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用量化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參考相關文獻後,自編「多元入學 方案學生的校園投入經驗與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見附錄三)為研究工具,探討 多元入學方案的學生校園投入經驗與學習滿意度之現況;問卷編製內容分為三 部分:第一部分校園投入經驗量表;第二部分學習滿意度量表;第三部分為個 人背景資料包括入學管道。以下分別說明研究工具之編製、內容與信效度分析。

壹、 問卷編製的依據及架構 一、校園投入經驗量表

本研究閱讀相關文獻內容,及研究者工作實務經驗,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後,

採用朱朝煌(2011)「學生校園投入經驗量表」作為本研究探討多元入學管道學生 在校園投入經驗的研究工具。此量表主要內容包括「學術投入」、「師生互動」、

「同儕互動」、「課外活動」等四個構面,各構面之內涵分別說明如下:

(一) 學術投入:包括上課態度、是否參與課堂的討論、或是在課堂上發表報告 及作業心得、參閱課外讀物、實際運用課堂所學。

(二) 師生互動:主要為跟老師討論個人生涯規劃、與老師討論個人私事、參與 老師的教學或研究計劃、下課後,與老師討論課業學習問題、獲得老師的 回饋或鼓勵

(三) 同儕互動:以結交不同科系同學並成為朋友、我在校內有要好朋友、我在 校內有一起用功讀書的朋友、我在校內有一起參加各種活動的朋友、和同 學或室友討論個人價值觀及生活哲學,同儕之間的互動情形。

(四) 課外活動:是否常參加系上同學邀約的課外活動、常參與班級活動的討論、

常參與班級辦理的各項活動、常參與系會辦理的各項討論、常參加系上規

劃的各項活動,瞭解學生在非正式課程的在校情形。

每一變項各有5題,共計20題,採用Likert五點量表計分,分別「非常符合」、

「符合」、「沒意見」、「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等五個感受點,填 答者依據自己的感受,圈選最符合實際情形。其計分方式「非常符合」給5 分、「符合」給4分、「沒意見」給3分、「不符合」給2分、「非常不符合」

給1分,加總後即為多元入學管道方案學生在校園投入經驗程度,得分高低 表示學生在校園投入經驗佳與不佳之程度。

二、學習滿意度量表

本研究根據相關文獻,參考傅志輝(2006)不同來源入學之科技大學電機系學 生學習滿意度問卷調查,參考國內有關學生學習滿意度量表(陳李稠,1983;林 義男,1985;張雪梅,1999;張毓凌,2004;林佑儒 2008)後與指導教授討論,

自行編製「學習滿意度量表」問卷,此量表主要為「學習成果」、「課程規劃」、

「教師教學」、「學習環境」等四個構面,各構面的內涵分別說明如下:

(一) 學習成果: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於自己的專業知識、思辨能力、解決問 題的能力及整體大學學習成果是否感到滿意。

(二) 課程規劃:主要是針對學校的選課規定,如系必選修、人數限制等,另外 還有學校課程的規劃是否有符合未來就業或升學是否有幫助,而感到滿意。

(三) 教師教學:包括任課教師的內容、表達能力及教師教學態度,如對同學是 否有教師教學熱誠、教師評分方式等,最後整體對任課教師教學感到滿意。

(四) 學習環境:指學校的設備如整體建築及設備規劃,如圖書館、電腦網路設 備、上課教室與學習空間的整體滿意度。

本量表共計 23 題,每一變項的題目分別為:學習成果共有 5 題,課程規劃 共 6 題,教師教學共 6 題,學習環境共 6 題,共計 23 題,採用 Likert 五點量表

計分,分別「非常符合」、「符合」、「尚可」、「不符合」、「非常不符合」

等五個感受點,填答者依據自己的感受,圈選最符合實際情形。其計分方式「非 常符合」給 5 分、「符合」給 4 分、「尚可」給 3 分、「不符合」給 2 分、「非 常不符合」給 1 分,加總後即為多元入學管道方案學生在學習滿意度程度,得 分高低表示學生對於學校在學習成果、課程規劃、教師教學及學習環境之滿意 程度。

三、個人背景資料

本研究個人背景資料包括:轉校、轉系、大學入學管道、學校類別、性別、

學門類別、打工、住宿、參與社團、上網時間狀況、準備功課狀況、父母教育 程度共計十三題,說明如下:

一、轉校經驗:分別為無轉校經驗與有轉校經驗兩個選項。

二、轉系經驗:分別為無轉系經驗與有轉系經驗兩個選項。

三、大學入學管道:依據多元入學方案,以入學考試時間順序,分別為學校推 薦、繁星計畫、申請入學、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其他(外加名額:原住民、國 際學生)共五種入學管道。

四、學校類別:分別為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兩個選項。

五、性別:分別為男生及女生兩個選項。

六、就讀學門類別:依教育部將大專校院分成三大類,分別為:

(一)人文學門類:如教育、藝術、人文、設計等學門。

(二)社會學門類:如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商業及管理學門、社會服務學 門、法律學門等。

(三)科技學門類:如自然科學、數學及統計學門、電算機學門、工程學門、

農業科學學門等。

七、打工經驗:分成無、有(校內工讀)、 有(校外工讀) 、校內及校外皆有四種 情形。

八、大學學校住宿經驗:共有無住宿經驗及有住宿經驗兩個選項。

九、大學社團經驗:(一) 無 (二)有參加但未擔任幹部(三)有參加且擔任幹部三 組填答。

十、這學期週一至週五平均每天上網休閒娛樂的時間:共分成(一)0-1 小時、(二)

2-3 小時、 (三) 4-6 小時、 (四) 7-9 小時 、(五)10 小時以上共五組選項填 答。

十一、這學期週一至週五平均每天準備課業時間:共分成(一)0-1 小時、(二)

2-3 小時、 (三) 4-6 小時、 (四) 7-9 小時、 (五)10 小時以上共五組選項 填答。

十二、父親、母親的教育程度:教育程度分別是(一)國小、(二)國中、(三)高中/

職、(四)大學/專、(五)研究所。共五組選項填答。

貳、 問卷效度

本問卷採用內部一致性 Cornbach’sα 法考驗校園投入經驗、學習滿意度各 分量表與總量表的信度,第一部分校園投入經驗量表共 20 題項,第二部分為學 習滿意度量表,共 23 題項,其正式施測信度分析結果如表 3-4-1,吳明隆(2005) 指出Cornbach’sα 為最常用來考驗一份問卷是否測量單一概念和題目一致性的 程度。總量表Cornbach’sα 值最好介於.70 以上,而分量表介於.60 至.70 中間表 示上可以使用。本研究全量表皆達.70 以上表示量表項目間具有最高同質性,反 映出整體的一致性頗佳。

一、校園投入經驗量表

本校園投入經驗分量表為 Likert 五點量表,經內部內部一致性考驗量表之 信度,各面向之Cronbach α 係數介於.719-.915 間,整體量表之 Cronbach α 係數 為.870;有關本量表各向度與全量表 Cornbach’sα 係數值結果如表 3-4-1。

二、學習滿意度量表

本學習滿意度分量表為 Likert 五點量表,經內部內部一致性考驗量表之信 度,各面向之Cronbach α 係數介於.860-.901 間,整體量表之 Cronbach α 係數 為.925;有關本量表各向度與全量表 Cornbach’sα 係數值結果如表 3-4-1。

量表 向度別 題數 Cronbach's α 值

校園投入經驗量表

學術投入 5 .719

師生互動 5 .800

同儕互動 5 .763

課外活動 5 .915

全量表 20 .870

學習滿意度量表

學習成果 5 .890

課程規劃 6 .860

教師教學 6 .901

學習環境 6 .864

全量表 23 .925 表 3-4-1 校園投入經驗量表與學習滿意度量表正式施測信度分析表

三、表面效度

本問卷初稿擬定後,分別請任職於學務處教務處人員共二位協助審閱各題 項內容,並就可讀性與適切性提供意見,以建立問卷的表面效度。

四、內容效度(專家效度)

本問卷邀請六位學生事務領域專家或實務工作者,針對協助審閱各題項內 容的代表性與適切性提供修正與建議,以檢核問卷內容效度(專家修正意見與建 議表如附錄二),最後綜合專家之意見並與指導教授逐題審閱,問卷由 54 題修 正為 53 題成為正式問卷,以確保問卷的有效性與適切性。

五、量表效度

(一)校園投入經驗量表

吳明隆(2006,2007)指出,若是研究者在量表編制過程中,參考文獻及 相關理論後,明確將量表分成幾個分量表(層面或概念),各分量表所包括的 題項界定得很清楚,亦即各題項歸屬那個層面或構念非常明確,且量表也經過 專家效度檢核及修改,則在因素分析時,可以不要把整個量表之全部題項納入 因素分析中,可以「分層面」來做,也就是以分量表的題項個別進行因素分析,

以每個層面篩選一個構念出來的方式進行。由於本研究已在文獻探討時,根據 相關文獻彙整出量表的層面,並經「表面效度」及「內容效度」(專家效度)

的檢核,在因素分析的方法上,採吳明隆(2006,2007)指出的方式以分層面單獨 進行因素分析法進行量表因素分析,利用主軸因子抽取共同因素,並採取最大 變異數(varimas)之斜交轉軸後,分別抽取四個因素分別是「學術投入」、「師 生互動」、「同儕互動」、「課外活動」,園投入經驗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

如表 3-4-2 所示,其因素負荷量最低為.398、最高為.881,各面向量表之解釋量 介於 17.38%~49.61%之間。

(二)學習經驗滿意度量表

規劃」,學習滿意度量表之因素分析摘要,如表 3-4-3 所示,其因素負荷量最低 為.545、最高為.806,各面向量表之解釋量介於 15.56%~57.38%之間。

因素名稱 題號 特徵值 累積變異量