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大學生校園投入經驗理論與相關研究

為瞭解多元入方案學生在進入大學後的校園經驗情形,本節首先說明校園 經驗的基本概念及意涵,其次探討大學生的校園經驗相關理論,最後探討不同 入學管道學生在校園投入經驗的相關實證研究。

壹、校園經驗的基本概念

一、校園經驗的意涵 (一)校園的定義

「校園」是為實現教育目的有意安排的環境,它提供的是學習的機會,以便 使個人內在潛能發榮滋長。(葉紹國,2006)。

(二)經驗的定義

「經驗」是指個體在生活的活動中,所經歷到的歷程,亦即經驗是活動的結 果,經驗並不限於別人刻意地提供或指導(張春興,2003)

學者 Tinto 提出學生融入理論,指學生在學術及社交上和學校整合,學術與 人際整合,會影響學生對學位目標與學校機構的承諾,而這些承諾會影響學生 課業表現與流失之可能性人際系統互動,累積成學生校園投入經驗。

(Tinto,1975,1987,1998,引自劉若蘭,2005)。

綜合而言,校園經驗指的是學生在大學校園中投入於校園內學術及非學術 的情況及對於大學教育目標注重、學生服務及學校的感受或知覺。因此,學校 是正式組織,有計畫的教學方案與有結構性安排活動,提供一個多元與充實的 學習經驗,提供學生在校園中體驗每一件事務及投入校園的學習的過程。

二、校園投入經驗對學生的意義與重要性

大學教育的衝擊,亦即大學和學生學習之間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學生投入與

參與大學教育對學生衝擊的重要性。Sandoford(1962)在《美國的大學》

“TheAmerican College”一書,提出學生發展和學校是否提供支持、挑戰的環境 有密切關係。因此大學須多了解影響學生校園經驗因素,才幫助學生的發展。

Chickering(1969)在《教育及自我認同》“Education and Identity”這本書提出六 點影響學生自我認同及發展,分別是:學校的教育目標、學校的規模、教學品 質、交流機會、師生互動、學校注重學生發展。會影響學生的自我認同及發展,

因此學校應該注重學校各層面的影響力(引自張雪梅 1999:27)。因此大學必須 多了解影響學生之大學校園經驗的因素。

1980’s 年代,在美國全國教育協會(National Institue of Education )所委託,為 提昇高等教育之品質,所提出的研究報告-《投入與學習》“Involvement in Learning” (Study Group on the Conditions of Excellence in American Higher

Education,1984)在報告中強調協助學生校園投入於學習方面有七點建議(引自張 雪梅,1999:29):

1. 要更重視低年級學生之教學,低年級(1、2 年級)的師資應該比高年級的師 資更好。

2. 教師和學生一起主動(active learning)而非被動的學習。

3. 增加師生互動。

4. 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期間,能獲得更多的輔導與諮詢(guidance and advicement)。

5. 創造出各種與學習有關的社團。

6. 重視課外課程,同時注意通車及兼差學生的課外課程。

7. 多聘正式、全職非兼職的教師。

此報告強調以上的做法可以使學生更投入、參與學校而有助於學習的成 果。因此,對於成果評量及回饋也提出五點建議:

1. 教師及行政主管應定期的評量其學生在學術及課外活動上的學習成果。

2. 學校應確定評量的工具及方法是適合測量成果且符合學校教育目標。

3. 教師要積極參與成果評量活動。

4. 行政主管對於教師之教學成果要更注意。

5. 要定期的開展學生對學校之教學及教學環境的評鑑。

由此可知,校園投入經驗即是學校提供的課程、師資及課外活動;讓同學 在投入與學習中有更好的自我概念與瞭解。

貳、大學生校園經驗與相關研究 一、大學生校園經驗相關理論

(一)投入理論(Theory of Involvement)

Astin(1993)投入理論主張,是指學生花費在學習過程的時間和精力越多,對 教育的投入越積極,而自我成就和對於學習經驗的滿意度就越大,對於學習也 越堅持,也更有意願繼續學習,而高度投入的學生,就是在讀書上投入比較多 的精力;留在學校的時間也比較長;且主動參與學生活動,並和老師的關係及 其他學生的關係良好。並提出兩個重要觀念:1.學生成長與發展的程度,與其在 質與量方面投入教育方案的程度有密切關係;2.任何教育政策或措施的有效性,

與其能否增加學生投入學習有直接相關。在 Astin 提出大學生投入理論後,有許 多實證研究指出,如參加校園組織與活動以及同儕與老師有較多互動,對於大 學生的學習成長有相當大的助益(Astin , 1993 ; Pascarella & Terenzini , 1991 ) , 也就是學生對大學校園投入愈多,不僅其持續學習的可能性提高,且有助於其 獲得更多知識與發展更高的技能。Pascarella & Terenzini(1991)的研究更發現,學 生投入越多,學習與個人發展也越多,Astin(1993)的研究更有力的支持,投入 在增進大學生認知與情感發展方面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黃玉(1999)指出學術性的參與最適合來預測學生的學習成果,而非學術性的 參與,則是影響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大學生衝擊模式(Model of College Impact)

Terenzini et al.(1996)歸納 Astin(1984)、Pascrella(1985)、Tinto(1975,1987)、

Weidman(1989)等人的理論,建構出大學生衝擊模式如圖 2-2-1,說明學生入學 前的經驗對於學生在學校脈絡中的課室經驗與課外經驗,以及最後的學習成果 都有直接的影響。而課堂經驗、課外經驗為入學前的經驗與學習成果的中介變 項。整理如下:

(一) 入學前經驗:包括性別、家庭因素、高中學習經驗及學業成績、主修 學門等。

(二) 課程經驗:包括選修人文藝術的學分、整學年修課時間及學分。

(三) 學術經驗:包括參與學習方案、讀書時間、圖書館經驗等

(四) 課外經驗:包括老師與學生互動如老師對學生的教學及關懷、校外打 工經驗、參加族群文化工作坊、同儕關係、參與社團\活動、參加新生 定向方案等。

學生入學 前經驗

課程經驗

課外經驗

學術經驗

學習成果

圖 2-2-1 大學衝擊模式

資料來源:引自劉若蘭(2005,45 頁)

二、校園投入經驗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校園經驗變項

劉若蘭 2004 1 所大學 學術投入、人際投入

葉紹國 2005 3 所大學 學術投入、人際投入、校園活動、校 園環境

吳玥玲 2005 12 所大學 學術投入、人際投入、校園活動

柯珮婷 2006 1 所大學 學術投入、人際投入、校園活動、校 園環境

(二)相關發現

黃玉(2000)研究結果發現,高學習投入學生在所有向度心理社會發展 高於低學習投入學生,張雪梅(1999)研究中指出,校園投入與其認知學習及自 我發展成果都有顯著正相關,且學術與非學術都投入的學生學習與發展成果 最好,而學術與非學術都不投入者,學習與發展成果最不好。人際關係方面,

很明顯的是,學生愈滿意校園中的人際關係,他們在有關學習議題方面與教 師及其他同學的接觸愈多,尤其是課室外的時間,學生學習也就愈多(Ory &

Braskamp, 1988; Astin, 1991),同樣的,情感發展與批判思考技巧也愈多 (Pascarella, Ethington, & Smart, 1988; Pascarella, 1989, Pascarella & Terenzini, 1991)。另外,Boyer (2003) 認為一所優質大學的重要特質應包含:師生互動 良好、課堂與課外均有充分學習的機會、有良好設計的通識課程、幫助學生 精熟生涯成功的技能、教師能從教學中幫助學生願意接受學習的挑戰(引自 王如哲,2006)。張雪梅、沈俊毅、劉若蘭、林大森、陳佩英、陳素燕(2006)

依據相關研究,並運用高等教育資料庫大三學生問卷資料,得出六項預測教

育品質過程的評鑑指標(包括校園支持、教學品質、師生互動、合作學習、

主動學習、同儕關係),而且發現:六個指標對一般大學學生評估學校整體滿 意度的解釋力,為 38%,其中校園支持與教學品質的迴歸係數值最大。

林清山(1996)在學校環境與學校效能中,提出學校社會環境對學校效能的 影響。指出學校社會環境,主要可分為兩方面,一為學校的內在環境,如學 校的領導方式、學校氣氛、學校文化、師生關係等;另一方面為校外環境,

如學校社區的關係、學校與家長的關係等。其中師生關係在學校社會環境中 居重要角色。教師的行為會影響到學校的行為和學業成績,所以有很多學者 從不同的角度來探討,例如孫敏芝(1985)從教師的期望方面,在班級教學的情 境中,建立良好師生的互動關係,有助於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

研究發現溫暖是影響學生學業成績最重要行為。林清山(1989)研究發現,

師生關係是學校效能的重要指標。而Johnson(1989)亦提出在有效能的學校 中,教職員們經常很關心學生的學習、成長、需求、態度及問題等。

肆、小結

綜合而言,大學學生校園的參與無論是課業的投入、師生互動、同儕問 的互動,或是社團參與、住宿經驗、打工經驗等,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均有影 響。大學的校園經驗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成果及未來的發展,而且好的學校會 引導學生在學術與非學術的投入,使學生能發揮潛能,在學校期間能夠充分 吸收知識,且累積許多除知識以外的生活經驗,對於提昇學生之學習成果將 有更大的幫助。本研究歸納校園投入經驗的內涵,包括學術投入、師生互動、

同儕互動與課外活動,希望透過調查了解多元入學方案是否對學生之校園投 入經驗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