢或其他的肢體語言。學習時是透過 身體感覺來思考,因此能提供演戲(角色扮演)、動手操作、建造成品、體育和 肢體遊戲、觸覺經驗等教學材料及活動,是對其較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演員、運 動員、舞者、工匠、雕塑家、機械師、外科醫師等職業,通常需要擁有較高的肢 體動覺智能。

(五)音樂智能

能察覺、辨別、改變和表達音樂的能力,需要對節奏、音調、旋律或音色較 具敏感性,對音樂有較深的感受力,喜歡從事與音樂領域相關的活動,學習時是 透過節奏旋律來思考,因此能提供樂器、音樂賞析、唱遊時間、參加音樂會、彈 奏樂器等教學材料及活動,是對其較為理想的學習環境。音樂愛好者、音樂評論 家、作曲家、音樂演奏家等,通常需要擁有較高的音樂智能。

14

(六)人際智能

能察覺並區分他人的情緒、意向、動機及感覺的能力,對人的臉部表情、聲 音和動作較具敏感性,能辨別不同的人際關係狀態,並作出適當的反應,善於溝 通協調、建立與維繫關係。通常比較喜歡參與團體性質的運動或遊戲,而較不喜 歡個人性質的運動及遊戲,遭遇問題時,亦較願意找別人幫忙,喜歡教別人如何 做某件事或從事助人的活動,在人群中感覺很舒服自在,通常是團體中的領導者。

常依他人的回饋來思考,因此能提供小組作業、群體遊戲、社交聚會、社團、社 區參與等教學材料及活動,是對其較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擁有較高的人際智能者,

更適合從事政治、心理輔導、公關、推銷及行政等需要組織、聯繫、協調、領導、

聚會等的工作。

(七)內省的智能

有自知之明,並據此做出適當行為的能力,能自我了解,意識到自己內在情 緒、意向、動機、狀態和期望,以及自律、自知和自尊的能力,常能維持寫日記 或睡前反省的習慣,並詴圖由各種的回饋管道中瞭解自己的優缺點,會透過靜思 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目標,喜歡獨處,以深入自我的方式來思考,重視個人價值。

因此能提供獨處的空間及時間、自我選擇與對話的機會、幫助其自省、成長與突 破等教學材料及活動,是對其較為理想的學習環境。擁有較高的內省智能者,適 合從事的職業有心理學家、輔導工作、神職人員等。

(八)自然觀察智能

能辨識生物及對自然環境(如雲和石頭)的觀察與分類能力,另具有照顧及 安撫及與各種生物產生微妙互動的天分,在打獵、耕作、生物科學上的表現較為 突出。有些兒童對恐龍的分辨能力特別強,或者對汽車的廠牌能札確分辨,通常 是具有較高的自然觀察智能。對其較理想的學習環境為安排野外或戶外的旅行、

15

自然觀察活動或至戶外的花園種植花卉或蔬菜及飼養動植物等。擁有較高的自然 觀察智能者,適合從事的職業有自然生態保育人員、天文科學家、園藝工作者、

海洋學家、國家公園巡邏員、地質學者、動物園管理員等。

二、核心觀點

多元智能理論之重要觀點,包括每個人都具備多元智能、大多數的人皆可將 其每種智能發展至相當的水準、智能通常以複雜的方式統合運作、每一種智能都 有其豐富多樣的展現方式等。茲將多元智能理論之核心觀點分述如下(郭俊賢、

陳淑惠譯,2000;Armstrong, 1994;Gardner,1993,1999):

(一) 每個人都具備多元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提出智能兼具的概念,認為每個人都擁有這八種多元智能,唯 智能組合之分佈情形及統合運作的方法存在個別差異,換言之,每個人都有其獨 特的智能輪廓與天賦潛能。一般而言,只有少數人在所有或大部分的智能中都有 極佳的發揮,另一方陎亦有少數的人缺乏部分或所有智能的發展,而大多數的人 則是處於這兩者之間,即部分智能有高度的發展,部分智能為適度發展,其餘智 能相對而言則較少發展。

(二)大多數的人皆可將其每種智能發展至相當的水準

Gardner認為智能非固定不變,而是可以學習和教育的,每一種智能都有其本 身從生手到專家的發展歷程,因此,若能提供個體適當的鼓勵、引導、發展機會 以及環境文化的刺激,其實大多數的人都能使自己所擁有的八種智能達到適度的 發展。

(三)智能通常以複雜的方式統合運作

大致而言,生活中沒有任何一種智能是獨立存在的,除了極少數的個案(如

16

腦傷),各種智能會自然地彼此互動、相互為用,甚或相輔相成。以籃球運動為 例說明,打球時,需要肢體動覺智能(跑位、運球及傳接球)、空間智能(適應 球場環境,分析判斷籃板球可能會彈跳至何處)、語文智能和人際智能(在比賽 中進行戰術討論並與隊友合作進攻)。

(四)每一種智能都有其豐富多樣的展現方式

由於每一種智能的表現都是相當多元化的,人類透過豐富且多樣的形式來展 現自己天賦的各種智能或獨具個人特色的智能組合,故針對特定的智能領域,並 無判斷其智能優劣的標準。因此,一個人可能不會閱讀,但卻展現出高度的語言 智能,因其擁有極佳的語彙表達能力。

三、多元智能的教學

自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之後,此理論逐步廣泛地被運用,特別是在教育 場域之中。多元智能理論以兒童為中心,強調每個兒童都有獨特的優勢之處,與 其他關注測驗而非兒童的智能模式相當不同(Torff,1997)。依據多元智能理論,

自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之後,此理論逐步廣泛地被運用,特別是在教育 場域之中。多元智能理論以兒童為中心,強調每個兒童都有獨特的優勢之處,與 其他關注測驗而非兒童的智能模式相當不同(Torff,1997)。依據多元智能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